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古诗宋词元曲所具有的特点素材 北师大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李清照诗词全集素材 北师大版精编版

李清照诗词全集·漱玉词【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翠)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惟◇◇、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醿落尽,犹赖有◇◇。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龙骄马,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笺)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行香子】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渔家傲】(一题作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一题作酒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欲)回舟,误入藕花(芙蕖)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行)鸥鹭。
【如梦令】(一题作春晚)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多丽·咏白菊】(一题作兰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掺)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明)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菩萨蛮】风柔日薄(暮)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霁)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宋词与元曲》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宋词与元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宋词与元曲》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词和元曲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宋词和元曲的艺术特点,感受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能让学生了解到文学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宋词和元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一些具体的作家和作品可能不是很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宋词和元曲的整体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优秀作品。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学鉴赏有一定的兴趣,但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可能缺乏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词和元曲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掌握宋词和元曲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和讨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宋词和元曲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词和元曲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宋词和元曲的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鉴赏宋词和元曲。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宋词和元曲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其背景和特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宋词和元曲的艺术魅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鉴赏心得。
4.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提高文学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宋词和元曲的文本、评论及背景资料。
2.准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文学鉴赏的氛围。
然后,简要介绍宋词和元曲的形成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宋词和元曲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艺术特点。
同时,讲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
宋词与元曲的对比分析

宋词与元曲的对比分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宋词和元曲都是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对宋词和元曲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在创作风格、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点。
一、创作风格宋词以其婉约、含蓄的风格而闻名。
宋词的创作追求对美的追求和内心情感的表达,注重音律的优美和词藻的精妙。
词人常常将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观相融合,通过描绘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达到“纤尘不染,静谧空灵”的境界。
相比之下,元曲则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而著称。
元曲是元代戏曲的代表作品,强调戏剧性的冲突和激烈的情感表达。
元曲的创作涵盖了悲剧、喜剧、历史剧等多种题材,戏曲形式的特点使得元曲的表现手法十分多样化,不仅包括对白的对峙和唱词的抒情,还包括了歌舞、杂剧等多种表演形式。
二、题材选择宋词的题材涉及生活琐事、宫廷风情、山水田园等多个方面。
其中以山水田园为主题的田园词最为典型,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恬静的乡村生活。
同时,宫廷词也是宋词的重要题材之一,通过描绘宫廷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虚妄。
而元曲的题材选择则更加广泛,包括了历史传说、宫廷禁地以及社会现实等。
在元曲中,历史剧是其中一大类别,它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塑造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形象。
另外,元曲中还有许多揭示社会丑恶与残酷现实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幽默的手法和夸张的形象,讽刺了社会的黑暗面。
三、表现手法宋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宋词常常运用对景写意的手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自然景物,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内心世界。
此外,对于情感的表达,宋词常常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自身的心情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词作更具意境和情感共鸣。
元曲则强调了戏剧性和表演性,其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和夸张。
在元曲中,音乐和舞蹈是重要的表现方式,通过歌唱、跳舞和演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元曲也注重台词的对峙和唱词的抒情,通过直接的对话和抒情的歌唱,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古诗宋词元曲所具有的特点素材 北师大版

古诗宋词元曲所具有的特点一: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古体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致。
从总体上来说,各种形式的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
二: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诗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古体诗特点: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三:1: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2: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四:元曲,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唐诗宋词元曲的创作特点总结

唐诗宋词元曲的创作特点总结唐诗、宋词和元曲是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三大优秀创作形式,各自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创作风格。
下面将对唐诗、宋词和元曲的创作特点进行总结。
一、唐诗的创作特点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其创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以抒发个人思想情感为主题:唐诗注重表达诗人个体的情感和思想,常涉及爱情、忧愁、离别等主题。
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2. 崇尚艺术的完美形式:唐诗崇尚“雅正”的艺术风格,注重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美。
通过严格的格律、韵脚和用字,力求达到音韵、章法和意境的完美统一。
3. 运用对偶和比喻手法:唐诗善于运用对偶和比喻手法,通过对称的表达方式增强意境的感染力。
这种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 注重山水描写和抒发对自然的感慨:唐诗以山水为题材的大量描写,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相结合,表达对人生、世界的思考和感慨。
二、宋词的创作特点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韵文体,其创作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抒发人的情感体验:宋词较为注重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常涉及爱情、离别、乡愁等主题。
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表达出复杂的人情世故。
2. 运用婉约和典雅的表达方式:宋词以其婉约、典雅的风格而著名,注重采用委婉细腻的语言表达,使人感到宛转动人、含蓄深情。
3. 突出音乐性和韵律美:宋词注重音乐性,强调音节与音韵的和谐。
借助韵律美,使词作在音乐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4. 描述细致入微的自然景色:宋词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人的思想情感。
描写手法细腻入微,常借助自然景色来寄托词人的情感,使词作更富有情趣和意境。
三、元曲的创作特点元曲是中国戏曲的一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艺术形式。
其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运用音乐、舞蹈和表演:元曲以音乐为基础,注重舞蹈和表演的综合运用。
音乐旋律优美流畅,舞蹈动作矫健大方,表演形式生动活泼,使剧目更具观赏性。
宋词与元曲的文学特点对比

宋词与元曲的文学特点对比一、宋词的文学特点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诗歌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文学特点:1.抒情性强:宋词注重表达个人情感,以描绘人物内心世界为主要目的。
通过优美的语言和艺术手法,传递出作者真挚的情感体验。
2.婉约唯美:宋词追求清丽、柔媚、雅致的艺术效果,以表现自然风景和缠绵细腻之美为特色。
善于用美丽的意象来描绘感情和景物。
3.意境深远:宋词注重意境的烘托和塑造,借助音韵、修辞等手法,将描写对象转化为抒发思想感情之用。
通过表达自我思考和人生观念等哲理内容,使作品意义更加深刻。
4.言简意赅:宋词注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语言通俗易懂。
通过极富节奏感和声韵美来营造印象深刻、留有余地的作品效果。
二、元曲的文学特点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与宋词相比,有着独特的文学特点:1.言之凿凿:元曲注重逻辑性和说理性,通过对话和场景来塑造人物形象,并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和人生观念的看法。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
2.多姿多彩:元曲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造型艺术和舞台表演。
因此,在视觉上可以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场景和角色形象。
3.注重故事情节:元曲强调剧情、冲突和情节转折,讲求戏剧效果。
通过生动、紧凑、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来引起观众的共鸣。
4.民间化:元曲描写了各个阶层、职业、社会地位的不同人物,包括宫廷人物与平民百姓等。
它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呈现出民间色彩浓厚的特点。
三、宋词与元曲的异同点尽管宋词和元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艺术形式,但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表现形式不同:宋词以短篇散文形式为主,注重个人情感抒发;而元曲则是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和话剧等多种表现手法。
2.文学风格迥异:宋词追求以诗意抒发情感和传递意境,咏写自然景物与内心思想;而元曲更注重戏剧性和社会议题,追求具有说服力和启示性的作品。
3.社会功能差异:宋词多用于琴棋书画雅集之间的应酬和艺术修养,《琴棋书画谱》中均有收录;而元曲则更多地用于民间娱乐、教育和社会茶楼等场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古诗宋词元曲所具有的特点素材 北师大版精编版

古诗宋词元曲所具有的特点一: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古体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致。
从总体上来说,各种形式的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
二: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诗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古体诗特点: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三:1: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2: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四:元曲,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与特点

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与特点唐诗、宋词和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三大瑰宝,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各自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唐诗、宋词和元曲的区别与特点。
一、唐诗的特点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凝练的语言:唐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为主,注重用意象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句来表达思想感情。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两句简短的诗句,却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悦和对自然的感悟。
2. 崇尚自然和豪放的情感:唐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唐诗还强调个人的情感表达,追求豪放的情感表达方式。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诗句既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又表达了作者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3. 多样的题材和形式:唐诗的题材十分广泛,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有描写社会风俗的诗歌。
同时,唐诗的形式也多样,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等。
二、宋词的特点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细腻、婉约含蓄:宋词注重描写细节,表达内心情感。
宋词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等细节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同时,宋词也注重含蓄和隐晦的表达方式,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两句词句简短,但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追问。
2. 音乐性强:宋词注重音乐性的表现,追求词句的韵律和节奏感。
宋词常常配以曲调演唱,使词与曲相得益彰,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 爱情题材广泛:宋词以爱情题材为主,描写了丰富多样的爱情经历和情感体验。
宋词中的爱情描写既有宫廷爱情,也有田园爱情,既有纯洁的爱情,也有悲欢离合的爱情。
三、元曲的特点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舞台化的表演形式:元曲是为舞台演出而创作的,因此注重舞台效果和表演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宋词元曲所具有的特点
一: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古体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致。
从总体上来说,各种形式的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
二: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诗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古体诗特点: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三:1: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2: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四:元曲,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
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五:唐诗宋词元曲格式特点:
唐诗、宋词和元曲在句法和风格上都是不同的。
曲比较通俗,诗和词则雅一些。
唐诗主要是五、七言诗,词则要按词牌填词,句型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曲和词类似,要按曲牌填写。
所以唐人作诗可以叫写诗,宋人作词和元人作曲则叫填词、填曲。
宋词的词牌是中原地区的曲调,元曲则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
六: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