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4课宋词和元曲李清照诗词全集素材北师大版
【历史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宋词和元曲(北师大版)

一、宋词
1.宋词的含义与特点 2.宋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苏 轼 ( 1037— 1101 ) , 号 东 坡 居 士,唐宋八大家之 一。因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代表作:《赤 壁 赋 》《 后 赤 壁 赋 》 《念奴娇·赤壁怀 古》。
苏
轼
作品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柳 永 ( 约 984— 1053年),原名三变, 福建人。科举未中, 沉醉苏杭。一心作词, 婉约代表。
代表作:《雨霖 铃》《蝶恋花》。
柳 永
比一比:感受一下婉约派和豪放派 词风的不同特点。
豪放派:豪迈奔放,意境开阔,雄浑壮观。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 缠绵,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 刻工精细,融情于景。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朗诵并回答:这首词是苏轼的作品吗?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李 清 照 ( 1084— 1155),号易安居士 婉约派代表。 前期:多写其闺 中生活和思想情感; 后期:多悲叹身 世,情调感伤。 代表作:《如梦令》 《 声 声 慢 》《 醉 花 阴》。
李清照
前期作品: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后期作品: 声声慢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古诗宋词元曲所具有的特点素材 北师大版精编版

古诗宋词元曲所具有的特点一: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古体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致。
从总体上来说,各种形式的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
二: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诗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古体诗特点: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三:1: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2: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四:元曲,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第14课 宋词与元曲知识点练习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第14课宋词与元曲知识点练习三十第1题【单选题】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外面貌。
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A、地动仪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每个时代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
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A、诗B、词C、曲D、小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四大发明是中国人带给世界的最大贡献,其中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有重要影响的是( )A、造纸术、指南针B、火药、指南针C、造纸术、印刷术D、印刷术、火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
下列诗词与下图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相同的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江南贩运棉布B、到杭州游览C、友人送《红楼梦》D、购买景德镇青花瓷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我国古代的平民发明家在11世纪中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毕昇B、蔡伦C、郭守敬D、张骞【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由宋代张择端创作,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可作为研究宋代市民生活重要史料的长卷风俗画是( )A、《女史箴图》B、《秋郊饮马图》C、《村童闹学图》D、《清明上河图》【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已久,下列作品是司马光所著的是( )A、《史记》B、《梦溪笔谈》C、《资治通鉴》D、《汉书》【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培根认为人类世界因为三种发明而改变,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以下属于在学术上改变世界的发明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李清照的的诗词全集、诗集(90首全)

李清照的的诗词全集、诗集(90首全)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初中•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重阳节•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3、《声声慢·寻寻觅觅》闺怨诗•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4、《永遇乐·落日熔金》元宵节•宋·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5、《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婉约诗•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6、《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描写梅花•宋·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7、《点绛唇·蹴[1]罢秋千》•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8、《点绛唇·寂寞深闺》闺怨诗•宋·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案北师大版案例说明宋词和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理解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这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展示宋词、元曲的作品,设计问题;学生在赏析过程中,结合教师设计的问题,自己分析、体会以达成教学目标,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教师展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学生一起大声朗诵。
提出问题“什么是词呢?”导入本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诵过程中对宋词有一个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一)宋词1. 宋词的含义与特点教师讲述宋词的含义:词是一种新的诗歌载体,又称为长短句。
唐朝时期初步发展,到宋朝时期兴盛起来。
教师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白《静夜思》这首诗,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与唐诗比较,宋词有哪些特点?教师注意引导、补充,指出词能够更加灵活地抒发作者情感。
词的特点:①句子长短不一;②词有词牌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具体比较唐诗和宋词,自己分析宋词的特点,结合教师的补充,能够直观地了解宋词的特点。
2. 宋词的派别与代表人物教师出示苏轼的画像,请学生结合语文知识讲述苏轼的基本情况,并注意补充。
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仕途并不平坦,宋神宗时期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黄州。
在黄州时期,苏轼内心愤懑,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设计意图:学生迁移语文知识了解苏轼的基本情况,教师补充苏轼仕途的不顺,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过渡到对诗词的鉴赏上。
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课件32张PPT)

2、背景:经济发展繁荣,市民阶层形成, “重文轻武”政策
创作题材极为丰富
宋夏战争 抗金斗争
恋情相思 身世感伤
新旧党争 宋金对峙 市民生活
《全宋词》中记录了 词20000余首, 作家1430余人, 词牌870多个。
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1.特点: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与民间,有词牌
自学目标:
1.预习P68,归纳宋词的特点。 2.预习P68-69,归纳两宋著名词人的风格及代表作。 3.预习P69-70,总结元杂剧的写作特点。 4.预习P70-71,总结元代著名杂剧及其主要内容。
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1.特点:
寻找宋词的特点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起源与民间,有词牌名, 句子长短不一,便于灵活 自如的表达感情!
元大都著名的演出地点
积水潭
砖塔胡同
“马似游龙,车如流水……淡淡星河,荧荧灯火,一时清景 难酬。” ——宋褧《海子岸暮归金城坊》
关汉卿生平
• 多才多艺:器乐、歌舞十分在行 • 作品多产:杂剧60余种,散曲50多首 • 执着痴迷: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 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大都人 ——《不伏老》 (约1220年──1300年)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 缠绵,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 刻工精细,融情于景。
时代与作家作品的相互映射
柳永
960年
苏轼
北 宋
李清照
辛弃疾
1289年
南 宋
1127年澶渊之盟 宋Fra bibliotek和议王安石 靖康之变 变法
抗金斗争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案(北师大版)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明白文学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内容。
知道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有关的历史图片和戏剧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增强对有关历史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这种情感的迁移,启迪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关注社会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杂剧难点:元曲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主要有哪些突出成就?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新课: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又大大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就在同一时期,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4课宋词和元曲》。
二、学习新课:意境悠远的宋词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所附苏轼的词,认知词的形式。
教师提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属于什么文学体裁?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
诗与词的不同在形式上表现为诗的句式很整齐,或五言,或七言,而词的句式长短不一,比较自由多变。
宋朝是词最为繁荣的时期。
词的形成。
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
唐中期以来,音乐发展较快,而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因为音乐是灵活多变的。
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
它在唐朝出现,五代得到发展,宋朝达到高峰,取得辉煌成就。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宋词和元曲(北师大版)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思考:苏轼的这首词是什么样的风格? 豪迈奔放,意境开阔,雄浑壮观。
苏轼:豪放派代表人物
定风波
苏 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李 清 照 ( 1084— 1155),号易安居士 婉约派代表。 前期:多写其闺 中生活和思想情感; 后期:多悲叹身 世,情调感伤。 代表作:《如梦令》 《 声 声 慢 》《 醉 花 阴》。
李清照
前期作品: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二单元 多元文华碰撞交 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朗
诵
念奴娇· 赤壁怀古(节选)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一、宋词
1.宋词的含义与特点
请朗诵这首唐诗,思考并回答:与唐 诗相比,宋词有什么特点?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句子长短不一; (2)词有词牌名。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朗诵并回答:这首词是苏轼的作品吗?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诗词全集·漱玉词【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翠)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惟◇◇、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醿落尽,犹赖有◇◇。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龙骄马,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笺)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行香子】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渔家傲】(一题作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一题作酒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欲)回舟,误入藕花(芙蕖)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行)鸥鹭。
【如梦令】(一题作春晚)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多丽·咏白菊】(一题作兰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掺)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明)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菩萨蛮】风柔日薄(暮)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霁)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一题作春景)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题作闺情。
一题作离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慵自)梳头。
任宝奁闲掩(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春晚(人远),云锁重楼(烟锁秦楼)。
记取(惟有)楼前绿(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又添),一段新愁。
【一剪梅】(一题作别愁。
一题作离别)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方)下眉头,却(又)上心头。
【蝶恋花】(一题作晚止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揾征衣脂粉暖),四(三)叠阳关,唱(听)到(了)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若)把(有)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一题作离情。
一题作春怀)暖雨(日)晴(和)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柳润梅轻),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衣)金缕缝。
山枕斜欹(欹斜),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鹧鸪天】寒(尽)日萧萧上锁(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龙)碾玉成尘。
留晓(晚)梦,惊破一瓯春(云)。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
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怨王孙】(一题作赏荷)湖上风来波浩渺(云锁重楼帘幕晓),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应也,似应)恨、人归早。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客)建康(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灯花空结蕊,离别共伤情)。
【醉花阴】(一题作九日。
一题作重阳)薄雾浓云(雰,阴)愁永昼,瑞脑消(喷)金兽。
佳(时)节又重阳,玉(宝)枕纱橱,半夜凉(秋,愁)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似)黄花瘦。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釭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蕊)插残枝。
酒醒熏破,惜春梦远,又不成归(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再)拈余香,更得些时。
【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色),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鹤)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离)恨(离)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念奴娇】(一作满庭芳,一题作春情)萧条庭院,又(有)斜风细雨,重门须(深)闭。
宠柳娇花(莺)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飞)鸿过尽,万千心事难(谁)寄。
楼上几日春寒(寒浓),帘垂四(三)面,玉栏杆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清梦断),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疏)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云)高烟敛,更看今(明)日晴未?【武陵春】(一题作春晚)风住尘香花(春)已尽,日晚(晓,落)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一题作秋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正)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晓)来风急?雁过也,正(纵)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添字采桑子·芭蕉】窗前种得(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展)有馀情(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霖霪),点滴凄清(霖霪)。
愁损离(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点绛唇】(一题作闺思)寂寞深闺,柔(愁)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杆,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树(芳草,衰草),望断归来路。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雕(彤)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澹沱(伫),绰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态(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竟)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里(殿),几枝先近日边匀。
金尊倒,拚了尽(画)烛,不管黄昏。
【满庭芳】(一作满庭霜)·残梅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浑)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禁(堪)雨藉,不耐风揉(柔)。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玉(雪)减,须信道、扫迹(迹扫)情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御街行】(一作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烟断(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有)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按:《梅苑》此首有序文云:“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浣溪沙】(一题作闺情)绣幕(面)芙蓉一笑开,斜偎(飞)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遗)犀还解辟寒无。
【怨王孙】(一题作春暮)梦断漏悄,愁浓酒恼。
宝枕生寒,翠屏向晓。
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
玉箫声断人何处。
春又去,忍把归期负。
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问东君。
【怨王孙】(一题作春暮)帝里春晚,重门深院。
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
难拚舍,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按:以上二词赵万里、王学初二氏据杨金本《草堂诗余》等书认为应属存疑之作,唐圭璋氏《全宋词》则信“帝里春晚”词为李作,“梦断漏悄”词为无名氏词。
近年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确信其为李清照词,可从。
【浪淘沙】(一题作闺情)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画楼重上与谁同。
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云)浓。
一江春水(浪)醉醒中。
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按:此首《续草堂诗余》卷上作欧阳修词。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蝶恋花】(一题作上巳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玉楼春·红梅】红酥肯放琼瑶(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闲拍(闲损,闷损)栏杆愁不倚。
要来小看(着,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永遇乐】(一题作元宵)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霜)鬓,怕见(向)夜间出去(怕向花间重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点(作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忆秦娥·咏桐】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吹,残)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鹧鸪天】(一题作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