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课
中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九下《曹刿论战》课件

1.背诵课文,积累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 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 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作家作品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 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和 文学著作。
C.是/非木柿
D.夫/大国难测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案件)
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
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 )
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
中考链接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 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 ,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知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 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 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 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 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 见解。
旧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近 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 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与《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把握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句子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
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句子翻译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 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曹刿论战》复习课件

品析人物:
3、你觉得曹刿与鲁庄公是什么样的人?
5、你认为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①政治上取信与民,以民为本,获得人民支 持; ②军事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适 时进攻。
6、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 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 文章说理由)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 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从纳谏、领导 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走进生活:
• 不仅战争要讲究战略战术,我们在平常的 学习、工作中也得究战略战术,请大家 谈谈你在这方面的认识。
愿:同学们抓住关键时刻,
一鼓作气,超越自我, 攻克难关,攀登高峰。
语句释义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一定注意译准红色词语的意思
语句释义
4、何以战?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夫战,勇气也。
一定注意译准红色词语的意思
探究学习。
1、本文记叙了长勺之战,以什么为线索?全文可以分为 几个部分?
复习课
《左传》
关于《左传》
本文选自《 左 传 》, 编 年 体史 这是我国第一部 ______ 书。旧传为春秋时期_______ 左丘明 所作,是一部 史 学 名著和 文 学 名著。
•
知识重现
一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二、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 3、忠之属也
三.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2、齐师伐我 3、牺牲玉帛 4、又何间焉 5、肉食者鄙 7、虽不能察 8、再而衰 10、忠之属也 11、可以一战
四、重点字词解释: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曹刿论战》ppt课件(八上)

15.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1)①作:______ 振作 尽 ②竭: ____
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省略句:必以分人。 提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原 句应
为“必以之分人”。
5.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应答 (1)①对:______
听从 ②从: ______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 (2)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古诗文教材 知识梳理
二、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及训练
八年级(上)
第六篇 曹刿论战 基础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1)间:古义:_______
代词,代指这件事 (2)①之: ________________
②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 (3)牺牲: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 (4)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要把实情向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禀报。 ____
是不会听从您的。 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句: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提示:省略主语“曹刿”,原句应为:(曹 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6.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丝织品 (1)①帛:______ (2)①加:古义: ___________ 虚夸,谎报 ,今义:递增. 诚实 ,今义:相信。 ②信:古义: ______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劌論戰》一、文學常識1、本文選自《左傳》。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舊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
它是根據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
二、字詞解釋: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從也)三、內容理解:1、曹劌認為作戰的先決條件是:政治上取信於民。
“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分析魯莊公“鄙”的表現。
戰爭前:“公將戰”表現其輕率;前兩次答語中,將戰爭勝利寄託在臣子支持、神靈保佑上,表現其目光短淺。
戰爭中:“將鼓”“將馳”表現其不察敵情,急躁冒進。
戰爭後:“問其故”表現其勝不知因,平庸。
3、分析曹劌“遠謀”的表現。
戰前,他啟發魯莊公認識取信於民的重要性;戰中,他掌握戰機,詳察敵情,後發制人;戰後,他善於總結經驗。
4、評價魯莊公其人。
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他把戰爭勝利寄託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說明他目光短淺,政治上平庸;在戰爭過程中,他急於迎戰,又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在曹劌啟發下終有所悟,認識到“取信於民”的重要性,在作戰中能聽從曹劌的正確指揮,說明他知人善任,與一般昏君有別。
5、齊魯長勺之戰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取勝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於民(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於捕捉進軍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三是追擊時機的判斷正確:轍亂旗靡。
6、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戰前:魯淺陋;曹有遠謀戰時:魯不察敵情,急躁冒進;曹詳察敵情,抓準時機戰後:魯茫然不知;曹細說原委好處是通過對比,突出曹劌指揮作戰的卓越軍事才能。
7、曹劌的“遠謀”體現在哪裡?用自己的話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簡要說說。
政治方面,認為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軍事方面,善於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
(或:適時出擊,適時追擊)8、談談“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為下文寫莊公的“鄙”作鋪墊;②襯托曹劌的遠見卓識。
中考语文一轮题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曹刿论战》课件

公之“鄙”与曹刿的“远谋” 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形成鲜明对比。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
战胜齐军后(既:已经),鲁庄公 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 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 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 经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 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 了他们。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三次击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鼓命令军队出击。曹刿说:“可以击鼓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驱
(shì)而望之,曰:“可矣。” 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
遂逐齐师。 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
《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主要讨论了战争胜负的五种基本因素—— 道、天、地、将、法,孙子认为这五种因素对战争胜负具有重要影响:
【丙】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 事,校①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不畏危也;天者,阴 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 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②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 不知者不胜。
【注释】①校(jiào):比较,较量。②曲制:指军队编制。官道:指设官 分职之道。主用:指掌管军需用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攻亲戚之所畔
畔:同同““叛叛””,,背背叛叛
(语文版)中考古诗文阅读(15)《曹刿论战》复习课件(有答案)

1.词语解释
(1)齐师伐我
伐[F]:攻打
(2)又何间焉
间:参与
(3)肉食者鄙
鄙:鄙陋,目光短浅
(4)何以战
以:用,靠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养
专:独自占有
(6)小惠未遍
遍[F]:遍及,普遍
(7)牺牲玉帛
牺牲:指猪、牛、羊等祭祀用品
语文课件
(8)弗敢加也 (9)必以信 (10)小信未孚 (11)神弗福也 (12)小大之狱 (13)虽不能察 (14)必以情 (15)忠之属也
语文课件
金题演练
一、(’16预测)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4题。
(12分)
1.解释下列句中标色词的意思。(2分)
(1)齐师伐我
( 攻打 )
(2)神弗福也
( 赐福,保佑 )
语文课件
2.下列句中标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乃入见
乃不知有汉
B.虽不能察
故余虽愚
C.公与之乘
何陋之有
语文课件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 (4)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用 原文中的话回答)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语文课件
第二部分 写战中,记述鲁军与齐军战于长勺,击溃敌军 的经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交代战争的地点和曹刿随 鲁庄公参战)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曰:“可矣。”齐师败绩。//(记述曹刿与鲁庄公在击 鼓进军一事上的不用看法,以及曹刿抓住机遇击鼓进军、 致使齐军大败的经过)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 其辙(zhé),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记述曹刿戒骄戒躁、沉着果断,指挥鲁军取得战争的胜 利)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课

5、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小之狱 大小之 不能察 必以情 案件, 不能一一明查 大大小小的案件 即使不能一一明查,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 要根据实情来处理。 实情来处理 要根据实情来处理。 6、战则请从。 战 我跟随着去。 如果)做战, 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如果)做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7、齐人三鼓。 齐人三鼓 齐人三 齐国第三次击鼓进军 击鼓进军。 齐国第三次击鼓进军。 8、彼竭我盈,故克之。 彼竭我盈 彼竭我 士气正旺盛, 战胜了 齐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 所以战胜 齐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 他们。 他们。
曹刿为什么选择“齐人三鼓”时 进攻?他的解释是: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齐师败绩”时,曹刿为什么不让 鲁军马上追击?
• 因为他认为齐国是“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 “视”到什么?“望”到什么?
•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思 考 回 答
3、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 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 在与庄公会面时, 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 次答话。庄公一答,他认为分衣食, 次答话。庄公一答,他认为分衣食,不过左右之 人得惠“而民弗及” 是为“小惠” 故民不从。 人得惠“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 庄公二答,他认为未孚民望,则神弗福, 庄公二答,他认为未孚民望,则神弗福,驳得痛 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 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 得到他的赞许。综观曹刿所言 皆着眼于“ 曹刿所言, 得到他的赞许。综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 这就是他的“远谋” 这就是他的“远谋”。
《曹刿论战》复习课

布置作业
战争文化
1、搜集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
2、列举与战争有关的名著与人物。
3、分析几篇有关战争的课外文言 文。
总结练习,提升素养
5.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 四个字) 惧有伏焉 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 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2分)
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2)军事方面:____________
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1)政治方面: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问题
1、 A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 是 , 。 B《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 庄公的原因是 ,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
A《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B反映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一句话是 , , , 。 。
鲁庄公的可赞之处
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 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 “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三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 “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 旗”; 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 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 署; 五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其故”, 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创新题
12、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句子,使前后句子语义上保持 一致。
爱国就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的殷切期盼;爱国就是曹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 任情பைடு நூலகம்。 13、请以“曹刿”为表述对象,为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庄公鄙陋急躁应战 下联: 曹刿远谋从容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