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林改造报告报告
水磨镇林区中幼苗抚育和低产林区改造调研报告

水磨镇林区中幼苗抚育和低产林区改造调研报告作者:陈垚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1期陈垚(鲁甸县水磨镇林业站,云南鲁甸657109)摘要院通过对水磨镇林区的中幼苗和地产林区的现状进行了简单调查,分析引起低产林的原因,针对中幼苗的抚育技术以及低产林的改造措施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院中幼苗;低产林;改造水磨镇地处于鲁甸中部,位于县城西南方向。
全镇总面积达到270.94k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达到5909hm2。
本镇地形呈东低西高,由东向西呈现为阶梯状上升。
目前,由于开展了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工程,水磨镇的林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主要是以松木、杉等天然林形成的成片林地,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过度重视造林,而忽视了经营林业的情况,从而导致当地林业成分质量比较低下,且出现产量低、生态系统不稳定等现象,使林业整体呈现出涨势差、经济效益低的态势,形成低产低效林区。
1 水磨镇林区中幼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区的现状1.1 水磨镇林区的森林资源水磨镇总面积达到270.94 km2;林业用地面积达到5909hm2,其中灌木林面积有397 hm2,森林面积有433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7.3%,中幼林面积达到140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4%。
未成林造林地有2332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39.5%,退耕还林有64.4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 1.1%。
总体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34%。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本地幼林中,人工植苗造林的比例比较大,造林地点主要集中在山区部分,树木种类主要有云南松、杉以及华山松等植物,树木品种比较单一,且大多数是独自成林;从林木生长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来看,灌木层和草本层比较少,因此导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且水土保持能量比较低,个别地方的草本层和灌木层生长过于茂盛,使林区内出现怪形树或者藤缠树,对林木生长带来较大影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降低了林业的经济效益。
低效林改造提升项目 绩效评价报告

低效林改造提升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一、项目背景1.1 项目概况低效林改造提升项目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推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所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旨在对低效林进行整治和改造,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产出,促进森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改善低效林的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资源产出,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二、项目实施情况2.1 项目范围该项目主要覆盖了我国的低效林地区,涉及到多个省份、自治区和地市,具体包括XX省、XX自治区等。
2.2 实施内容项目主要包括低效林整治、造林绿化、森林管理、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2.3 实施进展自项目启动以来,一批低效林得到了有效整治和改造,部分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也得到了加强。
三、项目绩效评价3.1 经济效益低效林改造提升项目在提高林地生产力和增加森林资源产出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3.2 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许多低效林得到了良好的整治和改造,森林资源的质量得到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了净化和增强,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3.3 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还加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4.1 存在问题尽管低效林改造提升项目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等。
4.2 建议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从加大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低效林改造提升项目的实施,以取得更好的绩效。
五、结语低效林改造提升项目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通过对低效林的整治和改造,有效地提高了森林资源的质量和产出,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加大对该项目的投入和支持,不断优化项目实施方案,以取得更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某县XX年度低效林改造县级检查验收报告

某县XX年度低效林改造县级检查验收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低产林改造的意见》精神,为提高林地生产力,提升林分质量,发挥森林最大效益的森林经营措施,是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业产业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培育优质、丰产和高效的森林资源,在各乡镇的积极配合下,XX县林业局成立检查验收组对XX年度低产林改造项目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报告如下:一、项目建设基情况1、项目建设规模根据《XX州财政局XX州林业局关于下达XX年低效林改造专项资金和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XX县XX年度低效林改造任务为XX0亩,改造资金190万元。
结合立地条件、生产条件等因素,本次设计总规模为XX0亩。
其中:俄扎乡1804亩、逢春岭乡3428亩、嘎娘乡475亩、黄草岭乡685亩、黄茅岭乡1560亩、马街乡923亩、南沙镇600亩、牛角寨乡766亩、攀枝花乡2700亩、沙拉托乡1539亩、上新城乡2350亩、小新街1118亩、新街镇2052亩。
2、项目建设布局改造项目涉及13个乡镇,36个村委会,47个村小组,129个小班,总面积XX0亩。
布局在俄扎乡普甲、三台坡村委会,逢春岭乡逢春岭、高吾卡、卡里卡、老曹寨、骂尖、曼过村委会,嘎娘乡凤港、苦鲁寨、龙克村委会,黄草岭乡哈更、哈马、树皮村委会,黄茅岭乡XX、锡欧村委会,马街乡麒麟台村委会、南沙镇南沙村委会、牛角寨乡果统、脚弄、良心寨、欧乐、岩际村委会,攀枝花乡阿猛控、保山寨、硐浦村委会,沙拉托乡阿嘎、曼江河村委会,上新城乡采山坪、瓦灰城、上新城村委会,小新街嘎妈、克甲村委会,新街镇全福庄、新寨、中巧村委会。
3、低效林地类、类型根据林地现状,项目建设面积XX0亩。
按地类分:按地类分:有林地面积735亩,灌木林地19265亩;按低效林类型分:残次林110亩,低效灌木林19265亩,经营不当林625亩。
改造方式分:树种更替16488亩,补植改造600亩,复壮2912亩。
低效林改造技术范文

低效林改造技术范文1.进行人工更新人工更新是通过人工种植来进行林地改造的一种方式。
在低效林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一般会选择适应当地的树种,按照一定的间隔和密度进行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改善低效林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采用整林制度整林是通过将不同年龄和品种的树木进行合理疏伐和补植,以形成均匀的林分结构,提高林地的容积和林木的质量,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
整林制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疏伐和补植方案,以保障林地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3.推行抚育伐措施抚育伐是指对林分进行定向疏伐和修剪,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林地的产量。
抚育伐主要包括移栽、横截枝、修枝、整丛、杂木伐等措施,通过对林木的修剪和疏伐,使得光线和营养物质能够更好地供应到林木上,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4.推行炼草措施炼草是指清理林地中的杂草和枯枝败叶,并进行翻耕和追肥的措施,以保障种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炼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林地上的病虫害和火灾隐患,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5.推行人工栽培技术人工栽培技术是指通过人工管理,对林木进行合理排养、修剪、施肥、灌溉等措施,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人工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供水、供肥、施药、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得林木能够得到更好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提高林地的产量和质量。
6.推行经济林种植经济林种植是指在低效林地上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以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经济林种植一般选择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收益高的树种,如板栗、核桃、油茶等。
通过经济林种植,可以提高林地的回报率和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结起来,低效林改造技术包括人工更新、整林制度、抚育伐措施、炼草措施、人工栽培技术和经济林种植。
这些技术可以综合应用,根据不同的地方条件和需求情况,选择适合的技术来进行低效林改造,以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竹林提质改造报告范文

竹林提质改造报告范文
一、竹林基本情况
我社区所属的竹林面积约50亩,竹种以毛竹为主,竹龄约为3-5年。
由于长期缺乏管护,竹林密度大,笋期提前,新竹产量低。
竹林地势较低,排水不畅,雨季经常积水。
竹林周边杂草丛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竹林提质改造计划
为提高我社区竹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对竹林进行提质改造。
1. 整地造田。
对竹林地势较低的区域进行整地,使地面排水良好。
2. 更换竹种。
逐步改种大径快长的鲜食竹和工艺竹,丰富竹林价值。
3. 间伐密植竹丛。
对过密竹丛进行间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 竹笋提前采收。
在笋期前提前采收一茬竹笋,延长下一茬的笋期。
5. 开展病虫害防治。
加强对竹子枯萎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6. 建设竹径竹桥。
在竹林内建设竹径、竹桥等景观,丰富竹林的文化内涵。
7. 加强日常管护。
组织社区居民定期对竹林进行清理、除草、补植等管护工作。
三、改造效果
通过提质改造,预计竹林密度将达到合理水平,地面排水良好,新竹产量提高30%以上,病虫害发生率降低60%以上。
竹林景观将更加美丽,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改造后的竹林将成为社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也将增加社区的经济收入。
林场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报告

林场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报告是XX最新发布的《林场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林场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报告××市××区杨枫泉林场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报告一、基本情况㈠林场基本情况××市××区××××林场位于××市××区××街南部,与××街××社区××村、××村接壤。
场内有一座××××水库贯穿南北,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气温℃,适合各类树木生长。
海拔最高94米,最低米,地貌呈中间低平、四周山林环抱之势。
场内交通便利,有一条水泥路直通场部,距107国道仅10余公里,距京珠、沪蓉高速互通15公里左右,距××市和××区均不到30公里,与周围各村均通有水泥路。
林场现有山林面积731亩,其中松杂类亩,竹子34亩,杉木395亩,茶叶亩,柑桔35亩。
㈡低产林基本情况根据《湖北省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对低产林界定的标准,将林分树高、蓄积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水平均水平低30%以上;林分中同的树种组成占比重4成以下以及品种退化、老化、已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林列为此次低产林项目的改造对象。
场内现有林地731亩,除亩松杂树为生态公益林不得砍伐,其余亩都是需改造的低产林地,其中杉木395亩,茶叶亩,柑桔35亩。
二、林场低产林原因分析一是造林质量差。
造林管理粗放存在造林前没有规划设计好,造林不按适地适地树要求,再加上造林后管理粗放,XXTOP100范文排行只造少管,甚至不管,致使林地杂草丛生,环境恶化,林木生长缓慢,部分长成“小老头树”,有的甚至似灌木状,同时缺乏科学的抚育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林相衰败,产量很低。
低效闲置土地清理情况汇报

低效闲置土地清理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日益受到重视,而低效闲置土地的清理工作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为了全面了解低效闲置土地清理情况,特进行汇报如下:一、清理范围。
本次清理工作主要针对城市郊区及农村地区的低效闲置土地,包括工业废弃用地、农村撤并整理用地、城市边角地等范围。
二、清理情况。
1. 工业废弃用地清理。
针对工业废弃用地,我们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和摸底工作,初步确定了清理范围和清理计划。
目前已完成了部分工业废弃用地的清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2. 农村撤并整理用地清理。
在农村地区,我们着重对撤并整理用地进行了清理工作。
通过与当地政府和农户的沟通,我们成功清理了一批低效闲置土地,为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奠定了基础。
3. 城市边角地清理。
城市边角地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低效闲置土地,但其对城市整体形象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都有一定影响。
我们对城市边角地进行了细致的清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存在问题。
在清理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 部分地块的产权归属不清晰,导致清理工作进展缓慢;2. 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户对土地清理工作存在一定抵触情绪,需要做好宣传和沟通工作;3. 部分地块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需要加大整治力度。
四、下一步工作。
1. 进一步完善清理计划,加大对低效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解决产权归属不清晰的问题;3. 加大宣传和沟通力度,化解农户抵触情绪,推动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4. 加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地块的整治力度,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结语。
低效闲置土地的清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全面推进清理工作,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本次低效闲置土地清理情况的汇报,希望得到各位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共同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谢谢!。
造林整改情况汇报范文

造林整改情况汇报范文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林业生态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作为负责造林工作的相关部门,我们一直在积极推动造林整改工作,不断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现就我部门近期的造林整改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整改目标。
我们在今年初制定了明确的整改目标,即针对我国部分地区林业资源开发滥用、乱砍滥伐等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的整改目标主要包括,加强对乱砍滥伐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林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二、整改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整改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乱砍滥伐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监管制度,加强对林地资源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打击违法砍伐行为。
其次,加强对林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推动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确保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森林植被的保护力度,积极推动植树造林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整改效果。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目前整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对乱砍滥伐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相关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其次,林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得到了有效推动,林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水平得到了提高。
同时,植树造林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得到了有效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下一步工作。
虽然目前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整改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乱砍滥伐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林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植树造林工作力度,努力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之,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对林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效林改造报告通江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全县幅员面积618.8万亩,林业用地386.4万亩,有林地面积355.7万亩,活立木蓄积98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77%,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县,也是四川省盆周山区林业重点县。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属大巴山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针叶林、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
近年来,通江县先后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林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以松木、柏木等纯林和天然林为主的成片有林地,由于受资金困挠,重造林、轻营林,造成林分质量不高、产量低、林分生态系统不稳定等,普遍呈现出长势较差,生态经济效益较低,是典型的低产低效林。
一、通江县中幼林和低产低效林现状、森林资源现状。
目前,全县中幼林面积289.7万亩,其中需要抚育的中龄林面积5.9万亩,幼龄林面积21.6万亩,所属重点公益林面积22.6万亩,商品林面积4.9万亩,低产低效林面积95.9万亩,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40.1%,其中中幼林面积88.3万亩,天然林面积54.4万亩,从实际调查情况看,全县中幼林主要以人工植苗造林居多,并主要集中于中、高山区,全县林分结构大多是以华山松、刺杉、刺槐、柏树等为主的纯林,林相单一,结构简单,同时,从林木生长的立地条件看,部分灌木层和草本层残缺,水土保持能力低下,部分灌木层及草本层生长又过于繁茂,林区“小老头树”、“怪型树”、“藤缠树”等现象较多,导致林木长势较差,进而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低产低效林形成原因。
一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通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但年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旱灾为主要灾害性气候。
尤其是2007年全县先后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及雨雪冰冻灾害,严重影响了林木生长。
全县森林土壤又以紫色土为主,紫色土是在中生代侏罗系和白垩系的紫色砂页岩发育形成,其结构松散,可溶性物质含量高,易被水解溶蚀,保水保肥能力差。
加之该区紫色土有机质含量低,大部分在1—2%之间,林地土壤瘠薄,厚度多在30cm 以下。
所以在这种地表上生长的林木极易形成低产低效林。
二是栽植树种单一,栽植密度过大。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全县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全力开展消灭荒山运动,为尽快将荒山绿化起来,大面积栽植以适宜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的乡土树种柏树、松树等为主的纯林,进而为林木生长缓慢、病虫害发生频繁埋下了隐患,这是低产低效林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初期,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在栽植密度设计上要求每亩300株,职工在具体操作时甚至每亩高达400余株,虽然达到了绿化的目的,但也造成了如今大面积的“小老头树”、“牵藤树”等。
根据在空山林场椒园子工区黑窝子塘林班的调查情况看,1998年营造的日本落叶松纯林,造林栽植密度达每亩430株,2公顷落叶松株数达12900株,其中最大胸径16cm的株数占5%,胸径为14cm的株数占25%,胸径低于12的株数占70%。
三是中幼林抚育等管护措施未及时跟上。
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我们在造林方式上采取了营造栎、柏松等混交林,在管护措施上实行了透光抚育管理等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蓄积量,并取得良好效果。
但是,由于林场及业主资金有限,对促进林木正常生长的抚育力度远远小于低产低效林增长速度,同时业主为了较快回收树苗栽植成本,在具体进行透光抚育等管护措施中,往往是砍大留小、砍直留弯、砍优留劣,造成事实上的逆淘汰,保留下来的林分生态、经济效益不高。
还有部分低产低效林是因为过度修枝,影响了林木生长造成的。
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效益评估。
一是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不但能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而且有利于改善林分的卫生状况,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根据2007年雨雪冰冻灾害调查,在幼、中龄林阶段,由于林木密度较大,降雪后承受雪的压力比密度低的林分大,每公顷林冠受到雪压的重量可达500多吨,林木胸高断面上每平方厘米承受的压力达2.5公斤;林木稀疏后,每公顷林冠受到雪压的重量可降到300吨,林木胸高断面上每平方厘米承受的压力可降至0.5公斤。
由于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改善了林分的卫生状况,病虫害可下降90%以上,增强了抗灾的能力。
同时,经过抚育的林分,林木株数减少,林冠郁闭度下降,使林内光照增加,林内空气、土壤的湿度、温度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同时,抚育地被物的分解,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有利于提高和更好地发挥森林的防护效能和多种效益。
二是中幼龄林抚育投入少,见效快,在一个森林经营周期内(十年)抚育林分与未抚育林分,林分生长量年净增3.0立方米/公顷,十年净增蓄积量30立方米/公顷,新增木材产值9000元/公顷(按300元/立方米计算),是森林抚育费用900元/公顷的10倍。
如果将全县19.31万公顷森林全部抚育一遍,每年至少可净增蓄积量20余万立方米,新增木材产量10余万立方米,年新增木材产值3000万元。
同时,森林抚育及改造生产木材6.0立方米/公顷(20%间伐强度、50%出材率),按年抚育和改造10万公顷计算,可产木材60万立方米,年增加木材产值1800万元(按300元/立方米销价)。
通过国有空山林场对卢家坪工区倒栽窖林班皆伐后1995年天然更新起来的桦木中幼龄林进行生长抚育的调查,可得出如下数据:抚育后林分平均胸径每年净生长为1--1.3厘米,而未抚育的林分平均胸径每年净生长仅为0.5—0.7厘米,目前平均胸径达18厘米。
三是自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各国有林场适当开展了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工作,制定了《森林抚育、改造技术规程》。
近几年来,全县也针对中幼龄林面积大,亟待抚育林分多的特点,倡导各单位制定了有利于幼龄林抚育的政策,如"抚育的小材小料可以抵抚育的工资"等措施,有力促进了中幼龄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工作的开展,并在已开展的中幼龄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同时,中幼龄林抚育工程不仅缓解了大中径级后备森林资源的不足,而且壮大了林业产业,增加了林农收入。
森林抚育和改造投入资金的70%可转化为劳务收入,以年抚育和改造5万亩计算,年均投资4500万元,相当于每年可吸纳近3000个剩余劳动力,不但可以解决国有林场职工就业,而且也进一步带动和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其社会效益显著。
二、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重。
全县386.4万林业面积低产低效林占三分之一,急需抚育的中龄林和中幼林面积占林业总面积的74%,管理粗放,品质低下,全县若不及时抚育在较短时间内便形成新的低产低效林。
二是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利用率不高。
中幼林抚育间伐,生产的都是小径材,当地很难利用,作柴火职工农户烧不了这么多,也不愿意,只有运到县城销售,但路程运,运费高,每立方米小径材运费就是70多元,在交通好的地方职工还可以找点劳务费,交通不好的地方连职工的劳务费都捡不起,职工不愿搞。
三是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采伐限额管理体制不明。
由于森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生产成本高,其中中幼林抚育,需采伐相当一部分胸径6厘米以上的林木,受采伐限额的限制,手续很难办,要列入采伐限额管理,企业没有积极性,有的抚育采伐变相成了择伐,以取材为目的。
四是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社会工资猛涨,造成抚育积极性不高。
林场附近社会工资由原来的40元/天涨至现在的80元/天,而地方政府又没有给林场及业主投入低产低效林改造和抚育资金,同时,林场由于资金有限至今仍按抚育工价15元/亩计价,职工积极性不高,在林场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
五是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资金缺乏。
国家没有安排专门的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资金,在人工造林中,国家只安排有限的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资金,在人工造林中,国家只安排有限的种苗费、造林费以及造林后的管理费,与退耕还林工程相比相差甚远,地方财政又拿不出这笔钱来搞抚育,林场没有实际收入,不愿搞,使人工造林的抚育跟不上,成效差。
六是全社会没有形成一个森林经营的良好氛围。
由于森林经营投入大,见效期较慢,再加之国家对森林经营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小和地方党政领导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很难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森林经营氛围。
三、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对策与建议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和低产低效林分改造,是当前森林培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森林抚育管理和林分改造就是使森林尽快转变为能生产优质木材和其他多种产品,并能发挥更好的生态效能的优良林分,均是森林培育时间上最长、促进林木生长最重要的阶段。
一是对于密度过大的林分采取间伐措施。
根据以往通江县的经验,每亩保留110—160株效果较好。
间伐时,应采取间密留匀、去劣留优的原则,同时应清除枯立木、风倒木和病虫木等不利于林内卫生的林木以及劣质林木、畸形木、长势衰弱林木、下层林木等,并将间伐木的枝垭、梢头、伐桩等清除,使保留下来的林木具有较好的水、肥、光照条件。
在林下植被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采取局部抚育,即铲除窝中杂草,疏松土壤。
对采取抚育间伐、调整林分结构等措施改造的低产低效林,要加强改造期的施工管理,严格按照设计施工,避免乱砍滥伐林木,杜绝以改造为名而加剧林地的毁坏。
并适时进行除草、松土、施肥、灌溉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空山综合林场于2001年在凳子山林班进行试点,效果十分明显。
二是营造混交林改善林分结构。
由于通江县低产低效林主要是柏木、松木林,可通过补植落叶阔叶树种以改造林地条件,增加易腐枯落物数量,调整林分的树种结构和层次结构,以提高林分抗逆能力和生产能力。
对株行距大于1.5m×1.5m,郁闭度低于0.3的低产低效林,在其林中空地栽植桤木、栎树,形成混交林。
补植时应伐除原有生长不良的林木,根据原有林木的分布格局,采取成行或成团栽植,定位开窝,同时应保护原有的乔、灌树种和草本植物。
对于山顶、山脊等土壤瘠薄的林地,则采取乔灌混交。
三是实行封山育林减少牛羊及人为破坏。
封山育林多是将天然或人工林分封禁一个时期,利用天然或人工下种,通过育林、保灌、护草,促进群落的进展演替。
对于主要由于人为干扰导致的低产低效林可采用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可以结合补植、补播、全砍重造对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也可单独进行。
经过封育而成长起来的林分多为混交复层、结构稳定、防护抗灾能力较强的林分。
四是明确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专项资金。
抚育管理不善是形成全县低产低效林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重栽轻管,使造林后的抚育工作被严重忽视,究其根本原因,是投入不足。
通过调查分析,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第二阶段,国家应把低产低效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工作作为提高林业整体水平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加大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