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某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

某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某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某煤矿位于某境内,某煤⽥的南部,北距某市区25km。
井⽥南北⾛向长11km,东西倾斜宽5~13.5km,⾯积约93.77km2,可采储量为10098万吨;矿井设计能⼒为9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74.8年。
矿井建设计划总投资61636.87万元,截⽌今年8⽉底已实际完成投资6.35亿元。
⼀、矿井建设概况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某煤矿井⽥勘探地质报告于2000年5⽉经国⼟资源部审批,并以国⼟资函[2000]323号予以认定,依法领取采矿许可证有效期30年;某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省计基础[2002]1157号批准某矿井⽴项建设;2006年2⽉,某省煤炭⼯业局以鲁煤规发字[2006]18号⽂批复某矿井初步设计(优化调整版)。
矿井于2004年9⽉3⽇开⼯建设,煤炭⼯业济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程勘察及⼯程设计;主要建设单位有:中煤第五⼯程处、三⼗⼯程处、三⼗⼀⼯程处;某监理公司监理;某⼯程质量检测站等检测;耨⼯程质量监督站实施⼯程质量监督。
截⽌2007年5⽉底,矿井的提升、运输、通风、排⽔、供电、压风、防灭⽕、通讯、防治⽔、安全监测、监控等⼯程全部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并通过单项⼯程质量认证和检测检验。
2007年6⽉26⽇,集团公司以临矿安⽣字[2007]124号⽂批准,同意矿井进⾏安全设施和⽣产系统联合试运转。
⼆、主要⽣产系统及安全设施(⼀)提升系统主井按设计要求安装了JKMD-2.8X4(III)E型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机,装备⼀对8吨箕⽃提升,电控系统选⽤TSBA 型直流驱动电控系统,全数字PLC控制,双回路6KV供电,今年5⽉投⼊试运⾏。
副井按设计要求装备⼀对1t双层四车罐笼(⼀宽⼀窄),采⽤JKMD-3.5X4(III)E型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机,电控系统选⽤TSBA型直流驱动电控系统,全数字PLC控制,双回路6KV供电,于去年9⽉安装完毕并投⼊试运⾏。
(⼆)运输系统地⾯运输系统:⼯业⼴场铺设了1.4KM窄轨铁路,由5台2.5吨电瓶车牵引1t的U型矿车运输;场外专⽤公路总长度7.8KM,西与某-鱼台公路相接,于2005年10⽉竣⼯投⼊使⽤,场区道路及场地硬化已完成并投⼊使⽤;矿井专⽤煤码头,设计年吞吐能⼒100万吨,已于今年5⽉底竣⼯,河道和输煤栈桥正在施⼯。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随着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安煤矿近年来逐渐成为了中国煤炭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安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新安煤矿组织了一次联合试运转活动,以检测生产设备和流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这次联合试运转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扬团结协作和创新进取的精神,精益求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试运转的目标和意义1.目标试运转的目标是通过对新安煤矿生产设备和流程的全面检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整个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意义试运转具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试运转可以通过对生产设备的全方位检测,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计划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调整方案,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试运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和缺点并及时进行解决。
此外,试运转还可以提高煤矿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促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二、试运转的进程和方法1.进程试运转的进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计划阶段:制定联合试运转计划,安排相关人员和设备,并确定试运转的时间、地点和范围。
(2)准备阶段:执行试运转计划,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检测,以确保试运转的正常进行。
(3)试运转阶段:按照计划进行试运转,并针对试运转中出现的问题立即进行处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总结阶段:对试运转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2.方法试运转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模拟测试法:运用模拟技术对设备进行编号试验,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测试,并通过加速或缩短生产时序,以缩短试运转时间,和减少设备的磨损,提高生产效率。
(2)实时调试法:对生产设备进行实时在线的监控和调试,并根据反馈结果对设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煤矿全面联合试运转报告

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第一章矿井概况一、交通位置榆林市榆阳区七山煤矿位于榆林城北东43°方向,直距21km处。
井田范围大致北以榆〔林〕—神〔木〕旧公路〔现为矿区油面公路〕为界,南至南岔河,西以经距座标线37404280为界,东以经距座标线37405480为界。
其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109°54′14″~109°55′03″;北纬38°25′02″~38°26′35″2。
本区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铁路与航运为辅,无水路运输。
榆〔林〕—神〔木〕旧公路从矿井北缘通过,向西南约20km与西安〔安〕—包〔头〕油面公路相接,旧榆神公路现由榆阳区人民政府展筑成矿区三级油面公路至麻黄梁镇,各乡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接,但雨雪天气不能通行。
神〔木〕—延〔安〕铁路从矿井西北约10km处的金鸡滩通过。
本区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本区交道运输详见交通位置图。
二、资源储量该矿批准开采朱罗系延安组3号煤层,该煤层厚度大且稳定,结构简单,产状平缓。
井田内煤层平均厚度7.58m,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均较简单。
矿井获地质储量25.12Mt,可采储量13.22Mt,生产规模0.30Mt/a,效劳年限31.48年。
三、水文地质区内水系不发育,煤矿南界有头道河支流—南岔河,南岔河由东向西流过。
除落水期外,大局部时刻水量较小。
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春季风沙频繁,夏季酷热多变,秋季细雨连绵,冬季长而严冷。
据榆林气象局1984~1994年瞧测资料,年平均气温8℃,日温差最大可达20℃左右。
每年11月开始落雪,次年3月解冻,无霜期为150~180天。
冬季至春末、夏初多风,最大风速18m/s,风向多为西北。
年落水量410mm,7~9月最多,约占全年落水量的30%,年平均蒸发量为1907.2mm。
据?陕西地震志?资料,自明代以来,本区共发生地震8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1次,1738年后200多年再未发生过较强地震,地震烈度小于VI度,但来自邻区几百公里外的强震可涉及本区,并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神源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神源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陕西神木神源矿业有限公司联合试运转方案一、矿井基本情况陕西神木神源矿业有限公司为单井整合矿井,于2008年3月经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复核准,面积为2.6445Km2,批准开采3-1、4-2、4-3、4-4、5-2煤层。
矿井基本情况介绍如下:1、原张家峁煤矿该矿井田面积2.5475km2,开采5-2煤层,于1995年8月建成投产,原批准生产规模15万t/a。
矿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北角考考乌素河南岸,采用三条斜井开拓全矿井,主斜井采用胶带输送机出煤并兼作进风任务,胶带输送机功率55KW,带宽800mm;副斜井采用绞车串车提升并兼作进风及安全出口任务;斜风井作为总回风及安全出口任务。
矿井井下巷道一般为净宽3.5m、净高2.7m的矩形锚喷巷道;采用房柱式开采,回采矿房采宽6m,煤柱留设6×6m;工作面煤电钻打眼、放炮落煤,矿灯照明,机械排水,无轨防爆柴油牵引车运输,,在井底经煤仓转载至主斜井胶带机运出地面。
2、整合后的张家峁煤矿根据陕国土资矿采划【2008】70号文,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对神木神源煤炭张家峁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张家峁煤矿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2.6445km2,批准开采3-1、4-2、4-3、4-4、5-2煤层。
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9年12月以榆政煤资整办发【2009】49号文件对《关于神木县神源煤炭张家峁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开采设计》进行了批复,批准生产规模30万t/a。
设计仍然利用原张家峁煤矿的工业场地以及井筒开采3-1、4-2、4-3、4-4、5-2煤层,采用长壁炮采采煤法,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经核实该矿经过多年开采,其5-2煤层部分资源已经采出,新扩大的井田面积尚未开采,根据调查,矿井从2009年检测以来至今3-1、4-2、4-3、4-4、5-2煤层均未进行开采,未新增加动用储量。
二、矿井各安全生产系统状况(一)矿井通风系统1、通风方式及通风设备陕西神木神源煤炭矿业有限公司为低瓦斯矿井,通风方工式为中央并列式方式通风。
富阳煤矿安全设施联合试运转报告

富阳煤矿安全设施联合试运转报告富阳煤矿是我国南方地区规模较大的煤矿之一。
作为一家重点的能源企业,富阳煤矿安全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度,该煤矿近期开展了安全设施联合试运转,以下是试运转报告的详细情况。
一、实施背景2018年以来,全国发生多起大型煤矿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前,推动煤矿安全设施改造、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标准至关重要。
富阳煤矿安全设施联合试运转正是为了落实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度。
二、试运转内容针对富阳煤矿现状,此次联合试运转主要是将各项设施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涵盖了安全监测、生产指挥和事故处理等多个环节。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安全监测此次试运转的安全监测环节主要是通过智能云监测系统,将矿区内各种安全设施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监控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重要数据,如甲烷浓度、温度、风速等。
同时,该系统的精度和敏感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 生产指挥在生产指挥环节,富阳煤矿开发了一套智能化的生产监控系统。
这套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预警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异常情况,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生产进程进行自动化调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3. 事故处理针对煤矿事故的处理,富阳煤矿配备了一批高效安全救援装备和基建设施。
此次联合试运转针对事故处理环节,对这些救援装备和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整合。
同时,为了提高事故处理效率,富阳煤矿也开发了一套高效的事故处置指挥系统,可以有效指挥和协调事故处理人员,快速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三、试运转效果试运转结束后,富阳煤矿得到了一系列正面反馈。
具体表现如下:1. 安全监测的系统精度和敏感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有效避免了地质灾害、气体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2. 生产指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
同时,精密计算和智能调度,也有效避免了生产过程的各种异常情况,提高了生产质量。
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_

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_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增长的需求,在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方面也日益受到重视。
富阳煤矿作为浙江省重要的煤炭资源开采和利用基地,一直在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富阳煤矿积极探索接轨国际市场的发展道路,通过提高效率,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措施不断推进创新发展。
为了更好的提高煤炭的开采和利用效率,富阳煤矿进行了联合试运转,本文将围绕此次运转展开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一、运转的背景和意义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是在国家政策和行业环境的推动下,煤炭企业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能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途径,探索煤炭产业生产方式转型、优化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尝试。
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的具体目的是:一是实现煤炭产能的快速提升;二是提高开采效率,增加资源输出;三是确保煤炭运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的意义在于推动煤炭行业的创新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另外,通过对煤炭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升级和改造,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低碳经济的建设做出贡献。
二、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设备直接连接问题在联合试运转过程中,由于设备之间连接不完善,使得部分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影响工作效率。
2、安全问题在运转过程中,由于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未能完全遵守安全标准和规定,导致设备损坏,严重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3、能源占用问题由于设备运作时需占用较大的能源,且无法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耗费大量能源,成本居高不下。
三、效果分析和结论1、设备运行效率、产能提高通过富阳煤矿联合试运转的尝试,煤炭开采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可以在运转过程中实现更高的产出率和生产效率。
2、生产成本降低通过联合试运转,能够通过升级设备、降低能耗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1. 写作背景胜利煤矿是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的一座大型煤炭企业,占地面积广、矿井数多、煤炭储量大,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升矿井产能,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损耗,胜利煤矿和多家矿机生产企业展开了联合试运转,试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顺利进行。
目前,为了全面反映联合试运转的情况和成果,胜利煤矿组织编写了一份联合试运转报告,本文将就这份报告进行介绍和分析。
2. 联合试运转的意义==提高产能、降低成本==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的目的是提高产能、降低成本。
试验采用了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煤炭生产方案,引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控制系统,以实现对煤矿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试验期间,胜利煤矿通过优化生产线路、减少停机时间等手段,有效提高了自身的煤炭产能,同时通过联合生产的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成本降低,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推进煤炭生产领域发展==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的另一个意义是推进煤炭生产领域的发展。
煤炭作为国家的基础能源,其生产和使用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各方能够进行生产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互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煤炭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3. 合作模式胜利煤矿联合试运转的合作模式是以资产、人员、技术、市场等资源共享为基础的。
多家知名的矿机生产企业与胜利煤矿达成合作意向,协同推进试验工作,实现利益共享。
具体合作模式如下:3.1技术合作矿机生产企业将自身的生产技术向胜利煤矿提供,从而帮助其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吉林矿机生产企业为胜利煤矿提供了高效节能的细粒度煤粉制备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煤炭细粒度化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3.2人员共享各方在试验过程中,互派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协助。
这些人员负责技术交流、设备调试和现场监控等工作,为联合试运转提供有力支持。
3.3市场合作多家矿机生产企业在胜利煤矿的生产中有其专属产品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胜利煤矿作为国内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生产所需矿机设备需求广泛,试验中各方可以互相合作,相互支持,从而推动市场发展。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尊敬的公司领导:我们很高兴地向您呈报《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全力以赴,旨在确保这个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向您展示我们所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试运转期间的成果在试运转期间,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1. 增加了煤炭的开采量。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后,我们成功地提高了煤炭开采的效率。
通过该项目,我们成功地生产了60,000吨的煤炭,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收益。
2. 提高了产量的可视化管理。
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可视化监控系统,使得我们可以随时了解生产情况。
通过这个系统,我们的管理层随时可以拥有实时的数据,以及关键节点上的生产总体计划。
3.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我们的试点项目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培训机会。
这些培训使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工作程序以及矿山安全的运营方式。
这些培训和学习机会也使我们的员工更有资格承担更高层次的职责。
二、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尽管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1. 矿山安全管理的改善。
尽管我们的员工已经受过很多关于矿山安全方面的培训,但是,在未来的运营中,他们也需要更注意提高安全水平。
2. 管理层需要进一步提高执行力。
在项目的一些关键节点上,我们的管理层做出了一些有所欠缺的决策。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矿山运营中,我们会进一步提高行动力和决策能力。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运营中,我们将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克服面临的挑战,实现更多的成果。
1. 持续改进矿山安全管理。
我们将不断提高我们的员工的安全意识,并通过持续培训和教育,使他们了解更多的安全管理技能和技术。
2. 加强管理层的执行和决策力。
我们将持续加强我们的管理层的执行和决策力,并切实控制和管理我们的业务。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矿山运营中,我们将实现更多的成果。
4. 提高煤炭开采效率。
我们将在未来的运营中专门致力于提高我们的煤炭开采效率,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产量和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集团X矿井联合试运转报告XXX年XX月目录第一章矿井建设项目概况第一节矿井设计概况第二节矿井建设概况第二章各系统安全设施设计及建设情况第一节采掘系统第二节供电系统第三节排水系统第四节提升运输系统第五节压风系统第六节矿井防尘、防火系统第七节通风系统第八节矿井瓦斯监控系统第九节矿井通信系统第三章矿井联合试运转领导机构成员第四章联合试运转起始时间及终止时间第五章联合试运转情况第一节联合试运转生产组织第二节矿井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第六章联合试运转结论第一章项目设计概况第一节矿井设计概况X矿井是X集团在登封地区开发的大型矿井之一,也是X 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矿井设计生产能力XXMt/a,服务年限XX年。
一、矿井位置与交通X井田位于X省XX煤田西部,东与XX井田相邻,西与XX井田接壤,区域交通以公路为主,东北到XX市75km,西北距XX市80km。
东距XX铁路XX支线的XX站50km,西南距XX线的XX站约60km,均有柏油公路相通。
在井田北部3km有连接XX线与XX线的矿区铁路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二、煤层及储量井田东西长14km,南北宽2~4km,井田面积33.4km2,主要含煤底层为下二叠统山西组、石炭系太原组和上石盒子组,其中,可采煤层三层(五3、二1、一3),主采二1煤层,煤层平均厚度5.3m,层位稳定,全井田发育,煤层结构简单,设计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划定的井田范围,全矿井共获得地质储量为245240kt,其中:浅部小煤窑已采50937kt,暂不能利用储量1287kt,设计利用的工业储量193016kt,扣除永久煤柱损失40801kt和开采损失38054kt,矿井可采储量114161kt。
三、水文、地质矿井正常涌水量697m3/h,最大涌水量864 m3/h,本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井期间委托XX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安全中心,对矿井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鉴定结论为矿井在开采东部瓦斯地质单元首采区(中央采区)范围内,二1煤层不具有突出危险性,可暂按非突出矿井进行管理,但在开采新采区、新水平时应重新进行鉴定。
X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文件豫煤安〔2007〕861号《X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X集团X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X 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所采二1煤层为突出煤层。
二1煤层具有煤尘爆炸危险,属于不易自然煤层,二1煤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
四、矿井设计概况矿井初期采用两立一斜,三个井筒开拓。
副立井装设罐笼担负矿井的辅助提升,主斜井敷设胶带运输机用于提升煤炭,初期在中央采区设专用回风立井,后期在上山采区分别设风井形成分区式通风系统。
矿井设计为两个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
井田东翼为-175m 水平,即第一水平;井田西翼为第二水平,暂定为-250m水平,待矿井投产以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主、副井口位于井田深部107~108勘探线之间,井口标高分别为+360m和+348m,井筒落底于-175m水平;矿井初期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系统。
首采区(中央采区)中部布置三条采区上山,轨道上山下部直接与-175m水平轨道运输石门相连,胶带输送机上山通过井底煤仓与主斜井联系。
采区轨道上山、胶带上山及回采工作面上下顺槽均沿煤层底板布置,回风上山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
设计以一个采区、一综一炮两个放顶煤工作面保证矿井1.8MT/a的生产能力。
本矿井项目设计巷道总长17205.9m,其中煤巷6390米,占37.1%,岩巷10815.9米,占62.9%,万吨掘进率95.5m/万吨;掘进总体积258257.9m3,万吨掘进体积1434.8m3/万吨,工业建(构)筑物总体积292000m3,行政、公共建筑总面积30870m2,总投资概算为96633.03万元,建设项目动态投资94647.03万元,建设工期42个月。
第二节矿井建设概况一、项目建设批复情况X矿井已办理完成了立项、环保、可研、土地、初设、安全专篇等各项报批手续:2001年11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以计基础[2001]2497号文批准了X矿井立项;2002年5月取得了采矿许可证;由于受井田地形的限制和浅部小煤矿开采的影响,根据批复的可研方案原设计将本矿井井口坐标选择在井田的北部边界以外,为此2007年6月矿井重新办理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000000720044)2003年5月13日,X省环保局以豫环然(2003)15号文批复环评;2003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能源[2003]2327号文批复了X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12月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豫发改设计[2004]2402号文批复了X矿井初步设计;2005年7月25日,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函(2005)619号文批准了矿井工业场地用地面积25.8568公顷。
2006年9月14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煤安监函[2006]18号对矿井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进行了批复。
二、项目建设情况X矿井200X年XX月XX日奠基,200X年XX月XX日正式开工建设,200X年XX月XX日主副井顺利贯通,200XX年XX月XX日中央采区胶带运输上山施工结束,实现主副井与风井顺利大贯通,200X年XX月XX日XXXX首采综采工作面贯通,工作面通风系统形成,200X年XX月XX日轨道上山绞车开始运行,200X年XX月XX日副井提升系统形成,综采工作面、地面煤流生产系统开始安装,200XX年XX月XX 日前生产系统安装全部完成,200X年X月XX日中央采区回风上山顺利贯通,采区通风系统形成,200X年XX月XX日矿井各系统均按设计施工安装完成。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接产工作,坚持建成一个系统就接管一个系统。
至200X年XX月矿井安全生产和行政机构已经建立,主要工作人员已到岗就位。
安全生产领导干部和特殊工种已按规定经过培训并通过资质考核。
矿井的生产、安全、经营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已经建立,必要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已经编制完成。
200X年XX月X日,X矿井提交了矿井联合试运转申请,200X年XX月XX日,经X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以X煤规[2008]231号文批复X矿井开始联合试运转。
第二章各系统安全设施设计及建设情况第一节采掘系统根据X井田的煤层赋存条件,矿井设计为两个水平,井田东翼为-175m水平,即第一水平,井田西翼-250m为第二水平;设计将井田东西两翼-175m和-250m水平大巷均布置在煤层底板L7灰岩中,胶带运输机大巷高于轨道运输大巷5m布置。
-175m水平大巷与-250m水平大巷之间,以暗斜井的方式连接。
设计采用一立一斜长石门开拓方案,即以一个主斜井和一个副立井开拓全井田,主斜井位于幽兰村北约200m处。
井口标高+360m,落底标高-175m水平。
主斜井斜长1338m,倾角19°50′~27°,装备1.2m宽的胶带输送机运送煤炭;副立井位于下绵沟村西南约150m处,井口标高+348m井深523m,装备一对1t双层四车多绳罐笼(宽窄各一个)。
副立井落底后,以1516m长的石门与井下大巷相连。
根据矿井的通风要求,初期需在井田浅部原缸沟二矿工广内开凿一回风立井。
回风立井井口标高+381.939m,井深92m,落底后经采区总回风巷与首采区上山沟通,形成矿井完整的生产和通风系统。
矿井11采区为矿井投产首采区,以XX首采工作面生产和掘进煤保证矿井生产能力,为保证采区和回采工作面的正常接替,设计配备四个掘进头,采掘比为1:4。
一、首采区设计情况1、首采区布置矿井初期投产采区为中央采区,位于井筒南侧,采区走向长2.4~3.2km,倾斜宽2.0km,面积约5.6km2。
采区内布置三条上山,即采区运输上山、采区轨道上山及采区回风上山,其中采区回风上山巷道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采区轨道上山和胶带运输上山布置在煤层中。
回采工作面上、下顺槽均沿煤层底板布置,相邻区段采用沿空送巷,工作面运输顺槽与采区运输上山之间用直接塔接联系。
采区上、下车场采用平车场,中部车场采用甩车场。
2、采区生产系统(1)运输系统1)煤炭运输11采区胶带上山(胶带输送机B=1200mm,Q=1000t,ST型钢绳芯阻燃输送带,带强2000N/mm)直接用溜煤眼与主斜井皮带连接。
工作面开采的煤炭经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转载机、胶带运输机,由胶带上山至井底煤仓。
2)辅助运输采区轨道上山选用JKYB-2×1.5/20型单筒防爆液压绞车,电机功率280kW,顺槽运输选用无极绳连续牵引车。
人员、材料由电机车运至采区下部车场,再由上山绞车提升至各中部车场及各工作地点;矸石由上山绞车下放至采区下部车场,由电机车牵引经主石门至井底车场。
(2)采区通风新鲜风流经-175主石门至采区胶带上山、回采工作面胶带顺槽进入回采工作面,乏风经回采工作面轨道顺槽、回风上山至风井排至地面。
(3)采区排水在回采、掘进工作面顺槽低洼处设有水仓,将积水排至采区轨道上山水沟,经主石门水沟流入井底水仓。
二、首采区建设情况11采区已于4月1日试生产前,完成了采区XX首采工作面的各项生产准备工作,11采区轨道和胶带上山形成,采区变电所形成,采区通风系统形成,为首采工作面服务的采区各生产和安全系统均按设计施工完成三、XX首采工作面设计情况XX工作面走向长度1208米,可采长度640米,工作面长度150米,煤层倾角6°,煤层平均厚度4.19米,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具有厚度不均一,赋存规律不明显和煤层骤变的特点。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1、工作面设备配备见下表:表1 XXX综采工作面机械设备配备表2、采面机械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1) 采煤机设备型号:MGTY250/600—1.1D 截深:630mm采高:2.0—3.5m适应煤层倾角:≤16°适应煤层硬度:f≤4总功率:600KW;电压:1140V截割功率:2*250KW;电压:1140V牵引功率:2*40KW;电压:380V泵站功率:600KW;电压:1140V牵引速度:0—7.7—12.8m/min最大卧底量:300mm(2) 液压支架该工作面端头支架选用ZFZ4000/21/30型4架、过渡支架选用ZFZ3600/19/28FT型2架、中间支架选用ZFZ3600/19/28LT型92架。
其中工作阻力最小中间支架的技术特征如下表:表2 ZFZ3600/19/28LT型液压支架技术参数(3)运输设备采面运输设备见表3表3 运输设备表四、首采区建设安装情况XX工作面至200X年X月X日工作面各系统已经形成,具体如下:1、辅助运输:(1)、上顺槽采用SQ-80/75KW(B1)型无极绳绞车运输,拉移设备列车采用JH-14型回柱绞车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