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
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总述

汇报人:2023-11-18CATALOGUE目录•方案目的和背景•联合试运转的总体要求•联合试运转的准备事项•联合试运转的实施过程•联合试运转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联合试运转的效果评估及改进建议01方案目的和背景确保煤矿生产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01联合试运转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线的各个设备在运行时能够稳定、安全地工作,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员工和周边社区的安全。
检验煤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02通过联合试运转,可以检验煤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是否达到预期,从而为提高煤矿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优化煤矿生产线的运营效率03联合试运转过程中,可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设备性能问题、操作问题或流程问题,从而提高煤矿生产线的运营效率。
中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提高煤矿的生产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对煤矿安全和生产能力的监管政府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生产能力有严格的监管要求,联合试运转是监管部门对煤矿进行验收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
提高煤矿企业竞争力的需要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提高煤矿的生产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02联合试运转的总体要求矿井排水系统矿井供电系统采掘工作面矿井运输系统矿井通风系统验证矿井排水系统的有效性验证矿井运输系统的效率验证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矿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验证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性《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联合试运转方案及有关技术规范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及有关设备的使用规范试运转遵循的标准和规范03联合试运转的准备事项安全培训针对联合试运转的特殊要求,应组织专业的安全培训,提高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制定安全规程在联合试运转前,应制定详细的安全规程,包括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确保参与联合试运转的人员都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安全设施设置根据联合试运转的需求,应合理设置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通风设备、应急照明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随着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安煤矿近年来逐渐成为了中国煤炭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安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新安煤矿组织了一次联合试运转活动,以检测生产设备和流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这次联合试运转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扬团结协作和创新进取的精神,精益求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试运转的目标和意义1.目标试运转的目标是通过对新安煤矿生产设备和流程的全面检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整个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意义试运转具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试运转可以通过对生产设备的全方位检测,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计划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调整方案,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试运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和缺点并及时进行解决。
此外,试运转还可以提高煤矿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促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二、试运转的进程和方法1.进程试运转的进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计划阶段:制定联合试运转计划,安排相关人员和设备,并确定试运转的时间、地点和范围。
(2)准备阶段:执行试运转计划,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检测,以确保试运转的正常进行。
(3)试运转阶段:按照计划进行试运转,并针对试运转中出现的问题立即进行处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总结阶段:对试运转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2.方法试运转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模拟测试法:运用模拟技术对设备进行编号试验,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测试,并通过加速或缩短生产时序,以缩短试运转时间,和减少设备的磨损,提高生产效率。
(2)实时调试法:对生产设备进行实时在线的监控和调试,并根据反馈结果对设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尊敬的公司领导:我们很高兴地向您呈报《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定稿》。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全力以赴,旨在确保这个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向您展示我们所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试运转期间的成果在试运转期间,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1. 增加了煤炭的开采量。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后,我们成功地提高了煤炭开采的效率。
通过该项目,我们成功地生产了60,000吨的煤炭,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收益。
2. 提高了产量的可视化管理。
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可视化监控系统,使得我们可以随时了解生产情况。
通过这个系统,我们的管理层随时可以拥有实时的数据,以及关键节点上的生产总体计划。
3.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我们的试点项目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培训机会。
这些培训使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工作程序以及矿山安全的运营方式。
这些培训和学习机会也使我们的员工更有资格承担更高层次的职责。
二、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尽管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1. 矿山安全管理的改善。
尽管我们的员工已经受过很多关于矿山安全方面的培训,但是,在未来的运营中,他们也需要更注意提高安全水平。
2. 管理层需要进一步提高执行力。
在项目的一些关键节点上,我们的管理层做出了一些有所欠缺的决策。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矿山运营中,我们会进一步提高行动力和决策能力。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运营中,我们将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克服面临的挑战,实现更多的成果。
1. 持续改进矿山安全管理。
我们将不断提高我们的员工的安全意识,并通过持续培训和教育,使他们了解更多的安全管理技能和技术。
2. 加强管理层的执行和决策力。
我们将持续加强我们的管理层的执行和决策力,并切实控制和管理我们的业务。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矿山运营中,我们将实现更多的成果。
4. 提高煤炭开采效率。
我们将在未来的运营中专门致力于提高我们的煤炭开采效率,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产量和利润。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目录第一章矿井建设项目概况............................................................. - 2 -第一节矿井设计概况.................................................................... - 2 -第二节矿井建设概况.................................................................... - 3 -第二章各系统安全设施设计及建设情况..................................... - 4 -第一节采掘系统............................................................................ - 4 -第二节供电系统.......................................................................... - 11 -第三节排水系统.......................................................................... - 12 -第四节提升运输系统.................................................................. - 13 -第五节压风系统.......................................................................... - 15 -第六节矿井防尘、防火系统...................................................... - 15 -第七节通风系统.......................................................................... - 17 -第八节矿井瓦斯监控系统.......................................................... - 20 -第九节矿井通信系统.................................................................. - 21 -第三章矿井联合试运转领导机构成员....................................... - 22 -第四章联合试运转起始及终止时间........................................... - 25 -第五章联合试运转情况 ............................................................. - 26 -第一节联合试运转生产组织 ................................................... - 26 -第二节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 - 27 -第六章联合试运转结论 ............................................................. - 28 -第一章矿井建设项目概况第一节矿井设计概况××煤矿为××集团第五对大型现代化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Mt/a ,服务年限51.6年。
联合试运转效果分析及结论

径进入新鞋风流巷道;3、撤退途中,当撤退路线已被火言完全切断、确实无法撤退时或自救器有效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进入附近避难硐室或就近寻找压风管路地点,断开压风管以压缩空气维持呼吸,等待救援。
4、若附近无避难硐室或就近无压风管路时,应在烟流袭来之前,选择合适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5、撤退时应在现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序撤退,不得惊慌失措、不能狂奔乱跑,撤退人员互相帮助;撤退时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6、在有烟气的巷道撤退时,不应直立行进,应躬身弯腰、低头前进,若烟雾大、视线差、温度高,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道壁,摸着管线等物爬行撤退;7、在高温浓烟巷道撤退时,应利用巷道积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降温,利用随身物品遮挡头面部,以防高温烟气刺激或灼伤;8、在撤退途中发现有爆炸预兆时,应迅速背向爆源,顺着行当爬卧,面部朝下,双臂护住头面部,全身尽量减少皮肤外露;若巷道内有水坑或水沟,应顺势卧水中吗,并以最快的速度带好自救器;爆炸后,应稍做观察,若无异常变化迹象,辨明方向后沿着安全避灾路线撤退。
第六章联合试运转效果分析及结论根据煤矿生产系统与辅助系统划分标准,矿井生产系统有以下及系统:采掘系统;通风系统;提升、运输系统;井下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压风系统;防尘供水系统;地面生产系统。
第一节各系统试运转效果分析一、采掘系统试运转效果分析矿井个生产系统经过联合试运转后,采煤工作面实现了分层综采放顶煤开采,液压支架支护工作面,全部自然跨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设备运转正常。
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可完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采掘系统分项运行报告二、通风系统试运转效果分析通风系统试运转后,主要通风机检测检验合格,能在稳定区内行可靠,矿井实现了全负压通风,矿井总风量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井下主要硐室、采煤工作面、备用工作面等用风地点的风量及矿井通风等积孔能达到设计要求,通风系统合理,通风设施设置齐全、合理、可靠。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

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时间:2021年1月1日-2021年2月28日地点:XX煤矿一、试运转目标和背景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准备,XX煤矿于2021年开始进行煤矿联合试运转。
本次试运转旨在通过联合运营不同煤矿,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益。
试运转的背景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提高煤矿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试运转内容本次试运转的主要内容包括:1. 建立统一的生产管理和信息化系统;2. 调整煤矿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3. 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培训和技能水平;4. 加强煤矿间的协作和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
三、试运转阶段及其结果1. 第一阶段(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进行了生产管理和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并对煤矿的生产流程进行了初步的调整。
通过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煤矿的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我们对煤矿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改进工艺流程,降低了煤矿的能耗和排放量。
2. 第二阶段(2021年2月1日-2021年2月28日)在第二阶段中,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生产管理和信息化系统,提高了对煤矿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同时,我们加强了煤矿间的协作和合作,共享了资源和经验,提高了煤矿的整体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减少重复投资,节约了成本,并提升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四、试运转成果1. 生产效率提升:通过统一的生产管理和信息化系统,我们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
在试运转期间,煤矿的日产量增加了10%,达到了预期目标。
2. 成本降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减少重复投资,我们降低了煤矿的生产成本。
试运转期间,煤矿的生产成本下降了15%。
3. 经济效益提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我们提升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试运转期间,煤矿的盈利能力提升了20%。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试运转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 系统运行不稳定:在试运转的初期,由于系统的不稳定,出现了一些运行故障。
煤矿全面联合试运转报告

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第一章矿井概况一、交通位置##市榆阳区七山煤矿位于##城北东43°方向,直距21km处。
井田X 围大致北以榆〔林〕—神〔木〕旧公路〔现为矿区油面公路〕为界,南至南岔河,西以经距座标线37404280为界,东以经距座标线37405480为界。
其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109°54′14″~109°55′03″;北纬38°25′02″~38°26′35″。
井田南北长1710~2346m,平均长2028m,东西宽1200m,面积2.4336km2。
本区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铁路与航运为辅,无水路运输。
榆〔林〕—神〔木〕旧公路从矿井北缘通过,向西南约20km与##〔安〕—包〔头〕油面公路相接,旧榆神公路现由榆阳区人民政府铺筑成矿区三级油面公路至麻黄梁镇,各乡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接,但雨雪天气不能通行。
神〔木〕—延〔安〕铁路从矿井西北约10km处的金鸡滩通过。
本区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本区交道运输详见交通位置图。
二、资源储量该矿批准开采朱罗系##组3号煤层,该煤层厚度大且稳定,结构简单,产状平缓。
井田内煤层平均厚度7.58m,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均较简单。
矿井获地质储量25.12Mt,可采储量13.22Mt,生产规模0.30Mt/a,服务年限31.48年。
三、水文地质区内水系不发育,煤矿南界有头道河支流—南岔河,南岔河由东向西流过。
除降水期外,大局部时间水量较小。
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春季风沙频繁,夏季酷热多变,秋季细雨连绵,冬季长而严寒。
据##气象局1984~1994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8℃,日温差最大可达20℃左右。
每年11月开始降雪,次年3月解冻,无霜期为150~180天。
冬季至春末、夏初多风,最大风速18m/s,风向多为西北。
年降水量410mm,7~9月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0%,年平均蒸发量为1907.2mm。
据《##地震志》资料,自明代以来,本区共发生地震8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1次,1738年后200多年再未发生过较强地震,地震烈度小于VI度,但来自邻区几百公里外的强震可波与本区,并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煤矿建设项目联合试转核查报告范文

煤矿建设项目联合试转核查报告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煤矿建设项目联合试转核查报告一、引言煤矿建设项目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建设项目之一,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二〇一二年一月前言 (11)第一章矿井项目建设概况 (11)第一节矿井概况 (11)第二节矿井设计概况 (33)第三节项目建设情况 (99)第二章矿井联合试运转组织情况 (1212)第一节组织机构及职责 (1212)第二节联合试运转工作情况 (1515)第三节联合试运转生产组织 (1616)第四节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717)第三章联合试运转情况 (1919)第一节各系统运行情况 (1919)第二节主要安全生产设备运行情况 (2626)第三节主要安全生产设备检测检验情况 (2727)第四章矿井联合试运转结论 (2929)第一节矿井联合试运转效果分析 (2929)第二节矿井今后安全生产的建议 (2929)附:1. 四大运转检测报告2.《安全专篇》(C04126)的批复(甘发改能源[2009]457号)3.《关于对平凉新安煤业有现在责任公司90万吨/年建项目联合试运转请示的批复》(甘安监管五[2011] 266号文)平凉新安煤矿由国家发改委核准(【2008】732号),中矿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设计(原淮海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矿井建设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文号:甘发改能源【2009】457号)和《安全专篇》(C04126)的要求对工程进行建设,计划投入资金35984万元,实际投入资金73997.77万元。
其中:井巷工程费用29800.68万元;土建工程费用7591.01万元;设备安装费用5478.26万元;设备购置费用15016.06万元。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9Mt/a。
自2005年7月开工建设,经过近6年的基本建设,完成了《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的设计内容。
公司现有固定资产6.7亿元,职工827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2名,其中:高级职称12名、中级职称40名、初级职称70名。
矿井0.9Mt/a建设工程采掘系统、供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排水系统、压风系统、防尘防火供水系统、通风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及通信系统等各生产系统经过2个月(2011年10月15日-2012年4月15日)的联合试运转,各系统均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要求。
在联合试运转期间,各生产区队均实行三八制作业,采煤工区两班生产、一班检修;主副井提升系统均在每天早班定时进行检修;全矿各生产、安全系统每月一天例行月检修;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对设备及各系统进行检测检修。
矿井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机电设备实行包机责任制,认真开展机电管理标准化,规范使用机电设备,强制维修保养,矿井各系统达到或好于设计要求。
试生产以来,每日平均生产原煤1518吨以上,实现了矿井正常生产和安全生产。
第一章矿井项目建设概况第一节矿井概况一、井田位置井田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新窑镇境内,北距华亭县安口镇约26km,距平凉市77km,距崇信县城约37km,南去陕西省宝鸡市约136km。
地理坐标:东经 106°50′-106°57′,北纬35°5′-35°14′。
矿井有简易公路通至安(口)崇(信)公路,长度约1.2km,矿井距宝中铁路安口南川煤炭集运站约24km,交通便利。
井田地势高低不平,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标高在1240m-1580m之间,一般高差在100m-200m之间,井田中部则为黑河(神峪河)流过的带状冲积河谷,其余为山岭区。
区内水系发育,大小冲沟密布,地形切割强烈。
黑河在井田中央由西向东流过,一般流量为0.24-3.10m3/s。
二、井田境界根据矿井采矿权出让合同及补充合同,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给定的新安煤矿拐点的平面座标见表1-1-1。
井田走向长3.6km,倾斜宽0.55~1.65 km,井田面积约为4.51 km2。
三、井田储量概况矿井设计利用工业储量为10855万吨、保有可采储量为7425万t。
四、矿井开采条件新安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受井田地质构造、煤层顶底板、水文地质、瓦斯、火灾、煤尘等因素的影响。
1.地质构造。
下白垩统六盘山群地层基本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岩层,在此基础上有波状起伏,形成一系列的短轴背、向斜,并伴生有断裂。
而煤系地层为一“S”形轴倾向斜(新窑向斜)。
表1-1-1 矿界拐点座标表新安井田位于新窑向斜最南端的东翼,通过钻孔及新周、新寨煤矿井巷资料分析认为,井田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单斜上发育有次级向斜一个及次级背斜一个,未见断层。
地层倾角浅部较陡(35-55°),中深部地层较缓(10-25°)。
2.煤层。
本井田分布下侏罗统含煤地层。
自上而下为煤1、煤2-1、煤2-2、煤2-3、煤3、煤4、煤5、煤6-1、煤6-2,煤层总平均厚度为28.75m。
其中煤1、煤赋存稳定,为主要可采煤层。
4、煤53.煤层顶、底板。
煤2-1、、煤3、煤4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属于不稳定顶板(Ⅰ);煤4底板坚固性很差,遇水易膨胀变形,其余煤层底板中等稳定。
煤2-3顶板岩石松软,易风化破碎;底板为坚固性很差、遇水易膨胀变形的岩石。
煤5顶板岩性主要为劣质油页岩,次为炭质泥岩;底板主要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长石石英砂岩。
4.水文地质。
井田内自上而下有4个含水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砾石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小于51.0~430.3L/d.m,为本井田导水性、富水性强的含水层。
下白垩统志丹群砾岩孔隙含水层,属本区主要含水层,富水性中等。
中侏罗统砂岩裂隙含水层,位于煤5底板以下砂岩及含砾砂岩,单位涌水量小于0.00087~0.00353L/s.m,属于富水性极弱含水层。
上三叠统单斜构造裂隙承压含水层,由于岩层裂隙发育程度差,在大范围内富水性弱,仅在新窑沟构造裂隙发育地段为中等富水区。
地表水:境内常年性河流有新窑河、黑河。
新窑河由北向南横穿本井田,平均流量为0.1313m3/s。
黑河沿井田南部边缘由西向东流过,平均流量为1.3028m3/s。
由于煤层埋藏深度在100m以上,故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大。
5.瓦斯。
根据甘肃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出具的《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性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6.煤尘。
根据甘肃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出具的《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性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煤的火焰长度大于4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85%,具有爆炸性。
7.自燃。
根据甘肃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出具的《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性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煤的自燃倾向性属于Ⅰ类,即易自燃煤。
8.地温。
无地温热害影响。
9.冲击地压。
无冲击地压。
第二节矿井设计概况2004年4月4日通过竞拍,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了新安煤矿采矿权。
2004年6月,由徐州淮海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项目建议书》。
2004年7月通过设计招标,徐州淮海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始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期间派出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于2004年10月编制完成,并通过由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报告论证。
依据《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可行性研究》,编制了《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初步设计》。
一、井田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9Mt/a 。
矿井储量备用系数取 1.4,服务年限为55年。
二、矿井开拓、通风与开采方式井田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
矿井采用主、副、风井三立井单一水平开拓,开采水平为+535m,主、副井筒布置在黑河的北岸、504孔附近;风井布置在黑河南岸的台地上;采用上下山开采方式,首采区为近水平采区。
三、矿井主要设备主井:主井净直径为Φ5m,安装JKM-3.25×4(III)E型井塔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采用直流直联低速电动机驱动,电动机功率为1800kW。
提升系统为井塔式,井筒内布置一对12t多绳钢丝绳罐道提煤箕斗,罐道选用钢丝绳罐道。
用途:主提兼作进风井。
副井:副井净直径为Φ6.5m,安装JKMD-2.8×4(III)E 型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机,采用直流直联低速电动机驱动,电动机功率为800kW。
提升容器1t矿车单层两车钢罐道罐笼(宽、窄各一)。
井内敷设安装排水管、电缆、梯子间等,用途:副提,运送人员,兼作进风井。
回风井:风井净直径为Φ4m,井内安装梯子间,并敷设一趟φ159×8防尘水管,作矿井回风井之用。
井下主要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
辅助运输采用电瓶车推车运输。
通风设备: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
通风方式为抽出式,由主、副立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
通风机选用2台BDK-8-No22B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
配用电机功率185kW×2,电压380V。
排水设备:排水系统采用一级排水方式。
选用PJ150×12型水泵3台,敷设2趟φ273×14排水管路。
正常涌水时,1台水泵对1趟管路工作,1台泵备用,1台泵检修;最大涌水时,2台水泵对2趟管路工作。
配用YKK5003-4型电动机,功率1000kW,转速1480r/min。
矿井供配电:35KV变电所双回路电源由新窑110/35kV区域变电所供给,架空线路导线截面为LGJ-120,线路全长约1.7km,新戚一路主供,新戚二路热备用。
35kV高压配电装置、6kV及以下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变电所后两台主变压器SJL-6300,S7-6300工作方式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35kV高压配电设备共8台,6kV配电设备XGN2-12Z真空开关柜共25台、所内配电变压器选用S9-1000/6型变压器2台,变压器额定容量为1000kVA,电压比为6/0.4kV;正常情况下二段独立运行,低压配电设备为GGD2型380V低压开关柜11台。
压风设备:建立了一套压风自救系统,压风机设备安装在副井上口东门侧,压风机型号为SA-250、额定压风量40m³/min。
四、矿井灾害防治1.矿井通风根据矿井开拓方式,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通风方式为机械抽出式。
矿井总风量91.7 m3/s ,前期矿井总负压1741Pa,后期矿井总负压2135Pa。
安装两台2台FBCDZ No25/2×250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用一备,每台风机配备两台电动机,配用电机功率250kW×2,电压6000V。
1208综采面采用U型通风系统,局部通风采用局部通风机作压入式通风。
2.粉尘灾害防治矿井开采的煤层具有煤尘爆炸性,设计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配风,减少粉尘飞扬,通风除尘;安装完善的防尘管路系统,在采掘工作面、煤仓及溜煤眼放煤口、转载点、破碎机、转载机、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放煤口等产尘点设置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设置净化水幕;采掘工作面实行湿式作业,强化个体防护、安装粉尘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