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分章节练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及校风等属于()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3、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A、动物的存在B、生物的存在C、物的存在D、意识的存在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弗洛依德B、冯特C、华生D、桑代克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情境中________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____、教学内容、____和____五个方面。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并据此创设有效的____,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5、在学与教的要素中,学习的主体因素是____,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的要素是____。
6、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____,一是____。
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
8、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也是构成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他们属于____。
9、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等三个过程。
其中,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0、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三卷本主要包括人的本性、____和____。
11、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而完善时期是____以后。
12、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重大影响的理论有40年代____的精神分析,50年代斯金纳的____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以及60年代____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
13、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____、____以及____和____四个方面。
1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1924年____编写的。
三、问答题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基础第五章 参考答案

第五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 B BDDA 6-10.CBABD 11-15. D CBBB 16-20. CABBA 21-24. DCCB二、多选题1. ACD2. ABCD3.AB4. ABC5. ABD三、填空题1、 7±2个组快2、系列位置效应3、感觉阈限4、先快后慢5、组块6、编码、存储、提取7、视觉后像8、阈限四、判断题1、T2、 F,学习程度以150%为佳,超过了一定限度,就是很不经济的,因为过度学习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T4、F,“先慢后快”改为“先快后慢”5、F,“内容”改为“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6、T五、简答题答题要点1、时间;材料性质和数量;系列材料位置;学习程度;记忆方法;动机与情绪2、(1)相对性,我们的知觉体验不单是由刺激物体单独引起的,而是由物体周围存在的其他刺激共同引起的。
(2)理解性,我们在感知某些事物或现象时,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或现象加以解释或判断,从不同方面加以理解。
(3)选择性,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知觉有选择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产生知觉体验。
(4)整体性,我们把多种属性或部分构成的客体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的现象。
(5)组织性,知觉对感觉信息选择与整合信息的处理过程具有主动的、系统的和逻辑的特点。
3、(1)利用联想;(2)运用推理;(3)正确组织复习(首先,复习要及时;其次,复习要多样化;最后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的方法);(4)适当超额学习;(5)减少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6)运用记忆的技术和方法。
4、(1)表征:能否对问题进行适宜的表征,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问题能得到适宜的表征,问题的解决就比较容易,否则,问题就难于解决或无法解决。
(2)定势:一件事情如果经常用同一方法去做,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惯,以后遇到类似情境时就不假思索地以同样的方法去处理。
这种做事的习惯性倾向,称为定势。
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则妨碍问题的解决。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章节(综合)练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A、18世纪末B、19世纪末C、18世纪中期D、19世纪中期2、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 )。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以后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4、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后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B、布鲁纳C、华生D、桑代克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7~1869年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大纲》10、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的()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卡普杰列夫B、乌申斯基C、维果斯基D、布隆斯基11、()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环境B、教学过程C、教学媒体D、教学手段12、()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
A、布鲁纳B、皮亚杰C、维果斯基D、乌申斯基13、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简单的移植到教育心理学,并创立了心理学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他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一、判断题1、“举一反三”是负迁移。
()2、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菱形的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迁移。
()3、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4、特殊迁移的范围往往比一般迁移广。
()5、归纳式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6、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阻碍作用。
7、相同要素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8、学习迁移的心向的产生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实现,所以“定势”对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卢钦斯盛水实验”可以证实。
()9、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10、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11、一般说负迁移时暂时性的,经过联系可以消除。
()12、形式训练说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位依据的。
()13、定势只可以成为正迁移的心理背景。
()14、如孔子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就生动地描述了学习的迁移现象。
()15、掌握了加、减法的学生,容易学好乘法运算,这就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二、选择题1、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应用2、迁移的实质是()。
A、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B、新旧知识的同化C、新旧知识的顺应D、新旧经验重组3、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B、负向迁移C、功能固着D、定势影响4、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A、一般迁移B、正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5、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解释,提出了迁移理论的()A、形体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关系转换说D、关系概括说6、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垂直正迁移B、水平正迁移C、垂直负迁移D、水平负迁移7、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这属于哪种迁移()A、具体迁移B、重组性迁移C、同化性迁移D、顺应性迁移8、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这属于哪种迁移()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具体迁移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教育心理学第5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五章学习的迁移一、选择题:1、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叫………【 D 】A.正迁移 13.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2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C】A.同化性迁移 13.正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3、我们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属于【 A 】 P73A.顺应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迁移 D.一般迁移4、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属于哪种迁移【 A 】 A.同化迁移 B.顺应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5、会打乒乓球的人,有助于掌握羽毛球的技术,属于【 A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零迁移 D.复习6、学会了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属于【 B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复习 D.无迁移7、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僻,我们称之为【 C 】p72A.迁移 B.正迁移 C.负迁移 D.具体迁移8、学生在学习数运算的法则m(a+b)=ma+mb后,错误地认为1g(a+b)=lga+lgb,这是【 B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9、后面学习经验对前面学习经验的影响,称为【 C 】P73A.正迂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10、掌握了乘法口决,可以广泛迁移于多种情境,属于【 A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复习 D.无迁移11、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我们称为【 C 】 P72 ‘A.迁移 B.正迁移 C.水平迁移 D.具体迁移12、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在形成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后才发生迁移。
这是【 C 】P73A.一般迁移 B.同化迁移 C.顺应迁移 D.重组迁移13、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是【 B 】P80A.变式 B.定势 C.迁移 D.类化14、经验类化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B 】P76A.任务的相同要素 B.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C.原有的认识结构 D.对事物关系的理解15、迁移的经验类化说强调了【 D 】A.对情境火系的理解 B.学习材料的相试性C.发展的心理官能 D.已有经验的概括化16、现代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发生与以下哪一项有关【 A 】P77A.认知结构 B.经验内化c.两种活动的相似性 D.对事物关系的认识17、原认知结构对迁移有着重大影响,其中,对迁移起到至关晕要作用的因素是【B】P79 A.学习者的背景知识 B.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C.学习者的认知技能 D.学习者的心向与定势18、一提到当公安局长的家长,人们马上想到的是他的父亲,而不大会想到的是他的母亲,这种现象属于【 C 】A.原型, B.功能固着 c.定势 D.原型启发19、认为迁移就足心理感官通过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一、不定向选择题1、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A、准备期B、交流期C、酝酿期D、豁朗期E、验证期2、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知识性E、指向性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集约性B、流畅性C、变通性D、辐射性E、独创性4、下面关于无结构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B、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C、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唯一性D、问题的初始条件可能是不明确的E、无结构问题比有结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5、哪些搜寻解法的策略会干扰问题图式的获得?( )A、问题类比B、想法——检验C、问题分解D、“手段——目的”分析E、问题怀疑6、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7、在搜寻解法阶段,当学习者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时,学习者只能采用的策略是().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问题分解D、想法——检验8、“木头除了做桌椅板凳外,还能作什么用?”这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形态扩散D、方法扩散9、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的阶段是( )。
A、建立问题表征B、搜寻解法C、执行解法D、评价10、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
这反映了思维的().A、独创性B、多维性C、变通性D、流畅性11、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
A、幽默感B、好幻想C、强烈的好奇心D、独立性12、为分析问题,找到解法,学习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问题分解D、想法—-检验E、问题怀疑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A、1+1=?B、世界上有几大洋?C、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D、衣服有哪些功能?E、如何治理空气污染?14、“红色的东西有哪些?"这属于发散思维的哪种训练方法?()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形态扩散D、方法扩散15、依照基克的观点,解决问题首先要().A、建立问题表征B、搜寻解法C、执行解法和评价D、分解问题16、在搜寻解法的策略中,()是最通用也是最无力、最笨拙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试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五章学习的迁移一、填空题(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
A.负迁移 B.正迁移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2.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3.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4.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贝尔 D.贾德5.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
这种现象属于(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9.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10.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11.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 )。
A.顺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正迁移 D.般迁移12.温故知新属于学习迁移中的(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13.下面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14.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1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2.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选择题
l、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是()
A、定势
B、迁移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2、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3、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称为()
A、负迁移
B、垂直迁移
C、般迁移
D、具体迁移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逆向迁移
5、用已掌握的英语字母来形成新的单词,这时的迁移是()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逆向迁移
6、经验类化说强调下列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心理官能的发展
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
D、对各要素间关系的理解
7、强调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发展的结果,这一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8、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是()
A、动机
B、需要
C、定势
D、学习准备
9、有些教师主张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期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中去,这符应了哪一种迁移理论()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0、定势主要表现为一种()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正迁移或负迁移
D、不是迁移
二、填空题
1、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被称为____。
2、—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被称为____。
3、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____。
4、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具有更高概括水平的引导性材料,称为____。
5、学生心理发展中两个相邻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状态,称为____。
6、定势又称为____。
7、受m(a+b)=ma+mb的影响而错误地得到lg(a+b)=lga+lgb,这种迁移是____。
8、常见于归纳学习中的迁移主要是____。
9、在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可以迁移到多种学习中去,这种迁移是____。
10、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迁移是____。
11、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是____。
12、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其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以应用于新的学习情境,这种迁移是____。
13、掌握了“义务即免费”的知识后,得出“义务教育即免费教育”,这种迁移是____。
14、认为两种学习情境中刺激到反应的联结相似时,迁移才能发生,这一理论是____。
15、认为迁移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一般原理的概括程度,这一理论是____。
16、格式塔代表人物苛勒的“小鸡啄米”实验认证了____理论,强调____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17、形式训练说强调____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共同要素说强调____,经验类化说强调____。
18、奥苏伯尔提出了____迁移理论,并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____、稳定性和____等特性都会影响迁移的效果。
1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____。
它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三个方面。
20、“脑筋急转弯”主要是要消除____。
三、问答题
1、简答促进迁移的教学。
2、简答迁移的作用。
3、简答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4、试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选择题
1-5:BDCAC6-10:CACAC
二、填空题
1、学习准备
2、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
3、心向与定势
4、先行组织者
5、最近发展区
6、心向
7、负迁移
8、垂直迁移
9、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
10、顺应性迁移
11、同化性迁移
12、重组性迁移
13、同化性迁移
14、共同要素说
15、经验类化理论
16、关系转换理论,关系
17、心理官能,共同要素,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
18、认知结构,清晰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和可辨别性
19、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20、定势
三、问答题
1、简述促进迁移的教学。
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简述迁移的作用。
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
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答:(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