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 - 中国人口预测 1950-2050

合集下载

未来五十年中国人口数量的预测与适度人口容量分析

未来五十年中国人口数量的预测与适度人口容量分析

目录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2)二.人口总量分析与预测—模型I、II (3)(一)短期预测 (4)1.符号说明 (4)2.模型I原理 (4)3.灰色系统建模方法 (5)4.灰色模型检验 (6)5.短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7)(二)长期预测 (7)1.模型II原理(灰数等维递补动态预测方法) (7)2.模型II建立 (8)(三)模型I,II评价: (12)三.适度的人口规模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13)(一)问题研究背景 (13)(二)适度人口研究的改进方向 (14)四.结语 (15)参考文献 (17)附录 (19)未来50年中国人口数量的预测与适度人口容量分析摘要: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政府自1980年在全国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成果卓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人口预测是人口研究的重要主题,相对准确预测未来50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其增长,可以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与人口总量预测紧密相关的概念是适度人口,如果说实际的人口总量是现实情况的话,那么适度人口就是我们制定人口政策的最重要的依据以及努力的目标。

本文依据灰色理论建立相应的灰色预测模型对于中国的未来人口总量进行了短期和长期的分析和预测,同时对于中国的适度人口容量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给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等维动态灰数递补预测,适度人口,GM(1,1)模型,新陈代谢模型Abstract:Being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China has seen the population issues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process. Since 1980s, Chinese government has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in carrying on the policy that . However, due to the large number of China’s population,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is still severe for us. Population predi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 in the demography study. Making a relatively concise prediction about China’s population and its trend w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that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population forecast is optimum population. If we say the real population number is the real situation, the optimum population can be seen our target to do the policy closely relating to the demography study. Based on the grey theory, this article makes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forecast about the China’s total population. Meanwhile, some personal ideas about China’s optimum population and plausibl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Keywords:Gray Forecasting Model of Equidimensional Filling Vacancies,Optimum Population,GM (1, 1) model,Symbolic Model未来50年中国人口数量的预测与适度人口容量分析经济学院统计041 汪寅彦 2023404157 指导老师:陶用之一.问题研究的背景人口问题是一个关系全局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人口的变动甚至会影响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定,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规范。

2023年最新的21世纪末是什么时候

2023年最新的21世纪末是什么时候

2023年最新的21世纪末是什么时候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到本世纪末,还有多少人口?到底是10亿还是6亿,甚至更少?一场争论正在人口学界展开。

2100,看似遥远的未来,却在今天大势已定。

2100年中国人口:10亿还是6亿?社科院人口学者郑真真近日在2023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发言引发这场争论。

她在发言中表示,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减少到1980年的水平,也就是10亿人。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者、《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人口和统计学者黄文政都表示,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不可能维持在10亿的水平;即使立即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中国人口到2100年也难以超过8亿,更大可能是低至6亿甚至更少。

而且,人口萎缩不会到2100年就停止,在此之后将进一步快速萎缩,除非生育率恢复到更替水平(即2.2的生育率,统计显示2023年生育率为1.25)。

北京大学人口学者李建新早在1997年就做过不同政策选择下中国人口数量的预测。

根据他当年的预测,如果实行生育政策晚调方案,中国人口在2100年的总量为9.52亿人。

中国在2023年初放开全面两孩,接近李建新设定的晚调方案。

当时设定的是,生育政策调整之后,总和生育率将回升到2,但从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的经验来看,回升到这个水平几乎不可能。

因此,他认为最终实际的人口数量将大大低于他当年的预测结果。

易富贤2023年在《大国空巢-图文版》中预测,2023年中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生育率只能从2023年的1.25上升到2023年的1.4,然后会沿着韩国和台湾地区过去的老路继续下降到2035年的1.1,假设此后的生育率能不断回升到2056年的1.30,然后保持稳定到2100年。

那么2100年中国的总人口将只有5.6亿。

黄文政假设全面放开后的自然生育率比2023-2023年的实际生育率高出20%,然后再假设中国未来生育率以及人均预期寿命随社会发展水平上升的变化,遵循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路径。

在考虑到2023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及2023年全面放开生育之后的堆积反弹,在不鼓励生育的前提下,他预测中国到2100年的总人口为5.8亿,到2150年则会进一步降到2.8亿。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老干部处副处长李心海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是不能回避的社会现实和自然规律,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社会性的问题。

关注老龄问题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和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当前,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中国已于1999年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加强对中国人口状况、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特别是人口老龄化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老年人和人口老龄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的人。

这里关键在于确定老年年龄界线,因为这一界线是统计老年人口的前提条件。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或国家对老年年龄界线的定义是不同的。

1900年桑巴德在其《人口年龄分类和死亡率研究》一书中,将人口按年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实际上是将50岁作为老年年龄的下线;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将65岁定义为老年年龄的下线;而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人大会,又将老年年龄的界线定义为60岁。

国际上之所以将老年年龄界线从1956年的65岁改为60岁,是因为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报告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当时发展中国家还谈不上人口老龄化问题。

将65岁定义为老年年龄的界线,是根据当时发达国家人均预期寿命的情况而设定的。

而到了80年代初,人口老化已经不仅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人口老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比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低得多。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城市人口数据联合国人口署1950-2050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城市人口数据联合国人口署1950-2050

1950 745,495 441,845 303,650 14,562 289,088 235,138 20,069 33,004 3,685 42 10 25 81 848 340 319 101 145 1 153 58 37 10 288 253 145 267 269 292 3,657 314 417 191 109 201 2,327 35 53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Ukraine Northern Europe Channel Islands Denmark Estonia Faroe Islands Finland Iceland Ireland Isle of Man Latvia Lithuania Norway Sweden United Kingdom Southern Europe Albania Andorra Bosnia and Herzegovina Croatia Gibraltar Greece Holy See Italy Malta Montenegro Portugal San Marino Serbia Slovenia Spain TFYR Macedonia Western Europe Austria Belgium France Germany Liechtenstein Luxembourg Monaco Netherlands Switzerland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Caribbean Anguilla Antigua and Barbuda Aruba Bahamas Barbados British Virgin Islands Cayman Islands

WHO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

WHO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

(WHO, 2012a;见图 2)。据目前预测,到 2030 年, 负担至少增加 40%(Wang, Marquez & Langenbrunner,
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慢性非传染病的疾病
2011;见图 3)。且男性和女性的情况有所不同,
百分比
图 2: 中国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所致死亡
4 | 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
因为男性的慢性病危险因素持有率更高。到 2030 年,与现在相比,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人数 将增加 3 倍以上——包括男性和女性。
1.3 变化中的家庭结构和传统养老 模式
伴随着人口机构和疾病谱的改变,中国正经历着 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国正在经历城市化、家庭结 构以及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 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对以家庭为基础的传统养老 模式(Kalache,1986)提出了挑战。
上升到 2015 年的 75.3 岁,而在 2050 年将有望达 到约 80 岁(UN DESA, 2013a)。
重要的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要远远快于很 多中低收入和高收入国家。在以后的 25 年里, 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全人口中的构成比预 计将增加一倍以上,将从 2010 年的 12.4%(1.68 亿)增长到 2040 年的 28%(4.02 亿)(UN DESA, 2013a)。相比之下,法国、瑞典和美国 60 岁以 上人口的比例从 7% 翻番至 14% 分别用了 115 年、 85 年和 69 年。在不远的将来,60 岁的中国老年 人有望比他们的父辈寿命更长。2013 年中国 80 岁 及以上老年人有 2260 万,到 2050 年,该数字有 望提高到 4 倍,达 9040 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 高龄老年人群体(UN DESA, 2013b)。

中国人口老龄化预测

中国人口老龄化预测

中国人口老龄化预测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同时出生率却逐渐下降。

由此,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比例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上升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原因,导致人们生育率下降,同时寿命延长。

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将会引起许多冲击和挑战。

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39亿,占总人口的31.1%。

而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亿,占总人口的11.9%。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保障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将增加社会保障压力,尤其是老年人口的医疗和养老支出方面。

这不仅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而且需要更优质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应对老年人群体的需要。

二、经济增长放缓老年人口的增加将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相对更加注重日常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

然而这类消费需求并不像青年人群体一样有强烈的增长性,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

三、就业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也将导致就业市场的负担加重。

因为移动劳动力对就业市场的供应将逐渐减少,而老年人口的劳动力参与将会增加,加重就业市场的负担。

四、家庭关系演变人口老龄化也将导致家庭关系的演变。

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年轻人(包括子女)的负担将会加大,导致家庭中的关系变化。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国家,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财政支出,提高社会保障缴费比例,建立更加贴近老年人群体实际的社保制度。

二、发展老年人口消费市场政府应注重培养老年人口消费市场,对老年人口群体的消费需求做出有效的指导和引导,扶持老年人口经济活动发展。

三、鼓励年轻劳动力到基层就业政府应鼓励年轻劳动力到基层就业,通过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改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农村和小城市就业。

中日韩三国人口老龄化比较.doc

中日韩三国人口老龄化比较.doc

中日韩三国人口老龄化比较作者:穆光宗来源:《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05期【摘要】中国、日本、韩国的老龄化有很相似的规律性。

1950年以来三国老龄化指数上升幅度之大世界少见,其中老年人口高龄化尤为严重。

三国人口老龄化主要因为生育率下降,同时伴随死亡率的下降尤其是高年龄人口死亡率的下降。

人口严重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口负担急骤增加,退休人员数量逐年上升,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最终将影响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应将生育控制和老年安全放在“少子(女)高龄化”的框架里思考人口发展出路,必须尽早确定“适度的低生育率”并在政策和制度上及早安排实现适度低生育率的路径选择,继续完善人口和生育政策并重在行动,推进促进老年发展和保障的公共政策建设。

【关键词】中国日本韩国;人口老龄化;比较;启示【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2)05—0108—07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中,亚洲因其人口最多而引人关注。

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亚洲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将从目前的3 38亿增至12 27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由9%上升到23%。

其中,东亚地区特别突出,同期将从11 2%上升到30 2%,速度快于西方同期从19%上升到32%水平。

受人口出生率降低、平均寿命延长等因素影响,亚洲许多国家只要用20多年时间便走完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上升到14%这一历程。

在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分别在1970年和1994年跨过7%和14%这两道门槛,中间间隔24年。

韩国在2000年成为老龄化国家,预计将在2022年老人比例超过14%;泰国的老人比例将在2000年到2025年之间从6 4%升至13 9%;中国的人口发展轨迹与此大致相似,2000年65岁以上老人比例超过7%,预计在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3 5%。

2004年9月20日,由上海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办、日本高龄化社会综合研究中心协办的“东亚人口老龄化与发展” 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

全国高三地理专题练习(2023年后半期)带答案与解析

全国高三地理专题练习(2023年后半期)带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我国人社部表示:将适时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下图为我国2012—2017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反映出当前我国人口A. 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B. 总数超过人口警戒线C. 15—59岁人口比重降低D. 总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我国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A. 缓解人口老龄化B. 增加青壮年人口C. 推进养老产业发展D. 降低社会养老负担【答案】【1】C【2】D【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60岁及以上和0~14岁人口数量在增加,而15~59岁人口数量减少,反映出当前我国人口15-59岁人口比重降低,C正确;从图中看我中0~14岁人口增长数量较少,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图示不能反映出总数与人口警戒线的关系;从图中看人口总数并没有下降。

【2】我国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降低社会养老负担,D正确;延迟退休年龄不会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不会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增加青壮年人口;人口老龄化是推进养老产业发展主要原因,与延迟退休年龄无关。

选择题“婚姻贫困”是我国在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影响下产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婚男性将过剩2400万,贫困地区该问题会更加突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不包括A. 生育率较低B. 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C. 年龄结构失衡D. “养儿防老”的思想【2】缓解我国“婚姻贫困”的主要途径是A. 限制城乡人口流动B. 适度调整生育政策C. 严控城市人口增长D. 加强胎儿性别选择【答案】【1】C【2】B【解析】【1】从材料中可知,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有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以及尤其是贫困地区更为突出,说明还有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因素等原因造成,不包括年龄结构失衡,C符合题意,故选C。

【2】缓解我国“婚姻贫困”的主要途径应促进城乡人口流动,A错误;适度调整生育政策,B正确;促进城市化发展,C错误;严格禁止胎儿性别选择,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