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教案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珍惜家庭亲情,懂得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感受家庭亲情的美好。
难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绘本《团圆》、投影仪、音响设备、画纸、画笔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家庭亲情认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绘本《团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变化。
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亲情体验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绘本《团圆》的故事,感受家庭的温馨。
2. 画一幅关于家庭的画,表达自己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2. 评估幼儿在亲情体验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关爱家人的行为。
3. 搜集幼儿的作业作品,分析他们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表达。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亲情体验,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2. 开展家庭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促进同伴间的交流。
3. 推荐类似的绘本给家长,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家庭亲情。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亲情体验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情感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3. 教师要针对幼儿的表现,适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九、课程表:1. 课程名称: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2. 课时:2课时3. 教学日期:待定4. 教学地点:教室十、教学资源:1. 绘本《团圆》2. 投影仪、音响设备3. 画纸、画笔4. 家庭教育指导资料5. 相关亲子活动资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确保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使得教学过程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方便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分享和关爱。
3. 情感目标:感受家庭团圆的温暖,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亲情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感受家庭团圆的喜悦。
难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于家庭团圆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绘本《团圆》、多媒体设备、画纸、彩笔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阅读绘本的经验,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与家人团圆的经历,引出今天的绘本故事《团圆》。
2. 主体部分:(1)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关注角色情感的变化。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家庭团圆的意义,以及如何表达亲情。
(3)创意活动:邀请幼儿用画笔和彩纸创作属于自己的家庭团圆画作,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总结与延伸: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感受家庭团圆的温暖。
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团圆的场景,让幼儿体验亲情。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创作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庭团圆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判断他们对于亲情的理解。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判断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回顾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加深对家庭团圆的认识。
2. 学习有关家庭团圆的歌曲,通过歌唱表达团圆的喜悦。
七、教学过程1. 复习环节:教师简要回顾绘本《团圆》的故事,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家庭的团圆故事。
2. 歌唱活动:教师教唱有关家庭团圆的歌曲,让幼儿跟唱,感受歌曲中的团圆氛围。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歌唱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庭团圆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歌唱过程中的情感表现,判断他们对于亲情的理解。
九、教学内容1. 开展家庭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体验家庭团圆的喜悦。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增进对家人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难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学会分享和倾诉。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绘本《团圆》、多媒体课件、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阅读角,舒适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坐好,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次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述:教师有感情地讲述绘本《团圆》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 讨论交流: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幼儿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4. 创作环节: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家庭经历,画出和家人团圆的场景,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故事《团圆》,并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
2. 观察家人一天的生活,记录下家人的辛苦和付出,下次活动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聆听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评估幼儿在创作环节中表达家人关爱和团圆场景的能力。
3. 关注幼儿在讨论交流环节中对家人付出的认识和表达。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家庭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分享幼儿的绘画作品,增进家校沟通。
2. 组织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亲子手工,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家庭关爱周活动,鼓励幼儿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在讨论交流环节,要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和感受,鼓励他们勇敢表达。
注重家庭教育的延伸,让幼儿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团圆》中班中秋节的教案(精选6篇)

《团圆》中班中秋节的教案(精选6篇)《团圆》中班中秋节的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团圆》中班中秋节的教案(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团圆》中班中秋节的教案1教学课题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教学课时二课时备课教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2、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庆佳节的快乐,萌发爱教师、同伴的情感。
3、对中秋节有初步的了解,帮助学生了解关于中秋节的相关资料,收集中秋月的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了解秋天里的节日和习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教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激学法、补学法、实践法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彩泥教学流程动态修改部分第一课时一、导入(3分钟)1.出示月饼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2.你在什么时候吃过他3.听音乐《爷爷给我打月饼》,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揭示课题:我们一起了解中秋节《团团圆圆过中秋》二、授新(23分钟)(一)中秋节的来历1.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中秋节的意义2.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3.结合14页图,了解世界各地人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二)中秋节,团圆夜课件出示15页的插图,引导学生独立读课文讨论:中秋节具有怎样的意义?三、总结(2分钟)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四、拓展(2分钟)1.中秋月诗词大会月亮是中秋节的标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们赋予相思和团聚的意义,你知道哪些写月的古诗词呢?我们来比一比吧2.制作月饼,开展中秋庆祝活动。
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度佳节的快乐。
3.向父母收集还有哪些秋天的节日。
第二课时一、导入(2分钟)上节课学习了什么?中秋节是在哪个季节的节日?这节课我们学习“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情感交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亲情。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难点:1. 帮助幼儿表达自己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2.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团圆》的图片或实体书籍。
2. 准备与故事相关的玩具或道具,如小鸟玩具、灯笼等。
3. 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绘画或写字。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坐好,向他们展示绘本《团圆》的图片或实体书籍,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述:a. 向幼儿讲述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b. 在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题,如“故事中的小鸟为什么离家出走?”,“元宵节为什么挂灯笼?”等。
3. 活动一:观察与想象a. 邀请幼儿观察绘本中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的细节,如小鸟的变化、家庭的变化等。
b. 邀请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画出故事中的某个场景或角色,如小鸟回家的场景等。
4. 活动二:亲情交流a.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与家人团圆的经历或感受,引导幼儿表达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b. 引导幼儿互相倾听,尊重他人的感受和经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讲述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如观察、思考、回答问题等。
2. 评价幼儿在活动一中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如绘画作品的细节和创意。
3. 评价幼儿在活动二中的亲情交流能力,如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倾听他人的感受。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分享自己与家人团圆的故事,让幼儿感受家庭亲情的温暖。
2. 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与团圆主题相关的的手工艺品,如灯笼、家庭树等。
3. 组织幼儿参观社区或家庭,了解不同家庭团圆的方式和传统习俗。
《团圆》绘本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团圆》一文。文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母在春节期间的生活片段,通过描述男孩对家庭团圆的渴望以及最终实现的温馨场景,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观念和节日情感。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庭团圆的渴望和幸福家庭的美好情感。
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圆和幸福。你们最喜欢的春节活动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家人在春节期间的团圆故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解释文中的一些习俗,说明团圆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等。
5. 朗读感悟:学生示范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随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可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表达出文章的情感和节日氛围。
6.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即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如填空题、选择题等,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3. 课堂提问: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如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提问学生:“小明为什么渴望团圆?”,“你们最喜欢的春节活动是什么?”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绘本故事|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

绘本故事|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故事简介《团圆》是一本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绘本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妈妈因为各种原因长时间分离,最终在春节这个团圆的日子里重聚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旨在培养幼儿多情感体验、理解家庭情感以及关注家庭至上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和理解团圆的意义;2.培养幼儿关注家庭的情感;3.培养幼儿体验家庭情感的能力;4.提升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帮助幼儿理解家庭情感; 2. 培养幼儿体验家庭情感的能力。
难点: 1. 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分离与重聚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绘本《团圆》;2.幻灯片或黑板白板。
五、教学活动安排活动一:导入(10分钟) 1. 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假期和春节期间的经历; 2.提问:“你们的家人会去哪里?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分离和重聚的情境?”活动二:朗读绘本(15分钟) 1. 教师朗读绘本《团圆》; 2. 引导幼儿聚焦故事情节,提醒他们注意关键词和关键画面; 3. 适时停顿,与幼儿交流理解故事。
活动三:情感探究(20分钟) 1. 教师提问:“小兔子和妈妈因为什么原因分离了很久?”; 2. 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觉得小兔子在和妈妈分离时有怎样的情感?”;3. 组织幼儿讨论,并展示他们的想法。
活动四:家庭价值呈现(15分钟) 1. 制作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展示家庭的价值;2.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幻灯片或白板上的家庭图片,并介绍家庭的意义。
活动五:绘本赏析(15分钟) 1. 教师引导幼儿聚焦绘本中的关键词和关键画面; 2. 提问:“你们从绘本中看到了哪些家庭情感?”; 3. 鼓励幼儿描述并表达自己对绘本中情感的联想和理解。
活动六:活动延伸(15分钟) 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近期的一次家庭聚会或重要事件; 2. 组织幼儿以绘画、写字等方式,表达自己与家人欢聚时的开心与感动。
活动七:教学总结(10分钟) 1. 回顾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2. 教师总结幼儿在情感体验和理解方面取得的进步; 3. 鼓励幼儿珍惜和关注家庭情感。
绘本故事|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

绘本故事|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本次绘本教案的绘本为《团圆》,适合大班儿童阅读。
该绘本作者为来自美国的Patricia Polacco,她以身边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创作了大量的绘本作品,其中尤以《谢谢你,蓝鸟》、《团圆》等作品深受大家喜爱。
本教案的学习目标:1.阅读理解:理解绘本的基本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2. 听说能力:联想自己的体验感受,表达对亲人的感情并展现自己的创造力;3.表述能力:学习如何表达,懂得简洁、生动、有情感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绘本《团圆》2. 图片板书:家庭、爱、团圆。
3. 视频:来自网络的“团圆场景”。
活动环节:1. 想象绘本故事首先,教师先向孩子们展示一张家庭的照片,带领孩子理解家庭的含义,然后介绍绘本《团圆》的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大纲,并鼓励孩子们想象一下,这个家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团圆?2. 阅读绘本教师开始演示阅读绘本,将孩子们聚集在教室圆形阅读区域附近,进行阅读,边读边展示绘本的图片故事情节,为字词的理解提供可视的辅助。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制造一些悬念或者提出问题,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3. 交流讨论阅读完毕后,老师可以开始引导孩子们参与到讨论中。
为此,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故事中的什么事件促使了家庭团圆?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你喜欢家族团聚的感觉吗?孩子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归纳出思考问题的结果,父母在场的话也可以参与其中,分享自己对于孩子团圆的看法和感悟。
4. 创作亲情画孩子们可以话说自己对家庭团圆的感受和心情,鼓励孩子们把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悟表现在画纸上,画出属于自己的“亲情画”。
5. 观看视频展示与团圆相关的场景,引发孩子们的回忆和感悟,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团圆的含义和意义。
6. 课堂总结教师可以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孩子们复述自己的理解,梳理今天的收获和自己的成长点,以此为参考,默想今后应该如何样对待家庭、朋友等等亲密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圆》教案
一、绘本介绍:
《团圆》,中国原创绘本。
作者:余丽琼文,朱成梁绘。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叫毛毛,她的爸爸常年在外面工作,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那是他们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他和爸爸一起包汤圆,他们把一枚代表幸运的硬币包在汤圆里,谁吃着了,就代表这一年会给他带来好运哦!小女孩吃到了,她幸福地把幸运币装在身上,对她来说,这比大春的大红包还要珍贵哦!
可是爸爸在家三天就要走了,毛毛把那一枚幸运硬币送给爸爸,让它给爸爸带来好运,还对爸爸说:“下次回来,我们还把它包在汤圆里喔。
”
她和妈妈目送着爸爸远去了……
二、阅读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了解中国春节的习俗。
如“拜年”、“吃汤圆”。
2、通过阅读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朴实而伟大的父爱和家的爱。
3、结合绘本故事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复述能力。
三、阅读重、难点
1、阅读重点:结合绘本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口头复述能力。
2、阅读难点:通过阅读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朴实而伟大的父爱和家的爱。
阅读过程:
一、阅读前
活动:回顾关于亲情的绘本故事。
二、阅读中
(一)活动一:介绍《团圆》绘本的作者、出版社等。
(二)活动二:认真听老师讲绘本故事。
(三)活动三:结合问题及绘本图画回顾绘本故事。
(四)活动四:(小组合作学习)发现绘本图画的细节和用自己
的话说说喜欢的或感触最深的一幅图画。
(五)说说我与爸爸或妈妈发生的一件事。
三、阅读后:
(一)活动一:在歌声中深化爱的主题。
歌曲:相亲相爱一家
人。
(二)活动二:教师小结并推介绘本1、《我的爸爸叫焦尼》
3、《忘了说我爱你》
4、《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