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合金电镀起泡解决方法
锌合金电镀起泡原因与解决方法

锌合金电镀起泡原因与解决方法锌合金由于成型方便,可塑性强,成本低,加工效率高,广泛应用在卫浴,箱包,鞋服辅料中,但锌合金的起泡问题(电镀;喷涂)却一直困恼着五金厂与电镀厂的朋友.今天我们把汇总服务过的多家五金厂电镀厂针就锌合金起泡的经验编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锌合金产品设计之始,就要考虑到模具的进料口与排渣口与排气设置。
因为进料与排渣的工件流道顺畅不裹气,不产生水渍纹,无暗泡,直接影响后道电镀是否起泡,合格进料与排渣模具压铸出工件,表面光洁,白亮,无水渍纹。
2.模具开发中也要考虑装模机台的吨位,压力,我们就亲身经历一个锌合金电镀后起泡百份20-30事件。
一五金厂朋友接一几百万大单,模具开一出8件,不论电镀前处理如何解决总有20-30%起泡,最后将模具堵了4件,改成一模出4 件,再镀就无一起泡。
3.前处理表面的滚光液,抛光膏,氧化层没处理干净,长有出现滚光,滚抛后的工件,表面光亮许多电镀厂酸洗工序的员工就随便酸洗下,导至表面附着的滚光剂没洗净,长长出现起泡。
另滚光滚抛厂所选用的滚光剂关系也很大,有些滚光剂中的表面活性剂极难洗去。
4.产品进碱铜(很多做五金朋友俗称的铜底)镀槽前工件表面仍有氧化膜(酸洗的膜)除蜡、除油的膜未处理净.的、所以脱膜很关健,早些年还能使用防染盐脱去,现环保不让排放含防染盐的废水,建议使用LJ-D009脱膜粉,效果优过防染盐,又能退镍层并且COD排放符合国际标准5.碱铜镀槽有机物,杂质多,游离氰不在范围,化验碱铜缸成份,看是否氰化钠偏低或氢氧化钠偏高!如添加光剂的小心光亮剂偏高,碱铜缸的清洁很关健,建议3-5天碳处理一次6.碱铜缸的导电也很重要,阳极是否溶解正常,阳极铜板是否充足都会导至起泡7.锌合金产品烘箱里出来后起泡;可能是烘箱温度不均匀导致即温度过高. 由于压铸的时候不紧密,导致锌合金水渍纹沙眼里容易进酸,酸与锌在即使有表面镀层的情况下依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氢气H当里面的气压高过大气压一定的程度时加上高温即会产生气泡.。
电镀锌件表面涂层起泡

电镀锌件表面涂层起泡电镀后粉末涂装常出现的问题,主要为钝化工艺及粉末性能及施工过程的几大因素影响:1、与钝化膜的厚薄有关系,通常薄一点出现的几率小2、预烘烤工件也会部分消除气泡3、与粉末本身的脱气性有关4、喷涂层厚度有关,越厚的涂层就会导致脱气困难,造成气泡5、工件表面的划伤导致钝化液残留,有时呈现直线状气泡6、电镀层表面是否有树枝状或粗浪镀层电流可能太大, 清洁不良内部氢析出造成鼓包工件镀锌时,表面有拉痕处在酸洗电镀过程中易吸氢,后期加热时,此处易产生气泡。
金属材料经过酸洗除锈或者电镀,这种都有可能使材料中渗进原子态的氢。
这样的氢原子进入金属的晶格内,造成晶格的外扭,产生很大的内应力,使金属镀层和基体的韧性下降,金属材料的就变脆了,这就是“氢脆”,同时往往还有起泡和针孔等现象。
应该说金属都有此现象,只是程度不同。
一般对氢吸附能力强的金属此现象较明显。
这些金属中最大的是铬,其次是铁及其合金等,其他金属很小或者几乎没有。
这些金属材料做以上加工后都要做“驱氢”处理。
处理方法一般是将金属放到烘箱里烘或者放到热油里加热。
一、氢脆1氢脆现象氢脆是通常表现为应力作用下的延迟断裂现象。
曾经出现过汽车弹簧、垫圈、螺钉、片簧等镀锌件,在装配之后数小时内陆续发生断裂,断裂比例达40%~50%。
某产品镀镉件在使用过程中曾出现过批量裂纹断裂。
另外,有一些氢脆并不表现为延迟断裂现象,例如:电镀挂具(钢丝、铜丝)经多次电镀和酸洗退镀,导致渗氢较严重,本来轫性不错的这些材料,在使用中经常出现轻轻一折便发生脆断的现象;猎枪精锻用的芯棒,经多次镀铬之后,堕地断裂;有些内应力大的淬火零件在酸洗过程是便产生裂纹。
这些零件渗氢严重,无需外加应力就产生裂纹,甚至直接导致断裂,再也无法用去氢来恢复原有的韧性。
2 氢脆机理延迟断裂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零件内部的氢向应力集中的部位扩散聚集,应力集中部位的金属缺陷多(原子点阵错位、空穴等)。
氢扩散到这些缺陷处,氢原子变成氢分子,在金属内部产生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与材料内部的残留应力及材料受的外加应力,组成一个合力,当这合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就会导致断裂发生。
锌合金电镀起泡的原因

锌合金压铸件起泡缺陷分析锌合金压铸件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方面,如领带夹、皮带扣、各种金属饰扣等,因而对铸件表面质量要求高,并要求有良好的表面处理性能。
而锌合金压铸件最常见的缺陷是表面起泡。
铸件表面在以下情况下有鼓起的包称之为起泡,是铸件内缺陷的外部表现。
(1)压铸出来就发现。
(2)抛光或加工后显露出来。
(3)喷漆或电镀后出现。
(4)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
产生原因1.孔洞引起:主要是气孔和收缩机制,气孔往往是圆形,而收缩多数是不规则形。
气孔产生原因:a 金属液在充型、凝固过程中,由于气体侵入,导致铸件表面或内部产生孔洞。
b 涂料挥发出来的气体侵入。
c 合金液含气量过高,凝固时析出。
当型腔中的气体、涂料挥发出的气体、合金凝固析出的气体,在模具排气不良时,最终留在铸件中形成的气孔。
缩孔产生原因:a 金属液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缩小或最后凝固部位得不到金属液补缩,而产生缩孔。
b 厚薄不均的铸件或铸件局部过热,造成某一部位凝固慢,体积收缩时表面形成凹位。
由于气孔和缩孔的存在,使压铸件在进行表面处理时,孔洞可能会进入水,当喷漆和电镀后进行烘烤时,孔洞内气体受热膨胀;或孔洞内水会变蒸气,体积膨胀,因而导致铸件表面起泡。
模具行业门户网站2.晶间腐蚀引起:锌合金成分中有害杂质:铅、镉、锡会聚集在晶粒交界处导致晶间腐蚀,金属基体因晶间腐蚀而破碎,而电镀加速了这一祸害,受晶间腐蚀的部位会膨胀而将镀层顶起,造成铸件表面起泡。
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下晶间腐蚀会使铸件变形、开裂、甚至破碎。
3.裂纹引起:水纹、冷隔纹、热裂纹。
水纹、冷隔纹:金属液在充型过程中,先进入的金属液接触型壁过早凝固,后进入金属液不能和已凝固金属层熔合为一体,在铸件表面对接处形成叠纹,出现条状缺陷,见图2。
水纹一般是在铸件表面浅层;而冷隔纹有可能渗入到铸件内部。
热裂纹:a 当铸件厚薄不均,凝固过程产生应力;b 过早顶出,金属强度不够;c顶出时受力不均;d 过高的模温使晶粒粗大;e 有害杂质存在。
电镀起泡原因分析

电镀起泡原因汇总锌合金电镀起泡的原因:电镀之前的表面处理是引起锌合金起泡的主要原因,因为锌合金为两性金属,易与酸反应,也易与碱反应,一般电镀之前有去油和酸洗两道工序;去油一般是碱性的常温去油剂,酸洗溶液一般是三酸的混合液(HCL\H2SO4\HNO3)去油是主要引起锌合金电镀起泡的主要原因:去油一般是用加温了的常温去油剂长时间的浸泡和搅拌,化学反应时间较长.一般酸洗时间较短,不易产生此起泡现象.(因酸洗用的是配比的强酸,有很强的浸蚀性,所以一般锌合金在电镀时不去油,用硫酸活化一下即可电镀)锌合金的电镀工艺:由于锌合金金属的电介位的关系,锌合金不能直接在表面镀银\镍\金等等镀层,需要镀一层较厚的中间层铜层(一般铜层为5微米左右)不过,锌合金在压铸后组织的松散也会导致起泡现象,这属于压铸不合格,一般这种现象的不良比率不会太高,这就需要大家分析起泡现象是出现在什么工序的.综上所述,锌合金电镀起泡现象是电镀中常有发生的现象,所以选择好的电镀供应商其实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如果一个电镀商很少或是根本没有加工过锌合金电镀,那么要他给你供稳定质量的电镀产品,我想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去电镀厂家的考查还是有必要的(由于电镀厂家一般都是又差又脏,可能是重污染行业的关系,小作坊从事的较多,优秀的私营电镀厂少之又少,各位如果都能够走出去做品质的话,想是收获一定不少)锌合金压铸件最常见的缺陷是表面起泡产生原因:1.孔洞引起:主要是气孔和收缩机制,气孔往往是圆形,而收缩多数是不规则形。
(1)气孔产生原因:a 金属液在充型、凝固过程中,由于气体侵入,导致铸件表面或内部产生孔洞。
b 涂料挥发出来的气体侵入。
c 合金液含气量过高,凝固时析出。
当型腔中的气体、涂料挥发出的气体、合金凝固析出的气体,在模具排气不良时,最终留在铸件中形成的气孔。
(2)缩孔产生原因: a 金属液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缩小或最后凝固部位得不到金属液补缩,而产生缩孔。
锌酸盐镀锌层起泡的原因和处理

锌酸盐镀锌层起泡的原因和处理锌层起泡故障的分析与处理实例首先我们从零件的制备加工检查,没有发现出现起泡的可疑环节,所以重点考虑电镀各个工序的影响。
零件表面的油污,一般是经化学除油、电解除油清除干净。
但若操作不当或者除油液成分失调,可能会有少量油珠残留在零件表面,这就可能引起镀锌层的起泡。
零件若酸洗除锈时间过长,可能由于过腐蚀也会引起镀层的起泡。
此外,镀前活化不充分,没有活化,零件表面形成了一层薄氧化膜,也会导致镀层结合力变差而起泡。
因此,碱性锌酸盐镀锌前处理要严格控制。
前处理流程为:化学除油→热水洗→冷水洗→酸洗除锈→2 次流动水洗→电解除油→热水洗→流水洗→镀前活化→ 2 次流动水洗→镀锌。
除油液要定期加料;酸洗液、镀前活化液要定期更换,而且要严防铜杂质的危害。
(1) 电镀工序中引起镀层起泡的可能因素。
挂具选择不当会引起锌镀层起泡,这一点往往易被人们忽略。
一般是用焊锡或铜将挂钩与杆子焊接在一起,再浸塑、浸漆,或用聚氯乙烯薄膜包扎。
若包扎破损,焊接处易受电解质腐蚀,腐蚀产物附着在零件表面、零件自上而下便产生带状密集小泡,因此,应经常检查挂具焊接处是否破损以防止挂具腐蚀而引起镀层起泡。
镀液操作或维护不当导致锌镀层起泡。
镀液中添加剂含量过高,易夹杂在镀层中使得内应力骤增,导致镀层起泡;镀液中重金属杂质,如铅、铜等含量过高,使锌层中夹杂过多的铅、铜等杂质,镀层与基体结合不良而起泡;光亮剂香草醛加入过多,镀层的光亮性虽好,但脆性增大,导致镀层起泡,此外,操作条件控制不当如温度太低,电流密度太大,也会导致镀层夹杂有机杂质,引起起泡。
镀后钝化工序的影响。
镀后出光、钝化操作不当,清洗不彻底,出光液、钝化液残留在镀层内,烘烤老化也容易引起镀锌层起泡。
(2) 采取措施,严格控制镀锌工序消除起泡故障。
①生产厂首先把好了原材料关,选用性能优良的锌酸盐镀锌原料和添加剂,并且在添加剂加入镀槽前,先进行霍耳槽实验。
②加强镀锌槽液的维护,严格控制添加剂及光亮剂的补充量,以" 少加勤加" 为原则,或者根据霍耳槽试验计量补加。
电镀锌件表面涂层起泡

电镀锌件表面涂层起泡电镀后粉末涂装常出现的问题,主要为钝化工艺及粉末性能及施工过程的几大因素影响:1、与钝化膜的厚薄有关系,通常薄一点出现的几率小2、预烘烤工件也会部分消除气泡3、与粉末本身的脱气性有关4、喷涂层厚度有关,越厚的涂层就会导致脱气困难,造成气泡5、工件表面的划伤导致钝化液残留,有时呈现直线状气泡6、电镀层表面是否有树枝状或粗浪镀层电流可能太大, 清洁不良内部氢析出造成鼓包工件镀锌时,表面有拉痕处在酸洗电镀过程中易吸氢,后期加热时,此处易产生气泡。
金属材料经过酸洗除锈或者电镀,这种都有可能使材料中渗进原子态的氢。
这样的氢原子进入金属的晶格内,造成晶格的外扭,产生很大的内应力,使金属镀层和基体的韧性下降,金属材料的就变脆了,这就是“氢脆”,同时往往还有起泡和针孔等现象。
应该说金属都有此现象,只是程度不同。
一般对氢吸附能力强的金属此现象较明显。
这些金属中最大的是铬,其次是铁及其合金等,其他金属很小或者几乎没有。
这些金属材料做以上加工后都要做“驱氢”处理。
处理方法一般是将金属放到烘箱里烘或者放到热油里加热。
一、氢脆1氢脆现象氢脆是通常表现为应力作用下的延迟断裂现象。
曾经出现过汽车弹簧、垫圈、螺钉、片簧等镀锌件,在装配之后数小时内陆续发生断裂,断裂比例达40%~50%。
某产品镀镉件在使用过程中曾出现过批量裂纹断裂。
另外,有一些氢脆并不表现为延迟断裂现象,例如:电镀挂具(钢丝、铜丝)经多次电镀和酸洗退镀,导致渗氢较严重,本来轫性不错的这些材料,在使用中经常出现轻轻一折便发生脆断的现象;猎枪精锻用的芯棒,经多次镀铬之后,堕地断裂;有些内应力大的淬火零件在酸洗过程是便产生裂纹。
这些零件渗氢严重,无需外加应力就产生裂纹,甚至直接导致断裂,再也无法用去氢来恢复原有的韧性。
2 氢脆机理延迟断裂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零件内部的氢向应力集中的部位扩散聚集,应力集中部位的金属缺陷多(原子点阵错位、空穴等)。
氢扩散到这些缺陷处,氢原子变成氢分子,在金属内部产生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与材料内部的残留应力及材料受的外加应力,组成一个合力,当这合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就会导致断裂发生。
合金电镀镀层除氢后起泡的原因与对策_概述说明

合金电镀镀层除氢后起泡的原因与对策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合金电镀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通过在金属基体上镀上一层合金材料,可以改善金属的耐腐蚀性、硬度和美观度。
然而,在合金电镀后的镀层中,由于残余氢的存在,可能会出现起泡的问题。
起泡不仅影响镀层质量和外观效果,还可能导致产品功能失效。
1.2 文章结构本文对合金电镀镀层除氢后起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控制方法。
文章分为引言、合金电镀镀层除氢后起泡的原因、影响因素、对策和控制方法以及结论与展望几个部分。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合金电镀过程中除氢后起泡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并应对这一挑战。
通过分析除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寻找到适当的调整方法和参数设定策略,以提高合金电镀镀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还提供了研究展望,探讨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以上即为文章“1. 引言”的内容。
2. 合金电镀镀层除氢后起泡的原因2.1 镀层中残余氢的来源合金电镀镀层在制备过程中,常常存在氢离子在合金表面析出并嵌入到金属晶格中的情况。
这些氢离子可以来自于镀液中的溶解氢气、水分解产生的氢、阳极电解区域产生的氢,以及基材本身可能含有的残余气体等。
这些残余氢会在除氢后逐渐从合金表面释放出来,导致镀层产生微小孔隙,从而引发起泡现象。
2.2 氢离子在镀层中的行为当合金电镀完成后进行除氢处理时,外界施加高温或其他条件下,溶解在合金内部的氢离子会遇到脱溶条件,从而迅速释放出来。
由于这些释放的氢离子体积相对较大,在其周围形成了微观孔隙结构。
当合金受到外力刺激或介质作用时(如摩擦、热膨胀等),孔隙内积聚的空气被压缩,产生一定压力,从而形成微小气泡,并在金属表面上形成可见的起泡现象。
2.3 除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与挑战在合金除氢过程中,除了起泡现象外,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电化学反应会引发辅助反应,如氧析出、水分解等,这些反应产生的气体也有可能陷入镀层中并阻碍氢离子的顺利排出。
为什么锌合金电镀会起泡

一般是电镀出问题多,铜底打的太薄,电镀槽液又为酸性,锌合金穿过铜底反应产生氢气气泡,当时不是很严重,受热后更加严重
为什么铝合金和锌合金的压铸产品电镀后,存放一两个月后就会发黑或者表面起泡呢?谢谢!
没有电镀好,起始镀层和基体没有结合好,这里有前处理、浸锌、活化等环节没弄好
锌合金为什么比铝合金电镀性能要好
91 CN200620039439.6 一种自动镀锌系统的载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镀锌系统的载具结构,其主要是设有数悬吊架座,利用输送装置得操控悬吊架座的循环绕转,该悬吊架座下端衔设有一套筒,而在悬吊架座中段位置另设有一固定板,在固定板与下基板上分别置设有轴架,轴架中心各设有轴承,藉以得于悬吊架座的下段穿置组设一连杆,该连杆下端得穿出悬吊架座下端的套筒以衔组一撑张载具,利用该撑张载具得以撑夹网状的置料筒,而该连杆顶端得与置设于悬吊架座上基板顶面的伸缩缸件的缸杆及二伸缩缸件、缸杆同步掣动,本实用新型针对自动镀锌系统的载具所作的结构设计,特能赋予其镀锌作业的一贯化自动作业,有效解决习知作业系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缺点。
100 CN01136210.3 具有优秀成形性、面板定形性和抗硌痕性的冷轧钢板与镀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了一种具有优秀成形性、面板定形性和抗硌痕性的冷轧钢板。它含有0.005~0.015%的C、0.01~0.2%的Si、0.2~1.5%的Mn、0.01~0.07%的P、0.006~0.015%的S、0.01~0.08%的固溶态Al、不大于0.004%的N、不大于0.003%的O、0.04~0.23%的Nb,其中{1.0≤(Nb%×12)/(C%×93)≤3.0},以及平衡量的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冷轧钢板满足下述关系:exp(ε)×(5.29×exp(ε)-4.19)≤σ/σ<sub>0.2</sub>≤exp(ε)×(5.64×exp(ε)-4.49)其中0.002<ε≤0.096,ε表示真应变,σ<sub>0.2</sub>表示0.2%弹性极限应力,σ表示相对于真应变ε的真应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锌合金电镀起泡解决方法
锌合金压铸件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方面,如领带夹、皮带扣、各种金属饰扣等,因而对铸件表面质量要求高,并要求有良好的表面处理性能。
而锌合金压铸件最常见的缺陷是表面起泡。
铸件表面在以下情况下有鼓起的包称之为起泡,是铸件内缺陷的外部表现。
(1) 压铸出来就发现。
(2) 抛光或加工后显露出来。
(3) 喷漆或电镀后出现。
(4) 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
产生原因
1. 孔洞引起:主要是气孔和收缩机制,气孔往往是圆形,而收缩多数是不规则形。
气孔产生原因:a 金属液在充型、凝固过程中,由于气体侵入,导致铸件表面或内部产生孔洞。
b 涂料挥发出来的气体侵入。
c 合金液含气量过高,凝固时析出。
当型腔中的气体、涂料挥发出的气体、合金凝固析出的气体,在模具排气不良时,最终留在铸件中形成的气孔。
缩孔产生原因:a 金属液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缩小或最后凝固部位得不到金属液补缩,而产生缩孔。
b 厚薄不均的铸件或铸件局部过热,造成某一部位凝固慢,体积收缩时表面形成凹位。
由于气孔和缩孔的存在,使压铸件在进行表面处理时,孔洞可能会进入水,当喷漆和电镀后进行烘烤
时,孔洞内气体受热膨胀;或孔洞内水会变蒸气,
体积膨胀,因而导致铸件表面起泡
2. 晶间腐蚀引起:锌合金成分中有害杂质:铅、镉、锡会聚集在晶粒交界处导致晶间腐蚀,金属基体因晶间腐蚀而破碎,而电镀加速了这一祸害,受晶间腐蚀的部位会膨胀而将镀层顶起,造成铸件表面起泡。
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下晶间腐蚀会使铸件变形、开裂、甚至破碎。
3. 裂纹引起:水纹、冷隔纹、热裂纹。
水纹、冷隔纹:金属液在充型过程中,先进入的金属液接触型壁过早凝固,后进入金属液不能和已凝固金属层熔合为一体,在铸件表面对接处形成叠纹,出现条状缺陷,见图2。
水纹一般是在铸件表面浅层;而冷隔纹有可能渗入到铸件内部。
热裂纹:a 当铸件厚薄不均,凝固过程产生应力;b过早顶出,金属强度不够;c顶出时受力不均;d过高的模温使晶粒粗大;e 有害杂质存在。
当压铸件存在水纹、冷隔纹、热裂纹,电镀时溶液会渗入到裂纹中,在烘烤时转化为蒸气,气压顶起电镀层形成起泡。
解决缺陷方案
控制气孔产生,关键是减少混入铸件内的气体量,理想的金属流应不断加速地由喷嘴经过分流锥和浇道进入型腔,形成一条顺滑及方向一致的金属流,采用锥形流道设计,即浇流应不断加速地由喷嘴向内浇口逐渐减少,可达到这个目的。
在充填系统中,混入的气体是由于湍流与金属液相混合而形成气孔,从金属液由浇铸系统进入型腔的模拟压铸过程的研究中,明显看出浇道中尖锐的转变位和递增的浇道截面积,都会使金属液流出现湍流而卷气,平稳的金属液才有利于气体从浇道和型腔进入溢流槽和排气槽,排出模外。
对于缩孔:要使压铸凝固过程中各个部位尽量同时均匀散热,同时凝
固。
可通过合理的水口设计,内浇口厚度及位置,模具设计,模温控制及冷却,来避免缩孔产生。
对于晶间腐蚀现象:主要是控制合金原料中有害杂质含量,特别是铅<0.003%。
注意废料带来的杂质元素。
对于水纹、冷隔纹,可提高模具温度,加大内浇口速度,或在冷隔区加大溢流槽,来减少冷隔纹的出现。
对于热裂纹:压铸件厚薄不要急剧变化以减少应力产生;相关的压铸工艺参数作调整;降低模温。
锌合金电镀起泡的原因:电镀之前的表面处理是引起锌合金起泡的主要原因,因为锌合金为两性金属,易与酸反应,也易与碱反应,一般电镀之前有去油和酸洗两道工序;
去油一般是碱性的常温去油剂,酸洗溶液一般是三酸的混合液
(HCL\H2SO4\HNO3)
去油是主要引起锌合金电镀起泡的主要原因:去油一般是用加温了的常温去油剂长时间的浸泡和搅拌,化学反应时间较长.一般酸洗时间较短,不易产生此起泡现象.(因酸洗用的是配比的强酸,有很强的浸蚀性,所以一般锌合金在电镀时不去油,用硫酸活化一下即可电镀)
锌合金的电镀工艺:
由于锌合金金属的电介位的关系,锌合金不能直接在表面镀银镍金等等镀层,需要镀一层较厚的中间层铜层(一般铜层为5 微米左右)不过,锌合金在压铸后组织的松散也会导致起泡现象,这属于压铸不合格,一般这种现象的不良比率不会太高,这就需要大家分析起泡现象是
出现在什么工序的.
综上所述,锌合金电镀起泡现象是电镀中常有发生的现象,所以选择好的电镀供应商其实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如果一个电镀商很少或是根本没有加工过锌合金电镀,那么要他给你供稳定质量的电镀产品,我想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去电镀厂家的考查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