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更新版)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CKD患者口服降糖药的选择

2型糖尿病CKD患者口服降糖药的选择

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
› 没有特定的器官被确定为主要的消除途径 › 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分泌的调节均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性 › 2-3期,无需调整剂量 › 4-5期,证据有限,禁用。
.
25
what we should know about newer therapies .Clin Pharmacol.2016 jun 23;8;61-81
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
› 艾塞那肽经肾小球滤过 › 2期不需要调整剂量 › 如果患者的GRF在30-50ml / min范围内,则需要进行剂量调
整 › 4-5期,禁用。
.
24
what we should know about newer therapies .Clin Pharmacol.2016 jun 23;8;61-81
DPP-4抑制剂类
› 沙格列汀
– 通过肾和肝排泄 – 中或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将剂量调整为 2.5 mg,qd – 在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用药经验非常有限,使用应谨慎 – 本品不推荐用于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
› 利格列汀——经肝代谢,全期无需调整剂量。
.
22
what we should know about newer therapies .Clin Pharmacol.2016 jun 23;8;61-81
›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能太极端,如 HbA1c<6.5%或者and >11%,都会增加死亡风险的【2】
› 中外共识意见均认为透析患者的控制目标HbA1c7.0%~9.0%。
Upda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Dialysis Patients. Semin Dial. 2014 .March ; 27(2): 135–145

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19版)

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2019版)

三、DKD的防治
2.抗高血糖药物 (1)二甲双胍:eGFR 45~59 ml·min-1·1.73 m-2减量,eGFR<45 ml·min-1·1.73 m-2禁用。
• 在肾功能不全时,二甲双胍可能在体内蓄 积,甚至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 蛋白尿并非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
• 二甲双胍应在患者应激状态时(如严重感 染、急性心衰、呼吸衰竭等)停用,特别 是当患者有急性肾损伤时。
三、DKD的防治
2.抗高血糖药物 (4)噻唑烷二酮类(TZD)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吡格列酮和罗
格列酮)主要经过肝脏代谢,大部分 吡格列酮经胆汁由粪便清除。
• 罗格列酮可被完全代谢,无原形药物 从尿中排出,其代谢产物从尿液 (64%)、粪便(23%)排出,肾功 能下降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 严重肾功能障碍应禁用吡格列酮。 • 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不宜使用。
三、DKD的防治
2.抗高血糖药物 (7)SGLT2抑制剂 • 此类药物除通过抑制SGLT2降糖外,还具有降
压、减重、降低尿酸等额外获益,上述作用可 能与管球反馈、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善以及 某些代谢效应有关。
• 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了SGLT2抑制剂在心血 管高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心血管安全性, 对肾脏次要终点进行了分析。恩格列净使肾脏 终点的风险下降39%,其中血清肌酐翻倍的发 生风险降低44%。卡格列净可使复合终点的风 险下降47%,其中白蛋白尿进展风险降低27%。 达格列净可使肾脏终点风险下降47%。
三、DKD的防治
(一)一般治疗 • 2.生活方式 • 生活方式干预还包括运动、戒烟、减
轻体重等。 • 推荐患者每周进行5次,每次30 min
与心肺功能相匹配的运动。 • 对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控制达到目标水平。

对于老年人和肾功能受损患者,需调整剂量。

四、不良反应与安全性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乳酸酸中毒,但这种情况多数与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其他疾病有关。

因此,在使用二甲双胍前应进行肾功能评估,并注意监测肾功能和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五、二甲双胍的联合用药二甲双胍可以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等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但需注意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六、特殊人群的使用对于妊娠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等特殊人群,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已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

临床医生和患者应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二甲双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导排卵,提高生育率。

二甲双胍是一种可靠的降糖药物,可使HbA1c下降1%~2%。

它可以与其他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加用其他降糖药后可进一步获得明显的血糖改善。

此外,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和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减少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

对于特殊人群,二甲双胍可用于10岁及以上儿童,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不推荐使用最大剂量。

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造影前不必停用二甲双胍,但使用对比剂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48~72小时,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

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多出现在治疗的早期。

二甲双胍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能够改善脂肪合成与代谢,改善血脂谱,对NAFLD患者的肝脏血清学酶谱及代谢紊乱均有显著改善。

此外,虽然二甲双胍没有治疗PCOS的适应证,但可以提高PCOS患者的雌二醇水平,改善多毛症,使月经规律,诱导排卵,提高生育率。

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 年更新版)

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 年更新版)
中国成年人群血糖状况和CKD 调查结果显示,高血糖是中国成 人CKD 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CKD 发生风险较糖 代谢正常者显著增加(2.05倍) 。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已是导致CKD 的主要病因。 不同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中CKD 的患病
率为27.1% ~83.6%。
CKD。值得注意的是,CKD 患者也有很大比例合并糖尿病。中国CKD患者的多中心前 瞻性队列研究提示,18.1%的CKD 患者合并糖尿病。
N Engl J Med, 2016,375(9):905-906.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16,30(5):803-810.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4,30(7):597-600. Oncotarget, 2017,8(63):106324-106332.
2 型糖尿病合并CKD 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原则
治疗策略 选药原则 血糖控制目标值
治疗策略
2 型糖尿病合并CKD 的理想降糖策略是在有效降糖的同时,不 应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同时避免诱发乳酸性酸中毒或增加心 力衰竭的风险。
多数新诊断2 型糖尿病患者不愿接受皮下注射制剂,如胰岛素及 胰升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对于改善生活方式而血 糖仍不达标且HbA1C <9.0%的患者,多数应选择以二甲双 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治疗。
特殊人群的治疗
5. 碘造影剂(特殊用药方案): 接受二甲双胍治疗且eGFR≥60 ml/min的糖尿病患者,
在使用碘造影剂检查前或检查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在检查完成 至少48 h 后且仅在再次检查肾功能无恶化的情况下才可以继 续服用; 对于eGFR 在45 ~ 60ml/min的患者,使用碘造影剂前 48 h必须停用二甲双胍,在检查完成至少48 h 后且仅在再次 检查肾功能无恶化的情况下才可以继续服用。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更新版)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组以肾脏结构和(或)肾功能长期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当前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型糖尿病常合并CKD,后者已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1]。

血糖控制良好对于延缓早期CKD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2]。

口服降糖药是最常用的降糖药物之一。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于2013年组织国内的内分泌科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3],并于2015年进行了更新[4]。

近年来,随着经典药物证据的不断丰富以及新药的上市,国内外糖尿病及肾脏病权威指南对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推荐也发生了改变。

因此,本分会再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在201 5版的基础上对共识进行了更新完善。

更新要点包括:(1)CKD可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蛋白尿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无论有无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均应及早筛查蛋白尿并监测eGFR。

(2)CKD患者血糖管理的理想策略是遵循个体化原则,在降糖达标的同时尽量避免低血糖。

(3)常用口服降糖药在CKD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证据更新,同时增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类药物。

(4)SGLT-2抑制剂具有而部分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格列喹酮可能具有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5)增加基于不同肾功能分期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路径。

(6)增加特殊人群的用药推荐。

一、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流行病学中国成年人群血糖状况和CKD调查结果显示,高血糖是中国成人CK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CKD发生风险较糖代谢正常者显著增加(2.05倍)[5]。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已是导致CKD的主要病因。

不同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中CKD的患病率为27.1%~83.6%[6]。

《2019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专家共识》PPT解读

《2019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专家共识》PPT解读
可以联合? Q6 口服降糖药三联方案有哪些? Q7 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在某些特殊人群中应用需注意哪些事项?
PC-CN-100551,有效日期截止至2019年10月21日
CONTENT
01 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应遵循什么原则? 02 启动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时机? 03 如何选择个体化的二联治疗方案?
UKPDS 49, JAMA. 1999 Jun 2;281(21):2005-12.
PC-CN-100551,有效日期截止至2019年10月21日
口服降糖药早期联合治疗显著提高血糖达标率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相比,口服降糖药早期联合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 患者的HbA1c水平,提高HbA1c<7.0%达标率
减少肾小管对葡 萄糖的重吸收来 增加肾脏葡萄糖 的排出
0.5~1.5
单用不引起 低血糖
减轻
心血管系统
肝功能不全♀
主要不良反应
可 禁用减于少急肥性胖和的不T2稳DM定患性者心心力血衰管竭事的件患和者死亡;禁用
胃肠道反应
低血糖,胃肠道反应;少 见皮疹、血象异常、肝功
能损害、黄疸
主要为低血糖,可有胃肠 重度肝损害(ALT>8~10倍参考值上限 道反应,少见皮疹、血象
区域专家讨论会
PC-CN-100551,有效日期截止至2019年10月21日
共识回答了以下7大问题
Q1 口服降糖药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Q2 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Q3 哪些情况下可以启动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 Q4 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二联治疗方案分别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Q5二甲双胍存在禁忌证或不耐受的患者,其他口服降糖药是否
ALT>3倍正常上限的患者不推荐

肾功能不全降糖药物

肾功能不全降糖药物
登录 第三方登录 注册丁香园 论坛 丁香通 丁香客 人才 文献求助 丁香文档 更多 神经 骨科 肿瘤 心血管 更多 丁香园内分泌 频道首页最新资讯 指南共识 临床综述 经典病例 精彩幻灯 专家讲座 中国亮点 我要投稿 RSS 糖尿病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 2014-06-15 22:00 来源:中国糖尿病杂志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字体大小: 慢性肾脏病(CK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病,病因多种多样,由糖尿病所引发的肾脏病称为糖尿病肾脏病(DKD)。T2DM常合并CKD,高血糖是CKD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降糖治疗至关重要。口服降糖药作为临床最常用的降糖手段,对于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T2DM合并CKD患者中口服降糖药治疗证据不断丰富,国外糖尿病及肾脏病权威指南规范了口服降糖药的应用,但我国尚缺乏T2DM合并CKD用药指南或共识。为规范临床用药,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组织国内的内分泌科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本共识。对于口服降糖药在T2DM合并CKD患者的应用,参考药品说明书、近期国际指南及经典专著,如“The Kidney”,若缺乏用药经验,则依据从严原则,以保护医患利益。 一、T2DM合并CKD的流行病学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糖尿病患者约9240万,其中T2DM占90%以上。糖尿病与CKD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CKD发生风险较非糖尿病者增加2.6倍。近年,各地CKD流行病学调查成年人CKD的患病率存在一定差异,为9%~14%。近期全国CKD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CKD患病率为10.8%,据此估算18岁以上人群CKD患者人数约1.195亿。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已是导致CKD的主要病因,而且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正逐渐成为CKD的主要致病原因。 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龄≥20岁的T2DM患者有39.7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
(一)双胍类: ➢ 作用是减少肝糖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 ➢ 可使HbA1c降低1%~2%,减轻体重且不增加低血糖风 险。
➢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显示,二甲双胍可降低 肥胖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 直接以原形经肾脏排泄,CKD患者易发生二甲双胍与 乳酸在体内蓄积,增加乳酸性酸中毒风险。
➢ 二 甲 双 胍 用 于 CKD 3a 期 患 者 时 减 量 , 当 GFR<45ml/(min·1.73m2)停用。
二甲双胍的作用特点 及其在T2DM合并CKD的使用推荐
3 T2DM合并CKD的口服降糖药选择
(二)磺脲类: ➢ 为胰岛素促泌剂,主要作用为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 素。
➢ 可降低HbA1c 1%~2%,是目前国内外指南中推荐的 控制T2DM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 ➢ 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如氯磺丙脲、妥拉磺脲、甲苯磺丁 脲)主要依赖肾脏排泄,CKD患者低血糖风险增加,因此 禁用于该类患者,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内容
1
T2DM合并CKD的流行病学
2 T2DM合并CKD的诊断与分期 3 T2DM合并CKD的口服降糖药选择 4 小结
1 T2DM合并CKD的流行病学
➢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约9240万,其中T2DM 占90%以上。 ➢ 糖尿病与CKD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CKD发生风险较非糖 尿病者增加2.6倍。 ➢ 近期全国CKD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CKD患病 率为10.8%,据此估算18岁以上人群CKD患者人数约1.195亿。 ➢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已是导致CKD的主要病因,而且在 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正逐渐成为CKD的主要致病原因。
能否
用于
禁忌症
透析
否 过敏、1 型糖尿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更新版)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组以肾脏结构和(或)肾功能长期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当前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型糖尿病常合并CKD,后者已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1]。

血糖控制良好对于延缓早期CKD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2]。

口服降糖药是最常用的降糖药物之一。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于2013年组织国内的内分泌科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3],并于2015年进行了更新[4]。

近年来,随着经典药物证据的不断丰富以及新药的上市,国内外糖尿病及肾脏病权威指南对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推荐也发生了改变。

因此,本分会再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在2015版的基础上对共识进行了更新完善。

更新要点包括:(1)CKD可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蛋白尿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无论有无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均应及早筛查蛋白尿并监测eGFR。

(2)CKD 患者血糖管理的理想策略是遵循个体化原则,在降糖达标的同时尽量避免低血糖。

(3)常用口服降糖药在CKD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证据更新,同时增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类药物。

(4)SGLT-2抑制剂具有而部分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格列喹酮可能具有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5)增加基于不同肾功能分期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路径。

(6)增加特殊人群的用药推荐。

一、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流行病学中国成年人群血糖状况和CKD调查结果显示,高血糖是中国成人CK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CKD发生风险较糖代谢正常者显著增加(2.05倍)[5]。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已是导致CKD的主要病因。

不同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中CKD 的患病率为27.1%~83.6%[6]。

而在中国,糖尿病肾病也已经取代肾小球肾炎,占据了CKD 住院患者的主导地位:2010年,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百分比低于肾小球肾炎CKD(0.82%对1.01%);2011年以来,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百分比高于肾小球肾炎CKD,且两者差距逐年增加;2015年,糖尿病肾病和肾小球肾炎CKD患者住院人数百分比分别为1.1%和0.8%[7]。

一项横断面调查发现,上海2型糖尿病患者中,27.1%合并CKD,25.2%合并蛋白尿[8]。

住院糖尿病患者合并CKD的比例更高。

回顾性研究表明,52.3%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合并CKD[9]。

值得注意的是,CKD患者也有很大比例合并糖尿病。

中国CKD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提示,18.1%的CKD患者合并糖尿病[10]。

因此,糖尿病和CKD的并存已成为我国糖尿病研究和治疗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诊断与分期CKD定义为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时间>3个月,且这种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对健康有影响,其诊断标准见表1[11]。

由糖尿病引起的CKD称为糖尿病肾病,其诊断标准参考表2,符合任何一项者可考虑为糖尿病肾病(适用于1型及2型糖尿病)[12]。

表1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以下任何一种表现持续时间>3个月肾损伤标志(1)白蛋白尿[UAER≥30mg/24h;UACR≥30mg/g(或≥3mg/mmol)](2)尿沉渣异常(3)肾小管相关病变(4)组织学异常(5)影像学所见结构异常(6)肾移植病史GFR下降eGFR<60ml·min-1·(1.73m2)-1注:UAER:尿白蛋白排泄率;U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GFR:肾小球滤过率;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表2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在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中,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者考虑其肾脏损伤是由糖尿病引起美国肾脏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NKF-K/DOQI)指南标准(1)大量蛋白尿(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微量白蛋白尿(3)在10年以上糖尿病病程的1型糖尿病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工作建议(1)大量蛋白尿(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3)在10年以上糖尿病病程的1型糖尿病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推荐检测血清肌酐,使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eGFR(CKD-EPI)计算公式计算eGFR(参考)。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指南根据eGFR来进行CKD的肾功能分期。

除外eGFR,尿白蛋白水平也是诊断CKD的主要依据。

研究发现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eGFR下降均为终末期肾病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13]。

肾功能不全队列研究显示,在糖尿病合并GFR下降的患者中,无蛋白尿患者的GFR 下降速度和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较低,甚至近似于肾功能良好的糖尿病患者[14]。

在临床工作中,2次以上随时UACR是反映蛋白尿的可靠指标,具有便捷、准确性相对好的优势。

临床上常习惯性地将UACR 30~300mg/g称为微量白蛋白尿,UACR>300mg/g称为大量白蛋白尿。

CKD往往起病隐匿,患者长期处于无症状阶段,疾病知晓率低。

如能早发现、早治疗,病情可得到良好控制,甚至可以逆转。

由于微量白蛋白尿是CKD的早期临床表现,因此无论有无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均应及早筛查UACR。

总体而言,GFR是肾功能的体现,蛋白尿可反映肾脏损伤的程度,一旦患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在治疗方面只能延缓而不能阻止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因此,应对eGFR和UACR 均进行监测,评估糖尿病患者CKD的进展程度。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进行1次UACR和eGFR评估[15],有条件时应同时进行肾小管蛋白监测。

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的推荐,CKD可根据GFR和蛋白尿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图1)[16]。

注: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U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图1 基于GFR和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分期及危险分层三、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原则1.治疗策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9%,且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

有效的降糖治疗可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推荐所有糖尿病合并CKD患者进行合理的降糖治疗。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强化血糖控制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研究(ADVANCE)和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VADT)这三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降糖达标可使早期糖尿病患者或早期CKD患者主要肾脏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20%,且对于已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可逆转其为微量蛋白尿或正常蛋白尿[17-18]。

合并CKD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升高[19]。

低血糖是血肌酐水平上升和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恶化显著相关[20]。

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理想降糖策略是在有效降糖的同时,不应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同时避免诱发乳酸性酸中毒或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多数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不愿接受皮下注射制剂,如胰岛素及胰升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对于改善生活方式而血糖仍不达标且HbA1C<9.0%的患者,多数应选择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治疗[15]。

2.选药原则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宜根据肾功能情况个体化选择口服降糖药(图2)。

由于药代动力学存在差异,部分口服降糖药物需要根据肾脏损害程度调整相应剂量。

在使用某些低血糖风险较大的口服降糖药时需严格监测血糖,确保随机血糖>5.0mmol/L。

糖尿病合并CKD或糖尿病肾病患者应该早期干预肾脏病变,UACR升高与eGFR下降、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是重要的较敏感的观察指标。

eGFR是CKD预后的特异性指标。

因此,需要在降糖达标的同时关注UACR及eGFR变化,选择有肾脏保护作用的口服降糖药。

CKD 3b~5期患者宜采用胰岛素治疗[15]。

若患者拒绝胰岛素治疗,需选择尽可能不经肾脏排泄的口服降糖药物,不同降糖药物的肾排泄情况见本共识第四部分。

注:CKD:慢性肾脏病图2根据尿白蛋白水平和肾功能情况个体化选择口服降糖药3.血糖控制目标值HbA1C升高是中国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21]。

降糖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病程、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治疗,以避免发生低血糖。

结合2011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提出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22]及2015年欧洲肾脏最佳临床实践(ERBP)推出的《糖尿病合并3b~5期CKD患者诊疗指南》[23],需对合并CKD的糖尿病患者HbA1C目标值行分层管理。

CKD 1~3a期患者,HbA1C目标值应控制在7.0%。

CKD 3b~5期患者出现以下任意一条,HbA1C应控制在≤8.5%:(1)低血糖风险高;(2)依从性不佳;(3)预期寿命较短;(4)合并心血管疾病;(5)已存在微血管并发症。

而无危险因素者,若病程≥10年,HbA1C应控制在≤8.0%,<10年则控制在≤7.5%;否则HbA1C宜控制在<7.0%(图3)。

需要注意的是,当出现缺铁、维生素B12缺乏、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酗酒、慢性肾功能不全及高胆红素血症时,HbA1C可能出现错误升高;在服用铁剂、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及慢性肝脏疾病时,可能出现错误降低。

当HbA1C测定值不可靠时,其他长期血糖控制测定指标(如糖化白蛋白)也可用于疾病的评估。

但由于相关证据较少,尚不推荐糖化白蛋白取代HbA1C及目标值。

注:CKD: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为出现以下任意一条:(1)低血糖风险,(2)依从性不佳,(3)预期寿命较短,(4)合并心血管疾病,(5)已存在微血管并发症图3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HbA1C目标四、口服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应用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各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显著,加之CKD患者对经肾排泄的药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清除能力下降,使得口服降糖药物若使用不当,将不同程度地增加低血糖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的风险。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充分了解各种降糖药物的药代和药效动力学特点,结合患者肾功能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确保有效降糖的同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常用口服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合并CKD人群中应用的临床证据以及适用人群见图4及表3[4,15,23-29]。

注:CKD:慢性肾脏病;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RBP:欧洲肾脏最佳临床实践图4口服降糖药用于不同肾功能分期的示意图表3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特点及其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使用推荐药物HbA1C降幅(%) 半衰竭时间(h)持续作用时间(h)常规治疗剂量(mg/d)肾排泄率肾功能不全使用范围:eGFR[ml·min-1·(1.73m2)-1]独立肾脏保护作用双胍类二甲双胍 1.0~1.5 1.5~1.8 5~6 500~2000 90% GFR≥6无需减量,GFR 45~59需减量使用,无GFR<45禁用二甲双胍缓释片1.0~1.5 6.2 8 500~200090% GFR≥60无需减量,GFR 45~59需减量使用,GFR<45禁用无磺脲类格列本脲 1.0~1.5 10~16 16~24 2.5~20 50% GFR≥60无需减量,GFR<60禁用无格列美脲 1.0~1.5 5 24 1~8 60% GFR≥60无需减量,GFR 45~59需减量使用,GFR<45禁用无格列吡嗪 1.0~1.5 2~4 8~12 2.5~30 100% GFR≥60无需减量,GFR 30~59需减量使用,GFR<30禁用无格列吡嗪控释片1.0~1.5 2~5 6~12 5~20 100% GFR≥60无需减量,GFR 30~59需减量使用,GFR<30禁用无格列喹酮 1.0~1.5 1.5 8 90~180 5% GFR≥30无需减量,GFR<30证据有限,ERBP指南推荐无需减量可能有格列齐特 1.0~1.5 6~12 10~20 80~320 60%~70%GFR≥60无需减量,GFR 30~59需减量使用,GFR<30禁用无格列齐特缓释片1.0~1.5 12~20 - 30~12060%~70%GFR≥60无需减量,GFR 30~59需减量使用,GFR<30禁用无格列奈类瑞格列奈0.5~1.5 1 4~6 1~16 8% 无需减量无那格列奈0.5~1.5 - 1.3 120~36083% 无需减量无TZD吡格列酮0.7~1.0 3~7 2(达峰) 15~45 15%~30%无需减量无罗格列酮0.7~1.0 3~4 - 4~8 64% 无需减量无AGI阿卡波糖0.5 - - 100~300 35% GFR≥25无需减量,GFR<25禁用无伏格列波糖0.5 - - 0.2~0.9 5% GFR≥25无需减量,GFR<25禁用无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0.4~0.9 12.4 24 100 87% GFR≥45无需减量,GFR<45需减量使用无维格列汀0.4~0.9 2 24 100 85% GFR≥45无需减量,GFR<45需减量使用无沙格列汀0.4~0.9 2.5 24 5 75% GFR≥45无需减量,GFR<45需减量使用可能有利格列汀0.4~0.9 12 1.5(达峰) 5 5% 无需减量可能有阿格列汀0.4~0.9 21 1~2(达峰) 25 76% GFR≥45无需减量,GFR<45需减量使用无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0.5~1.0 12.9 2 10 75% GFR≥60无需减量,GFR 45~59需减量使用,GFR<45禁用有卡格列净0.5~1.0 5.6~13.1 1.3~3(达峰) 100~30033% GFR≥60无需减量,GFR 45~59需减量使用,GFR<45禁用有恩格列净0.5~1.0 10.6~13.1 1~2(达峰) 10~25 54% GFR≥60无需减量,GFR 45~59需减量使用,GFR<45禁用有具有或可能具有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某些降糖药带来的额外肾脏保护作用与血糖的控制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