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二力平衡

初中物理八年级二力平衡
初中物理八年级二力平衡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1)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选填“甲”或“乙”)更科学,理由是

(2)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2、(2018春?建昌县期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

等、、,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且在同一直线上,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2016春?马山县校级月考)二力平衡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并且作用在,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5、(2010?焦作模拟)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方法总结:

定义: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合力为零。

三)巩固题:

1、(2018春?建昌县期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

等、、,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2、(2018春?桂林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保持F1与F2相等,

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选填“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转动”),这一实验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保持。

3、(2018春?江津区期末)小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平衡时钩码所受重力的施力

物体是,小卡片所受两个拉力的方向。为了探究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可以将处于平衡状态的小卡片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保持平衡。

4、(2018春?路北区期中)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明先后设计了A、B、C三个实验

方案,如图所示,请你判断出他改进的先后顺序是;(填字母),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对实验的影响。

考点二:二力平衡的判别

一)例题解析:

例题:1、(2016春?安庆期末)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上保持静止,木块的大小不考虑,水平力F与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力。

2、(2018春?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表面粗糙的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在地面

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所受重力是一对

力;当小车突然停车时,木块将向(选填“左”或“右”)倾倒。

3、(2017春?淮安区期末)将一只苹果挂在弹簧测力计(调好)的秤钩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9N,

则苹果受到的重力是N,质量是kg(g取10N/kg);苹果受到重力的平衡力是。

二)方法总结:

1.根据平衡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

三)巩固题:

1、(2017春?来宾期末)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B.彼此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

D.受到平衡力作用的弹簧,一定不会发生形变

2、(2018春?卫辉市期中)如图所示,牧童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绳拉牛的力等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C.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3、(2017春?天津期末)如图所示,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一物块沿水平

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选项中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物块受到的重力与物块受的支持力

B.物块受的重力与物块对木板的压力

C.物块受的摩擦力与木板受的摩擦力

D.物块受到的拉力与物块受的摩擦力

4、(2017春?霞浦县校级月考)如图有一条平直的轨道ABC,其中AB段表面粗糙,BC段表面光

滑,一辆电动小车在A位置静止,小车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是一对平衡力;小车向右运动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如果BC不受力,小车将做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5、(2012?温州三模)如图是美国探险奇人迪恩?波特来到壮美的恩施大峡谷,挑战高空无保护走

扁带。当他静止站在扁带上时受到扁带的支持力和是一对平衡力,观众发现扁带明显发生弯曲,说明。

6、(2018?平顶山三模)如图所示,小明在儿童乐园滑滑梯的情景,下滑时受到滑道对他的支持

力,这个力是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小明相对于滑道是的。某次小明匀速下滑时,小明处于(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7、(2018春?郑州期末)如图是小朋友们玩蹦蹦床时,小明被蹦床弹起竖直上升时的情景。当他

在最高点时

处于状态(选填“平衡”或“非平衡”),你判断的依据是。

8、(2018春?柘城县校级月考)桌面上水杯所处的静止状态和列车所处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

是状态,若水杯重为2N,则它受到的支持力是。

考点三:二力平衡的应用

一)例题解析:

例题:1、(2018春?铜仁市期末)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5N的瓶子,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此时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N,方向为(选填“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

2、(2018春?河东区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

面上向前匀速运动,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N;小明放手后,木箱还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这是由于。

3、(2017秋?金山区校级期末)重力为10牛的木块在大小为2牛的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路

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牛;若突然撤去水平推力,木块在向前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牛;若不计空气阻力,将木块匀速向上提起,拉力大小为牛。

4、(2017春?黔南州期末)学校进行大扫除,大家都在打扫卫生,刘洁想移动讲桌扫地,可是她

用了20N的推力,讲桌还是纹丝不动,此时讲桌受到的摩擦力为N,后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讲桌才得以推开;小张在用塑料扫把向左边扫地时,发现塑料丝向右边弯,他想此时塑料扫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的;班长手握着矿泉水静止在空中,打听是谁留下的,此时这瓶水受到竖直方向的一对平衡力是,当他增大手的握力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

2、(2017春?郾城区校级月考)假设某一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该人造地

球卫星运动状态(选填“改变”或“不改变”),所受的力为(“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3、(2017春?德惠市期末)一只静止在树枝上的布谷鸟,它受到的力平衡力(选填“是”

或“不是”);若布谷鸟的质量为0.1kg,则树枝对它的支持力是N.(g=10N/kg)4、(2017春?安溪县校级月考)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或状态,

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5、(2018春?东台市期中)用图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应选择重力较(大/小)的

纸片。实验中系于纸片上的两根细线(一定/不一定)沿水平方向。探究活动中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为了说明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个力不平衡,操作方法是:。

6、(2018?邹城市二模)如图是探究的实验装置。

7、(2018春?城北区校级月考)“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

处于静止状态或状态时,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_的关系。在实验中,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A、B拉一个轻质木板C,如图所示,当物体最终静止时,这两个力大小_,方向相反,作用在上。

8、(2018春?桐城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

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是在做“探究实验”。按图甲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乙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

9、(2018春?九江期末)小丽在超市购物时用15N的推力推着一辆推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

运动,突然她发现前面有一小朋友,立即用25N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大小为N。

10、(2018?安徽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品牌的“擦窗机器人”,它的质量为2kg,“腹部”有吸盘。当“擦

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便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当“擦窗机器人”

在竖直玻璃上静止时,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吸盘内空气重力不计)

11、(2018春?越城区校级期末)如图甲是小东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东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选填“相同”或“相反”),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东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东下一步的操作

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东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出门测

1、(2018?中原区校级三模)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宇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

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实验时,小宇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50g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这两个力是平衡的,小宇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40g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是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的。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该实验装置该如何改进:。(3)小宇同学根据该实验现象,给大家出了个判断题: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机械能可能会增大。答案是(选填“正确”或“错误”)。

练一练

1、(2018春?郾城区期中)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小明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两边所受的拉力(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于是他把木块换成小车,并选择较(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继续完成实验。

(2)当小车平衡时,小明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填“能”或“不能”)平衡,观察到小车会发生,恢复到原来位置处于静止状态,设计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完整)初二物理二力平衡练习题及答案.doc

1.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它所受重力为G,对桌面压力为F,桌面对文具盒支持力为N ,则上述的几个力中,互相平衡的两个力是.(题型一) 2.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 ______力的大小.根据 ____ __的条件可知,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 ______的大小相等,因此可间接地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题型二) 3.某工地的起重机要吊装一个工件,该工件重1200N .当起重机以 2m/s 匀速吊着工件上升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为N;当起重机以5m/s 速度匀速吊着工件下降时,钢 绳受到的拉力为N,拉力的方向为;当起重机吊着工件以4m/s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工件受到的拉力为. 4.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5.如图 10-13 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 5kg ,用 10N 的水平拉力使物体向右做匀速 直线运动,下面的说法哪种正确:() A .物体受到向左49N 的摩擦力 B.物体受到向左10N 的摩擦力 C.物体受到向右10N 的摩擦力 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零 6.一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降落伞的质量为5kg。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竖直下降, 在此过程中人和伞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取g=10N/kg )() A . 650N B . 65N C. 700N D. 70N 7.如图 10-14 所示,用F=150N 的水平力把重50N 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当物体静止时 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A . 0N C. 150N B . 50N D . 200N 8.一同学用水平力推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没能推动。此时() A.人推车的力与车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推车的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人推车的力的大小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D.人推车的力的大小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综合提高训练 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 12N。若将拉力增大,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20N 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为 ____________N 。(题型一) 2.如图 10-15 所示,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有一大小为10N 的水平向左的拉力 F 作用在乙物体上后,甲、乙两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已知甲物体的质量为4kg ,乙物体的质量为6kg,则物体甲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N ;如果当拉力 F 增大到 20 时,物体甲和乙均以相同的速度沿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甲物体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为 N。 3.两个相同的物块A、B叠放在一起,受 10N 的水平推力F1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 线运动(图甲),那么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___N .若将物块B取下与物块A 并列,再让它们一起在地面上匀速前进(图乙),那么需要的水平推力F2为_________N .

八年级物理下册 8.2 二力平衡教案 (新人教版)

8.2二力平衡 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是解决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境下所遵循的规律问题,应用非常广泛。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存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必然要涉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的就是这一规律。教材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没有以定律形式出现。而是通过司空见惯的实例得到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再与通过实验总结出的二力平衡进行比较,最后再回到实际应用中去。 教学重点 对二力平衡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二力平衡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 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课前准备 弹簧、弹簧测力计两个、力传感器、钩码、计算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导入

吊灯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吊灯的运动状态怎样? 放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状态如何?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受力如何? 苹果静止在桌面上,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问题与思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什么吊灯、书、小汽车、苹果和运动员受到力的作用还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知识要点: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所受的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3.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提出问题:二力平衡要满足什么条件? 2、作出猜想:提示:可从力的三要素考虑 3、设计实验:想想看实验要分几次完成呢?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中必须采用的方法。 4、进行实验: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合集.doc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六节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学习主题】二力平衡 【学习时间】1课时 【课程标准】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六节的学习内容。本节教材分为力的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本节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本章前两节已学习了惯性定律和惯性现象,为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其次,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摩擦力和浮力等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再次,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受力分析还不够全面,对物体受到力的理解也还不够准确,在学习过程中,在这方面要注意正确的引导。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 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3、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或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5、通过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对比“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加深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3、4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5、6、7、8、11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9、10检测目标4的达成。 (4).通过问题12、13、14、15检测目标3的达成。 (5).通过问题12、13、14、15检测目标5的达成。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

二力平衡 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课改实验教材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五节《二力平衡》。平衡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美,物体的平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和教学过程两大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学习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做铺垫,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2)对教材的处理 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将二力平衡这一节内容安排在第三章《运动和力》的第五节,它的前面是力、力的测量、重力和同一直线的二力合成,后面是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 ◇关于平衡状态的概念,本教材是直接给出。但是生活经验和直觉告诉学生:静止的物体是平衡,而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是平衡状态却没有这种认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得出静平衡,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发现受平衡力的物体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完善平衡的概念。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我根据初二学生的好奇心,将书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打了八个孔,学生用两端带有挂钩的细线,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两个受力点,实验操作简单方便,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增强了实验的全面性。 ◇课本中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这种平衡状态的受力情况没有探究,为了帮助学生能直观理解,我增加了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匀速提升钩码的实验,会对平衡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认识。 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 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学案例

《二力平衡》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二、引入新课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生活中一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力的平衡 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叙述)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教师演示课本图9&0;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会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对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展开的。它为后面学习测量摩擦力、浮力等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本专题教学的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 学生在本章中已经学习了力、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力的关系,这些内容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学时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结论,请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引导学生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四、教学资源准备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第2节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能分析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教学难点】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带滑轮支架的长木板、玻璃板、细线、钩码(若干个).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那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为什么还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学生思考、讨论. 师当甲、乙两位同学在门里、门外(同一位置,用力方向相反)推门时,如果要门保持静止不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两人用力(大小)相等.师对了,就是因为当两人用力大小相等时,产生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门相当于不受力.

这时我们就说两个力平衡,门处在平衡状态,即处于静止.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好,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 【进行新课】 平衡状态下力与运动的关系 师上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当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当物体处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师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书,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学生思考、讨论: 生1: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表明重力与支持力平衡; 生2: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拉力,表明重力与拉力平衡. 生3: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和阻力,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牵引力与阻力平衡.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反过来,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板书: 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悬挂在树枝上的苹果静止不动,苹果受到力和力作用,它们平衡力,苹果处于平衡状态.(后两空均选填“是”或“不是”) 解析:平衡状态就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状态,即要么处于静止状态,要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题中苹果处于静止不动,即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苹果受到平衡力作用.因为苹果必定受到重力作用,而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苹果还受到树枝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 答案:重拉是是

初中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

10.2二力平衡 基础知识训练 1.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它所受重力为G ,对桌面压力为F ,桌面对文具盒支持力为N ,则上述的几个力中,互相平衡的两个力是 . (题型一) 2.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______力的大小.根据____ __的条件可知,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______的大小相等,因此可间接地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题型二) 3.某工地的起重机要吊装一个工件,该工件重1200N .当起重机以2m/s 匀速吊着工件上升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为 N ;当起重机以5m/s 速度匀速吊着工件下降时,钢绳受到的拉力为 N ,拉力的方向为 ;当起重机吊着工件以4m/s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工件受到的拉力为 . (题型二) 4.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题型一) A .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 .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 .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 .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5.如图10-13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5kg ,用10N 的水平拉力使物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面的说法哪种正确:( ) (题型二) A .物体受到向左49N 的摩擦力 B .物体受到向左10N 的摩擦力 C .物体受到向右10N 的摩擦力 D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零 6.一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 ,降落伞的质量为5kg 。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竖直下降,在此过程中人和伞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取g=10N/kg )( ) (题型二) A .650N B .65N C .700N D .70N 7.如图10-14所示,用F=150N 的水平力把重50N 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当物体静止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 )(题型二) A .0N B .50N C .150N D .200N 8.一同学用水平力推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没能推动。此时( ) (题型二) 图10-13 F 图10-14

初中物理_《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教学过程 二、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2)吊着的吊灯(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原因。 三、新课教学(一)、探究:力的平衡1、实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2、提问: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因

为只受重力的作用)3、思考: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4、讨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同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阿阿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1)猜想:二力平衡需具备什么条件?(可能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2)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3)提示:研究一个因素对二力平衡的影响,要控制其他条件不便,既“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八年级二力平衡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1)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选填“甲”或“乙”)更科学,理由是 (2)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2、(2018春?建昌县期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 等、、,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且在同一直线上,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2016春?马山县校级月考)二力平衡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并且作用在,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5、(2010?焦作模拟)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方法总结: 定义: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合力为零。 三)巩固题: 1、(2018春?建昌县期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 等、、,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2、(2018春?桂林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保持F1与F2相等, 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选填“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转动”),这一实验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保持。

3、(2018春?江津区期末)小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平衡时钩码所受重力的施力 物体是,小卡片所受两个拉力的方向。为了探究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可以将处于平衡状态的小卡片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保持平衡。 4、(2018春?路北区期中)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明先后设计了A、B、C三个实验 方案,如图所示,请你判断出他改进的先后顺序是;(填字母),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对实验的影响。 考点二:二力平衡的判别 一)例题解析: 例题:1、(2016春?安庆期末)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上保持静止,木块的大小不考虑,水平力F与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力。 2、(2018春?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表面粗糙的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在地面 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所受重力是一对 力;当小车突然停车时,木块将向(选填“左”或“右”)倾倒。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案(最新整理)

二力平衡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 2.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就一定不受力呢?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举例说明。

例:放在桌上的书是静止的,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问: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为什么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并说明: 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也就是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没有发生变化时,我们称该两个力也为平衡力,此时就是我们说的二力平衡。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从而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 板书 1] 第二节、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问: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 答:不一定.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要沿斜面向下滑.汽车或电梯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 板书 2] 2.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 1]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教案 武进区三河口中学徐琴朱岳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团队精神。 二、教学用具: 小卡片、细线、滑轮两个、铁架台、钩码一盒、铅笔、橡皮泥、水杯两只、水、盐水、弹簧测力计、密度计.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2、演示实验:铅笔、小刀、和手指(三力平衡)。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新课教学 看图分析:停泊在海面上的航天测量船、匀速上升的潜水艇、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缓缓降落的神州飞船回收舱。 师:a、这些物体各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呢? b、他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 师: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作平衡力。师:以上这些物体的受力情况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师: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二力平衡。

[提出问题]:二力平衡需要什么条件呢?请大家大胆的猜想。 [学生猜想]: 师:哪位同学猜想的正确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验证。[实验探究一]: 学生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提示: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从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学生选择器材,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最后由学生报告实验结果。 1)、使用在小卡片的两个力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时,卡片_________;当两个力的大小不等时,卡片______ _____。(平衡/不平衡) 2)、使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卡片_________;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卡片________ __。(平衡/不平衡) 3)、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_________;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___________。(平衡/不平衡)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结论]:(学生归纳出)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即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满足条件的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实验探究二]:(学生实验) 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挂100g砝码,让弹簧测力计按下列要求运动,观察可能出现的现象,分析受力情况。 1)、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

初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 【篇一:沪科7.3_力的平衡教案设计】 【篇二:力的平衡教案】 【篇三: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六节 《二力平衡》 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学习主题】二力平衡 【学习时间】1课时 【课程标准】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对受力分析还不够全面,对物体受到力的理解也还不够准确,在学习过程中,在这方面要注意正确的引导。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 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3、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或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5、通过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对比“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加深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3、4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5、6、7、8、11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9、10检测目标4的达成。 (4).通过问题12、13、14、15检测目标3的达成。 (5).通过问题12、13、14、15检测目标5的达成。 (6)通过问题16检测目标6的达成。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 境,再设置问题,引发深入的思考)

(一)、复习提问:问题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二)、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2、如果将手上托的课本松开,书将落到地上,为什么? 问题3、我手上托的课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画出受力示意图。 问题4、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三)教师总结: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 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 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板书课题)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转化成操作性强 的具体任务,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交流,学 会教学内容。) 问题5、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 (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6、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问题7、猜想:二力平衡需具备什么条件?(可能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问题8、你如何根据给出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来 支持你的猜想呢? (提示:研究一个因素对二力平衡的影响,要控制其他条件不变, 既“控制变量法”。)问题9、在实验中,你需要观察什么? 问题10、你应该这样做,才能保证和同学们齐心协力顺利完成实验?选择合理方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问题11、根据实验进行分析,你能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吗? 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 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中考物理重点考点二力平衡

2019xx物理重点考点二力平衡 2019xx物理重点考点: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分类平衡力相互作用力 定义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做平衡力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不同点①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②性质可能不相同的两个力①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②性质相同的两个力 共同点①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②施力物体分别是两个物体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2)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 以上这些是查字典物理网编辑整理的一些信息,还有很多栏目信息正在一步一步的跟进,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相关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5 二力平衡教案

§7-5 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二力平衡的利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放在桌上的书是静止的,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为什么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也就是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二、新课教学 [板书1]五、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 提问: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不一定.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要沿斜面向下滑.汽车或电梯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板书2]2.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1]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光滑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板上.(木板为45厘米×60厘米,板上安装2个定滑轮,3个羊眼圈.木块上安4个挂钩.如图1所示)在木块挂钩1、2上拴好细绳并跨过滑轮,绳下端各挂若干钩码如图2所示.

研究对象:木块. 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绳施加的两个拉力. 观察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 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2)二力大小相等.左、右两端各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保持静止. 问: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互相平衡呢? [实验2]如图3所示,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的挂钩1、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2、3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看来两个力只是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反,是不能互相平衡的.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反,是否就可以平衡呢? [实验3]装置与图3相同,将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挂钩3、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1、2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发生转动. 小结: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力要想互相平衡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在同一直线上. 请同学们自己做一个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4]每个同学桌上有2个弹簧秤,一块塑料板,板上有几个洞.用两个弹簧秤拉这块塑料板,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板保持静止不动?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请一位同学归纳、总结一下要使塑料板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塑料板上的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板书3]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大量实验表明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请同学们用力的示意图把塑料板上受到的两个力画出来. 问: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板书4]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板书5]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1.(1)吊在空中重5牛的电灯(如图4),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多大?

初中物理专题二力平衡及答案解析

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 基础训练 1.下列不属于平衡力的条件的是( ) A.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B.方向相反 C.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D.大小相等 2.图l2—6—1所示的情景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3.在下列事例中,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正在圆轨道上转圈的过山车 B.减速进站的火车 C.腾空加速上升的火箭 D.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轿车 4.抛出去的篮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 ) A.球的重力和地面对球的支持力 B.球的重力和球受到的摩擦力 C.球的重力和球对地面的压力 D.球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球的支持力 5.如图l2-6-2,一只蚂蚁用嘴举起一个重为0.005牛的砝码。当砝码处于静止状态时,蚂蚁对砝码的支持力( ) A.大于0.005牛 B.等于0.005牛 C.小于0.005牛 D.不断增加 6.体检时.当你静止站在体重计上,你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 A.你受到的重力和你对体重计的压力 B.体重计受到的重力和体重计对你的支持力 C.你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受到的支持力 D.体重计对你的支持力和你受到的重力 7.小熊猫能够轻松地倒挂在竹子上,当它倒挂在竹子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竹子对小熊猫的作用力和小熊猫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熊猫对竹子的作用力和小熊猫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熊猫对竹子的作用力和竹子对小熊猫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熊猫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能静止在空中 8.某同学沿水平方向用30N的力推一辆车匀速向东运动,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是 N,方 向向。 9.一本物理书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书有支持力。与该支持力相平衡的力是;与该 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10.如图l2—6—3所示,箱子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画出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1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l2—6—4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通过调整来改变F l和F2的大 小。 (3)保持F l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l2—6—5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 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 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 能力提升 1.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如图12—6—6所示,“奔马”模型的后蹄能稳稳地站立在手指上,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二力平衡》提高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2二力平衡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在如下图所示的情况中,满足二力平衡条件的是() A.B.C.D. 2.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定滑轮,两重物甲、乙通过细绳绕过A、B与手中纸片的两对角相连, 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 A.大小是否相等 B.方向是否相反 C.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在下列实例中,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A.正在圆形轨道上运动的过山车 B.匀速前进的火车 C.腾空而起正在加速上升的火箭 D.在高速公路上加速行驶的汽车 4.如图所示,下列四个有关物体运动状态描述的图像中,不能说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B.C.D. 5.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决定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多个,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B.实验选小 卡片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卡片较轻,重力可以忽略不计C.采用悬挂 法进行实验,可以减小摩擦,提高可见度D.探究不在 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时,可将卡片翻转一定的角度 6.如图所示,阿宝站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阿宝受到的重力与阿宝对桌面的压力 B.阿宝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阿宝的 支持力C.阿宝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阿宝 的支持力D.阿宝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地 面的支持力 7.空中匀速下降的两只降落伞,其总质量相等。甲的速度是3m/s,乙的速度是2m/s,所受阻力F 甲、F 乙 之比是() A.3:2 B.2:5 C.5:3 D.1:1 8.如图,一木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在F1、F2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撒去力F1.则 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 A.8N,水平向右 B.2N,水平向左 C.10N,水平向右 D.0N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篇一:八年级物理下册8.2 二力平衡教案(新人教版)】 8.2二力平衡 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是解决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境下所遵 循的规律问题,应用非常广泛。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 存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必然要涉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 作用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的就是这一规律。教材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没有以定律形式出现。而是通过司空 见惯的实例得到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再与通过实 验总结出的二力平衡进行比较,最后再回到实际应用中去。 教学重点 对二力平衡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二力平衡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 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 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课前准备 弹簧、弹簧测力计两个、力传感器、钩码、计算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导入 吊灯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吊灯的运动状态怎样? 放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状态如何?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受力如何? 苹果静止在桌面上,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问题与思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什么吊灯、书、小汽车、苹果和运动员受到力的作用还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知识要点: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所受的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3.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提出问题:二力平衡要满足什么条件? 2、作出猜想:提示:可从力的三要素考虑 3、设计实验:想想看实验要分几次完成呢?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中必须采用的方法。 4、进行实验: 5、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小结: 例题与练习: 1、下列四图哪些反映了二力平衡? 2、某人体重为400牛,站在地面上静止不动,他受到和,这两个力的关系是,并且在和 3、一个茶杯放在桌子上静止不动,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