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二力平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二章- 二力平衡(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学期8.2 二力平衡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区分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可依据这两个力( )A. 是否大小相等B. 是否方向相反C. 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 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如图所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其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 B. C. D.3.如图所示,用线将灯悬挂在天花板上。
当灯静止时,灯所受拉力的平衡力是()A. 线所受的重力B. 灯所受的重力C. 灯对线的拉力D. 线对天化板的拉力4.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篮球B. 在空中沿曲线运动的钢球C. 沿斜面加速下滑的木箱D. 正在转弯的火车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斜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如图所示.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要证明:“两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B. 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松手C. 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松手D. 手扶卡片,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下移动至与左侧滑轮在同一水平线上,松手6.如图所示是医疗机器人抱着病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病人的重力就是病人对机器人的压力B. 机器人的重力和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机器人对病人支持力和病人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7.如图所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对力属于平衡力()A. 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B. 桌子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C. 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D.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8.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小军用一个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但未推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新授(孟疃初中)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新授(孟疃初中)课前预习一、预习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受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二、预习内容:(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第20页-22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并保证在20分钟之内独立完成。
)1.当物体受力平衡时,我们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你的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是怎样的?2.列举实例,你认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3.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课的你,放在桌面上静止不动的书,正在匀速前进的小轿车,都处在平衡状态,你能找出他们受到的平衡力吗?三、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来。
(每人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课内探究一、预习生疑生成目标:小组内交流预习内容,展示预习疑点。
(请四人一组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到黑板上)二、合作探疑展示释疑:探究要求:探究二力平衡时,它们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
请同学们按照探究要求,按照以下探究步骤,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归纳,实验结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和讨论,归纳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前先对以下步骤进行研究,考虑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探究步骤:(1)用手按住木块不动,两边各加不同的砝码,放手后观察现象;用手按住木块不动,两边各加相同的砝码,放手后观察现象;这说明: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必须时,物体才可能保持静止状态。
(2)用手按住木块不动,把两个吊盘放在同一侧,两盘加入相等砝码,放手后观察现象;这说明: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必须时,物体才可能保持静止状态。
(3)在两盘中加入相等砝码,使木块静止,用手旋转木块到某一角度,使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观察现象;这说明: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必须时,物体才可能保持静止状态。
八年级物理培优练习——二力平衡(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31小题)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斜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如图所示。
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若要证明:“两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B.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松手C.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松手D.手扶卡片,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下移动至与左侧滑轮在同一水平线上,松手【分析】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
【解答】解:A.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此时力的大小不同,右侧力大,不能平衡,验证二力平衡与力的大小的关系,故A错误;B.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此时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方向并不相反,没有控制好变量,故B错误;C.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发生转动,最后小卡片静止时,两个力又处于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个操作是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必须处于同一直线上,故C正确;D.因为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位置虽然不等高,但是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还是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小卡片还是处于静止状态,不能验证两个力还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才能彼此平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方法,正确理解二力平衡条件,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便于实验探究,小车应该处于静止状态B.当F1大于F2时,小车仍保持静止,因此得出结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不一定相等C.调整两边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研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分析】(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2)当作用在小车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小车才会处于静止状态;(3)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4)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探究二力平衡时,二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8.2 二力平衡

觉得苦你不送外卖有人送、觉得累你不开滴滴有人开、觉得难你不干有人干、觉得贵你不买 有人买、觉得工资低你可以滚出公司。 这种逻辑:表面上是对人的激励和鞭策。本质上会造成底层工人之间无限恶性竞争、无限的降低 底线、无限的向资本和垄断妥协、无限的向剥削和压榨妥协。从而无限拉低底层人的工资水平、 福利待遇、消费水平、生活品质、生活环境、心理素质。这种逻辑,表面上是正能量,本质上是 洗脑和摧残。
【猜想假设】认识力要从力的三要素入手,请同学们结合 刚才对受到平衡力的物体的受力分析,从力的三要素出发进行 大胆的猜想.
【实验器材】桌面水平光滑的小桌、小车、质量相等的砝 码若干、绳子、小盘、两个定滑轮.
【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设计实验并展示. 【进行实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在表格中记 录现象.
(2)如图丙所示,把两端的细绳分别系于 b、d 两个挂钩上, 在两个盘中各放一个砝码,观察到小车发生转动,直到 F1 和 F2 在同一条直线上.
甲
乙
丙
(3)把两吊盘上的细绳都系于一个挂钩上,两盘中的砝码不
变,让两吊盘都朝左拉小车时,会发现小车将向左运动.
实验数据:
小车两端 小车两端 小车受力是否 小车受力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注意避免不切合实际地强调 概念的准确,重在对生活中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 的分析,尝试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第八章 第2节 二力平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二力平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1. 理解和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2. 能够识别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下的特征;3. 学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1. 理论概念理解a. 完成一份试卷,包含关于二力平衡概念、条件和应用的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能够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b. 撰写一篇小论文,阐述二力平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实例,并说明其原理。
2. 实践操作实验a. 完成一个简单的二力平衡实验,制作一个简单的杠杆并确保其处于二力平衡状态;b.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实验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c.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一份实验报告。
三、作业要求1. 按时提交试卷和实验报告,论文字数不少于200字;2. 试卷答案要符合逻辑,简明扼要,准确回答问题;3. 实验报告需真实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4. 在实践操作实验中,应独立完成,确保实验安全。
四、作业评价1. 评分标准:a. 试卷回答是否准确、全面;b. 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分析是否合理,实验改进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c. 论文内容是否紧扣主题,原理阐述是否清晰,应用实例是否恰当。
2. 评价方式:a. 小组互评(30%):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阅读试卷和实验报告,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b. 教师点评(70%):教师根据小组互评情况,对试卷、实验报告和论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应在第一时间给予反馈,指出作业中的问题和优点,并给出改进建议;2. 学生应根据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3. 对于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说明,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提高自己的物理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也能通过作业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参考。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篇一:八年级物理下册8.2 二力平衡教案(新人教版)】 8.2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是解决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境下所遵循的规律问题,应用非常广泛。
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存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必然要涉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的就是这一规律。
教材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没有以定律形式出现。
而是通过司空见惯的实例得到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再与通过实验总结出的二力平衡进行比较,最后再回到实际应用中去。
教学重点对二力平衡的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二力平衡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2.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课前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两个、力传感器、钩码、计算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导入吊灯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吊灯的运动状态怎样?放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状态如何?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受力如何?苹果静止在桌面上,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问题与思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什么吊灯、书、小汽车、苹果和运动员受到力的作用还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知识要点: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所受的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3.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二力平衡》说课稿《二力平衡》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力平衡》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力平衡》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二力平衡的概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
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总是受到力的作用,从而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再根据初中物理由研究最简单的情况入手,转入对二力平衡的研究,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接着通过实例讲述如何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的这种编写思路,符合初中学生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其中通过实验,在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促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物理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力学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所以二力平衡条件是重中之重。
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浮力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
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
会画二力平衡时的受力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我们生存的空间探索的欲望。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策略:通过猜想假设、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二力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
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
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组长审核:(1)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选填“甲”或“乙”)更科学,理由是(2)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2、(2018春•建昌县期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2016春•马山县校级月考)二力平衡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作用在,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5、(2010•焦作模拟)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方法总结:定义: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合力为零。
三)巩固题:1、(2018春•建昌县期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2、(2018春•桂林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选填“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转动”),这一实验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保持。
3、(2018春•江津区期末)小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平衡时钩码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小卡片所受两个拉力的方向。
为了探究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可以将处于平衡状态的小卡片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保持平衡。
4、(2018春•路北区期中)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明先后设计了A、B、C三个实验方案,如图所示,请你判断出他改进的先后顺序是;(填字母),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对实验的影响。
考点二:二力平衡的判别一)例题解析:例题:1、(2016春•安庆期末)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上保持静止,木块的大小不考虑,水平力F与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力。
2、(2018春•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表面粗糙的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在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
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所受重力是一对力;当小车突然停车时,木块将向(选填“左”或“右”)倾倒。
3、(2017春•淮安区期末)将一只苹果挂在弹簧测力计(调好)的秤钩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9N,则苹果受到的重力是N,质量是kg(g取10N/kg);苹果受到重力的平衡力是。
二)方法总结:1.根据平衡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三)巩固题:1、(2017春•来宾期末)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B.彼此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C.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D.受到平衡力作用的弹簧,一定不会发生形变2、(2018春•卫辉市期中)如图所示,牧童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B.绳拉牛的力等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C.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3、(2017春•天津期末)如图所示,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一物块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选项中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A.物块受到的重力与物块受的支持力B.物块受的重力与物块对木板的压力C.物块受的摩擦力与木板受的摩擦力D.物块受到的拉力与物块受的摩擦力4、(2017春•霞浦县校级月考)如图有一条平直的轨道ABC,其中AB段表面粗糙,BC段表面光滑,一辆电动小车在A位置静止,小车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是一对平衡力;小车向右运动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如果BC不受力,小车将做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5、(2012•温州三模)如图是美国探险奇人迪恩•波特来到壮美的恩施大峡谷,挑战高空无保护走扁带。
当他静止站在扁带上时受到扁带的支持力和是一对平衡力,观众发现扁带明显发生弯曲,说明。
6、(2018•平顶山三模)如图所示,小明在儿童乐园滑滑梯的情景,下滑时受到滑道对他的支持力,这个力是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小明相对于滑道是的。
某次小明匀速下滑时,小明处于(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7、(2018春•郑州期末)如图是小朋友们玩蹦蹦床时,小明被蹦床弹起竖直上升时的情景。
当他在最高点时处于状态(选填“平衡”或“非平衡”),你判断的依据是。
8、(2018春•柘城县校级月考)桌面上水杯所处的静止状态和列车所处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是状态,若水杯重为2N,则它受到的支持力是。
考点三:二力平衡的应用一)例题解析:例题:1、(2018春•铜仁市期末)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5N的瓶子,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此时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N,方向为(选填“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
2、(2018春•河东区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向前匀速运动,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N;小明放手后,木箱还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这是由于。
3、(2017秋•金山区校级期末)重力为10牛的木块在大小为2牛的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牛;若突然撤去水平推力,木块在向前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牛;若不计空气阻力,将木块匀速向上提起,拉力大小为牛。
4、(2017春•黔南州期末)学校进行大扫除,大家都在打扫卫生,刘洁想移动讲桌扫地,可是她用了20N的推力,讲桌还是纹丝不动,此时讲桌受到的摩擦力为N,后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讲桌才得以推开;小张在用塑料扫把向左边扫地时,发现塑料丝向右边弯,他想此时塑料扫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的;班长手握着矿泉水静止在空中,打听是谁留下的,此时这瓶水受到竖直方向的一对平衡力是,当他增大手的握力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2、(2017春•郾城区校级月考)假设某一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该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状态(选填“改变”或“不改变”),所受的力为(“平衡力”或“非平衡力”)3、(2017春•德惠市期末)一只静止在树枝上的布谷鸟,它受到的力平衡力(选填“是”或“不是”);若布谷鸟的质量为0.1kg,则树枝对它的支持力是N.(g=10N/kg)4、(2017春•安溪县校级月考)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5、(2018春•东台市期中)用图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应选择重力较(大/小)的纸片。
实验中系于纸片上的两根细线(一定/不一定)沿水平方向。
探究活动中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为了说明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个力不平衡,操作方法是:。
6、(2018•邹城市二模)如图是探究的实验装置。
7、(2018春•城北区校级月考)“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目的: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或状态时,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_的关系。
在实验中,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A、B拉一个轻质木板C,如图所示,当物体最终静止时,这两个力大小_,方向相反,作用在上。
8、(2018春•桐城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是在做“探究实验”。
按图甲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乙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
9、(2018春•九江期末)小丽在超市购物时用15N的推力推着一辆推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她发现前面有一小朋友,立即用25N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的过程中。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大小为N。
10、(2018•安徽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品牌的“擦窗机器人”,它的质量为2kg,“腹部”有吸盘。
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便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
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上静止时,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吸盘内空气重力不计)11、(2018春•越城区校级期末)如图甲是小东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东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选填“相同”或“相反”),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东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东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东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
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
出门测1、(2018•中原区校级三模)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宇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实验时,小宇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50g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这两个力是平衡的,小宇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40g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是(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的。
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该实验装置该如何改进:。
(3)小宇同学根据该实验现象,给大家出了个判断题: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机械能可能会增大。
答案是(选填“正确”或“错误”)。
练一练1、(2018春•郾城区期中)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明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两边所受的拉力(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于是他把木块换成小车,并选择较(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继续完成实验。
(2)当小车平衡时,小明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填“能”或“不能”)平衡,观察到小车会发生,恢复到原来位置处于静止状态,设计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