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案例版,第2版)(郑葵阳)思维导图
第一章医学寄生虫学概论

3
第一节 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
互利共生(Mutualism) 特点:互相依赖,双方有利。
片利共生(共栖 Commensalism)
共生
特点: 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
(Symbiosis) 也不受害。
寄生(Parasitism) 特点: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概念: 寄生虫(parasite)宿主(host)
2019/12/16
MEDICAL PARASITOLOGY
37
寄生虫病的防治
消灭传 染源ຫໍສະໝຸດ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2019/12/16
MEDICAL PARASITOLOGY
38
2019/12/16
MEDICAL PARASITOLOGY
20
特异性免疫
消除性免疫
非消除性免疫
带虫免疫
伴随免疫
2019/12/16
MEDICAL PARASITOLOGY
21
两个概念:
1. 带虫免疫:某些寄生虫感染诱导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可使宿主体内寄生虫处于低密度, 宿主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产生一定的抗特异 性攻击的能力。
MEDICAL PARASITOLOGY
18
皮肤、黏膜、胎盘等生理屏障 结构。
血液及组织中的吞噬细胞、 噬酸性粒细胞、NK细胞等
介导的防御机制。
体液因素对寄生虫的杀伤作用。
2019/12/16
MEDICAL PARASITOLOGY
19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是宿主对 某种特异性寄生虫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当 再次接触或不断接触此种特定抗原时,宿主 的免疫应答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防御功 能是通过许多不同类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和免 疫分子相互协调发挥作用的。
医学寄生虫学PPT课件

弓形虫
隐孢子虫
二、宿主类型
1.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
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以寄生 于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 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第二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
遵义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刘晖
第一节 寄生关系及其演化
一、寄生与寄生关系
共生(symbiosis)
1.共栖(commensalism) 2.互利共生(mutualism) 3.寄生(parasitism)
1.共 栖( commensalism ) :
一方受益、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⑴土源性蠕虫:不需便
受精蛔虫卵 3周 感染期蛔虫卵 外界土壤
(2)生物源性蠕虫:需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
幼虫
感染期 幼虫
感染期 幼虫
幼虫
结膜吸吮线虫成虫
教学要求
了解共生关系 掌握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及宿主的类别 熟悉寄生虫的分类及生活史与感染期概念
SUCCESS
吸盘
鮣 鱼
2.互利共生( mutualism )
双方受益
消化酶 食物和栖息场所
白蚁
鞭毛虫
3.寄生(parasitism)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受益
寄生虫 损害 (无脊椎动物或原生动物)
宿主
什么是寄生虫?
寄生虫(parasite)定义:
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 体表,从中获取营养,损害对方的低等动物。
思维导图及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及相关专业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与人体相关寄生虫的各期形态、生活史、发病机制、流行规律、防治原则等,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终生相关的。
查阅寄生虫病相关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几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五大寄生虫病的泛滥的确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等各方面条件的改善,人体寄生虫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了控制,全国人体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显示,1988到1992年间我国人群患病率在62%-63%,2004年降至22.18%,到2015年更是有明显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寄生虫病越来越忽略。
但是,在2016年12月27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通知提出“重大传染病和重点寄生虫病等疾病威胁持续存在”,实际上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二是中山大学有做过一个相关调查,在对全国64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寄生虫学课程学时情况的调查中,发现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寄生虫学课程的课时呈越减越少的趋势,并且基本上为考查课或者选修课。
用“鸡肋”这个词来形容现下的人体寄生虫学科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那么,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应对呢?怎样让这门被忽视的考查课、选修课变得“食之有味”呢?近几年,我们学校相关教师在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般来说,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传统的讲授法。
这种方法在寄生虫学教学上仍有一定的优势,在压缩课时致课时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保证了课本上的知识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全面讲解,一般不会有知识的遗漏;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重点不突出,课堂氛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是多媒体教学。
在教育越来越现代化的课堂上,多媒体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图片、视频等等多种元素会使课堂丰富多彩,使课堂教学易于开展,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但这种方法教学因为使用元素较多,会使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2024年医学寄生虫学课件

医学寄生虫学课件一、引言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生活习性、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以及寄生虫所致疾病的学科。
它对于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旨在为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医学寄生虫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常见寄生虫的分类、生活周期、致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寄生虫的分类与生活习性1.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寄生虫,常见的有疟原虫、阿米巴、弓形虫等。
它们通常在宿主体内繁殖,通过血液或组织传播。
2.吸虫:吸虫是扁平的寄生虫,如血吸虫、肝吸虫等。
它们通常在宿主的消化系统或血液中寄生,通过摄入感染卵或幼虫来传播。
3.绦虫:绦虫是长条形的寄生虫,如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等。
它们通过摄入感染卵或幼虫来传播,通常在宿主的消化系统中寄生。
4.线虫:线虫是细长的寄生虫,如钩虫、蛔虫等。
它们通过摄入感染卵或幼虫来传播,通常在宿主的消化系统中寄生。
5.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具有外骨骼的寄生虫,如跳蚤、虱子等。
它们通常在宿主的皮肤或毛发上寄生,通过接触传播。
三、寄生虫的生活周期1.感染阶段:宿主摄入感染卵或幼虫,寄生虫进入宿主体内。
2.发育阶段: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成熟,通常在特定器官或组织中。
3.繁殖阶段:成虫繁殖,产生新的卵或幼虫。
4.传播阶段:新的卵或幼虫通过宿主的排泄物、血液或其他途径传播给其他宿主。
四、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寄生虫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宿主造成伤害,常见的致病机制包括:1.营养剥夺: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寄生,消耗宿主的营养资源,导致营养不良。
2.机械损伤: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移动或繁殖,对宿主的组织或器官造成机械损伤。
3.毒素释放:一些寄生虫能够释放毒素,对宿主造成毒害作用。
4.免疫反应: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疾病。
五、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1.诊断:寄生虫病的诊断通常通过检测宿主的排泄物、血液或组织中的寄生虫卵或幼虫来确定。
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切片检查也可用于诊断。
2.治疗: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法因寄生虫种类而异,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预防措施。
医学寄生虫学思维导图学习指导

内容摘要
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分别介绍了四大类医学寄生虫:蠕虫、原虫、节肢动物和绦 虫。每一类寄生虫都从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性、流行病学和防治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各类寄生虫的共性和特性进行比较和归纳,方便读者记忆和理解。 第六章着重介绍了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技术。在这一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实验诊断方法的 原理、操作步骤和临床应用价值。还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和 实验诊断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介绍了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第七章主要从改善环境卫生、加强个人 防护和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等方面介绍了预防寄生虫病的方法。第八章则重点介绍了各类寄生虫 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同时,作者还强调了寄生虫病的综合治疗原则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在结语部分,本书强调了医学寄生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在第四章中,作者重点探讨了寄生虫感染的免疫。这一章节中,作者从免疫学 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人体如何应对寄生虫的入侵,以及寄生虫如何巧妙地逃避或 抵抗人体的免疫攻击。这不仅增强了我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也让我对寄生 虫的生命力与适应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到了第五章,书中进一步探讨了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这一部分内容让我 明白了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以及防治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个 体的健康,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福祉。
医学,一个充满神秘与挑战的领域。在医学的众多学科中,有一门学科与我们 的生活息息相关,却又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医学寄生虫学》。近日,我有幸 阅读了《医学寄生虫学思维导图学习指导》这本书,深感其内容之丰富、理论 之精深。
这本书首先从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入手,为我们揭示了寄生虫与宿 主之间微妙的共生关系。我曾认为寄生虫只是生活中的一种不良生物,读了这 本书后才明白,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 就会导致寄生虫病的发生。
《寄生虫学检验》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研究

《寄生虫学检验》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研究摘要:探讨思维导图在寄生虫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而为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改变传统老三样教学模式,引入新五样的教学方法,网络、电脑、多媒体、白板、思维导图、新五样教学模式。
通过思维导图构建框架、录入重难点、细化语言、处理杂项、重难点内容归档等内容,发现思维导图在《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可激发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培养学生逻辑条理性进而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搭建自身的知识宝塔。
〔关键词〕寄生虫学检验、思维导图; 教学应用、教学模式。
目前,基于全国医学职业院校学科结构的调整,寄生虫学检验课程的教学学时数已大幅度削减,使得如何在有限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成为了目前医学职业院校教学重点。
而寄生虫学检验是联系基础医学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桥梁学科’,寄生虫学检验逻辑性强,其规律和生活史过程复杂,而且临床案例逐年减少,致病机制抽象难理解,学生单纯依靠机械性记忆难以做到真正理解。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条理清晰的授课思路、学生对教师思路的把握程度、掌握有效理解和记忆学习方法等就决定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而思维导图恰好可以帮助教师理顺教学思路及教学重难点,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授课模式,让教学内容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和即时性,有效顺应医学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寄生虫学检验主要学习寄生虫各期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室诊断、防治原则等,这些知识都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由于寄生虫病较为复杂,本学科有大量的识记内容,现只能通过传统教学方法。
但是多媒体、板书、图库等,无法满足教学,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太大,课时少,学生课堂复习笔记难以完整记录;临床医生对寄生虫病认识不够,往往造成了许多寄生虫病患者误诊误治,使得可防可治的疾病变成‘疑难杂症’。
此外,寄生虫学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资格考试中占一定比例,会影响资质考试总成绩。
思维导图法(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1974 年提出的,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寄生虫培训图

•
蛔虫卵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受精卵呈宽椭圆形,大小约为(45-75)μm× (35-50)μm,卵壳自外向内分为三层:受精膜、壳质层和蛔甙(dai四声) 层。壳质层较厚,另外两层较薄。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大小约为(88-94) μm×(39-44)μm,卵壳和蛋白膜较薄,卵内充满大小不等的折光颗粒。
蛔虫成虫
人虱
肺吸虫成虫
鞭虫(虫卵)
华支睾吸虫(虫卵)
疟原虫配子体
锥虫
谢 谢!
• 旋毛虫幼虫寄生于肌纤维内,一般形成囊包,囊包呈柠檬状,内含一 条略弯曲似螺旋状的幼虫。囊膜由二层结缔组织构成。外层甚薄,具 有大量结缔组织;内层透明玻璃样,无细胞。
•
滋养体直径10~50µm, 略大于溶组织内阿米 巴。胞质呈颗粒状, 内外质不分明,活动 迟缓。内质含大量细 菌、酵母菌及淀粉粒 等食物泡,但不含红 细胞。具有鉴别意义 的核,经铁素木素染 色后可见核周染粒粗 细不匀,排列不齐, 核仁稍大,经常偏位。 包囊球形,直径10~ 30µm或更大,明显大 于溶组织内阿米巴包 囊。胞核4~8个,成 熟包囊偶有超过8个者。 核亦能在未染色的活 体中见到。未成熟包 囊常有较大的糖原泡。 拟染色体常不清晰, 似碎片状,两端尖细 不整。
•
卵呈椭圆形,70~100×50~60μm,壳薄无盖,色淡黄,侧方有一小刺。虫 卵在血管内成熟,内含毛蚴 。
• 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约为56~76×36~40μm,随粪便排出 时,卵内细胞多为2~4个,卵壳与虫卵间有明显的空隙。若患者便秘 或粪便放置过久,卵内细胞可继续分裂为多细胞期。十二指肠钩虫卵 与美洲钩虫卵极为相似,不易区别。
• 寄生在血液、淋巴液、脑脊液中,在用姬氏液或瑞氏液染色的血涂片 中,虫体胞质呈淡蓝色,核居中,呈红色或红紫色。动基体(从该处 发出一根鞭毛)为深红色,点状。波动膜为淡蓝色。细胞质内有深蓝 色的异染质(volutin)颗粒。
思维导图及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及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人体内寄生虫的分类、结构、生活史、传播途径以及对宿主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人体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不容忽视的流行趋势。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研究思维导图及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思维导图及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效果,以期为未来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1.2 研究意义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医学生和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人体寄生虫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枯燥乏味,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和深入理解。
因此,引入思维导图及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结构化、梳理清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科内容。
同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更好地体现出来,促进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则是通过真实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寄生虫的生命周期、感染途径、致病机制等重要内容,帮助他们在面对真实病例时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思维导图及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 正文2.1 思维导图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知识结构和关系的工具,通过图形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展示人体寄生虫学的复杂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被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梳理和整合: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将课程中的零散知识点整理成系统化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差异,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