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解题技巧

化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解题技巧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化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解题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指导。
一、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指理性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化学本身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以下是几种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1. 提倡观察与实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在实验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还需要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逻辑思维:化学问题往往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逻辑思维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提供大量的例题进行练习,来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目的。
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在化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解决各种类型的化学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1. 规范解题步骤:针对不同的化学问题,可以给学生规定一套解题步骤。
例如,对于化学计算题,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答:明确问题、列出数据、选择适当的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得出结论。
2. 学会分析题目:在解决化学问题时,学生要学会仔细分析题目,并理解问题的要点。
只有清楚地了解问题的要求,才能够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
3. 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化学问题的解答通常涉及到化学原理和概念。
因此,学生要充分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灵活运用于解题过程中。
4. 善于利用公式:化学中有很多公式和计算方法,学生要善于利用这些工具来解决问题。
在学习中,要注重掌握各类公式的应用场景和计算方法,并进行足够的练习。
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化学教学是一门需要高度思考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时需要大量的思考和理论实践,因此,化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创新和合作等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批判性思考是一种能够依据证据和理性判断得出结论的思考方式。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逻辑推理,能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
1. 注重知识点梳理教师需要在讲授化学知识时,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建立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化学原理和规律。
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化学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让他们能够独立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多种不同方法和角度,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学习化学需要掌握基本理论,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非常关键。
1. 提供实践机会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chemist reagents,增强实践经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2. 组织小组合作在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思维碰撞、知识互补和经验分享的机会。
同时,小组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三、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另一项关键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创新体现在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创造新的化合物和新的化学现象。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化学兴趣浓厚时,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发挥。
因此,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
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科学思维能力涉及到观察、推理、分析、判断等方面,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取到大量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推理和判断。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化学现象相关的观察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例如,在燃烧实验中,教师要求学生观察燃烧物质的颜色、火焰的形态、释放的气味等,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观察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促进实验设计与思维训练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观察,还需要设计实验步骤、提出假设、进行推测等。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思维。
例如,在酸碱中和实验中,学生可以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提出一些实验问题,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实验的设计和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与同学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够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一些化学难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道化学题目,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并书写解题过程和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相互推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总结起来,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需要从培养观察力、促进实验设计与思维训练、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等方面入手。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和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
只有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而智力的核心则是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重中之重。
思维能力就是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思考、审视、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思维能力是发展各种能力的基础,是发展智力的核心,一个人如果不会思维,其他各种能力就不会得到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下面从五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运用比较、概括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所谓比较,就是人脑对事物进行对比、揭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的一种逻辑思维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要适时指导学生对哪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物质性质实验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对照比较,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使学生通过比较获得准确、清晰、牢固的系统知识。
比较是使学生思维活动展开的基本方法,经常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二、创设良好的思维氛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
因此,思维能力的获得和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是不能替代的。
因此化学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求知欲。
在化学教学中,类比情境的设置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其创造性的发现。
而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则可创造一个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的条件,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智力均得到培养和发展。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其学习过程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方面。
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氛围,有利于发展其思维能力。
三、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引导学生思维教师讲课必须掌握少而精的原则,讲到点子上,要采用启发式的方法,把精力用到引导学生会学上,做到导以思维、方法、规律。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技 博 览
I 2l 1
的思 维和 能力发 展过 程 。教 师应 当承 接给 学生 呈现 的与教 学重 点相关联 的 内 容, 通过精 要 、 生动 的讲解 , 由此及 彼, 由表 及里 , 引导学 生逐步接 近知 识结 构, 对 于知 识 的讲 授 , 顺讲 求立 论 、讲解 、分析 、小 结的完 美程序 , 知道 这种 无 要 完美 的程序 , 只对教 师 “ 完成任 务 ”的 自我 感觉 有用 , 甚至 是一种变 相 的对 学 生不负 责任 。教师 必须把 主 要的精 力 放在捕 捉学 生学 习的 障碍和 思维 的灵感 方面 。并及 时开导 启发 。激发 学生 学 习动机 , 学 生沿着 思维 的阶梯, 教师 让 在 有效的 引导 下, 自觉地 发现 、 握知 识, 而调动 他们 潜在 的勇气 、 掌 从 胆识 , 养 培 他们 的 能力 。 在教 学结构 上, 该阶段 表现 为通过 教师 的非 定性讲 述, 勾勒 出知识 结构 的 模糊 概括 。学生 在形 式上 是被 动的 , 在思 维活动 中, 然居于 有意 义的主 动 但 仍 地位 。 在这一 教学 阶段 , 教师通 过讲 解, 勾勒 出知识 结构 的轮廓 , 教师处 于主 导 角 色 的 位置 。 教师 若 要 成 为 “ 导 ” 主 ,重 点 应 放 在 如 何 启发 学 生 的 “ ” 学 期上 。那 么, 教师 必 须 转变 备课 只 熟悉 教 参和 教 材, 上课 “ 本宣科 ”的轻 照 备课 , 授课 的教 学 思路, 重 确立 重 备 课, 活课 堂的 教学 思路 。 精 心设 置课 堂 实验方 法, 诱导 、激 发学 生 的创造 性思 维教师 要 善于通 过 化学实验 优化课 堂教 学, 变演 示实验 为探索 实验, 在教 学过程 中, 尽可 能地提供 机会, 学 生既 动脑 又 动手 地参 与 化 学教 学 的全 过程, 仅要 让 学生 看 “ 使 不 热 闹 更 重要 的是 让他 们看 “门道 ” 。在分析 、讨论 的基础 上进 一步拓 宽和 深化 学生 的思 维, 引导 学 生思考 , 从而 达到 诱 导培 养学 生 创造性 思 维的 目的。 提 出扩散性 问题, 训练 学生发 散性思维 培养发 散性思 维是培养创 造力 的重 要 环节 , 师在 教学 中可 以通过 提 出发散性 问题 来加 强发 散性思 维的训 练, 教 提 出的发散 性问题, 不能 限于记 忆型 的, 也不 是寻求 唯一正 确答案 的, 而要 有创造 性 的变 动型 的 内容 , 让学 生产 生或提 出尽 可能 多、尽可 能新 、 可能 具有独 创 尽 性 的想 法 、解法 、见解 和可 能性 。创造 学认 为学 生的创 造思 维一般 属于初 级 层 次, 但随着 知识 面的 拓宽 及知识 的深 化, 会又 量变 到质变 , 会朝 着中 、 将 高层 次 的飞 跃 。 因此 , 化学 教 学 中, 在 我们 应要 充分 调 动学 生 的好 奇 、求索 、好胜 、独 创 、 散性思 维等 学习 心理 。 发 鼓励 学 生大胆 创新, 不仅 要让 学生学 到书本 知识 , 更要 培养 他们认 识 事物 的深 刻性 和勇 于创 新 的开拓 性 。 小 结精 简, 重逻 辑 性、科 学性 教师 要抓 住 学生 急于鉴 别 自 己探 索 结果 注 的心 理, 回到 主导 地位 中去 , 析错 漏, 剖 归纳 、 导 出正 确 的结论, 体、 确 、 推 具 准 系统地 讲述 知识 内涵 和构成 。 化学 课 的小结, 也是 培养 学生 思维能 力的 重要环 节 。这 一过程 带有 总结 的性质 , 与传 统教 学总 结不 同的是 , 教师不是 对 自己的 分段讲 述进 行 自我 总 结, 而是在 学 生 自我 发展 的基础 上, 通过疏 理学 生认识 结 果, 推导 出结论 。 是学生 由形 象思 维能 力 向抽 象 思维能 力的迈进 。 由于学 生思 维主动性 的穿和渗 透, 其教 学结 构表现 为教师 的主 导作用和学 生的能动 作用实 现 了有 机 的统一 。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 中 , 师应恰 当地设 置疑 问 , 教 激发学 生“ 知后 欲 事 如何 , 听 下 回分 解 ” 心 理 欲 望 , 而 培 养 学 生 “ 且 的 从 吾 将上下 而求 索” 自发的不 断探求 新知识的开拓意识. 的
二 、 妙 提 问 巧
生 问 : 师 , 属 钠 比铜 活 泼 得 多 , 吗 ? 老 金 是 师 答 : 的. 是 生 问 : 么 , 什 么 投 钠 于 硫 酸 铜 溶 液 中 不 能 置 换 那 为 出铜 呢 ? 师 答 : 知 道 硫 酸 铜溶 液 中 的溶 剂 是 什 么 吗 ? 你 生答 : . 水 师 问 : 属 钠 与水 反应 可 否 记得 ? 金 生答 : 记得 ,N +2 (一2 OH+H . 2 a H2) Na - 十 师问: 在溶液 中 , 酸铜 遇氢氧化钠后有何现象? 硫 生答 : 生 蓝色絮状沉淀. 产 师 问 : 应方程式会写 吗? 反 生 答 : . S +2 OH—Ca S . 2 2 O4 教 师 引导 学 生 认 识 到上 述 两 个 反 应 是 连 续 进 行 的 , 并启发学生 把两 个方 程式 合并 , 生一会 儿便 写 出了 : 学 2 +c S)+ 2 O— C ( H ) + NaS 4 H2十 Na u (l H2 uO 2 2O + . 这 时 , 师再 问学 生 , 教 为什 么把金 属钠投 入到 硫酸铜 溶 液 中不 会 置 换 出 铜 呢 ? 学 生 脸 上 立 即 露 出 了满 意 的 笑 容. 因此 , 中学 化 学 教 学 中 , 学 生 提 的 问 题 , 师 在 对 教 不 要 把 现 成 的答 案 塞 给 学 生 , 要 善 于 抓 住 契 机 , 心 而 精 启 发 , 层 引入 , 学 生有 所 思 考 , 所 琢 磨 , 所 发 现 , 层 使 有 有 最 终 自己解 决 问题 .
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三学年,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强调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学习化学知识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
教师应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掌握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帮助他们理解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变化关系。
二、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和思维训练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整合和组织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制作思维导图,以此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例如让学生进行练习题和问题解析,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推理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三、开展实验探究和科学研究活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活动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和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要求他们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和推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实验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见解,并相互交流和解答。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合作、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深入分析。
五、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质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实验原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疑问,进一步探究实验条件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养成 良好的思维习惯 。如 : “ 金 致时, 由于 思维 定势仍按一种固定 的思 的能 力。 所以, 要培养一个人 的能 力, 必须 认识能力 , 属与盐的置换反应 ” 时 我设 计 了 金 属 钠 与 路 考 虑 问 题 , 对 面 临 的 问 题 盲 目地 套 用 已 先培养他 的思维能力。
一
、
化学教学 中培 养学生思维能力的
C u S O 溶液 的反应 ,实验现象很能吸引学 生仔 细观察 , 再指导 学生 回答 , 活泼 金属
有的经验 ,则 表现 出思维 的惰性和 呆板
性, 反而成为解决 问题的障碍。
重要・ 眭和 必 要 性
一
u 从其盐溶液 中置换 出来吗? 结 克服 思维 定势最 有效 的方法 是转化 个人, 要想在 社会 上立足 , 必须要 钠能将 C 任何 思维的角度 , 站在不同的角度来重新 审视 顺应社会发展 的潮流 , 必须学会思考和 判 果是否定的。通过这实验学 生懂得 “ 种 科学有 其规律性 及特殊 性 ,不可乱 自己需要完成的任 务。 断。“ 人们的思考加工的过程 ,是形成概
不 有发 挥的空 间 ,并 要切合 学生 的实际 知 思维能 力的培养 , 才能使学 生在 各个 方面 验总结 出来 的。利 用实验 来进行教学 , 仅可 以加强教学 的直观性 , 还可 以充分调 识 水 平和 能 力 。 同步 发展 。 本文从化学教学 中培养学生思
培养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更重 要 维能 力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 以及 培养 学生 动积 极性 , 的是能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 能力和 思维能力的探 索、具体 措施等方面入手 ,
进 行 阐述 。
2 . 注意克服思维定势。
思维定 势也 叫思维惯性 , 是指在考虑 问题 时用已形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思路。 思 面, 在合适 的条 件下 , 当过 去 的经验 与 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11-08-19T12:25:48.59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4期作者:胡学亮
[导读]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江苏省泗阳县育才双语学校胡学亮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
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浓硫酸的氧化性时,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而不用稀硝酸?实验室在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选择稀盐酸而不能选择稀硫酸?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
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
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往往就没有科学上的新发现。
没有分类法和归纳法,就没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没有理想实验方法和演绎法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模型方法就没有原子世界微观结构的发现;没有类比和模拟法,就没有维纳的控制论。
掌握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并实际运用于认识和实践,能使我们的主体思维能力发生层次的飞跃。
1.基本思维方法的训练
(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2)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
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引起了质疑,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总是希望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寻找解决所需要的信息。
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时需要几分钟或稍长时间,有时甚至需要几十年、几个世纪。
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学生的认识过程大部分属于前者,课堂教育更是如此。
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对若干对象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把握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
(3)推理能力的训练。
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它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如在讲到导体时,从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导电,推出一切金属都导电。
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即从一般原理到个别特殊事例的推理,如以盐酸的化学性质推出硫酸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教学中要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学生立体思维训练
立体思维是在基本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以智慧为轴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打开一个又一个的空间。
(1)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就是思维的广阔性、高度性和整体性。
站得高,看得远,既有广阔的视野又有把握全局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跟工业、农业、国防、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其他自然科学、哲学等密切相关。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广泛联系实际,这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
(2)动态思维。
就是用动态平衡的观点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探究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制备原理,分析反应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逆向思维。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探索、质疑,不仅加深了知识理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也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会发现个令人惊奇的新天地。
(4)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形式。
收敛性思维是以集中思维为特点的逻辑思维。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辩证地统一起来,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多方位发散,多方位论证,多因素分析。
发散性若没有收敛性思维作补充,容易发散无边,变成幻想空想瞎想。
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就要适当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