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运动健康的保证-广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合集下载

体育锻炼对疾病预防的作用

体育锻炼对疾病预防的作用

体育锻炼对疾病预防的作用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都有较强的正面作用,尤其是有助于身体和心理疾病的预防。

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因为经常使用身体各项器官可以较好的保持其生命活力,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各内脏器官的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持续长期运动使得心脏容量增大,血管弹性增强,从而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血管的舒张能力,由于心脏的工作能力和储备能力都提高了,这就能承受更大的负担。

体育锻炼还能使血液中的红血球、白血球和血红蛋白增加,从而提高身体的营养水平、代谢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同理,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机能也有较好的作用。

经常锻炼对身体素质和免疫力的提高显然是很有帮助的。

古人就强调“六艺”,诗、书、礼、乐、骑、射中后两者都是提倡运动。

我们常说,身体强健的人不易生病也是这个道理。

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调节心理冶情操。

人的心理活动,其本质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

现代生活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

体育所带来的形体美、姿态美的良好变化可以使人变得活泼自信、朝气蓬勃。

在运动过程当中,和运动伙伴的交流也有助于心情开朗,扩大社交圈,释放压力。

对于在快节奏下生活的现代人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也是很好的减压方式。

体育锻炼对于疾病的治疗我们不能明确其功用,但是对于疾病的预防,多参加体育运动肯定不无裨益的。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进行体育运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参加竞技体育运动时有较大的风险,应该提前咨询医生,当心血管风险异常高时,不宜参加。

保证心血管病患者安全是最重要的。

因此一般推荐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持续时间长,可以增加人体对氧气的吸入、输送和使用,提高机体的耗氧量,改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步行、慢跑、太极拳、有氧健身操、健身舞蹈、走跑交替、上下楼梯、游泳、自行车等。

此外,目前国内多数社区都已普及健身路径,是大众进行力量训练的良好途径。

对于休闲运动,心血管病医生应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推荐合理的运动方式,避免高风险运动项目,使患者既可通过运动增强体质,又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运动相关的猝死发生率。

体育锻炼对疾病的预防作用

体育锻炼对疾病的预防作用

体育锻炼对疾病的预防作用资环学院地理师范 10111710110 孙甜英体育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都有较强的正面作用,并能预防很多疾病,比如体育锻炼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可延缓免疫系统老化,可以防治关节炎、肥胖、骨质疏松、失眠、抑郁和焦虑等等。

它不仅是人们排遣压力的重要渠道,更加是现代医学疾病预防的主要途径。

为什么体育锻炼会对疾病有预防作用呢?这是因为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

由于经常使用身体各项器官能够较好地保持身体的生命活力,对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个内脏器官的功能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经常进行科学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和免疫力的提高都是有显著地帮助的。

举例来说,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存,改善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从而预防糖尿病。

再者,体育端丽有利于骨骼关节的调整,坚持体育锻炼,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保持关节灵活性,韧带的弹性,保持手脚的灵便,使人可以轻松自如,有条不紊的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除此之外,进行科学有效地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是益处多多的。

因为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减慢静待是和锻炼时的新绿,这就大大减少了心脏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心脏功能,保持了冠状动脉血流畅通,可更好地供给心肌所需要的营养,可使心脏病的危险率减少。

比如冠心病患者,他们的理想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力量性练习、娱乐性运动、防损性练习、职业性运动以及中国传统的锻炼方法。

有氧运动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锻炼方法,比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山、滑雪等,运动强度应控制在50%-80%最大吸氧量(VO2 max)或60%-90%最大心率(HRmax)范围之内,每次锻炼的时间应该至少15分钟,每周三次以上。

一般而言,中低强度的运动最适合于冠心病患者,要避免任何有竞争性的活动,要避免在运动中做推、拉、举之类的静力性力量练习或者憋气练习,应该选择那些有全身性的、有节奏性的、容易放松、便于全面监视的的项目,利用那些活动跑道、自行车功率计进行运动。

中 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门户使用说明

中 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门户使用说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门户使用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开发了应用门户。

这个门户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和信息获取渠道。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门户的使用方法。

一、登录与注册1、访问门户在您的浏览器中输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门户的网址,即可进入登录页面。

2、注册账号如果您是首次使用,需要点击“注册”按钮进行账号注册。

在注册页面,您需要填写相关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请注意,此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均为示例,实际填写时请根据真实情况填写),并设置登录密码。

请确保您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以便在需要时能够顺利联系到您。

3、登录账号注册成功后,您可以使用注册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登录后,您将进入应用门户的主页面。

二、主页面功能介绍1、导航栏主页面顶部设有导航栏,包括“首页”“疫情防控”“疾病监测”“健康科普”“数据查询”等主要板块。

您可以通过点击相应的导航选项,快速进入您感兴趣的功能页面。

2、搜索功能在页面顶部的搜索框中,您可以输入关键词,如疾病名称、防控措施等,系统将为您搜索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3、通知公告主页面会展示重要的通知公告,包括最新的疫情动态、政策法规、培训通知等,您可以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

三、疫情防控板块1、疫情数据实时更新在这个板块,您可以查看全国及各地的疫情数据,包括确诊病例数、治愈病例数、死亡病例数等,数据会实时更新,让您了解最新的疫情形势。

2、防控措施与指南提供详细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指南,如个人防护、公共场所消毒、社区防控等,帮助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疫情地图通过疫情地图,您可以直观地了解各地的疫情分布情况,颜色深浅代表疫情的严重程度。

四、疾病监测板块1、疾病监测报告提供各类疾病的监测报告,包括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等,您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情况。

2、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为疾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身心健康体育锻炼和疾病预防

身心健康体育锻炼和疾病预防

身心健康体育锻炼和疾病预防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身心健康问题,而体育锻炼被视为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

综合医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强健身体,还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出发,阐述身心健康体育锻炼与疾病预防之间的关系。

一、生理健康(一)强身健体我们身体的健康问题往往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机能和适应能力,提高我们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定期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和血压,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患病率。

而力量锻炼则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强度,减少因骨质疏松等导致的骨折和关节问题。

因此,通过体育锻炼,我们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疾病预防疾病的预防工作不应该只在发病前,更应该在平时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是其中一个例子。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对抗各种疾病的侵害。

例如,有研究表明,通过运动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病,加强骨骼健康和减少肥胖的发生率。

二、心理健康(一)释放压力由于现代生活的竞争和压力,在我们的身体不断地受到压迫和侵害时,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例如抑郁和失眠。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并防止我们产生上述心理问题。

有研究表明,定期运动可以释放内源性多巴胺,提高我们的情绪和快乐感。

因此,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保证我们的心理健康。

(二)提高自信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态,还可以在心理层面上提高我们的自信和勇气。

通过锻炼身体,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达到自我超越的目的。

这种成就感和成长感会不断鼓舞我们的自信,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自信和自信。

综上所述,身心健康体育锻炼是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维护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应该从各自的现实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注重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体育运动与预防疾病的关系

体育运动与预防疾病的关系

体育运动与预防疾病的关系体育运动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身体活动量不断减少,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

本文将探讨体育运动与预防疾病的紧密联系,并介绍一些科学依据和实例。

1. 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中最常见的致命疾病之一。

研究表明,经常参与体育运动可以显著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转,增强心肌功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控制体重,减少肥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2. 体育运动对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预防作用如今,肥胖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体育运动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减肥工具之一。

通过运动,人体能够消耗更多的卡路里,减少脂肪储存。

体育运动还可以提高新陈代谢率,增加脂肪氧化,改善血糖调节,减少胰岛素抵抗等。

这些因素有助于降低患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的风险。

3. 体育运动对骨骼健康的预防作用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但现代生活方式使得骨质疏松的发生年龄越来越早。

体育运动对于骨骼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运动,尤其是负荷性运动(如跑步、举重等),可以增加骨密度,强化骨骼结构,预防骨质疏松。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以提高平衡和肌肉力量,降低跌倒风险,减少骨折的发生率。

4. 体育运动对精神健康的预防作用在高压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各种精神健康问题的困扰。

体育运动被广泛认为是减轻压力和焦虑的有效手段。

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提高情绪和幸福感。

体育运动还可以促进社交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与预防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适量的体育运动,人们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体育运动还有助于提高精神健康和整体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生活。

如何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以预防支原体感染肺炎

如何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以预防支原体感染肺炎

如何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以预防支原体感染肺炎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人们对提高自身免疫力和预防感染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除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被许多专家认为是增强免疫力的一项有效措施。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来增强免疫力,预防支原体感染肺炎。

一、什么是免疫力免疫力是指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及抗癌等疾病的能力。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它能够识别并摧毁入侵的病原体,保护我们免受感染。

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何增强免疫力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可以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系统中的白细胞活性。

每周进行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

2. 健身训练:力量训练和体能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体能水平,进而提高免疫力。

可以通过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练习来进行健身训练,每周进行2-3次,每次20-30分钟。

3. 多样化的运动方式: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尽量选择多样化的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等。

多样化的运动方式可以全面激活免疫系统中的各种细胞,增强免疫力。

4. 合理的锻炼强度和频率:适当的锻炼强度和频率非常重要。

过度的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身体的疲劳和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合理控制锻炼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训练,对于增强免疫力非常重要。

三、其他提高免疫力的注意事项除了适当的体育锻炼,还有其他一些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力,预防支原体感染肺炎。

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而健康的饮食对于免疫力至关重要。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以保持身体的免疫功能良好。

2. 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3. 压力管理:长期的压力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降低免疫力。

疾病预防控制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管理

12
2019/9/15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均 设疾病控制处。
各市、县、区卫生局,设有疾病控制管理 科(股)。
各乡镇政府,设有卫生助理。乡卫生院, 设有防保站所(防保科、组),在同级政府领导 下,承担卫生防疫行政管理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行政管理机构,是各级 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级卫生行政 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领导下,负责疾病预防控制 行政管理工作。
2019/9/15
四、疾病预防控制的组织机构
(一)疾病预防控制行政管理组织机构
1949年11月1日,卫生部成立,下设公共卫 生局,主管全国卫生防疫工作。
1951年公共卫生局改成保健防疫局; 1953年又改称卫生防疫局(卫生防疫司)。 1956年,为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卫生部增设血吸虫病防治局。
第七,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参与社区卫 生服务工作,实施预防策略,促进社会健康环境 的建立和人群健康行为的形成。
第八,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及有关公共卫生信息 的报告、管理和预测、预报,为疾病预防控制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
19
2019/9/15
第九,开展卫生防病检验和实验室质量控制; 受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承担卫生监督监测检验、预 防性健康检查、健康相关产品的技术审核和卫生质 量检验、鉴定;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选 址、设计和竣工验收进行卫生学评价。
改革是在原卫生防疫站和有关专科防治所 (站)的基础上,遵照政事分开和精简、效能、 统一的原则,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 规范的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
16
2019/9/15
进行疾病预防控制改革,是将有关卫生事业单 位中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职能 进行科学合理地精简归并,组建集疾病预防与控制、 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 导、技术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2002年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各省、 市、县也都相继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运动安全预防措施与保障

运动安全预防措施与保障

运动安全预防措施与保障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运动安全的预防措施和保障的信息。

在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活动之前,确保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安全。

运动前的准备在进行任何运动活动之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起居调整:确保有足够的睡眠,并在运动活动前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2. 热身运动: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以准备身体进行更剧烈的运动活动。

3. 负载控制:根据个人体力水平和运动能力,控制运动负载。

不要一开始就过度运动,以免造成身体损伤。

运动中的安全预防措施在进行运动活动时,应采取以下安全预防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安全:1. 穿着适当的装备:根据所进行的运动类型,穿戴适当的运动装备和鞋子,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和支持。

2. 注意环境安全:确保运动场地或环境是安全的,远离任何潜在的危险因素,如不平整的地面或危险物品。

3. 运动设备检查:在使用任何运动设备之前,确保其状态良好且正常工作。

如有损坏或问题,不要使用这些设备。

4. 适度训练:根据个人能力和体力状况,进行适度的训练。

不要过度运动或进行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活动。

运动后的保护与康复运动后的保护与康复是确保身体适应运动负荷并恢复良好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护和康复措施:1. 冷却运动:在运动活动结束后,进行适当的冷却运动,以帮助肌肉放松和恢复。

2. 营养摄入: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以支持身体康复和修复。

3. 恢复休息:给予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恢复和适应运动活动的影响。

4. 应对伤害:如果发生了运动伤害,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治疗和康复。

总结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保障,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运动活动中的风险并保障个人的安全。

在进行运动活动之前,请确保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并在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让我们共同享受安全而有益的运动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的运动健康的保证
2013年8月8日是第五个全国“全民健身日”。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

科学的身体活动可以预防疾病,愉悦身心,促进健康。

一、缺乏锻炼对身体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下称“世卫”)于2013年6月发布的最新简报指出,缺乏锻炼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

目前每年全世界因缺乏锻炼而致死的人数高达320万人,每个国家有65%~85%的成年人由于没有足够的体力活动而健康受损,近10年间增长迅速。

同时世卫在2010年《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下称“《建议》”)指出,有规律的进行身体活动可以减少患冠心病、卒中、2型糖尿病、高血压、结肠癌、乳腺癌和抑郁症的风险,大约21%~25%的乳腺癌和直肠癌、27%的糖尿病和30%缺血性心脏病可以归因于缺乏身体活动。

2010年广东省第三次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广东省18岁以上居民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的规律锻炼人群比例21.9%,从不锻炼比例人群比例
68.1%。

二、科学的运动
(一)日常生活少静多动
身体活动可包括家务、交通、工作和闲暇时间活动四个方面,可通过一些日常的健康行为积累而成:
1.承担家务劳动
2.选择步行、骑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提前1-2站下车或步行一定距离后再乘车
4.尽量减少坐或躺着看电视、阅读和使用电脑,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可同时进行一些身体活动,如伸展四肢、原地踏步
5.闲暇时间多参加各种运动。

(二)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
为促进心肺、肌肉骨骼健康,增强身体平衡、协调能力,需要定期进行一定强度的运动。

运动强度可用千步当量表示,建议日行一步万步(=10千步当量),“日行一万步”是我们的追求,但不是唯一选择,要因人而异。

例:按每小时走4千米的速度,步行10分钟=1个千步当量,每天走100分钟=1万步,其他换算方法如下:
表:完成相当于一千步当量的中等强度活动所需时间
《建议》将人群按年龄分成5~17岁、18~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运动建议。

5~17岁年龄组
对于该年龄组的儿童和青少年, 身体活动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内的玩耍、游戏、体育运动、交通往来、娱乐、体育课或有计划的锻炼等。

为增进心肺、肌肉和骨骼健康, 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 推荐如下:
1.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特定形式的活动;
2.大于60分钟的身体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效益;
3.大多数日常身体活动应该是有氧活动。

同时, 每周至少应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 包括强壮肌肉和骨骼的活动等。

18~64岁年龄组
目的是为了增进心肺、肌肉和骨骼健康以及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抑郁症风险。

除非有特殊健康状况表明其不适宜
1.每周至少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 或每周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

增加身体活动量(如每周多于150分钟)可获得更多的健康效益。

但超过每周300分钟的身体活动是否可获得额外的或其他健康效益目前还缺乏证据。

2.有氧活动应该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

3.为获得更多的健康效益, 成人应增加有氧身体活动, 达到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或每周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 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4.每周至少应有2天进行大肌群参与的强壮肌肉活动。

65岁及以上人群
1.老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 或每周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2.有氧活动应该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

3.为获得更多的健康效益, 老年人应增加有氧活动量, 达到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或每周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或动, 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

4. 活动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应有3天进行提高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的活动(如单脚独立)。

5. 每周至少应有2天进行大肌群参与的强壮肌肉活动。

6. 因健康状况不能达到所建议的身体活动水平的老人, 应尽可能在能力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进行运动。

(三)运动注意事项
1、运动场地要平坦,运动环境中要保持一定的空气对流
2、尽量避开日间高温、寒冷,注意勤饮水,补充水分,不要在饥饿或饱餐后马上运动
3、在运动时要注意穿松颈、宽袖、宽身的棉织物等有利于散热的衣裤,选择适合于步行、慢跑的运动鞋
4、运动前进行热身活动,运动后进行整理运动
5、运动量调整应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增加时间和活动强度
6、有特殊需要或患有不同慢性疾病的人参加运动应事先征求专业人员的建议。

三、自测运动强度的小技能
自测运动强度可通过以下几个办法来衡量:
(一)用心率判断:
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心率可以通过公式来推算,正常成人运动量推算公式:合理心率=170-年龄。

(二)用自我感觉来判断:中等强度的运动指呼吸和心跳会适度增加,用力但不吃力,可随呼吸的节奏完整说一句话,但不能高声唱歌,可有少量出汗、感觉不太累。

(三)自我感知运动强度量表(PRE量表)来衡量
1.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通常为0-10级量表中的5或6级。

2.高强度身体活动:通常为0~10级量表中的7或8级。

3.有氧身体活动: 有氧活动, 又称耐力活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
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包括步行、快走、慢跑、竞走、滑冰、长距离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跳绳/做韵律操、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等。

可以增进心肺功能。

4.自我感知运动强度(RPE表)
表1 自我感知运动强度表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非所黎婉玲供稿2013年8月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