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合集下载

GIS名词解释解答题论述题《地理信息系统》

GIS名词解释解答题论述题《地理信息系统》

1、信息: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2、数据: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在计算机化的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3、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4、地理信息系统(GI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5、元数据:一般认为是“关于数据的数据”6、空间数据用于确定具有自然特征或者人工建筑特征的地理实体的地理位置、属性及其便捷的信息。

7、数据结构即指数据组织的形式,是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逻辑结构。

8、栅格数据结构就是像元阵列,每个像元的行列号确定位置,用像元值表示空间对象的类型、等级等特征。

每个栅格单元只能存在一个值。

9、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地将点、线、面地理实体表现得精确无误。

其坐标空间假定为连续空间,不必象栅格数据结构那样进行量化处理。

10、DEM:即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表形态的数字化表示),它是对二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地理现象的模型化表达和过程模拟。

11、DTM:即数字地面模型,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系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或者说,DTM就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地形表面形态的属性信息一般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

gis名词解释

gis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软件系统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建模,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数据: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

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的数据等形3、信息: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与数据的联系与区别(1)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2)信息是内涵,数据是载体。

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信息;(3)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

(4)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5)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6)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

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

4、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5、地理信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数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6、空间数据: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其数据称为空间数据。

7、游程编码结构: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栅格合并,记录合并后栅格的值及合并栅格的数量(目的;8、压缩栅格数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9、属性数据:地理现象的名称类型和数量等,其数据称为属性数据。

24、空间特征:是指空间对象的位置及与相邻对象的空间关系或拓扑关系;时间特征是指空间对象随着时间演变而引起的空间和属性特征的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3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地理数据分为空间数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属性数据(定性、定量)时态数据地理信息的特征:1、空间特征:区别于其他信息的标志2、属性特征3、时序特征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基本构成:系统硬件、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基本功能:1、数据的采集与编辑2、数据的存储与管理3、数据的处理与变换4、空间分析和统计5、产品制作与展示6、二次开发和编程数据源:测量的数据、年鉴、遥感影像、地图缓冲区分析:在点、线或面等不同实体周围建立一定宽度的缓冲多边形,以确定不同地理要素的空间邻近性或其影响范围数字地形:地理信息系统中地形起伏的数字化表达和存储形式地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土地规划任务开始的,在此基础上,1963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投影:将椭圆面上各点的大地坐标,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变换为平面上相应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地理空间的实体:点、线、面空间数据分类:按数据结构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拓扑关系:图形在拉伸、旋转、缩放等拓扑变换下保持不变的空间关系拓扑关系类型:1、拓扑邻接2、拓扑关联3、拓扑包含实体数据结构的特点(选择题):1、点、线、多边形单位组织,数据结构简单直观2、闭合线段存储,多边形的公共边界被数字化和存储两次,容易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3、点线多边形有各自坐标,没有拓扑数据,不关联栅格数据分类法:面积占优法、中心占优法、长发占优法、重要性栅格矩阵结构:用矩阵来存储数据单元的存储结构游程编码机构:逐行将相邻同值的栅格合并不规则三角网TIN:网中每个三角形要求尽量接近等边形状、并保证由最邻近的点构成三角网,即三角形的边长之和最小。

地理信息系统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重点

1、数据和信息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p1)1)区别:信息: 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物和知识,是生产、建设、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具有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的特征;数据: 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

数字、文字、符号和图像等都是数据。

2)联系: 信息来源于数据;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2、什么是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有什么独特特性?(p1)地理信息: 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特征:①空间分布性。

②数据量大。

③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3、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其含义是什么?(p12)地理信息系统: 有时有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含义:①它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

②它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

③它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和分析评价能力。

④它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4、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产生的国家、时间、名字是什么?(p3)加拿大,1963年,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5、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有哪些?gis,mapgis、mapinfo、arcgis、supermap、geoview6、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输入、输出设备?(p67)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数据输入设备: 数字化仪,图像扫描仪,手写笔,光笔,键盘,通信端口等;数据输出设备:笔式绘图仪,喷墨绘图仪,激光打印机等:7、简述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

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

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概述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可以说是当今科技领域的一次革命。

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GIS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源和数据处理能力,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又为大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这种结合使得我们能够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大数据,为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大数据技术为GIS带来的机遇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我们能够从各个渠道获得大量的数据,包括人口数据、交通数据、气象数据等等。

而这些数据正是GIS所需的,我们可以用大数据技术将其整合进GIS系统中,从而实现更全面、更精确的地理信息分析。

以城市规划为例,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到的各种城市数据,如人流数据、交通流量数据、建筑物分布数据等,将其与GIS系统结合起来,可以在城市规划中进行更精细的分析和决策。

通过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我们可以得出人口密度分布图、交通拥堵热点图等,为城市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

另外,在自然灾害预防和处理上,大数据和GIS的结合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收集气象数据、地震数据等大数据,并与GIS系统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实时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减少损失并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GIS技术为大数据带来的价值大数据技术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

而GIS技术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工具之一。

通过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我们可以将大数据可视化,将数据转化为图形化的表达方式,使其更易于理解和分析。

在商业领域,GIS可以为大数据提供空间视角,从而更好地了解市场格局和用户分布。

通过将大数据与GIS系统结合,我们可以分析用户的空间分布、消费习惯等,从而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市场定位和销售策略。

此外,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GIS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和分析大数据。

通过将交通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与GIS结合,我们可以实现交通拥堵监测、环境质量分析等功能,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完整版)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完整版)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1.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

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2.信息:狭义:两次不定性之差,即指人们获得信息前后对事物认识的差别。

广义: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GIS中的信息即是广义的信息概念,它不随数据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的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则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

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4.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数据处理的目的在于: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输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

2)把数据加工成对正确管理和决策有用的数据。

3)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5.信息的特点:1)信息的客观性。

2)信息的适用性。

3)信息的传输性。

4)信息的共享性。

6.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7.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8.地理信息的特征:1)空间特征。

2)属性特征。

3)时序特征。

9.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10.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地理信息系统首先是一种计算机系统2)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spatial data) 3)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空间数据结构和有效的数据集成、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功能力、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复杂的空间查询功能、强大的图形生成和可视化表达手段,以及地理过程的演化模拟和空间决策支持功能等。

数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数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数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的工具和技术。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等领域。

而数学作为一门精确科学,与GIS密切相关,并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数学与GIS之间的关系,并着重讨论数学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一、地理坐标系统与数学的关系地理坐标系统是GIS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用于表达和表示地球上的位置。

常见的地理坐标系统有经纬度坐标系统和投影坐标系统。

而经纬度坐标系统就是利用数学的角度概念来定义地球上的位置的。

经度和纬度是用角度来度量地球表面上的位置。

经度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纬度用来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

经度的范围是-180度到180度,纬度的范围是-90度到90度。

这种方式可以将地球表面上的任意一点用数学的方法准确地表示出来。

因此,地理坐标系统的建立离不开数学的支持。

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等概念和方法在地理坐标的计算和转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投影坐标系统是地理坐标系统的一种改变形式,将球面上的地理位置投影到平面上来表示。

为了解决地球表面的三维空间在地图上的展示问题,人们发明了各种投影方式。

投影方式的选择涉及到数学中的投影变换、空间变换等相关知识。

数学在投影坐标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空间数据分析与数学的关系GIS的核心任务是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而地理数据分析主要涉及到空间数据分析。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分析市区的交通拥堵情况,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的关系等,都需要进行空间数据分析。

在空间数据分析过程中,数学提供了一系列的空间分析方法和算法。

例如,最短路径算法可以用于路线规划;缓冲区分析可以用于分析某一地点周围的影响范围;地图代数等概念和方法可以用于对地图上的图层进行叠加和计算。

三、地理模型与数学的关系地理模型是GIS中对现实世界进行描述和模拟的方式。

GIS名词解释

GIS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

2.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的关于现实世界各种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物理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3.地理信息系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4.对象模型:也称为要素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5.场模型:也称域模型,是把地理现象作为连续变量或体来看待,如大气污染度、地表温度、土壤湿度和地形地貌等。

6.数据处理:就是对采集的各种数据,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数据形式进行编辑运算,清除数据冗余,弥补数据缺失,形成符合用户要求的数据文件格式。

7.空间内插:是一种通过已知点数据推求同一区域其他未知点数据的计算方法。

8.空间外推:则是通过已知区域数据,推求其他区域数据的方法。

9.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

其目的是促进数据集的高效利用,并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服务。

10.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储在一起的互相有关联的数据集合。

11.数据模型:就是表达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方式,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操作集合和完整性规则集合组成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12.空间数据的查询: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3.缓冲区分析:是GIS的基本空间操作功能之一,是指在点、线、面实体的周围,自动建立的一定宽度的多边形。

14.叠置分析:是将有关主题层数据层面进行叠加,产生新数据层面的操作,其结果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IS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13级地科A班 20132601076 林颖娴
摘要:数据和信息看似就像一对孪生姐妹,总是傻傻让人分不清。

本文将整理数据和信息的概念定义,重新论述二者关系。

从GIS的角度,剖析地理数据和地理信息的核心重点,理清二者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关键词:数据信息地理数据地理信息关系
1.数据与信息的概念与关系
1.1数据的概念
数据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定性或定量对事物和环境描述的直接或间接原始记录,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数据,是对客观对象的表示,数据可以以多种方式和储存介质存在,前者如数字、文字、符号、图像等,后者如记录本、地图、胶片、磁盘等,不同数据存储接孩子和格式可相互转换。

[1] 所以说数据就是事物最为原始的记录,是未经过加工处理的。

是事物环境最真是现实的呈现。

例如华南师范大学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未经过加工处理,呈现给大家的最原始的数据。

1.2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系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具有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等特征。

[2]
一言概之信息就是在通过使用介质如文字、图像、数字等和加工把事物的现实和特征呈现出来。

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3] 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在《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4] 狭义信息论将信息定义为“两次不定性之差”,即指人们获得信息前后对事物认识的差别;广义信息论认为,信息是指主体(人、生物或机器)与外部客体(环境、其他人、生物或机器)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

我们认为信息是通过某些介质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它来源于数据且不随载体变化而变化,它具有客观性、实用性、传输性和共享性的特点。

[5]
1.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信息与数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信息来源于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中包含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算、排序、编码、分类、增强等)就是为了得到数据中包含的信息。

数据包含原始事实,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是把数据处理成有意义的和有用的形式。

[6]
如图一,美森公司通过整合企业的数据,使本来高度离散的企业数据提炼,模拟,加工处理,以点线面,图形的的形式表现出来,汇总得到企业信息之间的关系,把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呈现出来,搭建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2.地理数据与地理信息
2.1地理空间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由系统的建立者通过数据化仪、扫描仪、键盘、磁带机或其他通讯系统输入GIS,是系统程序作用的对象,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的实质性内容。

[7]
要获取地理空间数据,首先要建立地理空间的数学基础,包括地球空间参考、空间数据投影及坐标转换、空间尺度和地理网格。

地理空间的数学基础是GIS 空间位置数据定位、量算、转换和参与空间分析的基准。

通过RS、GPS和测量等技术,获取地理空间数据,然后建立空间数据模型,通过矢量化数据模型、栅格化数据模型或是矢量—栅格化数据模型对事物环境进行抽象化,并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简化抽象化到计算机中进行表示、处理和分析。

地理空间数据具有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等特点。

2.1.1空间特征
表示现象的空间位置或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或几何定位,一般用地理坐标表示。

空间位置特征又称为几何特征或定位特征。

[8]例如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的空间特征则可以表示是为,占地1220.18平方米,呈不规则长方形分布,地理位置是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东北部,经纬度位置是
2.1.2属性特征
表示空间试题的本身性质的数据或数量或特征,例如变量等级、数量特征
和名称等。

也称为非空间特征,属性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属性包括名称、类型、特性等;定量属性包括数量等级等。

例如以广州市为例,其属性特征可以表示为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省会,经济发达,是中国的南大门,其行政区划包括天,河区、荔湾区、海珠区等10个区等等之类,表现广州特征的属性。

如果这一个属性特征放在人身上就可以表示为小明身高180cm,短发,帅气表示与其他人的区别。

2.1.3时间特征
空间实体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空间实体的空间位置和属性是相对于时间来说的,可能会包括空间位置的属性同时变化的情况。

例如,巴西的首都,1763年-1960年巴西的首都是里约热内卢,位于巴西的东南部,而在1960年之后,巴西迁都到巴西高原的中部,巴西利亚成为巴西的新首都。

又例如,1978年之前深圳只是位于广东省边陲的小渔村,而在1978年以后深圳已经成为了国际大都市,高楼拔地而起,其空间实体的属性甚至是空间位置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1.4空间关系特征
空间实体一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存着密切的联系,空间关系包括了拓扑关系、顺序关系、度量关系等。

例如华南师范大学第一教学楼与华南师范大学在空间上就处于包含关系,而暨南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处于相离的空间关系。

2.2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它同样来源于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是各种地
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是指表征地理环境中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及其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等的总和。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位置数据、属性特征数据及时域特征数据三个部分。

空间位置数据描述地理对象所在的位置,这种位置既包括地理要素的绝对位置(如大地经纬度坐标),也包括地理要素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空间上的相邻、包含等)。

属性数据有时又称非空间数据,是描述特定地理要素特征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如公路的等级、宽度、起点、终点等。

时域特征数据是记录地理数据采集或地理现象发生的时刻或时段。

时域特征数据对环境模拟分析非常重要,正受到地理信息系统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空间位置、属性及时域特征构成了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

[8] 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中包含的意义,是关于地球表面特定位置的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

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地理信息除具备一般信息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区域性、空间层次性和动态性特点。

2.3地理数据和地理信息的关系
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通过RS、GPS和测绘等技术将地理事物抽象化、简单化转化为原始的地理数据,进行栅格化、矢量化处理,建立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加载成为地理信息。

例如通过测量或者卫星遥感获得华南师范大学的地理数据,如经纬度位置、建筑物分布、交通路线等数据,然后需要对这些原始的数据进行栅格化或者是矢量化处理,建立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模型,通过GIS的加工处理,转变成地理信息,揭示地理信息的关系、并且可以进行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1]汤国安刘学军闫国年盛业华王春张婷地理信息系统教程2007 1-4
[2]百度百科信息
[3]laude Elwood Shannon 通讯的数学理论 1948
[4]Norbert Wiener 控制论 1948
[5]章汉武吴华意胡月明桂志鹏从地理空间数据质量到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质量 2010.9
[6]王晓明刘瑜张晶地理空间认知综述 2005
[7]叶雁玲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质量探究 2011
[8]孙敏张秀万张飞舟地理信息本体论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