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分析
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检验价值

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检验价值阚君菊;黄晓静;戚琤红
【期刊名称】《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年(卷),期】2024(11)5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检验价值。
方法选取9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同期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指标检测,比较两组的D-二聚体和凝血相关指标。
结果疾病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孕中晚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孕早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时间长于孕早期组(P<0.05);分娩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低于分娩前,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分娩前,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时间长于分前(P<0.05)。
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指标可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疾病诊断,值得推广。
【总页数】4页(P107-110)
【作者】阚君菊;黄晓静;戚琤红
【作者单位】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临床检验分析
2.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中的临床检验价值
3.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中的临床检验价值
4.凝血四项、血栓三项及D-二聚体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胰岛素治疗时间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不同胰岛素治疗时间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翁玲玲【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治疗时间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首次使用胰岛素时的不同孕周分为两组,孕周<32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50例孕妇作为甲组;孕周≥32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48例孕妇作为乙组.对比两组初诊时和分娩前的血糖值、妊娠结局及围生儿情况.结果分娩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初诊时(P<0.05),且分娩前甲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乙组(P<0.05).甲组母体总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8.00%,低于乙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围生儿总不良结局发生率为8.00%,低于乙组的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孕32周前行胰岛素治疗能明显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能改善母婴结局.【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50)002【总页数】3页(P147-149)【关键词】胰岛素;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结局【作者】翁玲玲【作者单位】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5妊娠期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早产、死胎及产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孕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应及时采取有效手段控制孕妇血糖含量,以改善预后效果。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能调节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含量。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一般发生在妊娠的中、晚期,因此在不同孕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也不同[1]。
为明确胰岛素治疗时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本文选取98例不同孕周行胰岛素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首次使用胰岛素时的不同孕周分为两组,孕周<32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50例孕妇作为甲组;孕周≥32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48例孕妇作为乙组。
产科门诊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管理论文

产科门诊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与管理【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管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54-02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8年初到2011年底期间有4532位孕妇到我院进行了糖尿病筛查(在本次的诊断中排除了内分泌疾病、多胎妊娠、长期服用影响糖代谢药物,慢性肝病,孕前诊断为糖尿病,合并有慢性高血压病状的孕妇)。
其中有239位患者确认为gdm,gigt有309位患者是小于35周,对于怀孕35周期的孕妇有362例已经确认,在此其中有266名患者是小于35岁,有96名患者是大于等于35岁;在早期的产检并未在本院进行检查的,有186名患者是大于等于35怀孕周期的来我们医院确诊以及确诊为gdm的患者,她们都归属于大于等于怀孕35周期的孕妇组,其中有130名患者是小于35岁的,有56名患者是大于等于35岁的。
有388名患者是第一胎,有160名患者是第二胎;有26名患者曾经有死胎死产的历史,有64名患者有巨大胎儿分娩的历史,有36名患者在检查时发现羊水过多,有2名患者曾经有过两次死产的历史,有3例患者是巨大儿肩难产;有324名是超体重比例大于等于25,属于合并肥胖。
在对这两组各个方面的比较,其中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
1.2糖尿病检查的方法以及诊断依据对于这两个组都采用一样的gdm筛查、诊断的方法。
对于怀孕周期在24至28周的初期诊断的孕妇来讲给予他们50可的葡萄糖粉溶解于200毫升的水中,需要将溶解后的水5分钟之内喝完,在喝完之后的1小时以后抽取血液(德国产ⅱ型罗式血糖仪),如果测试的结果是大于或者等于7.8mmol/l,就表明糖筛不正常。
在禁止进食12个小时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ogtt检查。
再次将75克的葡萄糖喝下去,然后分别在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来测量喝糖之前与喝糖之后的血糖值比例,其中ogtt参考值为5.6mmol/l、10.2mmol/l、9.2mmol/l、8.0mmol/l。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后妊娠结局影响的评价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后妊娠结局影响的评价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予综合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自然分娩率和降血糖效果。
结果:对照组中出现早产9例,羊膜早破6例,羊水过多5例,大头儿3例,观察组中出现早产1例,羊水早破1例,羊水过多1例,且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和降血糖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妊娠期糖尿病采取综合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有良性影响,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地控制血糖,有利于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分娩结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80%以上为GDM,即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除此之外就是妊娠前就确诊糖尿病的患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1]。
目前,我国GDM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大多数能够在产后痊愈,不过会使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且影响分娩结局。
所以,GDM对于母婴来说都是一种危险的疾病,本文探究了娠期糖尿病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作出如下报告。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予综合治疗),每组各48例。
对照组中,平均年龄为(29.72±3.24)岁,平均孕周为(25.21±1.65)周;观察组中,平均年龄为(29.13±3.14)岁,平均孕周为(25.89±1.71)周,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确诊为GDM,符合临床诊断,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临床试验完全知情且批准进行,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试验。
1.2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由专业的营养师制定食谱,严格控制糖分摄入,同时保证孕妇的营养需要,做到少食多餐,并增加在承受能力内的锻炼,每日定时测量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及常规检查。
基层医院开展糖尿病一日门诊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

基层医院开展糖尿病一日门诊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目的观察在基层医院中开展糖尿病一日门诊,对妊娠糖期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将在该院进行产检的GDM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时间控制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患者数量共计96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参照组(n=48),以及开展糖尿病一日门诊管理模式的研究组(n=48),比较两组知识掌握程度、血糖控制情况、焦虑情绪、妊娠结局,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糖尿病一日门诊对GDM 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饮食、运动、血糖正常值范围、血糖测量相关知识分别(18.54±2.01)分、(18.30±1.97)分、(19.23±1.15)分、(18.05±1.37)分;空腹血糖(7.21±2.15)mmol/L、餐后2 h血糖(9.61±2.68)mmol/L;焦虑情绪评分(31.54±6.43)分;自然分娩率93.75%;产后并发症发生率4.17%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基层医院中开展一日门诊,可有效提升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更有利于血糖控制,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广泛推广并开展。
标签:基层医院;糖尿病一日门诊;妊娠糖尿病;妊娠结局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患者在妊娠前血糖代谢正常,或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糖耐量减退,直至妊娠期才开始出现糖尿病临床症状,一般来讲,可在分娩后后逐渐恢复正常[1]。
在妊娠期发生糖尿病的患者中,有80%以上的患者妊娠前没有出现明显的糖耐量减退症状。
该病症一旦发生,会对患者及胎儿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威胁其生命。
该文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进行产检的96例患者展开研究,分为两组后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得出数据并分析基层医院开展糖尿病一日门诊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血常规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早期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临床应用

GDM 合并缺铁性贫血发生有诊断价值.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缺铁性贫血;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诊断价值
C
l
i
n
i
c
a
lapp
l
i
c
a
t
i
ono
fb
l
o
odr
ou
t
i
n
ee
xami
na
t
i
onc
omb
i
n
e
dwi
t
hg
l
c
o
s
l
a
t
e
dh
emo
l
ob
i
no
fp
r
e
twomenf
o
re
a
r
l
i
a
G
y
i
c
i
encyanemi
a,andt
heno
rma
lva
l
ue
so
fRBC,MCV,Hb,
and MCHo
ft
hewomenwi
t
hGDM we
r
et
hep
r
o
t
e
c
t
i
vef
a
c
t
o
r
so
ft
he
i
ri
r
onde
f
i
c
i
encyanemi
a(
a
l
lP <0.
05).Thea
r
e
a
unde
rt
hecu
不同孕周应用胰岛素对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㊀Vol.30No.4Aug.2018㊀JournalofHenanMedicalCollege收稿日期:2016-11-09作者简介:徐东英(1982-)ꎬ女ꎬ河南省濮阳市人ꎬ硕士ꎬ主治医师ꎬ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ꎮ不同孕周应用胰岛素对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徐东英(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ꎬ河南濮阳457000)[摘要]㊀目的㊀了解不同孕周应用胰岛素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ꎬ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ꎮ方法㊀选择GDM且在本院分娩的孕产妇186例ꎮ孕周<32周时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产妇90例为早期组ꎬ孕周ȡ32周时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产妇96例为晚期组ꎬ两组孕产妇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适量运动及饮食控制ꎮ比较分析两组孕产妇血糖变化及妊娠结局ꎮ结果㊀分娩时ꎬ早期组空腹血糖(FPG)(5.31ʃ1.31)mmol/L㊁餐后2h血糖(2hPBG)(7.16ʃ1.89)mmol/L低于晚期组(5.73ʃ1.29)mmol/L㊁(7.76ʃ1.81)mmol/L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ꎻ两组剖宫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ꎻ早期组产后出血及感染发生率3.33%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22.22%㊁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3.33%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4.44%㊁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22%)均分别低于晚期组的12.50%㊁48.96%㊁14.58%㊁15.63%㊁16.67%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结论㊀及时发现㊁及早给予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GDM患者的血糖水平ꎬ改善妊娠的不良结局ꎮ[关键词]㊀妊娠合并糖尿病ꎻ孕周ꎻ胰岛素ꎻ妊娠结局[中图分类号]㊀R714.25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8-9276(2018)04-0361-02㊀㊀妊娠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患者妊娠和妊娠期发现或首次出现的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ꎬGDM)ꎮGDM占妊娠合并糖尿病总数的85%左右ꎮ随着人们膳食营养结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ꎬGDM发生率呈升高趋势ꎮGDM可对妊娠结局造成不利的影响[1]ꎮ近年来ꎬ对GDM治疗方法及治疗时期的研究越来越多ꎮ本研究对GDM开始应用胰岛素的孕周不同进行观察ꎬ报道如下ꎮ1㊀资料和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9月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并分娩的GDM孕产妇186例ꎬ孕周<32周时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产妇90例为早期组ꎬ孕周ȡ32周时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产妇96例为晚期组ꎮ纳入标准:空腹血糖(FPG)ȡ5.1mmol/Lꎻ1h血糖ȡ10.0mmol/Lꎻ2h血糖ȡ8.5mmol/L[2]ꎮ满足上述任一条异常血糖值则可诊断为GDMꎮ所有孕产妇均在孕32周前确诊ꎮ排除合并甲状腺功能疾病㊁高血压疾病㊁肾病等ꎮ早期组年龄24~36(30.28ʃ5.21)岁ꎬ孕次(1.90ʃ0.41)次ꎬ产次(1.32ʃ0.44)次ꎻ晚期组年龄23~37(30.64ʃ5.61)岁ꎬ孕次(1.92ʃ0.51)次ꎬ产次(1.34ʃ0.42)次ꎮ两组年龄㊁孕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1.2㊀方法1.2.1㊀检测方法㊀两组孕产妇均给予适量运动及饮食控制ꎮ对血糖不能控制者给予短效胰岛素(丹麦诺和德诺德公司ꎬ国药准字J20070043ꎬ规格:400IU/10ml/支)治疗ꎬ开始基础用量4~6Uꎬ于三餐前㊁睡前以4ʒ2ʒ3ʒ1的比例皮下注射ꎮ对于血糖控制不理想者用R ̄R ̄R ̄N模式(早剂量占25%或30%㊁午剂量占20%㊁晚餐前R剂量占25%㊁睡前NPH剂量占25%)强化治疗ꎮ每日定时对孕产妇进行血糖监测ꎬ以防止发生低血糖ꎮ1.2.2㊀观察指标㊀①血糖:两组孕产妇在初诊时㊁分娩时的FPG和餐后2h血糖(2hPBG)ꎮ②妊娠结局:包括剖宫产㊁产后出血及感染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㊁新生儿低血糖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㊁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ꎮ1.3㊀统计学处理㊀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ꎬ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ꎬ组间比较用t检验ꎬ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ꎬ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果2.1㊀两组血糖水平比较㊀两组在初诊时FPG㊁2h163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30卷PB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分娩时ꎬ早期组FPG㊁2hPBG值比较低于晚期组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1ꎮ表1㊀两组血糖水平比较(xʃsꎬmmol/L)组别例数FPG初诊时分娩时2hPBG初诊时分娩时早期组907.22ʃ1.315.31ʃ1.3114.70ʃ2.387.16ʃ1.89晚期组967.25ʃ1.355.73ʃ1.2914.78ʃ2.587.76ʃ1.81t值0.1542.2020.2192.212P值0.8780.0290.8270.0282.2㊀两组妊娠结局情况比较㊀两组剖宫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ꎻ早期组产后出血及感染㊁妊娠高血压㊁新生儿低血糖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㊁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晚期组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2ꎮ表2㊀两组妊娠结局情况比较[n(%)]组别例数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感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早期组9030(33.33)3(3.33)20(22.22)3(3.33)4(4.44)2(2.22)晚期组9626(27.08)12(12.50)47(48.96)14(14.58)15(15.63)16(16.67)χ2值0.4624.4996.8875.9295.1889.210P值0.4960.0340.0090.0150.0230.0023㊀讨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ꎬ目前GDM发生率逐年升高[3]ꎮ发病机理可能与孕期胎盘催乳素㊁泌乳素㊁孕激素及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有关ꎮ研究[4]表明ꎬGDM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因素㊁遗传因素有关ꎮ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的抗胰岛素物质明显增加ꎬ随着孕周增加ꎬ孕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ꎬ为了保持正常的糖代谢水平ꎬ孕妇胰岛素需求量相应增大ꎬ当胰岛素分泌受限时ꎬ导致血糖升高ꎬ发生GDMꎮ研究[5]证明ꎬGDM可使母婴(胎盘早剥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㊁早产㊁感染㊁胎儿畸形㊁低体重儿等)患病率明显升高ꎮ由于糖代谢异常可使血管广泛病变ꎬ内皮细胞肥厚ꎬ管腔变窄ꎬ出现供血不足ꎬ使组织器官发生病变ꎮ胎儿高血糖及高渗性利尿使胎尿排出增多ꎬ羊水过多ꎻ妊娠后期血糖控制不理想ꎬ高血糖经胎盘到达胎儿体内ꎬ随之胎儿胰岛细胞增生ꎬ胰岛素分泌增多ꎬ可使离开母体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ꎮ高胰岛素血症糖原沉积于胎儿各系统组织ꎬ胎儿代谢发生紊乱ꎬ发生高胆红素血症㊁低血糖等ꎮ妊娠高血压及胎儿宫内窘迫可致新生儿窒息㊁早产等[6]ꎮ因此ꎬ避免GDM导致的母婴不良结局ꎬ使GDM孕妇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ꎬ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非常关键ꎮ本研究结果显示ꎬ孕周<32周组行胰岛素治疗ꎬ孕产妇血糖水平优于孕周ȡ32周组ꎮ提示对GDM患者进行早发现㊁早治疗效果较好ꎬ与李晓云[6]的研究结果一致ꎮ早期组发生产后出血及感染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㊁新生儿低血糖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㊁新生儿窒息情况低于晚期组ꎬ和刘艳娟[7]的研究相符ꎮ进一步说明了早期治疗的必要性ꎮ对于剖宫产发生情况ꎬ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ꎬ主要因为剖宫产不仅和GDM有关ꎬ还和其他多种因素有关ꎮ参考文献[1]㊀尹满群.妊娠合并糖尿病110例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ꎬ2013ꎬ9(1):101-102.[2]㊀谢幸ꎬ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13.[3]㊀徐志芳ꎬ杨昱ꎬ陈丽莉ꎬ等.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对母婴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ꎬ2015ꎬ43(8):26-29. [4]㊀陈艳.妊娠合并糖尿病血糖控制对产科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ꎬ2012ꎬ14(14):338.[5]㊀严浩.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ꎬ2011ꎬ27(4):350-352. [6]㊀李晓云ꎬ庞念德ꎬ于寿伦ꎬ等.胰岛素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ꎬ2014ꎬ42(22):3324-3326. [7]㊀刘艳娟.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不同时间加用胰岛素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ꎬ2015ꎬ30(34):5990-5992.[责任编辑:李平]263。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摘要】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
本文旨在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研究发现,GDM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
而D-二聚体的变化可作为预测GDM并发症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D-二聚体在GDM的临床应用也具有潜在价值。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D-二聚体在GDM中的作用机制,以更好地利用其作为临床生物标志物。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望成为GDM并发症预测和管理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D-二聚体、血浆、并发症、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预测、研究意义、临床意义、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
随着全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给孕妇及胎儿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孕妇更易发生妊娠并发症,如胎儿发育迟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D-二聚体是一种可溶解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通常用作深静脉血栓的分类和诊断指标。
近年来,研究表明D-二聚体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尚未得到很好的阐明。
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正常孕妇的差异。
2.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妊娠并发症(如高血压疾病、胎儿巨大症等)的关系,以及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和诊断这些并发症的生物标志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6例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08-10T11:53:03.7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作者:王昌梅
[导读]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就是患者在妊娠期患有糖尿病,就是说在妊娠之前已经确诊患有糖尿病。
王昌梅
(江陵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湖北荆州 434100)
【摘要】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孕妇当中选出患有糖尿病的96例,未患有糖尿病的96例,将其以是否患有糖尿病为准分为两组,其中患有糖尿病的妊娠期孕妇作为研究组,未患有糖尿病的一组作为对比组,分别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胎膜破裂情况、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死亡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胎儿窒息发生率、羊水过多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将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从本次分析中可以看出,研究组的剖宫产选择率、胎膜早破率等数据与对比组之间没有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妊高征发病率、胎儿死亡率、产后大出血率、胎儿窒息率以及羊水过多的情况均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各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最大程度保证母婴双方的健康。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095-02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就是患者在妊娠期患有糖尿病,就是说在妊娠之前已经确诊患有糖尿病,但也有特殊情况,是由于妊娠期女性体内内分泌的变化使得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
在妊娠期糖尿病当中,有80%以上时由于妊娠期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在我国这类疾病的发病率为5%左右,但是在近几年有明显的增高情况。
这种疾病一般会在分娩后恢复正常,但是患者在未来患有糖尿病的几率会提高,这类疾病对于母婴双方都有着极大的危害[1]。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的对象是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选出的192例产妇,其中有96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年龄从24岁至4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2.53±7.52)岁,产妇的怀孕时间从37周至41周不等,平均怀孕时间为(39.16±10.23)周,其中初产妇为69例,经产妇为27例。
未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年龄从25岁至4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2.67±7.55)岁,产妇的怀孕时间从37周至41周不等,平均怀孕时间为(39.21±10.24)周,其中初产妇为67例,经产妇为32例。
产妇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根据本次分析对象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组,未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为对比组。
分别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方式、胎膜破裂情况、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死亡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胎儿窒息发生率、羊水过多等情况,并将其进行对比分析[2]。
2.结果
经过对两组产妇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后,将相关数据整理如下:
研究组中选择剖宫产的产妇共52例,占比54.17%;其中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共8例,占比8.33%;产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共有29例,占比30.21%;分娩后胎儿死亡共有4例,占比4.17%;产妇产后出现大出血的共有16例,占比16.67%;新生儿出现宫内窒息的共有13例,占比13.54%;产妇出现羊水过多的共有31例,占比32.29%。
对比组汇总研究组中选择剖宫产的产妇共53例,占比55.21%;其中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共7例,占比7.29%;产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共有3例,占比3.13%;分娩后胎儿死亡共有0例,占比0.00%;产妇产后出现大出血的共有5例,占比5.21%;新生儿出现宫内窒息的共有6例,占比6.25%;产妇出现羊水过多的共有3例,占比3.13%。
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的剖宫产选择率、胎膜早破率等数据与对比组之间没有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妊高征发病率、胎儿死亡率、产后大出血率、胎儿窒息率以及羊水过多的情况均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妊娠期疾病,在妇产科日常工作当中,对于孕产妇的身体检查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
如果产妇在妊娠期间患有糖尿病,则可能会导致产妇的微血管发生病变,导致人体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而如果肾脏长期处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导致其肾脏的渗透性增加,发生蛋白尿症状,并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几率上升。
同时,妊娠期糖尿病对于新生儿的影响也比较大,其会抑制胎儿的正常生长,并可能会导致流产的发生,而胎儿长期处于这种高血糖的环境下,其身体机制会强迫机体排除更多的尿液也调节体内的血糖,因此在羊水当中的葡萄糖浓度将会不断增加,使得羊水量不断增加,在分娩时就容易产生新生儿窒息情况[3]。
另外,在分娩的过程中,患者的高血糖症状会直接导致其宫缩能力降低,造成子宫和阴道肌肉蠕动能力下降,使得分娩更为困难,并使得大出血的几率不断提升。
因此,在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全身检查,并利用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的血糖含量,例如保证高纤维素、高蛋白质以及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取量,并且针对于产妇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虽然目前我国针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剖宫产标准相对放宽,但还是采取自然分娩方式为最佳,尽量缩短产妇的妊娠周期,减少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的发生[4]。
【参考文献】
[1] 王美记,牛健民,温济英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0(06):900-901.
[2] 邵华.妊娠期糖尿病90例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