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的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

土的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评估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见的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熔融二氧化钠法:先将一定量的土壤样品与熔融的NaOH
混合,在高温下加热反应,使有机质氧化分解为CO2和H2O,然后测定产生的CO2的体积或重量,根据CO2的产量计算有
机质的含量。
2. 杜温—布洛迪法:将一定量的土壤样品与浓硫酸混合,使有机质完全氧化分解,然后通过碘的滴定来测定有机碳的含量,根据有机碳含量和有机质的转换系数计算有机质的含量。
3. 标准火焰法:将土壤样品干燥研磨后,加入铜钡矾试剂,在标准条件下进行燃烧,根据样品的质量损失来间接测定有机质含量。
4. 炉蒸发法:将土壤样品在高温下干燥蒸发,利用重量损失来计算有机质含量。
5. 光谱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技术,通过对土壤样品吸收光谱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有机质含量。
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研究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 Walkey-Black法:该方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将土壤样品和浓盐酸共处理,使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然后用酸性铁(III)氯化物溶液滴加到处理后的土壤中,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来间接测定有机质的含量。
2. 建议土壤试验和肥料应用方法学(SNTIA)中的湿燃法:该方法将土壤样品经过干燥和研磨后,用高温(550-600°C)燃烧样品,燃烧过程中有机物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测定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计算有机质含量。
3. 容重法:该方法是通过测定一定体积(通常为100cm³)的土壤样品的质量,然后将土壤样品在105°C下干燥至恒定质量,通过计算干土壤样品的质量和湿土壤样品的质量之比来计算有机质含量。
4. 光谱法:近年来,光谱技术在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测量土壤样品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吸收特征,采用多元回归等数学模型将吸收特征与有机质含量进行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方法对于土壤有机质的定义和测定原理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需求中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土壤的肥力、结构、透水性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是指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达到一定标准,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根据国家标准和实际生产需要,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一般分为几个等级,下面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对于一般农田土壤而言,其有机质含量标准一般在2%以上为宜。
这是因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其肥力较好,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有利于作物生长。
而对于一些特殊作物,如蔬菜、水稻等,其有机质含量标准可能会更高一些,一般在3%以上。
这是因为这些作物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这些作物的生长更有利。
其次,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还与土壤类型有关。
不同类型的土壤其有机质含量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对于粘土土壤而言,其有机质含量标准一般会偏高一些,因为粘土土壤容易结块,有机质含量高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水性。
而对于砂质土壤,其有机质含量标准则可以适当偏低一些,因为砂质土壤本身透水性较好,不容易结块,有机质含量偏低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最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的监测和调控对于农田的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和管理,保证作物的生长。
同时,合理的耕作措施和有机质添加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是保证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指标。
不同类型的土壤和不同作物对有机质含量标准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管理。
只有合理控制土壤有机质含量,才能保证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国标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国标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是土壤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也是目前国内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土壤监测指标之一。
为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中国质检总局制定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国标》(GB/T19656-2006)。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国标》涉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处理、测定装置、实验程序、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数据的核查等内容,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规范。
首先,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原理是指在检测分析中,根据适当的保留条件,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检测土壤的有机物质,然后按照相关实验程序测定溶液中食品有机物质含量,以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
其次,土壤样品采集对有机质含量测定非常重要,样品采集时必须满足一定的样品要求,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样品采集时应参考国家有关标准,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如此才能够减少样品采集带来的错误。
此外,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必须采用有效的装置和仪器,如液体液相色谱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与此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还需要具体的实验程序,有机质含量测定要求仪器达到良好的操作状态,在进行实验前,要对仪器设置进行调整,然后根据实验程序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按照测量的步骤
继续进行测定,直至实验结束。
最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测试要求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规定核查数据,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国标》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使得我们可以更精准地完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土壤环境质量,为土壤管理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表

一、土壤一般概述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包括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钼(Mo)、锌(Zn)、铜(Cu)、硼(B)、氯(Cl)等16种。
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碳(C)、氢(H)、氧(O)三种元素外,其他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等。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每种级别对应不同成分的含量不同。
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对照或参考这个标准,对要进行施肥的土地进行测试分析,以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状况。
一般情况下,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5%以上;褐土在自然植被下,有机质含量为1-3%,但由于褐土适于耕作,大部分已辟为农地,致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到了1%左右。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
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枝、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
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二、常见土壤分类1.棕壤: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中,如秦岭北坡、吕梁山、中条山、六盘山等高山及洮河流域的密茂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
在褐土分布区之上。
具有深达1.5-2m发育良好的剖面,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聚积层,粘化过渡层,疏松的母质层等。
表土层厚约15-20cm,质地多为中壤。
其下则为粘化紧实的心土层,粘粒聚集作用明显,厚约30-40,富含胶体物质和粘粒,有明显的核状或棱块状结构,在结构体表面有明显的铁锰胶膜复被。
再下逐渐过渡至轻度粘化的底土层。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外热法1 原理:用定量的重铬酸钾 -硫酸溶液,在电加热条件下,使土壤中的有机质氧化,剩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并以二氧化硅为添加剂作实际空白标定,根据氧化前后氧化剂质量差值,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系数 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含量。
2仪器设备:1/10000 的分析天平;电沙浴(石蜡浴);大试管;弯颈漏斗;容量瓶定时钟;滴定管: 5.00ml ;温度计: 200 ~300 ℃;铜丝筛:孔径 0.25mm ;3试剂除特别注明外,所用试剂皆为分析纯。
3.1硫酸银:研成粉末;3.2二氧化硅:粉末状;3.3邻菲啰啉指示剂:称取邻菲哆啉 1.490g 溶于含有 0.700g 硫酸亚铁的 100ml 水溶液中,此指示剂易变质,应密封保存于棕色瓶中备用;3.40.4mol·L-1(1/6 K2Cr2O7重铬酸钾)重铬酸钾-硫酸溶液:称取重铬酸钾40.0g,溶于 600~800ml 蒸馏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水稀释至 1L,将溶液移入 3L 大烧杯中;另取 1L 比重为 1.84 的浓硫酸,慢慢的倒入重铬酸钾水溶液中,不断搅动,为避免急剧升温,每加约100ml硫酸后稍停片刻,并把大烧杯放在盛有冷水的盆内冷却,待溶液的温度降到不烫手时再加另一份硫酸,直到全部加完为止;3.50.1 mol·L-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称取经130℃烘2~3h 的优级纯重铬酸钾4.904g。
先用少量水溶解,然后移入1L容量瓶内,加水定容。
3.60.1 mol·L-1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称取 FeSO4·7H2O 硫酸亚铁 28g,溶于 600~800ml 水中,加浓硫酸20ml ,搅拌均匀,加水定容至 1L(必要时过滤),贮于棕色瓶中保存。
此溶液易受空气氧化,使用时必须每天标定一次标准浓度。
4操作步骤:4.1选取有代表性风干土壤样品,用镊子挑除植物根叶等有机残体,然后用木棍把土块压细,使之通过 1mm 筛。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肥力、保肥性、通气性、保水性和抗逆性。
因此,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标准化管理,对于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土壤质量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标准是指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范围。
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高有机质土壤、中有机质土壤和低有机质土壤。
在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用途下,对有机质含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对于耕地土壤来说,一般认为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为高有机质土壤,1-2%为中有机质土壤,低于1%为低有机质土壤。
而对于园林绿化土壤来说,有机质含量在5%以上为高有机质土壤,3-5%为中有机质土壤,低于3%为低有机质土壤。
此外,对于草地土壤、水田土壤等不同类型的土壤,也有相应的有机质含量标准。
有机质含量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需要,旨在通过合理管理和利用土壤有机质,实现土壤的持续肥力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高有机质土壤通常具有较高的肥力和较好的土壤结构,能够提供养分和水分,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抗旱抗涝能力的提高。
而低有机质土壤则通常肥力较低,土壤结构较差,容易发生退化和侵蚀,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合理评价土壤有机质含量,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用途制定相应的标准,对于指导土壤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该加强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监测和管理,通过科学施肥、合理耕作、加强有机质补充等措施,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加强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监测和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土壤有机质

(三)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氨化作用 (ammonification)
任何条件下
好气条件下
(一)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3)含磷和硫化合物的分解
正磷酸盐H2PO4-、HPO4=、PO43-、 正硫酸盐 HSO4-、SO4=
好气条件
含磷和硫化合物 的分解
偏磷酸盐和次磷酸盐H3PO3、 H3PO2 、H3P 气体 H2S (黑根、毒害)
(1)未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原材料) (2)半分解的有机质:成 为暗褐色小片
(1)碳水化合物:单糖、多糖、 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等
(2)木质素:比较稳定,是形 成腐殖质中心核的原始材料 (3)含氮化合物:蛋白质、多 肽、氨基酸
(3)腐殖质:特殊性有机 物质
(4)脂溶性物质:如树脂、单 宁、腊质等
(二)土壤有机物质组成特点及存在形态
碱溶后加电解质 NaCL
水浮选、手挑、静 电吸附或采用比重 1.8或2.0重液浮选 (轻组)
沉淀 灰色腐殖酸
溶液 棕色腐殖酸
以上是依据腐殖酸类物质溶解性进行分类与提取 请注意三大类腐殖组分,尤其是胡敏酸(HA)和富啡酸(FA)
(二)土壤腐殖质分离与提取
一般将土壤腐殖物质划分为三个组,但这些组分只 是操作上的划分,而不是特定化学组分的划分。 1.胡敏酸(褐腐酸、HA):碱可溶,水和酸不溶, 颜色和分子量中等; 2.富啡酸(黄腐酸、富里酸、FA):水、酸、碱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测表明:甘肃土壤有机质低有害重金属含量低
2010-06-28 03:51:00 来源: 甘肃日报(兰州) 跟贴 0 条手机看新闻
我省耕地质量监测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低有害重金属含量低
本报兰州讯(记者王朝霞实习生刘婉琼)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站连续13年对我省耕地质量监测表明,我省耕地土壤有机质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培肥任务艰巨;耕地土壤有害重金属汞、砷、铅、铬等含量远低于指标范围,对耕地危害程度较低。
我省于1997年开始进行耕地土壤监测,根据区域、气候、土壤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在具有代表性、面积较大的黑垆土、黄绵土、灌漠土、灰钙土等四大类型土壤上布设监测点,并建立了9个国家级监测站。
根据监测结果,我省耕地养分含量指标低于华北、东北、华南、华东地区,基本接近西北地区的平均水平。
其中,土壤有机质2009年的全国平均水平为22.97克/千克,而我省平均水平仅为1.21-1.33克/千克;全氮、有效磷含量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速效钾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3年间,黄绵土、灌漠土的有机质略有积累,黑垆土则有所下降。
同时,我省主要耕地土壤有害重金属含量较低。
汞平均值0.02毫克/千克,变化幅度0.008-0.039毫克/千克,远低于指标≤0.5毫克/千克的范围;砷平均值11.85毫克/千克,变化幅度10.19-13.59毫克/千克,远低于指标≤25毫克/千克范围;铅平均值28.48毫克/千克,变化幅度18.27-38.84毫克/千克,远低于指标≤150毫克/千克范围。
这表明我省主要耕地土壤有害重金属含量对耕地危害程度还不是很高。
根据监测,我省耕层养分盈亏情况为氮盈余,磷富积,钾亏缺,我省需要合理调整农田肥料结构,需要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有机肥量,减少氮肥使用量,增加磷、钾肥。
并对渍涝排水型、坡地梯改型、沙化型、盐碱耕地型、障碍层次型、瘠薄培肥型、高寒阴湿型等全省七种类型的中低产田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