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含量

合集下载

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

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

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含量与土壤肥力、生产力直接相关。

然而,在当今的农业生产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怎么样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呢?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原因1. 延续作物单一连作种植同一种植物会导致寄生虫和土壤病害的滋生,耗竭土壤养分和有机质,进而降低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2. 青黄不接在夏季或秋季,许多地区农田处于荒耗状态,此时无法施肥,没有及时的土壤覆盖,导致土壤失水失肥,有机质流失严重。

3. 过分的化肥与农药使用使用过分的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壤生态环境,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导致非致命性污染和生态灾难。

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途径1. 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是最常用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肥力和生产力。

在施用时应该选择具有全面营养的质量好、成分稳定的有机肥料,同时搭配适量的无机肥料。

2. 多种植物轮作多种植物轮作可以避免单一作物连作的弊端,降低寄生虫和病虫害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增加植物根系与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增进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3.方法改善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影响土壤生产和水分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通气性,可以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有机质含量。

总之,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多种植物轮作,方法改善土壤结构。

唯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各有什么特点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各有什么特点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各有什么特点在土壤学中,一般把耕作层中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含有机质在20%以下的土壤称为矿质土壤。

土壤有机质含量指的是单位体积的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1、土壤有机质含量指的是单位体积的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一般以有机质占干土重的百分数来表示,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在土壤学中,一般把耕作层中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含有机质在20%以下的土壤称为矿质土壤。

其中,含有机质量在2-3.5%的可为一等土壤;含有机质1.5-2.0%的为二等土壤;含有机质1.5%以下的为三等土壤。

3、一般情况下,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5%以上;褐土在自然植被下,有机质含量为1-3%,但由于褐土适于耕作,大部分已辟为农地,致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到了1%左右。

4、娄土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左右;黄绵土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5%左右;黑垆土中的土壤腐殖质含量一般为0.5-1%左右;灰褐土中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6-13%左右;灰钙土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7-1.5%左右。

5、棕钙土中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6-2%左右;栗钙土中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2-5%左右;风沙土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012-0.233%左右;棕钙土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左右。

二、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各有什么特点1、沙质土(1)砂粒含量高,颗粒粗,组成的粒间大孔隙数量多,所以土壤通气透水性比较好,不易产生积水。

(2)保水、保肥性能弱(土壤含砂粒较多,粘粒少,颗粒间空隙比较大,导致蓄水力弱;缺乏粘粒和有机质胶体导致保肥能力差),雨后容易造成水肥流失,水分蒸发速率快,失熵多易引起土壤干旱。

(3)土温变幅大,白昼土壤升温快,晚上降温也快;早春土温低,但随气温回升,土温上升也快,对喜温作物花生、棉花、瓜类、块茎、块根作物生长有利,称之为热性土,但晚秋也容易造成霜冻。

土的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

土的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

土的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评估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见的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熔融二氧化钠法:先将一定量的土壤样品与熔融的NaOH
混合,在高温下加热反应,使有机质氧化分解为CO2和H2O,然后测定产生的CO2的体积或重量,根据CO2的产量计算有
机质的含量。

2. 杜温—布洛迪法:将一定量的土壤样品与浓硫酸混合,使有机质完全氧化分解,然后通过碘的滴定来测定有机碳的含量,根据有机碳含量和有机质的转换系数计算有机质的含量。

3. 标准火焰法:将土壤样品干燥研磨后,加入铜钡矾试剂,在标准条件下进行燃烧,根据样品的质量损失来间接测定有机质含量。

4. 炉蒸发法:将土壤样品在高温下干燥蒸发,利用重量损失来计算有机质含量。

5. 光谱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技术,通过对土壤样品吸收光谱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有机质含量。

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研究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 Walkey-Black法:该方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将土壤样品和浓盐酸共处理,使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然后用酸性铁(III)氯化物溶液滴加到处理后的土壤中,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来间接测定有机质的含量。

2. 建议土壤试验和肥料应用方法学(SNTIA)中的湿燃法:该方法将土壤样品经过干燥和研磨后,用高温(550-600°C)燃烧样品,燃烧过程中有机物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过测定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计算有机质含量。

3. 容重法:该方法是通过测定一定体积(通常为100cm³)的土壤样品的质量,然后将土壤样品在105°C下干燥至恒定质量,通过计算干土壤样品的质量和湿土壤样品的质量之比来计算有机质含量。

4. 光谱法:近年来,光谱技术在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测量土壤样品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吸收特征,采用多元回归等数学模型将吸收特征与有机质含量进行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方法对于土壤有机质的定义和测定原理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需求中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土壤的肥力、结构、水分保持能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国家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标准是指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范围,可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国家标准规定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范围。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有机质含量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应在2%以上,森林土壤应在5%以上,草地土壤应在3%以上。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土壤类型的特点和植被的需求,旨在保证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其次,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有机质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制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是为了保护土壤的生态功能,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再次,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的执行需要依靠相关的监测和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需要加强对土壤的监测和评价工作。

通过定期对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避免过度耕作、过度施肥和过度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减少对土壤有机质的破坏和污染。

最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的执行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土壤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的执行。

企业和农民应加强对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污染。

公众应增强对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共同维护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土壤有机质既是植物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的源泉,又是土壤中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形成良好土壤结构的重要物质。

因此,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状,其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定土壤有机质,用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法,操作简便,设备简单,快速,再现性较好,故目前被广泛采用。

(一)方法原理在加热条件下,用一定量的标准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中的有机质,剩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溶液滴定,由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量。

其反应式如下:2K 2Cr 2O 7十3C 十8H 2SO 4==2K 2SO 4十2Cr 2(SO 4)3十3CO 2十8H 2OK 2Cr 2O 7十6FeSO 4+7H 2SO 4==K 2SO 4+Cr 2(SO4)3+3Fe 2(SO 4)3+7H 2O(二)操作步骤:1.准确称取通过60号筛风干样品0.1—0.5g (精确到0.0001g),放入烘干的硬质试管中,用吸管或滴定管准确加入0.4N重铬酸钾—H 2SO 4溶液10ml (在加入3ml 时,摇动试管使土壤分散),小心摇匀,在试管上加一小漏斗,然后将试管插入铁丝笼中。

2.预先将油浴锅加热至185—190℃,将铁丝笼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此时温度应控制并维持在170--180℃,并使溶液保持沸腾5分钟。

然后取出铁丝笼,待试管稍冷后用草纸擦净外部油液,放凉。

3.将试管内溶物小心地全部洗入250m1三角瓶中,并使瓶内总体积保持在60—80ml 之间,然后加邻啡罗啉指示剂2—3滴,用0.2N 硫酸亚铁溶液滴定,溶液由橙黄色经过绿色突变到棕红色即为终点。

若用邻苯氨基苯甲酸作指示剂时,则加入12―15滴,用0.2N 硫酸亚铁溶掖滴定,溶液由棕红经过紫色突变到绿色即为终点。

4.在测定样品的同时必须做两个空白试验,取其平均值。

可用灼烧土或纯砂代替样品,以免溅出溶液,其他手续同上。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5克,土样数量视有机质含量多少而定。
有机质含量(g/kg)
▪ 样品的采集方法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采回的土样,应及时 V1—滴定空白时用去的还原剂毫升数
地摊开、风干,以防
霉变。
对角线采样法
棋盘式采样法
蛇形采样法
3—1/4碳原子的摩尔质量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土壤样品消耗的还原剂毫升数V2
3、在含氯化物的盐渍土中,测定结果也较高,因氯离子被氧化成氯分子。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08级G班 何艳
一、实验目的
▪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 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 标之一,它能促使土壤形 成结构,改善土壤物理、 化学及生物学过程的条件, 提高土壤的吸收性能和缓冲性能,同时它 本身又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如碳、 氮、磷、硫等。因此,要了解土壤的肥力 状况,必须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冷凝蒸出的水汽,把试管放入铁丝笼中。
5克,土样▪数量视有机对质角含线量多采少样而法定。 棋盘式采样法
蛇形采样法
1—是因有机碳只能被氧化90%而需乘的校正系数
5克,土样数量视有机质含量多少而定。
选择一种方法取得土壤样品 1、在消煮后,溶液仍为黄棕色或黄中稍带绿色,如颜色变绿,则表明样品用量过多,重铬酸钾用量不足,有机碳的氧化不完全,需重
▪ V1—滴定空白时用去的还原剂毫升数
▪ V2—滴定土壤样品时用去的还原剂毫升数
▪ 3—1/4碳原子的摩尔质量
▪ C—还原剂的摩尔浓度
10-3___将ml换算为L
▪ 1.1—是因有机碳只能被氧化90%而需乘的校正系数
▪ 1.724—是按有机质平均含碳58%,由碳含量换算成有机 质含量的系数
七、结果记录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土壤的肥力、结构、透水性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是指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达到一定标准,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根据国家标准和实际生产需要,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一般分为几个等级,下面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对于一般农田土壤而言,其有机质含量标准一般在2%以上为宜。

这是因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其肥力较好,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有利于作物生长。

而对于一些特殊作物,如蔬菜、水稻等,其有机质含量标准可能会更高一些,一般在3%以上。

这是因为这些作物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这些作物的生长更有利。

其次,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还与土壤类型有关。

不同类型的土壤其有机质含量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对于粘土土壤而言,其有机质含量标准一般会偏高一些,因为粘土土壤容易结块,有机质含量高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水性。

而对于砂质土壤,其有机质含量标准则可以适当偏低一些,因为砂质土壤本身透水性较好,不容易结块,有机质含量偏低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最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的监测和调控对于农田的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和管理,保证作物的生长。

同时,合理的耕作措施和有机质添加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是保证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指标。

不同类型的土壤和不同作物对有机质含量标准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管理。

只有合理控制土壤有机质含量,才能保证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有机质含量
单位体积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

一般以有机质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

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1简介
organic substances content in soil
2提高途径
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

对低产田来说,通过下列途径可以增加有机质含量,以培肥地力。

对高产田来说,由于有机质不断分解,也需要不断补充有机质。

折叠一
增施有机粪肥。

堆肥、沤肥、饼肥、人畜粪肥、河湖泥等都是良好的有机肥。

折叠二
提倡秸秆还田。

研究表明,秸秆直接还田比施用等量的沤肥效果更好。

目前,大力提倡以小麦高茬为主要措施的秸秆还田技术,小麦收割时,留20-30厘米高麦秆,经一个雨季的风吹日晒雨淋,到小麦再播种时,已变成半分解状态,成为上好的有机肥料。

秸秆还田简单易行,省力省工,但在还田时,就应加施化学氮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氮。

折叠三
粮肥轮作、间作,用地养地相结合。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复种指数越来越高,致使许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

实行粮肥轮作、间作制度,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机质含量,还可以改善土壤有机质的品质,活化已经老化了的腐殖质。

折叠四
栽培绿肥。

栽培绿肥可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素,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及土壤的理化性状。

主要品种有苜蓿、绿豆、田菁等。

苜蓿可在春、夏、秋三季播种,一般每亩用种1-1.5公斤,在盛花期压青。

绿豆、田菁3-6月均可播种,一般每亩用种3-5公斤,在初花期压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