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论文
中医营养论文

中医营养论文药食两用植物—天麻的研究进展1.引言天麻,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非常名贵的中药。
由于天麻具有非常广泛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而备受关注。
天麻性温、无毒,主治镇静、肢体麻木、头痛眩晕、痉挛、高血压等症。
此外,通过有关研究证实,天麻对于延缓衰老和预防老年痴呆等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本文结合当前研究的实际,主要对天麻的药理作用和进行论述。
2.药理作用天麻的药理活性主要体现在保护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两方面。
在神经系统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镇静、镇痛、抗惊厥以及促智; 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能增加血流量,降血压,抗凝血。
此外,天麻还有耐缺氧、抗炎、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
1.1 神经系统 1.1.1 镇静催眠天麻能缩短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潜伏期,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1]。
研究表明,天麻可抑制相关中枢神经末梢对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重摄取和储存,从而降低脑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进而发挥其镇静催眠作用[2,3]。
1.1.2 抗惊厥[4]天麻具有抗惊厥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发作。
陈小银等发现天麻素可抗戊四氮引起的大鼠癫痫,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天麻素通过抑制海马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受体谷氨酸和激活海马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γ-氨基丁酸的活性与表达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抑制癫痫的形成及发展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天麻还可通过调节蛋白 AP-1 的表达来降低癫痫的发作。
1.1.3 促智研究表明,天麻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促进学习记忆功能,乙酸乙酯部位为其有效部位[5-6]。
1.2心血管系统1.2.1扩张血管、降血压王正荣等[7]通过给狗静脉注射天麻素,发现天麻素具有增强中央和外周动脉血管的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管中血流惯性等作用。
研究表明,天麻舒张血管效应是内皮依赖性的,与 NO 的释放有关[8,9]。
1.2.2抗血小板凝聚天麻醒脑胶囊在体外可明显抑制 AA 和 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和减轻脑血栓形成作用,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与抑制血小板外 Ca2 + 内流有关,酚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物质[10-11]。
天麻抗衰老的研究概况

天麻抗衰老的研究概况天麻,又名茨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祛瘀、止痛安神、滋阴补肝等功效。
近年来,天麻在抗衰老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以探索天麻抗衰老的机制及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天麻抗衰老的研究概况进行阐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天麻的化学成分及抗衰老作用天麻主要含有挥发油、萜类化合物、生物碱、黄酮类、单萜类、多糖类等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对抗衰老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研究表明,天麻中的天麻素能够通过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来发挥抗衰老作用。
天麻素还能够降低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减缓皮肤的衰老过程,对保护皮肤具有显著效果。
二、天麻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脑功能逐渐下降,加速了衰老的发生。
天麻具有抗氧化、抗炎、改善脑血流等作用,对脑功能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天麻中的多糖类成分能够提高脑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应激对脑细胞的伤害。
天麻中的黄酮类成分能够改善脑血流,促进脑部的新陈代谢,保护和改善脑功能。
三、天麻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衰老过程中,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天麻中的挥发油、萜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扩血管、降血压、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天麻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天麻中的挥发油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管的弹性,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
天麻中的萜类化合物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预防血栓形成,保护心脏健康。
炎症在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老年人常常伴有慢性炎症反应,加速了衰老进程。
天麻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延缓衰老具有潜在的益处。
研究发现,天麻中的多糖类、黄酮类、挥发油等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减缓组织器官的衰老过程。
天麻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还能够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抵抗病毒、细菌的能力,保护机体健康。
天麻具有多种抗衰老作用,对保护心血管、改善脑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等均具有一定的效果。
近10年来天麻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近10年来天麻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近十年来,天麻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化学成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综述近十年来天麻在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天麻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从天麻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全面展现天麻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
在药理作用方面,天麻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
近年来,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深入,天麻的药理作用机制逐渐明确,为其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化学成分方面,天麻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天麻素、天麻苷、对羟基苯甲醛等。
这些成分不仅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而且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近年来,随着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新技术的应用,天麻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其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近十年来天麻在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价,以期为天麻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天麻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近十年来,对天麻的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天麻,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其独特的药理作用正逐渐被现代科学所揭示。
天麻具有显著的镇静和抗惊厥作用。
研究表明,天麻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天麻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其含有的多种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对预防和治疗炎症性疾病以及抗衰老具有积极意义。
天麻还被发现具有改善记忆和认知功能的作用。
研究表明,天麻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突触的形成,从而改善神经网络的连接和通信,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记忆力减退等认知障碍疾病具有潜在价值。
天麻的鉴定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天麻的鉴定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天麻的鉴定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在引言部分中介绍了天麻的来源和植物学特征,以及其药理活性在中医中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包括了天麻化学成分分析、药理活性研究、在神经系统疾病、抗炎和抗氧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研究发现,天麻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并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结论部分指出,天麻作为传统中药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本文为天麻的药理活性提供了全面的了解,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关键词:天麻、鉴定、药理活性、化学成分、神经系统疾病、抗炎、抗氧化、心脑血管疾病、传统中药、研究、开发、潜力。
1. 引言1.1 天麻的来源和植物学特征天麻,又名天台天麻、复活草,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原产于中国。
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天麻属天南星科天麻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一般在30-110厘米之间,根茎呈圆柱形,表面黄褐色,稍具分枝,质地坚硬。
叶片为基生,叶柄长,叶片近圆形至心脏形,叶面绿色,背面浅绿色,叶片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
花期为夏季,花序为聚伞花序,花小,绿白色。
果实为浆果状,成熟后呈红色。
天麻具有辛、苦、微温的性质,具有舒筋活络、祛风定痉、通络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天麻被认为具有镇定神经、平复肝风、舒筋活血的功效。
天麻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风湿病和肌肉疼痛方面有广泛应用。
其药用部分主要为根茎,收获后需晒干或烘干。
天麻自古就被列为名贵中药材,被称为“瑰宝中的瑰宝”。
在现代医药研究中,天麻日益受到重视,其药理活性及治疗潜力得到广泛探讨和研究。
1.2 天麻药理活性的重要性天麻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调节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被认为可以对多种疾病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天麻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尤为突出,可以改善记忆力、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
天麻还被发现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减少身体内炎症反应和氧自由基的损伤,保护血管免受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侵害。
论文资料:天麻研究新进展

天麻研究新进展陶云海*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091)摘要:目的综述天麻化学成分和英文文献中有关天麻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结果天麻及其近缘植物主要含有多种以对羟基苯甲醇为结构单元的酚性成分,毛细管电泳技术已被用于天麻化学成分的分析;天麻药理作用的英文文献主要集中在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包括抗惊厥、神经保护和改善学习记忆等方面。
结论天麻的多种酚性成分是其主要药效成分,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其多种酚性成分有关。
关键词:天麻;化学成分;成分分析;抗惊厥;神经保护;改善学习记忆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cent Progress on Gastrodia elata BlumeTao Yun-HaiKeywords: Gastrodia elata Blume; constituents; analysis; anticonvulsant; neuroprotection;improvement on learning and memory天麻又名赤箭、定风草,为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干燥块茎,为常用名贵中药,主产于云南、四川、陕西及贵州等地。
祖国医学认为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经。
具有息风定惊、镇静安眠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失眠、惊风、癫痫等症。
天麻长期以来都是中药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论文达数百篇,包括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化学成分及检测、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有关综述也达数十篇,但至今没有天麻化学成分的全面总结,且几乎都是对中文文献的总结归纳。
因此本文全面总结国内外对天麻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并对天麻药理作用的英文文献报道做一综述。
1 化学成分自1958年刘星楷等从天麻中分离香草醇以来[1],特别是1978年以来,国内外对天麻的化学成分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对其共生真菌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和兰科近源植物如凹舌兰及珊瑚兰的化学成分也进行了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成分:1.1 酚类化合物及其甙类:酚性成分来源植物文献香草醇天麻 1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醉-O-β-D-吡喃葡萄糖甙) 天麻,珊瑚兰根,凹舌兰1,2,3,5,6,9对羟基苯甲醇天麻,珊瑚兰根,凹舌兰1,2,3,5,9,10,11,12 对羟基苯甲醛天麻,珊瑚兰根,凹舌兰2,3,5,9,113,4-二羟基苯甲醛天麻 34,4’-二羟基二苯甲烷天麻,珊瑚兰根,凹舌兰3,5,9,12对羟基苄基乙基醚天麻 3三[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苄基]柠檬酸酯(parishin)天麻3,144,4’-二羟基二苄醚天麻,凹舌兰3,5,124-乙氧基甲苯基-4’-羟苄基醚天麻 3双-(4-羟苄基)醚-单-β-D-吡喃葡萄糖甙天麻 44-羟基苄基甲醚天麻 44-(4’-羟基苯氧基)苄基甲基醚天麻 4双-(对羟苄基)羟胺(天麻羟胺, gastrodamine) 天麻8硫化二对羟基苄bis(4-hydroxybenyl)sulfide 天麻11赛比诺啶-A(cymbinodin A) 天麻114-(4-羟苯甲氧基)-苯甲醇凹舌兰 5dactylorhin B 凹舌兰 6loroglossin 凹舌兰 6 dactylorhinA 凹舌兰 6militarine 凹舌兰 6长苞凹舌兰素甲(coelovirinA) 凹舌兰 62,4-二对羟苄基苯酚珊瑚兰根95-甲氧基-3(2-苯基-反-乙烯基)-2,4-二对羟苄基苯酚珊瑚兰根9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S)-(-)-2-异丙基苹果酸酯珊瑚兰根9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S)-(-)-2-仲丁基苹果酸酯珊瑚兰根9a-acetylamino-phenylprophyl a-benzoylamino-phenylpropionate 天麻134-hydroxybenzyl b-sitosterol ether 天麻131,2-bis[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yl]citrate, parishins B 天麻141,3-bis[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yl]citrate, parishins C 天麻144’-hydroxybenzyl 4-hydroxy-3-(4”-hydroxybenzyl)benzyl ether (Gastrol) 天麻152,4-bis(4-hydroxybenzyl) phenol 天麻12S-(4-hydroxybenzyl)glutathione 天麻16 3-O-(4'-hydroxybenzyl)-beta-sitosterol 天麻17 4-[4'-(4"-hydroxybenzyloxy)benzyloxy]benzyl methyl ether 天麻17 4,4'-dihydroxybenzyl sulfone 天麻18 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 天麻18从上表可以发现,天麻及其近缘植物所含酚性成分均以对羟基苯甲醇为结构单元。
天麻的现代研究

天麻的现代研究化学成分一:天麻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天麻甙(gastrodin),也称天麻素,其化学组成为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甙(p-hydroxym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另含天麻醚甙(gastrodioside),其化学组成为双-(4-羟苄基)-醚-单-β-D-吡喃葡萄糖甙[bis-(4-hydroxybenzyl)ether-mono-β-D-glucoyranoside]。
又含对-羟基苯甲基醇(p-hydroxybenzyl alcohol),对羟基苯甲基醛(p-hydroxybenzaldehyde),4-羟苄基甲醚(4-hydroxybenzyl methylether),4-(4'-羟苄氧基)苄基甲醚[4-(4'-hydroxybenzyloxy)-benzyl methyl ether],双(4-羟苄基)醚[bis(4-hydroxybenzyl)ether],三[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苄基]枸橼酸酯{bis-[4-(β-D-glucopyranosyloxy)benzyl]citrate,parishin}。
又含香草醇(vanillyl alcohol),枸橼酸(citric acid),枸橼酸甲酯(methyl citrate),琥珀酸(succin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蔗糖(sucrose)。
初生球茎含有一种抗真菌蛋白以及几丁质酶(chitnase),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
还含有具增强免疫作用的天麻多糖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以铁的含量最高,氟、锰、锌、锶、碘、铜次之。
从新鲜天麻中分离得到酚性成分:天麻甙,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3,4-二羟基苯甲醛(3,4-dihydroyxbenzaldehyde),4,4'-二羟基二苯甲烷(4,4'-dihydroxydiphenyl methane),对-羟苄基乙醚(p-hydroxybenzyl ethyl ether),4,4'-二羟基二苄醚(4,4'-dihydroxydibenzyl ether),4-乙氧基甲苯基-4'-羟基苄醚(4-etho-xymethylphenyl-4'-hydroxylbenzyl ether),三[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苄基]柠檬酸酯,对-乙氧甲基苯酚(4-ethoxymethylphenol)。
天麻研究的论文今古谈

2013第二届全国天麻会议论文集
其它酚甙,至今尚不能确定。为了中药进一步科学化,还需要对其他几个酚甙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临床对照, 这是一个很大工作量,需要大家协商议定。 二、关于天麻病、虫、鼠、兽害的关注
我在福建龙岩天麻试验站曾发现一种天麻病害,使全场天麻腐烂,颗粒无收。病原菌为我所藏穆教授初步 鉴定为“金黄革菌”。后在昭通产区彝良县火烧坝(海拔1400米)又发现此病毒,当地叫红柿病。此病使该 处种植的天麻全部泡汤,麻农损失惨重。此种病害多发生在低海拔地区冬季气温偏高的地段,所以我把天麻界 定为冷湿作物,即全年湿度大,冬季温度低,最好有冰雪,可以清除大部病虫害,以保持天麻持续收成。 三、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一九七O年五一节,我在彝良县政府打字室将这一过程写成儿歌式的《种天麻花花歌》,副标题《天麻有 性繁殖简介》,印发给小草坝与大桥一带农民,号召大家试种。该年秋末,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南川中药种植场 长田经纬派该场肖在清、刘伯坤(女)到花苞树学习,回川后在该场金佛山洋芋坪依法试种,取得成功,并逐 步扩大。一九七三年全国药材生产会在长春召开,我作为特邀代表在大会上介绍了我的天麻有性繁殖法,受到 大会欢迎。会后在山东省烟台市医药公司曲超一行引领下,到该省牟平县八甲的柞蚕丝产区,试种成功。接着 又到河南栾川县老君山,由河南药材公司主持,开办了天麻有性繁殖培训班,并带领他操作,种下几片样板地, 由峦川县药司派职工刘敏江、刘金川跟我学习。以后全国各个野生天麻产区多有邀请,我也得以走遍了除西藏 以外的全国优质天麻产区,丰富了我对天麻分布,生长环境等较为全面的认识。
3
以进化论的观点来考查天麻类营养型的演化,变迁起始于森林的火灾。这是生物生存环境出现的“灾变”。 此时,地球大地己为绿色植物形成的林灌覆盖。自然界灌林起火,有雷电击发的天火与火山爆发的地火,第次 引发森林的焚烧。天麻类的绿色祖先在这第次灾变的环境中,由于个体存在着的差异,其中稍为健壮的个体, 即吸收聚变了一些抗、溶菌酶类的个体,继续生存了下来,而大部分个体消亡。这样历次演练,使体内不断积 存能引导并控制蜜环菌类的个体发展起来。三十年来,澳、新、台发现的天麻新种,大多出现于火山地段,就 更足以说明这一问题了。
医学SCI论文范文云南昭通天麻三种变型中四个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

云南昭通天麻三种变型中四个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摘要:目的比较云南昭通乌、绿、黄天麻中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
方法采用AgilentTC-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0nm,柱温35 ℃。
结果四个成分的含量比较,天麻素:黄>乌>绿;腺苷:绿>乌>黄;对羟基苯甲醇:绿>黄>乌;对羟基苯甲醛:黄> 乌>绿。
结论乌、绿、黄天麻中四个成分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以黄天麻最高,腺苷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以绿天麻最高。
关键词:天麻;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62-03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是我国的名贵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
作为道地药材的云南昭通天麻有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glauca)、黄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flavida)和绿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viridis)三种变型。
天麻主要含有酚类、有机酸类、含氮类、甾醇及多糖类化合物,其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和腺苷等化合物认为是天麻的主要活性成分。
但是《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天麻含量测定项下,仅对天麻素做了相关规定[1],为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云南昭通天麻质量,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本研究建立了4个成分同时测定的HPLC方法,并对乌、绿、黄三种天麻变型进行了含量分析和比较。
1仪器与供试药安捷伦高效液相色谱仪,二级管阵列检测器。
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乌天麻、黄天麻、绿天麻干品,均购于昭通天麻研究所,经昭通天麻研究所陈顺芳老师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奇神药天麻摘要:天麻分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本文详细介绍天麻的生物学特征及栽培技术,并简述其生产现状即市场前景。
关键词:天麻、价值、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栽培技术、生产现状、前景正文:1.天麻的概述1.1 植物学名称及分类天麻,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别名:赤箭、离母、离草、定风草、鬼督邮等。
目前天麻(G.elata)在我国普遍栽培,分布较广,在种内产生了许多变异,经常可以看到花的颜色、花茎的颜色、块茎的形状、块茎含水量不同的天麻。
据以上特点,将天麻划分为4个类型,即原变型——红天麻(Gelata B1.F.elata)、绿天麻(G.elata B1.F.Viridls MalKino)入乌天麻(G.elata B1f.G1auca S Chow)、黄天麻(Gelata B1f f1avida S Chow)。
历年来,我国以栽培乌、红两种天麻为主。
1.2 重要价值1.2.1 营养价值富含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储存和提供热能;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节约蛋白质;解毒;增强肠道功能。
1.2.2 药用价值天麻是古今医家常用的名贵中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临床应用历史。
主治高血压、眩晕、头痛、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小儿惊厥等症。
一些名医把天麻的功效归结为“三抗、三镇、一补”,即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
天麻在民间被誉为“夜郎神草”,《本草纲目》称“天麻久服可健步轻身”。
1.2.3 食疗价值补充能量:含碳水化合物,糖类,能迅速为身体提供能量。
平肝熄风:本品质润多液,能养血熄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祛风止痛: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本品甘平,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
镇痛作用: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
天麻等,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近年来,经一些医疗单位1000多例患者的临床试用,有效率达90%。
镇静作用:有的医疗单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症病人,有效率分别为89.44%和86.87%。
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枢兴奋作用,还有加强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效应。
抗惊厥作用:天麻对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等的一定疗效。
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心绞痛、胆绞痛的作用。
降低血压作用:天麻能治疗高血压。
久服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明目、增智作用:天麻尚有明目和显著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调节作用,能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食品或脑保健药物。
日本用天麻注射液治疗老年痴呆症,有效率达81%。
适合人群气虚甚者慎服。
天麻对任何年龄、层次的人都有保健和治疗作用。
对学生可以增强记忆力、保护大脑、保护视力。
对中年人、老人能延年益寿、保健、防病有百利无一害。
对高血压、心脏病、头痛、风湿痛等患者更是保健、治病皆相益。
1.2.4 栽培价值天麻生产效益及市场前景按时下价格计算,一般初次栽培时,种植1平方米天麻,需要天麻种和蜜环菌种在85元左右,加上沙子、段木等,总投资120元左右,一般产量每平方米15千克,当前市场价格每平方米利润在200元左右(不包括余下的麻种,大约每平方米还能扩展3平方米)。
是值得投资的好项目。
1.3世界分布及我国天麻的栽培情况1.3.1 天麻的世界分布天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温带的山地。
东起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岛,西至马达加斯加。
南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北抵中国的东北、前苏联远东地区。
主要包括中国、印度、泰国、不丹、尼泊尔、日本、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曾经属国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的马来半岛、新喀里多尼亚岛,以及朝鲜、菲律宾、俄罗斯远东的阿穆尔州、沿海边疆区,干岛群岛等地区。
非州大陆和欧洲、美洲未发现该植物。
1.3.2 天麻在我国栽培情况地理分布天麻主要分布于贵州山原山地;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川西南山地;陕西汉中盆地、秦巴山地;湖北鄂西北、鄂西南山地;湖南湘西雪峰山及武陵山山地;云南滇西中山盆地、滇东山原;豫西、皖西山地及西藏东部一带。
主产区以贵州、陕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西藏等省区为主;甘肃、安徽、河南、江西、甘肃、青海、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也有分布。
贵州是国内外最为著名的天麻主产区。
我省天麻具个大肥厚、饱满体重、色黄白、质坚实、半透明等特点,并有“贵天麻”誉称;日本药学家难波恒雄在其专著《汉方药入门》则甚赞“天麻佳品出贵州”。
2.生物学基础2.1 形态特征天麻属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无根。
块茎肉质,长椭圆形,长10厘米左右,直径3~5厘米,节上蜜生三角状广卵形鳞片。
花茎直立,圆柱形,高1~1.5米,直径1~1.5厘米,橙红色。
叶为退化的膜质鳞片,基部呈鞘状包茎。
总状花序长30~40厘米,通常具花30~50朵,每朵花的基部有一膜质苞片,花黄绿色,花梗长2~3毫米;萼片与花瓣合生成歪斜的花筒,顶端5枚裂片,外轮萼片3枚,内轮两枚花瓣裂片着生于中萼及侧萼之间,在花筒基部长出的化瓣为唇瓣,顶端3裂,中裂片舌状,边缘呈流苏状,侧裂片直立,褶片状,基部有一对肾形的胼胝体。
蕊柱由雌蕊和雄蕊合生而成,花药着生于蕊柱顶端,花药二室,花粉块黄色,在蕊柱顶端前方有一圆形的蕊喙,有两个能育柱头,侧生于唇瓣及蕊柱基部。
子房下位,倒卵形。
蒴果倒卵状椭圆形,成熟时由缝线处开裂。
种子呈纺锤形,平均长0.97毫米,直径0.15毫米。
种子由胚及种皮构成,无胚乳。
2.2生物学特征2.2.1 生长发育周期天麻是兰科植物中比较特殊的植物,无根,无绿色叶片,只有块茎、地上茎、花和果实。
即天麻既不能以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等养料,又无绿叶制造葡萄糖养料,必须通过共生的蜜环菌提供养分才能生长。
正由于天麻无根、无绿色叶片,其块茎常年潜居于土中,是典型的异养植物,故天麻与蜜环菌之间存在着极为特殊的关系,天麻生长的基本营养来源于蜜环菌,没有蜜环菌天麻不能生长。
并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天麻对蜜环菌的寄生;在另一时期内,则表现为蜜环菌对天麻的寄生。
在生产中,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控制这种关系,方可获得高产。
天麻多生于中高山区,海拔800~2200m的林下阴湿地带,尤多生长在海拔1400~1700m 高山冷凉潮湿环境。
在低山区由于夏季气温高,对天麻和蜜环菌等的生长均不利,而太高山地因气温过低也不适宜。
天麻虽能在高海拔的地方生长,但局部地形的坡度一般不宜很陡,以缓坡为宜。
同时,其坡向还需向阳,以满足天麻生长对热量的需要。
另外,还研究发现紫萁小菇等萌发菌与天麻的有性繁殖有关,证明萌发菌能提供营养,可供天麻种子发芽。
天麻是与真菌共生为主要营养来源。
天麻种子必须由小菇属(Mycena)一类真菌菌丝侵染种胚获得营养而萌发,故称这类真菌为天麻种子萌发菌。
天麻种子发芽后,当蜜环菌侵入原球茎分化出的营养繁殖茎后,萌发菌和蜜环菌[Amillaria mellea(Vahl ex Fr)karst]可同时存在于营养繁殖茎的不同细胞中,对天麻的营养作用逐渐被蜜环菌代替,直至生长成初生块茎(米麻、白麻)和次生块茎(箭麻)。
其次,由天麻表皮的渗透作用,可从土壤中摄取氮、磷、钾等营养物质。
天麻生长发育在贵阳海拔1280米处观察:天麻花茎于4月中旬~5月上旬生长出土,5月中旬~6月上旬开花,6月上旬~7月上旬种子成熟。
天麻块茎于4月份萌发生长,并形成营养繁殖茎,简称营繁茎,具有同化蜜环菌,输送养分和繁殖功能。
6月份其顶芽和侧芽开始膨大,7~9月高温季节生长加快,10月随气温降低,生长缓慢,11月上、中旬停止生长进行休眠。
块茎生长具有多级分枝和顶端优势特性。
天麻有性繁殖:5、6月份种子成熟播种,26天后,可观察到长0.8毫米,直径0.49毫米的原生块茎,亦称原球茎。
播种后30~40天长出营养茎。
营繁茎顶芽和侧芽的先端迅速膨大生长成初生块茎。
11月上、中旬随气温降低休眠。
次年,初生块茎越冬后于4月份萌芽生长,当年可生长成具花茎芽(混合芽),个体大,营养丰富的次生块茎和个体较小的初生块茎。
由种子播种至生长成次生块茎历时一年半。
次生块茎可加工入药和越冬后做有性繁殖的种麻,初生块茎越冬休眠后做无性繁殖的种麻,可春种冬收。
第三年,由次生块茎的花茎芽,于4月份萌芽生长成花茎,并由块茎贮存的养分供给开花结果。
至此,历时两个整年,完成天麻由种子到种子的个体生长发育。
2.2.2 对环境条件要求天麻与蜜环菌共生,营养方式等不同于一般植物,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
(1)温度:一般年平均温度3~13℃,生育期温度在15~27℃。
气温升至6℃以上时蜜环菌开始生长,升到12~15℃以上时天麻开始萌动生长或抽茎出土。
气温达16~20℃时现蕾,19℃时开花结实,19~22℃时种子成熟。
18~26℃时蜜环菌和天麻块茎生长最快,低于12℃或高于30℃,蜜环菌生长受到抑制,天麻生长缓慢。
温度降到10℃以下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
并与湿度关系蜜切,一般年降雨量在1000mm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0 %~80%,培养蜜环菌所用的基物一般含水量在45%~60%,含水量低于40%或高于65%时,不利于蜜环菌繁殖,亦影响天麻块茎生长发育。
(2)光照:天麻是一种根、叶均退化的兰科植物;完全失去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理机能。
它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与蜜环菌共生而获得的,因此,它的块茎生长不需要光照。
光照只能起到为它提供热量的作用。
故天麻可以在无光照的室内进行栽培。
(3)土壤:天麻多生长在林下腐殖质层中,土壤以疏松肥沃、保温保湿、通气排水、理化性质好的土壤有利于蜜环菌和天麻的生长。
天麻一般生长在微酸性的土壤中,土壤的pH值宜5.3~6左右。
(4)植被:植被是天麻赖以正常生长发育的极为重要的环境条件。
在南方天麻产区的植被主要有青冈树、桦树、栗树、水冬瓜、竹子等;北方产区主要有蒙古栎、桦树、水曲柳、板栗、花揪、枫树、榛柴、鼠李、狗奶子等;草本则多为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以及苔藓、蕨类等。
天麻多生长在山区杂木林区域或针阔叶混交林区域,主为阔叶林和阔混交林,森林覆盖度在70%左右。
也可分布于森林损坏后所形成的竹林、疏林与灌丛中。
同生植物主要有青杠、桦木、野樱桃、牛奶予树、五倍子及苔藓植物等。
综上可见,天麻主生长于林下阴湿、腐植质较厚、蜜环菌丰富的地方,喜凉爽湿润气候,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及肥沃并微酸性的砂质壤土或腐植质土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