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释疑与习题解析(第二版)上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一章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部分)1-3.用作消毒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0.030,这种水溶液的密度为1.0g⋅mL-1,请计算这种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和摩尔分数。
解:1L溶液中,m( H2O2) = 1000mL⨯1.0g⋅mL-1⨯0.030 = 30gm( H2O) = 1000mL⨯1.0g⋅mL-1⨯(1-0.030) = 9.7⨯102gn( H2O2) = 30g/34g⋅moL-1=0.88moln( H2O) = 970g/18g.⋅mol-1=54molb( H2O2)= 0.88mol /0.97kg = 0.91mol⋅kg-1c( H2O2)= 0.88mol/1L = 0.88mol⋅L-1x( H2O2) = 0.88/(0.88.+54) = 0.0161-4.计算5.0%的蔗糖(C12H22O11)水溶液与5.0%的葡萄糖(C6H12O6)水溶液的沸点。
解:b(C12H22O11)=5.0g/(342g.⋅mol-1⨯0.095kg)=0.15mol⋅kg-1b(C6H12O6)=5.0g/(180g.⋅mol-1⨯0.095kg)=0.29mol⋅kg-1蔗糖溶液沸点上升∆T b=K b⋅b(C12H22O11)= 0.52K⋅kg⋅mol-1⨯0.15mol⋅kg-1=0.078K蔗糖溶液沸点为:373.15K+0.078K=373.23K葡萄糖溶液沸点上升∆T b=K b⋅b(C6H12O6)= 0.52K⋅kg⋅mol-1⨯0.29mol⋅kg-1=0.15K葡萄糖溶液沸点为:373.15K + 0.15K = 373.30K1-5.比较下列各水溶液的指定性质的高低(或大小)次序。
(l)凝固点: 0.1mol⋅kg-1 C12H22O11溶液,0.1mol⋅kg-1 CH3COOH溶液,0.1mol⋅kg-1 KCl溶液。
无机化学(第二版)上册

= 8.314J·mol-1·K-1
2.1.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计算p,V,T,n四个物理量之一。 )计算 , , , 四个物理量之一 四个物理量之一。
用于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真实气体
单位:p ----Pa 单位 T----K
V ----m3 n----mol
R——摩尔气体常数 R = 8.314 Pa·m3·mol-1·K-1 J·mol-1·K-1 R的值也可以进行如下的推导
STP下,1 mol 理想气体的体积 22.4 L 下
STP: p = 1 atm = 760 mmHg = 1.01325×105 Pa T = 273.1K, n=1.0 mol Vm=22.414L=22.414×10-3m3
2)气体摩尔质量的计算
pV = nR T
m R T pV = M
mR T M= pV
m n= M
M = Mr g⋅mol-1
3)气体密度的计算
mR T M= pV
M=
ρ=m/V
ρR T
p
pM ρ= R T
例2-1:在容积为10.0dm3的真空钢瓶内充入氯气,当温 度为288K时,测得瓶内气体的压强为1.01☓107Pa。试 计算钢瓶内氯气的质量,以千克表示。
由
uA ρB = 即 uB ρA u 扩散速度 ρ 气体密度 m m Mr p pV = nR = T R T ρ= =
Mr
V
R T
uA 代入 = ( A)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平 方根成反比。
例题2-6:50cm3氧气通过多孔性隔膜扩散需要20 秒,20cm3另一种气体通过该膜需要9.2秒,求这种气体 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体积与扩散的速度成正比,故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1、教材《无机化学》师大学、华中师大学、师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2002年8月第4版。
2、参考书《无机化学》师大学、华中师大学、师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1992年5月第3版。
《无机化学》邵学俊等编,大学,2003年4月第2版。
《无机化学》大学、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1994年4月第3版。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编,高等教育,2000年7月第1版。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竺际舜主编,科学,2001年9月第1版《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绪论(2学时)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8学时)第二章分子结构(8学时)第三章晶体结构(4学时)第四章配合物(4学时)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4学时)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6学时)第八章水溶液(4学时)第九章酸碱平衡(6学时)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4学时)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8学时)第十二章配位平衡(4学时)第十三章氢和稀有气体(2学时)第十四章卤素(6学时)第十五章氧族元素(5学时)第十六章氮、磷、砷(5学时)第十七章碳、硅、硼(6学时)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4学时)第十九章金属通论(2学时)第二十章s区元素(4学时)第二十一章 p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二章 ds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三章 d区元素(一)第四周期d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四章d区元素(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五章核化学(2学时)1 .化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太宽泛)●化学研究的是化学物质 (chemicals) 。
●化学研究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化学是研究分子层次以及以超分子为代表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和超分子层次的化学物种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化学研究包括对化学物质的①分类;②合成;③反应;④分离;⑤表征;⑥设计;⑦性质;⑧结构;⑨应用以及⑩它们的相互关系。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作者:倪静安,商少明答案

1-2 计算下列溶液的滴定度 T,以 g / ml 表示:
①c(HCl) = 0.2015mol·L-1 的 HCl 溶液,用来测定 Ca(OH)2、NaOH;
②c(NaOH) = 0.1732mol·L-1 的 NaOH 溶液,用来测定 HClO4、CH3COOH。
解:(1)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NaOH + HCl = NaCl + H2O
2
无机及分析题解
第一章 化学计量、误差和数据处理题解
1-8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① 砝码未经校正;
②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③在重量分析中被测组分沉淀不完全;
④试剂含被测组分;
⑤含量为 99%的 Na2C2O4 作基准物标定 KMnO4 溶液浓度;
⑥读取滴定管读数时,小数点后第二位数字估读不准;
1-10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一矿物中的 S 的质量分数,每次取样 3.5g,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0.00042,0.00041; 乙:0.0004199,0.0004201。 哪份报告的分析结果是合理的?为什么? 解:甲的报告合理。因为取样 3.5g,有效数字只有 2 位,相对误差为 1%,分析结果只能保留 2 位有 效数字。而乙有效数字为 4 位,大于取样有效数字位数,相对误差达到了万分之一,因此是不可信的。
(2)原式=213.6 + 4.4 + 0.3 = 218.3
(3)
原式 =
9.827×50.62 5.164×10-3×1.366×10
2
=705.2
4
无机及分析题解
(4) 原式= 1.5×6.1×10−11 = 2.77×10−11 =5.3×10−6 3.3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1、教材《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4版。
2、参考书《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第3版。
《无机化学》邵学俊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第3版。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竺际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绪论(2学时)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8学时)第二章分子结构(8学时)第三章晶体结构(4学时)第四章配合物(4学时)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4学时)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6学时)第八章水溶液(4学时)第九章酸碱平衡(6学时)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4学时)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8学时)第十二章配位平衡(4学时)第十三章氢和稀有气体(2学时)第十四章卤素(6学时)第十五章氧族元素(5学时)第十六章氮、磷、砷(5学时)第十七章碳、硅、硼(6学时)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4学时)第十九章金属通论(2学时)第二十章s区元素(4学时)第二十一章p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二章ds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三章d区元素(一)第四周期d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四章d区元素(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五章核化学(2学时)1 .化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太宽泛)●化学研究的是化学物质(chemicals) 。
●化学研究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化学是研究分子层次以及以超分子为代表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和超分子层次的化学物种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无机化学(第二版)上册

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非金属性,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特征,如氧 化性、还原性、电负性等。
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非金属化合物可以呈现不同的性质,如共价化合物、氢化物、氧化物 等,其性质取决于非金属的种类和化合物的类型。
配合物与络合物
配合物概述
配合物是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配 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复杂
02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包括电子层、亚层和电子云的形 状。
元素周期表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包括周期、族、区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 化。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阐述元素性质(如电负性、原子半径等)与原子结构(如电子排布、 原子序数等)之间的关系。
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是指溶液中的离子通过结合形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的 过程。沉淀反应在无机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如分离和提纯元素、制备无机 化合物等。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元素或化合物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在氧化还原 反应中,电子的转移伴随着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硝酸、高 锰酸钾等,常见的还原剂有金属、氢气、一氧化碳等。
能源领域
研究化石燃料、核能等能源的 转化和利用,以及新能源的开
发和应用。
环保领域
研究污染物治理、环境监测和 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材料科学
研究新型无机材料的合成、结 构和性质,以及在电子、通信 、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生物医学
研究生物体内的无机物质代谢、 药物合成和作用机理等,以及在
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版河北师范大学课后习题答案.doc讲课讲稿

第1章 物质的聚集态习题答案1-1 实验室内某氦气钢瓶,内压为18 MPa ,放出部分氦气后,钢瓶减重500 kg ,瓶内氦气的压强为9.5 MPa 。
假定放出气体前后钢瓶的温度不变,钢瓶原储有氦气为多少(物质的量)?解:V 与T 一定时,n 与p 成正比,即: mol .0026410500MPa )5.918(MPa 183⨯=-总n 解得 mol 10645.25⨯=总n 1-2 273K和101 kPa 的1.00 dm 3干燥空气缓慢通过液态的二甲醚(CH 3OCH 3)。
假定(1)通过二甲醚后的空气被二甲醚饱和且液态二甲醚损失0.0335g ;(2)被二甲醚饱和的空气的总压强仍为101kPa 。
计算二甲醚在273K时的饱和蒸汽压。
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空气的物质的量:m ol 0445.0K273K m ol dm 8.314kPa 1.00dm kPa 1011133=⨯⋅⋅⋅⨯==--空RT pV n 二甲醚的物质的量:mol 10283.7molg 0.46g 02335.041--二甲醚⨯=⋅==M m n 二甲醚的摩尔分数:0161.00445.010283.710283.744=+⨯⨯=+=--二甲醚空二甲醚二甲醚n n n x 二甲醚的饱和蒸汽压: 1.626kPa kPa 1010161.0=⨯=⋅=p x p 二甲醚二甲醚1-3 在273.15 K 和1.01325×105 Pa 压力下,测得某气体的密度为1.340 g ·dm -3,在一实验中测得这种气体的组成是C 79.8%和H 20.2%。
求此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30.02(g·mol -1)每分子含碳原子:30.02×0.798/12.01=1.9953≈2每分子含氢原子:30.02×0.202/1.008=6.016≈6即分子式为:C 2H 61-4 在293 K 和9.33×104 Pa 条件下,在烧瓶中称量某物质的蒸气得到下列数据,烧瓶容积为2.93×10-4 m3,烧瓶和空气的总质量为48.3690 g,烧瓶与该物质蒸气质量为48.5378 g,且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无机化学简明教程第2版习题解答

《无机化学简明教程》(第2版) 习题解答第1章物质的状态1-1 解:设需加热至T´∵pV =nRT∴对于23n这部分,pV =23n RT'= 280Rn,即T´= 420 K1-2解:(1)由pV= n RT V=,得V =2×0.500 =1.00 (L)即:在S.T.P. (气体的标准状态:0 ℃, 1 atm)条件下, 该气体的体积为1.00 L,∴ρ=mV== 4.107(g·L-1)(2)pV= n RT=m RT MM =m RTpV= = 91.98 ≈92(g·mol-1)(3) 化合物含氮的个数为9230.5%14⨯= 2, 含氧的个数为()92130.5%16⨯-≈ 4∴该化合物为N2O4.1-3解:在水面上收集到气体与水蒸气的混合,应用分压定律求出该气体的分压:p = p总–2H Op= 101.3 – 5.626 7= 95.673 3 (kPa)在同样的温度下,被压缩为250 mL时该干燥气体具有的压强为:p´= 2 p = 2⨯ 95.673 3=191.3 (kPa)(1)98.6 kPa 压力下4.00 L 空气进入CHCl 3,与CHCl 3蒸汽形成混合气体,此时空气具有的分压为 98.6 –49.3 = 49.3 (kPa )∵温度一定时,pV=常数∴4.00 L 空气缓慢通过CHCl 3其体积膨胀为8.00 L ,即混合气体的体积为8.00 L (每个气泡都为CHCl 3蒸气所饱和,表明CHCl 3的体积也是8.00 L )。
(2)n = pV RT =3CHCl mM∴m =3CHCl M PV RT =33119.549.3108.00108.314313-⨯⨯⨯⨯⨯=18.1(g )1-5 解:设1.0 L 洁净干燥的空气缓慢通过H 3C-O-CH 3液体时体积为 V´,其分压为p –33H C O CH p --pV =(p –33H C O CH p --)V´∴V´= 33H C O CH pVp p --- (1)又 33H C O CH p --V´=33H C O CH m RTM --∴33H C O CH p --= 33H C O CH m RT M V --'(2)将(1)代入(2)式,得33H C O CH p --=3333H C O CH H C O CH ()m RT p p pV M -----整理pV 33H C O CH M --33H C O CH p --=33H C O CH m RT p m RT p ---(pV 33H C O CH M --+ m RT ) 33H C O CH p --= m RT p33H C O CH p --= 33H C O CH m RT p pV M m RT--+33H C O CH p --= = ==1.63⨯103(Pa )另解:从上面的计算知H 3C-O-CH 3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比大气压小2个数量级, p –33H C O CH p --=1.01325⨯105 –1.61⨯103 ≈ 1.01325⨯105= p因此1.0 L 洁净干燥的空气缓慢通过H 3C-O-CH 3液体后体积增加很小,可忽略不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热化学(自测试题)1、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1)热就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系统吸热,Q>0;系统放热,Q<0;定压下气体所做的体积功W=-p ex(V2-V1);气体膨胀时,体积功W<0。
若NaOH 溶液与HCl溶液正好中与时,系统的焓变Δr HΘ =a kJ、mol-1,则其热力学能的变化Δr UΘ = a kJ、mol -1。
这就是一个均(单)相反应。
(2)反应进度§的单位就是mol ;反应计量式中反应物B的计量数vB<0。
生成物的vB>0。
(3)由石墨制取金刚石的焓变Δr H mΘ>0,燃烧相同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石墨燃烧放出的热量更多。
Δf H mΘ(O3,g,298K) 0。
(4)已知298K时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2NH3(g) N2(g)+3H2(g) Δr H mΘ=92、2kJ、mol-1○2H2(g)+1/2O2(g) H2O(g) Δr H mΘ=-241、8kJ、mol-1○34NH3(g)+5O2(g) 4NO(g)+6H2O(g) Δr H mΘ=-905、6kJ、mol-1试确定Δf H mΘ(NH3,g,298K)=-46、1kJ、mol-1;Δf H mΘ(H2O,g,298K)=-241、8kJ、mol-1;Δf H mΘ(NO,g,298K)=90、2kJ、mol-1。
由NH3(g)生产1、00kgNO(g)则放出热量为7、55× 103kJ。
(5)已知反应HCN(aq)+OH-(aq) CN-(aq)+H2O(l)的Δr H mΘ=-12、34kJ、mol-1;反应H+(aq)+OH-(aq) H2O(l)的Δr H mΘ=-55、84kJ、mol-1。
Δf H mΘ(OH-,aq)=-229、994kJ、mol-1,Δf H mΘ(H2O,l)=-285、83KJ、mol-1,则Δf H mΘ(H+,aq)= 0kJ、mol-1,HCN(aq)在水中的解离反应方程式为HCN(aq) H+(aq)+CN-(aq),该反应的Δr H mΘ=43、5KJ、mol-1。
2、选择题(每小题一分,共7分)(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状态函数的就是( A )(A)H (B)Q (C)ΔH (D)ΔU(2)按化学热力学中的规定,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的就是( B )(A)Na(l) (B) P4(白磷,s) (C)O3(g) (D)I2(g)(3)298K时反应C(s)+CO2(g) 2CO(g)的Δr H mΘ=a KJ、mol-1,则在定温定压下,该反应的Δr U mΘ=( C )kJ、mol-1。
(A)a (B)a+2、48 (C)a-2、48 (D)-a(4)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就是( D )(A)CaO(s)+CO2(g) CaCO3(s)(B)1/2H2(g)+1/2Br2(g) HBr(g)(C)6Li(s)+N2(g) 2Li2N(s)(D)K(s)+ O2(g) KO2(s)(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就是(C )(A)所有物质的燃烧焓Δc H mΘ<0(B)Δc H mΘ(H2,g,T)=Δf H mΘ(H2O,l,T)(C)所有单质的生成焓Δf H mΘ=0(D)通常同类型化合物的Δf H mΘ越小,该化合物越不易分解为单质(6)在定压下某气体膨胀吸收了1、55kJ的热,如果其热力学能增加了1、32kJ,则该系统做功为( D )KJ。
(A)1、55 (B) 1、32 (C)0、23 (D)-0、23(7)已知298K下Δf H mΘ(CH3OH,l)=-238、66kJ、mol-1,Δf H mΘ(CH3OH,g)=-200、66kJ、mol-1,则在同一温度下甲醇的标准摩尔气化含Δvap H mΘ(CH3OH)=( B )kJ、mol-1。
(A)-38、00 (B)38、00 (C)19、00 (D) -19、00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自测试题)1、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在氨合成的催化反应中,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测量结果为:Δc(NH3)/Δt=2、0×10-4mol、L-1、s-1;如果以-Δc(N2)/Δt表示反应速率,其值为1、0×10-4mol、L-1、s-1;若以-Δc(H2)/Δt表示,则为3、0×10-4mol、L-1、s-1。
(2)反应2NO(g)+Cl2(g) 2NOCl(l)在-10°C 下的反应速率实验数据如下:推断NO的反应级数为2,Cl2的反应级数为1;-10°C下,该反应的速率系数k=180L2、mol-2、min-1。
(3)对于元反应,某物种的反应级数一定等于该物种在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
通常,反应速率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k与物种浓度无关,k 的单位取决于反应级数。
若某反应的速率系数的单位就是s-1 ,则该反应为1级反应。
(4)反应A(g)+2B(g) C(g)的速率方程为r=k c(A)、c(B)。
该反应为2级反应,k的单位就是mol-1、L、s-1。
当只有B的浓度增加2倍时,反应速率将增大3倍;当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大到原来的3倍时,反应速率将降低9倍。
(5)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T1/2=2、50h,则该反应的速率系数k=7、7×10-5s-1;若此反应中物种A的浓度降低至初始浓度的25%,则所需时间为1、80 ×104。
(6)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就是降低了反应活化能,使活化分子分数增大。
(7)如果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 =k c(A)[C(B)]3/2,则该反应一定不就是元反应。
在复合反应中,中间产物的能量比相关元反应中活化络合物的能量低。
2、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k[c(A)]x[c(B)]y,当仅c(A)减少50%时,r 降低至原来的1/4;当仅c(B)增大到2倍时,r增加到1、41倍,则x,y 分别为( C )。
(A)x=0、5,y=1 (B)x=2,y=0、7 (C)x=2,y=0、5 (D)x=2,y=1、4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就是( B)(A)在复合反应中,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必定相等(B)通常,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系数越大,反应越快(C)加入催化剂,使E a(正)与E a(逆)减小相同倍数(D)反应温度升高,活化分子分数降低,反应加快(3)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反应加快的原因(D )(A)分子总数增大 (B)活化分子分数增大(C)反应级数增大 (D)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加(4)升高同样温度,一般化学反应速率增加倍数较多的就是( C)(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E a较大的反应(D)E a较小的反应(5)生物化学家常定义Q10= ;当Q10=2、5时,相反应的活化能E a=( A )kJ、mol-1。
(A)71 (B)31 (C)8、5 (D)85第四章化学平衡熵与Gibbs函数(自测试题)1、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可逆反应CL2(g)+3F2(g) ⇌ 2ClF3(g)的Δr H mΘ(298K)=-326、4kJ、mol-1,为提高F2(g)的转化率,应采取高压低温的反应条件;当定温定容、系统组成一定时,加入He(g),a(F2)将不变。
(2)已知反应CO(g)+2H2(g) ⇌ CH3OH(g)的KΘ(523K)=2、33×10-3,K Θ(548K)=5、42×10-4,则该反应就是放热反应。
当平衡后将系统容积压缩增大压力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加入催化剂后平衡将不移动。
(3)对于吸热可逆反应来说,温度升高时,其反应速率系数k正将增大,k逆将增大,标准平衡常数KΘ将增大,该反应的Δr G mΘ将变小。
(4)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分解足量的NaHCO3(s),使其在较高温度下分解为Na2CO3(s),H2O(g)与CO2(g)。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系统中共有3个相,若将系统中的Na2CO3(s)除去一部分,但仍保持分解平衡时的温度与压力,平衡将不移动;若将系统中的NaHCO3(s)全部除去,其她条件不变时,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
(5)反应N2(g)+O2(g) 2NO(g)就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在298K 下,N2(g),O2(g),NO(g)三者的标准摩尔熵S mΘ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2(g)<O2(g)<NO(g)。
(6)在相同温度下,如果反应A的Δr G m1Θ< 0,反应B的Δr G m2Θ<0,并且Δr G m1Θ=0、5Δr G m2Θ,则K1Θ与K2Θ的关系为K1Θ=√K2Θ。
(7)已知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反应及其标准平衡常数:○14HCl(g)+O2(g) ⇌ 2Cl2(g)+2H2O(g) K1Θ○22HCl(g)+ O2(g) ⇌ Cl2(g)+H2O(g) K2Θ○3Cl2(g)+H2O(g) ⇌ HCl(g)+O2(g) K3Θ则K1Θ,K2Θ,K3Θ之间的关系就是K1Θ=(K2Θ)2=(K3Θ)-4。
如果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8、0molHCl(g)与2、0molO2(g),分别按上述三个反应方程式计算平衡组成,最终计算结果将完全相同。
若在相同温度下,同一容器中由4、0molHCl(g),1、0molO2(g),2、0molCl2(g)与2、0molH2O(g)混合,平衡组成与前一种情况相比将不改变。
(8)已知298K下,Δf G mΘ(I2,g)=19、327kJ、mol-1,Δf G mΘ(H2O,l)=-237、129kJ、mol-1,Δf G mΘ(H2O,g)=-228、572kJ、mol-1。
推算298K下碘的饱与蒸气压=4、09×10-2kPa,谁的饱与蒸气压=3、16kPa。
确定碘升华时,Δr H mΘ>0,Δr S mΘ>0。
2、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一定温度下,将1、0molN2O4(g)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当反应N2O4(g) ⇌ 2NO2(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有0、8molNO2,气体总压为100、0kPa,则该反应的KΘ为(A )(A)0、76 (B)1、3 (C)0、67 (D)4、0(2)已知下列反应及其标准平衡常数:C(S)+H2O(g) ⇌ CO(g)+H2(g) K1ΘCO(g)+H2O(g) ⇌ CO2(g)+H2(g) K2ΘC(s)+2H2O(g) ⇌ CO2(g)+2H2(g) K3ΘC(s)+CO2(g) ⇌ 2CO(g) K4Θ试确定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就是( D)(A)K3Θ=K1Θ、K2Θ (B)K4Θ=K1Θ/K2 Θ(C)K1Θ=K3Θ/K2 Θ (D)K2Θ=K3Θ/K4Θ(3)在21、8°C时,反应NH4HS(s) ⇌ NH3(g)+H2S(g)的标准平衡常数KΘ=0、070,平衡混合气体的总压就是(C )(A)7、0kPa (B)26kPa (C) 53kPa (D)0、26kPa(4)在某容器中,反应Sn(s)+2Cl2(g) ⇌ SnCl4(g)的Δr H mΘ<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SnCl4(g)的生成量,应采取下列措施中的(B )(A)升高温度 (B)压缩减小体积(C)增加Sn(s)的量 (D)通入氮气(5)反应MnO2(s)+4H+(aq)+2Cl-(aq) ⇌ Mn2+(aq)+Cl2(g)+2H2O(l)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B )(A)KΘ= (B)KΘ=(C)KΘ= (D)KΘ=(6)某可逆反应的Δr H mΘ<0,当温度升高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就是(D )(A)正反应速率系数增大,逆反应速率系数减小,KΘ增大(B)逆反应速率系数增大,正反应速率系数减小,KΘ减小(C)正反应速率系数减小,逆反应速率系数增大,KΘ增大(D)正反应速率系数增大的倍数比逆反应速率系数增大的倍数小(7)某容器中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NO与Cl2,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NO(g)+1/2Cl2(g) ⇌ NOC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