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青史的10幅中国历史名画
中国十大传世经典名画(长卷高清)

中国十大传世经典名画(长卷高清)《汉宫春晓图》《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是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
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嫔妃生活。
《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作者王希孟。
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
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纵27.9cm 横69cm。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
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
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绢本设色,因金章宗完颜璟判断失误而题为宋徽宗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步辇图》《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国十大著名的国宝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国十大著名的国宝画)第一幅:《洛神赋图》简介: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作之一,《洛神赋图》共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了曹植与洛神之间真挚纯情的爱情故事,从相识,到互生爱慕,再到最后的人神殊途,遗憾分别,人物安排的疏密得宜,相得益彰,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品中的时空重叠虽然复杂,但却交换的十分自然,毫无违和感。
上榜理由:1,《洛神赋图》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洛神赋》的画作,是顾恺之在拜读了曹植《洛神赋》后的感性之作。
2,颠覆了之前人物画“成教化,助人伦”的实用“旧规”,开启了人物画艺术鉴赏的新时代。
3,《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连一向对书画极其挑剔的乾隆都对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妙入毫颠。
个人点评:想象丰富,生动传神第二幅:《唐宫仕女图》简介:《唐宫仕女图》实际上是一组五副中国画,即《挥扇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宫乐图》,作者乃唐朝时期的张萱与周昉两人所画,该组画描绘了开元盛世时期唐代贵族女子的众生相,用一句话来形容: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说白了其实就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做。
上榜理由:1,摆脱了人物画之前单纯的写实,继而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写意之境。
2,摒弃了先前的说教,增强了艺术的审美。
3,《虢国夫人游春图》:最早的裸妆倡导者、《捣练图》:记录了最早的制衣流程、《簪花仕女图》:繁华之后空寂寞、《挥扇仕女图》:细致的群芳图、《宫乐图》:晚唐宫廷的一场载歌载舞的茶话会......最后的疯狂。
个人点评:端庄华丽,雍容典雅第三幅:《韩熙载夜宴图》简介:《韩熙载夜宴图》乃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唯一传世作品,该画描绘的是官员韩熙居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景,其中有琵琶独奏、六幺独舞、宴间小憩、管乐合奏、欢送宾客等五段场景,整幅画工整精细,遒劲流畅。
上榜理由:1,代表了古代工笔重彩的最高水平。
2,五代时期写实性较强的代表作品之一。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简介:《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皆为历代不二至宝,高头巨帙,历经磨难流传有序。
至清乾嘉时期,陆续收入内府,遂与世隔绝。
随后历经战火纷繁,流散四海,如今皆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被束之高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洛神赋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名画]《洛神赋图》作品背景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
《洛神赋》原名《感甄赋》。
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作品简介据《文昭甄皇后传载...《步辇图》《步辇图》《步辇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无款,藏故宫博物院。
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唐宫仕女图唐宫仕女图《唐宫仕女图》,唐,张萱、周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背景描述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五牛图》《五牛图》《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五牛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画,是现存中国美术史上最早的纸本绘画真迹,也是可以确证的唐代大画家韩滉的唯一传世作品。
麻纸本,纵28.8厘米,...《韩熙载夜宴图》名称:韩熙载夜宴图类别:设色画年代:五代(原稿已经遗失,现存为宋代临摹版)作者:顾宏中文物现状:绢本,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画卷描述《韩熙载夜宴图》卷,五代,顾...《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作者中国北宋绘画作品。
作者王希孟。
王希孟,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宋徽宗宣和年间,擅山水,青年时代即显露才华,18岁时成为北宋画院学生,在绘画上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指点,约在20余岁时去...[阅读全文] [编辑]《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故都汴京的景色,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中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丰碑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中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丰碑本文导读:第一幅——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据传顾恺之读曹植的《洛神赋》后大为感动,一挥而成《洛神赋图》。
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为顾恺之传世精品,成为千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名画。
此图为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馆,其他藏本大多为宋代摹本。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层次分明地描绘了曹植和洛神之间曲折而真挚的爱情。
人物安排,空间交叠错落,山川景物,落笔疏密得宜,具有顾恺之艺术的空间美,时隔千载,仍可在笔墨之间窥探其情。
第二幅——唐代. 阎立本.步辇图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阎立本便以此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明接见来迎娶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时的场景,是为《步辇图》。
此图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绢本,设色,纵38.5cm,横129.6cm。
阎立本是中国唐代画家,取材当世事件,为后人记录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同时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在人物肖像上形似细致,生动鲜明地再现了当时历史,是唐代绘画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名画的传世经典。
第三幅——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宫仕女图》并不是指某一副画,而是指代张萱和周昉所作的几幅描摹唐代仕女画作的总称。
唐代以其辉煌开放闻名世界,当世的仕女画也是最为繁荣兴盛的时代,唐代仕女画端庄雅丽,雍容高贵,《唐代仕女画》群像展示着那个时代仕女的生活情调,和繁荣盛景。
第四幅——唐.韩滉《五牛图》《五牛图》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宰相韩滉,以画牛著称。
此图为现存最早的纸本中国画,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麻纸本,纵28.8cm,横139.8cm,无款印。
问世之后,几易其主,险些损毁,流落海外,最终还是被抢救了回来。
此图的珍贵之处在于,以牛入画者鲜少,难得如此传神生动,堪称孤本。
第五幅——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画家顾闳中以连环长卷的方式绘出了韩熙载在家夜宴时的场景,画面线条流畅,细致灵动。
中国传世十大名画赏析(配图)

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世瑰宝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极高的赞誉。
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诞生了无数杰出画家,也留下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画作,在中国及世界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画在古代被称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等三大类,而之所以分为这三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
《洛神赋图》1、《洛神赋图》,由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所作,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但是原卷现在已经遗失。
《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
其传世作品主要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前段时间《国家宝藏》节目中便有一期介绍了辽宁博物馆的《洛神赋图》,故事情节真挚动人。
2、《步辇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内容反映的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唐宫仕女图》3、《唐宫仕女图》描述的是唐代美女众生像,最杰出的包括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主要表现唐代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那时候的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
《唐宫仕女图》为后世研究唐代贵族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佐证材料。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你没见过这么全的高清长卷,建议收藏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你没见过这么全的高清长卷,建议收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五牛图、百骏图、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步辇图、洛神赋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一、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
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历时多年方始告竣。
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这卷名画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流传有绪,历尽沧桑。
从画上题跋看。
此画最初是为无用禅师所作。
一百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为著名画家沈周所得。
至明万历年间,又归大书画家董其昌所有。
但不久就转手为宜兴吴之矩所藏。
吴又传给其子吴洪裕。
吴洪裕特意在家中建富春轩藏之。
吴洪裕爱此画若宝,临终之际,竟想仿唐太宗以《兰亭序》殉葬之例,嘱人将此画投入火中,焚以为殉。
幸得其侄子吴子文眼明手快,以另一卷画易之,将《富春山居图》从火中抢出,才免遭'火殉'。
但画的前段已烧去寸许,从此分为长短两段。
画的后段(长段)从吴家流散后,曾历多人收藏,于清乾隆十一年流入清宫。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解读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 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 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 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 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 特征。
唐代·韩滉《五牛图》
•《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 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 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 清朝末年,名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1900年,八国联军 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 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 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 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 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 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名画虽然回归祖国,但经历了颠 沛流离,画面上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蚀数百 处。 • 1977年1月28日,《五牛图》卷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 厂,由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经过淋洗脏污,画心 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接着补全了 画心破洞处的颜色,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 边装裱成卷。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 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 伪造本,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 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 物院就藏有7本。 •宋本;明本(仇英本)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清院本,均以透视原理作画, 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上图即为清院本。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作者:林子涵来源:《考试·高考文科版》2012年第02期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此画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
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
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念,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
此《洛神赋图》是宋代摹本,保留着魏晋六朝的画风,最接近原作。
(本文图为局部)二、唐朝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
由于当时大唐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
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
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
《步辇图》图卷右边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的体态映衬了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为反衬;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为正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宫仕女图》是张萱(713—755)、周昉(约730—800)所绘 的一组画。二人为唐代人物画名家,当时仕女画风行。
《五牛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韩滉(723―787)所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为南唐(937—975)画家顾闳中所作,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场景,描绘 了宴会上主客揉杂、弹丝吹竹、清歌艳舞、调笑欢乐的场面,又刻画了主人公超脱不羁、沉郁寡欢的性格。现 存宋摹本手卷,绢本设色,纵28.7 厘米,横335.5 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为画家黄公望(1269—1354)少数的存世作品之一。画家充分利用水墨技法描绘了富春 江一带的初秋景色,山水布置动静结合,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中锋圆浑、侧锋峻峭,极富变化。
《汉宫春晓图》是明代(1368—1644) 画家仇英( 约1494—1552) 的一幅绢本仕女画,纵30.6 厘米, 横574.1 厘米,以其大胆的色彩运用而闻名。 就装饰绘画而言,《汉宫春晓图》堪称巨制。仇英是明朝 代表画家,与沈周(1427—1509)、文征明(1470—1559)、唐寅(1470—1523)合称“明四家”。
《洛神赋图》为东晋(317—420)画家和诗人顾恺之(约344—406)所作,绢本,长卷。这幅叙事画卷乃据 曹植(192—232)的《洛神赋》而作。有四件宋(960—1279)摹本传世,分别藏于北京、辽宁省和华盛顿。
《步辇图》为唐朝(618—907)初期最受尊崇的人物画家阎立650)迎娶文成公主入藏为背景,描绘了吐蕃使臣禄东赞晋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清明上河图》, 北宋(960—1127)宫廷画师张择端(1085—1145)所作。该手卷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汴 梁(今河南开封附近)汴河两岸的街市繁荣景象和自然风光。
北宋政和三年(1113 年),少年画家王希孟绘制了《千里江山图》。王希孟曾入画学为生徒,工 山水,得宋徽宗亲授。他创作此画时年仅18 岁,20岁左右去世。
《百骏图》, 清(1644—1911)郎世宁所绘。郎世宁,意大利传教士,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郎世宁任 宫廷画师五十多年,画才深得康熙、雍正、乾隆赞许。他将西洋现实主义手法与中国传统构图和笔法相融合, 开创了一种中西杂糅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