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三: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作业 Word版含解析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作业  Word版含解析

1.最早提出科学的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门捷列夫D.卢瑟福解析:选B。

道尔顿、门捷列夫、卢瑟福和阿伏加德罗的主要贡献分别是提出原子学说、元素周期律、原子的有核模型和分子的概念,B项正确。

2.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是()A.汤姆生B.卢瑟福C.道尔顿D.玻尔解析:选C。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内部有电子的学说;卢瑟福利用α粒子撞击金箔发现原子内有核;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玻尔提出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故答案为C。

3.下图表示了三种简单原子的结构,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

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B.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解析:选A。

三种原子都含1个质子和1个电子,都是氢原子,不同的是中子数,故三者的关系是同位素。

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显然三个原子的质量数各不相同,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4.中学化学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停留在()A.道尔顿原子模型B.汤姆生原子模型C.卢瑟福原子模型D.玻尔原子模型解析:选D。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在新的实验基础上保留了玻尔原子模型合理的部分,并赋予其新的内容。

5.C60虽然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但两者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下列关于C60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B.易溶于氯化钠溶液C.易溶于氨水D.可溶于苯等有机溶剂解析:选D。

C60和苯为非极性,相似相溶,因而可溶。

1.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小黑点表示的意义是()A.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B.黑点的多少表示电子个数的多少C.表示电子运动的轨迹D.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解析:选D。

在电子云图中,小黑点并不代表电子,小黑点代表电子在核外空间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小黑点的疏密与电子在该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大小成正比。

2.某主族元素的原子,M层上能量最高的原子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状态,即每个轨道只有1个电子,这种原子的质子数()A.只能是7 B.只能是15C.是11或15 D.是11或13解析:选C。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三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三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物质和其相应的反物质相遇后发生湮灭,所有的质量完全 转化为能量。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制造阿尔法磁谱仪核心部件 的材料是 A.FeO C.Fe3O4 B.Fe2O3 D.Fe3C ( )
自我·检测区
专题1
(2)反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H-+OH+===H2O B.H++OH+===H2O
知识·回顾区
专题1
电解 2. 2FeCl2+Cl2===2FeCl3,2H2O=====2H2↑+O2↑ 对 等化学反应的认识,用“原子、分子、离子、元素、 质量”完成下列填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微粒是 分子 。 (2)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微粒是 分子 , 不可再分的 微粒是 原子 。 (3)化学反应前后, 分子 的种类和个数可变,化学 反应前后不可变的是 原子 的种类和个数、元素 的 种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 质量 。
学习·探究区
专题1
2.1911 年前后,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 α 粒子 轰击极薄的金箔,为了解释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 式结构学说。 图中, 黑点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 曲线 ab、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cd 和 ef 表示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 α 粒子的运动轨迹, 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图是 ( )
学习·探究区
专题1
解析
在金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且质量很大,占有
的体积很小, α 粒子(带正电, 用 质量较小)轰击金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时,大部分 α 粒子可畅通无阻地通过,极小的一部 分发生偏转或被笔直的弹回。
答案 D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二 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高中化学 专题一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作业 苏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专题一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作业 苏教版选修3

专题一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基础达标]1.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57 B.47C.61 D.293解析:选A。

根据题意可知,原子中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因此中子数为293-118=175,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因此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175-118=57。

2.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或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的是( )①火药②指南针③造纸术④印刷术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人工合成蛋白质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A.②④⑥⑧ B.①③⑤⑦C.④⑤⑦⑧ D.①③④⑧解析:选B。

指南针、印刷术不属于化学史上的贡献。

3.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A.发现新物质B.合成新材料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D.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解析:选D。

当今化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发现新物质,A项对;合成新材料,开发新能源,B项对;揭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以及“绿色化学”等,C项对;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是早期化学研究的内容,D项错。

4.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均含有 0.1N A个氧原子解析:选D。

根据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可知,A项不正确;这两种原子互为同位素,质子数相同,因此核外电子数也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则不能通过化学反应改变中子数,故B、C项不正确;由气体摩尔体积判断D项正确。

5.下列科学家及其重大发现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汤姆生发现电子B.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有核模型C.玻尔研究氢原子光谱,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D.拉瓦锡最早发现并制得氧气解析:选D。

-高中化学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3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时间:30分钟)考查点一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1.最早提出科学的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门捷列夫D.卢瑟福解析道尔顿、门捷列夫、卢瑟福和阿伏加德罗的主要贡献分别是提出原子学说、元素周期律、原子的有核模型和分子的概念,B项正确。

答案 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学说B.道尔顿提出了分子学说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D.卢瑟福是近代原子学说的创始人,被称为“原子之父”解析根据原子学说的发展史可得出正确答案。

卢瑟福的确是“原子之父”,但近代原子学说的创始人应是道尔顿,C项正确。

答案 C3.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

以下发明和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的是 ( )。

①火药②指南针③造纸④印刷术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人工合成蛋白质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A.①②③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⑤⑥⑦⑧解析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火药、造纸与化学知识有关,而指南针、印刷术(活字印刷)与化学知识无关;中国的青铜器可以追溯到商代,中国的炼铁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都是世界上最早的;1965年中国化学家率先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先河。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答案 C考查点二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4.首先提出原子结构模型并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结构的科学家是 ( )。

A.玻尔B.汤姆生C.卢瑟福D.道尔顿解析“葡萄干布丁模型”开始涉及到原子内部的结构。

A项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C项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D 项道尔顿建立了原子学说。

答案 B5.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是 ( )。

A.汤姆生B.玻尔C.卢瑟福D.道尔顿答案 D6.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在时间上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对于如图元素符号角标的说法,错误的是()A. \ X原子的中子数为\ A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ZC. 若右上角标为\ 2-,则表示该元素的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D. \ 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Z【答案】A【解析】 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A-Z;B.左下角为质子数,故 B正确;C.右上角为所带的电荷数,则表示该元素的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Z,故 D正确;2.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中最初产生的只有氢原子,“氢燃烧”产生 ^4He原子,“氦燃烧”产生 ^12C、 ^16O、 ^20Ne、 ^24Mg等原子,之后才产生重核元素。

“氦燃烧”过程可表示为: ^4He+ ^4He\rightarrow ^8Be\, ^8Be+ ^4He\rightarrow ^12C\ast \rightarrow ^12C+ \gamma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4He+ ^4Herightarrow ^8Be属于化学反应B. 一个\ ^8Be原子中含有\ 4个中子C. \ ^14C与\ ^14N互为同位素D. \ ^12C与\ ^14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其核外电子数不同【答案】B【解析】 A. ^4He+ ^4He\rightarrow ^8Be的变化过程中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范畴,故 A错误;B.一个 ^8Be原子中质子数为 4,含有中子= 8-4= 4个,故 B正确;C. ^14C与 ^14N属于不同元素的不同原子,不能互为同位素,故 C错误;D. ^12C与 ^14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其核外电子数相同,故 D错误;3.有“新材料之王”之称的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高于 90\%的新型纤维材料。

苏教版化学选修三-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习题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化学选修三-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习题 Word版含解析

1.下列有关化学史知识错误的是()。

A.“原子—分子论”的建立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B.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编制了元素周期表C.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气体反应体积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D.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首先发现了电子2.关于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

A.汤姆生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B.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C.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D.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3.最早提出科学的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门捷列夫D.卢瑟福4.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A.发现新物质B.合成新材料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D.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5.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O4(),有关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O4与O3、O2互为同素异形体B.O4比O2稳定C.相同质量的O4与O3所含原子个数比为4∶3D.O4的摩尔质量是64 g6.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A.①③②⑤④B.④②③①⑤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7.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A.生成一种新分子B.生成一种新离子C.生成一种新原子D.生成一种新单质8.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9.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A.X、Y元素的金属性:X<Y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10.科学家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

苏教高中化学选修三学练测精练:专题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含解析

苏教高中化学选修三学练测精练:专题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含解析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在时间上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面包”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A.④⑤②①③B.①③②⑤④C.④②③①⑤D.④②⑤①③解析: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98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再后来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了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正确的顺序是④②⑤①③,故选D。

答案:D2.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或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的是()①火药②指南针③造纸术④印刷术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人工合成蛋白质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A.②④⑥⑧B.①③⑤⑦C.④⑤⑦⑧D.①③④⑧解析:指南针、印刷术不属于化学史上的贡献。

答案:B3.C60虽然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但两者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下列关于C60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B.易溶于氯化钠溶液C.易溶于氨水D.可溶于苯等有机溶剂解析:C60和苯为非极性分子,相似相溶,因而可溶。

答案:D4.支撑“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事实之一是()A.宇宙原子总数的88.6%是氢B.地球上的元素绝大多数是金属C.普鲁特“氢是元素之母”的预言D.宇宙中存在少量稀有气体分子解析:由“宇宙大爆炸”可知宇宙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元素,故A正确。

答案:A5.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3学案: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含解析

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3学案: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含解析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一、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1.物质结构知识对学习的指导作用2错误!↓预习交流1物质结构对认识有机化合物有什么作用?二、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1.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2.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1)研究物质结构,能够为设计与合成新物质提供____________;揭示物质的________与性能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能。

(2)研究物质结构,能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____与____之间的关系。

(3)从____水平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离不开对物质结构的研究。

(4)研究物质结构,对于______________、实现社会的__________具有重大意义。

预习交流2目前,人们能够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人们能不能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答案:预习导引一、1.元素性质强弱主要化合价彼此结合化学键原子分子离子作用力类型导电性、延展性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空间构型物质的性质2.实验模型化分析归纳推理科学假设和论证方法量子力学光谱和衍射实验预习交流1:答案:19世纪中叶,有机化学上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碳原子的四价、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的立体结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价键的饱和性等相继被发现,为有机立体化学奠定了基础。

二、1.原子阿伏加德罗原子—分子论门捷列夫四价立体结构饱和性2.(1)理论基础结构(2)结构性能(3)分子(4)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预习交流2:答案:能;人们可以用粒子高能加速器来人工制造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中标“*”的元素均为人造元素.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中的重要理论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化学逐渐成为一门科学。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末,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B.瑞典的舍勒C.英国的道尔顿D.英国的汤姆生(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

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
一、选择题
1.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现代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发现能量守恒定律
【解析】选C。

门捷列夫的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绘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A、B两项分别为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贡献。

2.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苏联的化学家初绘
B.门捷列夫关于元素性质的预言先后得到证实,元素周期表的空白不断被填补
C.最初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内质子数由少到多排列的
D.初排元素周期表时共有92种元素
【解析】选B。

门捷列夫是俄国化学家,他最初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将63种元素排列在一起;他关于元素性质的预言先后得到证实:类铝(镓)、类硅(锗)的发现等。

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给我们的启迪是( )
A.道尔顿原子学说存在着缺陷或错误,因而没有积极的作用
B.科学发现是有止境的
C.原子结构属客观事实,没有必要去揭示它
D.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科学发现
【解析】选D。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原子结构模型的每一次演变,都是从科学实验开始的;只有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才能把握物质变化的实质,更好地造福人类;科学发现是无穷无尽的。

【补偿训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以下科学家以及他们提出的原子结构学说(或模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道尔顿——电子轨道理论
B.卢瑟福——量子力学模型
C.玻尔——行星绕太阳模型
D.汤姆生——葡萄干布丁模型
【解析】选D。

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汤姆生提出的电子在球体中运动的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卢瑟福提出了电子围绕原子核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的有核模型;玻尔提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的原子轨道模型。

4.历史事实表明,没有新材料的出现,就没有科技与生产发展的突破。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在于寻找新的信息材料。

下列材料可作为信息材料的是( )
A.铜线
B.化纤
C.橡胶
D.光导纤维
【解析】选D。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5.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的3 mm长的管状定向碳纳米管,长度居世界之首。

这种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大、密度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因而被称为“超级纤维”。

下列对碳纤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
B.它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C.它的结构与石墨不同
D.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选D。

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密度小、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所以A正确;碳纤维的物理性质不同于石墨,所以它们的结构不同,C正确;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B正确,D错误。

【补偿训练】(2018·镇江高二检测)碳纳米管是一种纳米尺度的、具有完整分子结构的新型材料,它是由一层碳原子卷曲而成的无缝、中空的管体,具有质轻、可弯曲、强度好、弹性强的特点。

下列关于碳纳米管的可能用途不正确的
是( )
A.用它可做成攀登月球的“太空天梯”
B.能解决室温下,低气压、高容量储存氢气的难题
C.作为优秀的绝缘材料
D.制电脑芯片可大大提升计算机系统的计算能力
【解析】选C。

碳纳米管由碳原子构成,能导电,不可作为绝缘材料。

6.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

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N4转化为N2属于物理变化
C.N4的摩尔质量为56
D.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选D。

N4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因而是一种新型的单质,而不是化合物;N4和N2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两者的转化是化学变化;N4的摩尔质量为
56 g·mol-1;N4和N2的关系是同素异形体。

因而A、B、C错误。

【方法规律】“三素”的比较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与中子数、电子数无关。

如T、D2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粒子。

(2)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核素即原子,其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绝大多数元素都存在不同种核素,但有些元素只有一种核素。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或质量数)不同的原子的互称。

如氕H)、氘(重氢,D或)、氚(超重氢,T
或),14C,16O、17O、18O,
7.(2018·常州高二检测)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

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NMR现象。

下列各项中,均可产生NMR现象的是( )
A.18O、31P、119Sn
B.27Al、19F、12C
C.N、P、As、Sb、Bi
D.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原子
【解析】选C。

A中18O的质子数为8个、中子数为10个,均为偶数,无NMR现象;B中12C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个,也无NMR现象;D中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原子有H和He,氦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无NMR现象;C中元素为第ⅤA族元素,质子数均为奇数,有NMR现象。

二、非选择题
8.科学家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

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符号相反。

(1)若有α粒子(即氦离子)的反粒子,称为反α粒子,则该粒子的质量数为,电荷数为,反α粒子的符号可表示为。

(2)近几年,欧洲和美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

试推测反氢原子的构造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解析】所谓反物质,它的原子核是由反质子和反中子构成的,反质子的质量数为1,带负电荷,反中子的质量数也为1,不带电;核外是反电子,质量可忽略不计,带正电荷。

正常的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的,反氢原子则是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反电子构成。

答案:(1)4 -2 He2-(2)B
9.Ⅰ.用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完成下列填空:
(1C与N具有相同的;
(2C与N具有相同的。

Ⅱ.在H H H Mg Mg O O O中共有种元素,种原子,中子数最多的
是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解析】Ⅰ.(1C中的中子数为13-6=7N中的中子数为14-7=7,因此二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2C的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N的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7,因此,二者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Ⅱ.在H H Mg Mg O O O中有氧元素、氢元素和镁元素三种,这8种微粒均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均属于原子,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可知中子数最多的是12个,为Mg O的相对分子质量=2×2+18=22。

答案:Ⅰ.(1)中子数(2)质量数Ⅱ.3 8Mg 22
【补偿训练】今有下列粒子: C ②O2 C ④O3 C ⑥1H2⑦HD
(1)属于同位素的是。

(2)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3)⑥与⑦的性质相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①③⑤符合。

(2)由同种元素形成不同性质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②④符合。

(3)1H2与HD均为氢气单质,构成二者分子的原子不同,其质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二者几乎是相同的。

答案:(1)①③⑤(2)②④
(3)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易错提醒】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注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注意1H2与HD均为氢气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

10.根据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可推测出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据此请填写下列空白:
(1)原子中存在,且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2)金原子核带电荷,且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的电荷数,两者产生静电
作用。

(3)金原子的质量远(填“大于”“小于”或“等于”)α粒子的质量。

【解析】极薄的金箔,竟让变速运动的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证明原子不是实心的球体,内部有“广阔”的空间。

有极少数α粒子被笔直地弹回,证明了原子核的存在,但占原子极小的体积,否则大部分α粒子不能畅通无阻地通过;同时证明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否则金原子核将有被α粒子弹出的可能;还能证明金原子核所带电荷种类与α粒子相同,否则两者就会相互吸引;又能证明金原子核所带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否则偏转的就不会是α粒子,而是金原子核。

答案:(1)原子核(2)正排斥(3)大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