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源系统

合集下载

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与优化研究

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与优化研究

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与优化研究一、引言综合能源系统是将多种能源和能源转化技术有机结合,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的系统。

在能源资源稀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与优化研究对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综合能源系统建模与优化的相关内容。

二、综合能源系统建模1. 基于能源需求分析的模型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首先需要进行能源需求分析,分析各种能源在不同领域的需求情况,包括电力、暖通和燃料需求等。

通过分析能源需求的变化趋势和季节性差异,建立能源需求模型,为系统优化提供依据。

2. 基于能源供给分析的模型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还需要进行能源供给分析,包括能源的产量、供应方式和能源供应的可靠性等。

通过对不同能源的供给情况进行分析,建立能源供给模型,为系统优化提供基础。

3. 基于能源转化分析的模型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还需要考虑能源的转化过程。

不同能源之间可以通过燃烧、气化、电化学和热力学等方式相互转化。

通过对能源转化过程的分析,可以建立能源转化模型,为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三、综合能源系统优化1. 能源优化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需要考虑能源的供需平衡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优化能源的供应方式和能源的转化效率,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减排。

优化能源的供需平衡可以通过能源调度模型和能源市场模型实现。

2.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能源之间的协调和优先级问题。

通过建立能源系统优化模型,解决能源系统中的矛盾和冲突,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益。

3. 多目标优化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通常涉及多个目标,如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效益等。

通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平衡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寻找最优解,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四、案例研究以某综合能源系统为例,通过建立相应的能源需求模型、能源供给模型和能源转化模型,对该系统进行建模。

然后,通过建立能源优化模型和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对该系统进行优化。

最后,通过多目标优化模型找到最优解,并评估综合能源系统的性能。

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1. 引言1.1 综合能源系统概述综合能源系统是指多种能源形式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能源系统。

通过整合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如煤炭、天然气、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系统的优化。

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旨在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综合考虑各种能源形式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实际需求和资源情况确定最佳能源组合,优化能源转换和储存系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综合能源系统还需要考虑与环境的协调,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

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工业、建筑、交通等。

通过将不同能源形式整合在一起,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成本,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革新和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综合能源系统将更加普及和完善,为能源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2 研究背景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是当前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能源系统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合能源系统设计的背景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

传统的能源系统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但这些能源资源的储量有限,且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急需开发利用新能源技术,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

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不仅可以实现不同能源之间的协调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合能源系统的研究背景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需求而展开的。

1.3 研究意义综合能源系统的研究意义在于可以有效整合各种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可以优化能源供应结构,降低能源生产和消耗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综合能源系统的建设与优化研究

综合能源系统的建设与优化研究

综合能源系统的建设与优化研究综合能源系统建设与优化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能源转型和可持续能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趋势。

综合能源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能源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对综合能源系统建设与优化研究进行探讨。

一、综合能源系统的概念和特点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是指由多种能源及能源利用设备组成的能量集成系统,旨在提高能源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综合能源系统的特点包括能源互联互通、能量的多样化、能源供需的动态平衡、系统的高效和可靠性、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等。

二、综合能源系统建设的必要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能源需求的规模和多样化程度不断增强。

如何保证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通用的能源管理问题。

综合能源系统建设可以根据能源需求实现不同能源互相补充、有效转化利用和协同管理,达到节约能源、保障能源安全以及减少污染的目的。

三、综合能源系统优化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包括了多种环节,如系统规划、组成元器件的选择、运行策略的制定等。

在优化设计中,需确定系统的最优效能、经济性和环保性。

同时,对于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到组成元器件的不同类型、数量、功率、能量等相关要素。

此外,确定运行策略是优化综合能源系统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包括调度策略、控制策略和故障恢复策略等。

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采用数学建模、仿真、优化算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四、综合能源系统建设与优化案例分析案例1:某区域绿博园综合能源系统设计方案某区域绿博园综合能源系统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热泵热水供暖系统、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可再生式能量储存系统等组成。

整个系统能够实现能源的互补和优化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满足园内度假酒店、游客中心等日间用电需求,多余的电力可以储存于可再生式能量储存系统。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可实现冬季采暖和夏季冷却。

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一、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原理1. 多能源整合:综合能源系统将多种能源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主要包括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和核能等。

通过整合利用不同种类的能源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能源的优势,实现能源之间的互补和协同作用,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 智能调控:综合能源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对能源供给、能源转换和能源利用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调控,实现对能源系统的高效管理和优化运行。

通过智能调控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动态平衡和高效利用,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3. 多能源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实现了不同能源资源的互补利用,通过将热能、电能和气能进行互相转换和补充,实现了能源的多元利用。

在综合能源系统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通过储能设备将多余的电能转换成热能或气能,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4. 节能减排:综合能源系统通过优化设计和智能调控,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排。

通过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和综合利用,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综合能源系统在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应用于工业能源系统、建筑能源系统、城市能源系统和交通能源系统等多个领域。

以下将以工业能源系统和建筑能源系统为例,介绍综合能源系统的应用案例。

1. 工业能源系统在工业生产中,能源消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提高工业能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了工业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通过引入综合能源系统,可以实现对工业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智能调控,提高工业生产中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并且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在城市建设中,建筑能源消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对于城市能源的高效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入综合能源系统,可以将建筑能源系统与城市其他能源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了能源的互补和协同利用,提高了建筑能源的利用效率。

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转型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合能源系统 课程

综合能源系统 课程

综合能源系统课程是一门涉及能源转换、能源储存、能源传输和能源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课程。

该课程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能源转换:介绍各种能源转换技术,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以及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转换技术,如燃料电池、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能源储存:介绍各种能源储存技术,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以及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储存技术。

能源传输:介绍各种能源传输技术,如电缆输电、架空输电、气体输送等,以及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等技术。

能源管理:介绍能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能源审计、能源监测与控制、能源效率评价等,以及各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技术和系统。

综合能源系统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种能源转换、储存、传输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综述与展望

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综述与展望

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综述与展望综合能源系统是指通过整合不同的能源资源和技术,以有效地提供能源需求。

它包括传统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也包括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环境影响的关注,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综合能源系统中,各种能源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综合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综合能源系统的核心技术1. 多能源系统集成技术综合能源系统要整合多种能源资源,需要在系统设计和运行控制方面进行集成技术研究。

这包括多能源系统的整体设计、能源间的灵活互联、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多种能源资源之间的灵活转换和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2. 能源储存和输配技术综合能源系统中,能源的储存和输配技术尤为重要。

这包括传统的能源储存技术如油罐、储气库等,也包括新型的能源储存技术如电池、超级电容等。

在输配技术方面,需要研发高效的能源输配设备,以满足不同能源资源的输配需求。

3. 能源利用技术综合能源系统的核心是能源的利用,因此能源利用技术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这包括传统的火力发电技术、燃气轮机技术,也包括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

节能和清洁利用技术也是综合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未来发展方向展望1.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多种能源资源的智能管理和优化调度,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灵活性。

2. 新型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未来,可再生能源将会成为综合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计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迎来新的突破,同时新型的能源利用技术如光热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也将得到加快发展。

3. 多能源系统的整体优化未来,综合能源系统将会向着多能源系统的整体优化方向发展。

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

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

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综合能源系统作为一种综合利用多种能源形式的技术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培养具备综合能源系统设计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完善的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综合能源系统的定义、原理、设计和管理等方面,探讨一份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

一、综合能源系统的定义和背景综合能源系统是指通过整合不同能源形式(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和能源转换技术(如热电联供、热泵等),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综合能源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培养具备综合能源系统设计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二、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的基本原理1. 综合能源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能源形式的转换与储存、能源的供需匹配、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等。

2. 综合能源系统的技术基础:包括能源转换技术、能源储存技术、能源管理技术等。

3. 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性分析:包括能源成本分析、能源效益评估等。

三、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1. 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能源与环境、能源转换原理、能源储存原理等。

2. 综合能源系统设计与优化:包括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等。

3. 综合能源系统管理与运行:包括能源系统的监测与控制、能源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

4. 综合能源系统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综合能源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评估方式:通过考试、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估,全面考察学生对综合能源系统的理论掌握和实践能力。

五、综合能源系统教学大纲的实施建议1. 教材选择:选择权威的教材,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确保教学内容的权威性和前沿性。

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综述与展望

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综述与展望

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综述与展望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是指在能源生产、转化、传输、储存和利用过程中,将多种能源形式进行综合利用,实现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和协调能量需求与环境保护的一种新型能源系统。

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低碳排放和能源安全。

综合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分布式能源技术分布式能源技术是指通过建设分布式能源站点,将多种能源形式进行集成和转化,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被广泛应用。

与传统的中央化能源系统相比,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能源利用率高、适应性强、可靠性好等优势,可以减少能源传输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能源存储技术能源存储技术是指将能量以物理或化学形式储存在设备或介质中,以便在需要时即可获取。

包括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储热壁挂等多种形式。

能源存储技术的发展可以解决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靠性。

三、智能能源控制技术智能能源控制技术是指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等信息技术应用于能源生产和使用系统中,实现能源的动态调度和智能控制。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能源的供需情况,决策制定和指挥调度能源转换、传输和储存过程,实现对综合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四、能源互联网技术能源互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分散的能源源头和能源需求端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像互联网一样的能源生产、消费、交易、管理平台,实现能源的高效安全利用。

包括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形式。

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降低成本,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普及。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能源环境需求的不断变化,综合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也会不断涌现,如利用等离子体聚变技术实现氢能源、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预测与优化等。

我国政府也将一直积极推动综合能源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为实现能源转型中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9 10
国家
中国 美国 德国 西班牙 印度 英国 意大利 法国 加拿大 丹麦
风机装机容量 (万千瓦)
7716 6109 3425 2296 2015 1053 855 825 780 477
占本国总装机 比重(%) 6.2 5.7 19.3 21.8 8.1 11.1 6.9 6.4 5.8 33.9
余热锅炉
天然气 控制中心
图解
电压 信号 供电 供热 供冷 供气 废气
通过对余热的回收利用,多联供能够实现对一次能源的高效 利用,单位能源的产出效益从实4用0文%档提高到85%以上。
背景及现状
实用文档
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结构
联供设备
燃料电池型热电联供微电网结构
微型燃气轮机型热电联微电网结构
实用文档
冷热电联供工程介绍
实用文档
冷热电联供工程介绍
➢包括东京瓦斯大楼、东芝 大楼、靠海大楼 ➢4台燃气轮机,装机容量 4400KW ➢区域性热电冷三联供系统 产生0.78Mpa蒸汽和7℃冷 水
日本东京地区CCHP系统 实用文档
冷热电联供工程介绍
东京世贸中心大厦 ➢ 燃气轮机1500kW; ➢ 余热蒸汽锅炉4.6t/h; ➢ 蒸汽轮机90kW驱动燃气压缩机; ➢ 太阳能发电80kW可作燃气轮机的启动电
光伏,风机,柴油机 • 直流母线
美国微网示范工程—CERTS
美国微网示范工程—NREL
美国
示范目的
• 分布式发电系 统可靠性测试
• 分布式发电, 微网运行导则 制定
美国微网示范工程—DETL
美国微网示范工程—Mad river
示范目的
• 建立微网经济模 型
• 特定地点建设微 网可行性
• 加快微网技术和 制度上认知度
实用文档
未来能源系统的形式—全球能源互联网
优点:可实现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效配置。

缺点:国家间的协调问题和能源地域分散问题难以解决,同时间歇性资源众
供电
燃料电池
供冷
吸收式制冷机
供热
燃气锅炉
供热
供热
蓄热槽
余热锅炉
天然气 控制中心
实用文档
图解
电压 信号 供电 供热 供冷 供气 废气
未来能源系统的形式—全球能源互联网?
到2050年建成由跨国跨洲特高压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智能电网构成的全球 能源互联网,连接“一极一道”(北极和赤道附近地区)和各洲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 含分布式电源配 电网规划
实用文档
荷兰的Zutphen度假村,荷兰首个微网项 目
欧盟
微网组成: 380V,50Hz系统 335kW光伏,蓄电池 提供200幢别墅电力
示范目的: • 联网联网孤岛自动切换 • 黑启动能力 • 维持孤岛运行24小时 • 蓄电池智能充放电管理
实用文档
微网组成: • 燃料电池,内燃机
中国: 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建立包含优先上网、标杆 电价、成本分摊等相关内容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
实用文档
分布式发电现状
全球已有103个国家和 地区在开发和利用风电; 2013年风电发电量约 6400亿千瓦时,约占发 电总量的2.9%;
2000~2013年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及增长率
,光伏 • 动态电压调节器 • 直流母线
示范目的: • 供电质量分为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1,B2,B3四个 等级,通过上层调 度管理,实现不同 等级供电质量
日本
实用文档
日本微网示范工程 —Sendai
1
舟山东福山岛:
风光柴储海水淡 化综合示范工程
离网型微网工程,含 210kW风电、 100kW光伏、 200kW柴发、海水 淡化装置及铅蓄储能 系统。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
报告人:顾 伟
wgu@ 13814005169
东南大学 二〇一五年三月
实用文档
目录
实用文档
利用各种分散存在的能源进行发电供 能的技术。如: 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天然气为燃料的冷/热/电联供技术 (简称:CCHP )
优点:可利用丰富的清洁和可再生 能源。
实用文档
目录
实用文档
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
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是一种以联供设备为核心,包含多个分布式单元 (发电、负荷、储能、蓄热等),存在多元能量平衡的微电网形态。具有能 源利用率高、供电可靠性高、环境污染小、调度灵活等特点。
公共电网
蓄电池 光伏阵列
供电
燃料电池
供冷
吸收式制冷机
供热
燃气锅炉
供热
供热
蓄热槽
需要新的技术来解决分布式发电的高效利用问题!!(微电网) 实用文档
微电网定义
微电网简称微网,是由分布式电源、
大型电厂 升压变
常规电网
枢纽变电站
配电变压器
配电变压器
内燃机
商业建筑
内燃机
飞轮 储能
微网 商业建筑
燃气 轮机
配电变压器
燃气 轮机
光伏 电池
燃料电池
工厂企业 居民
储能和负荷构成的独立可控供能系统, 是发挥分布式电源效能的最有效方式。
缺点:一些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 和随机性。
实用文档
分布式发电技术
分布式发电发展政策
美国: 通过生产税抵免政策和可再生能源配额等政策鼓励风电发展。 2008年美国能源部开展了“20%风能目标可行性研究”,认为2030 年美国风电占总消费电量20%是可行的。
欧盟: 通过提供度电补贴的方式鼓励风电发展。一种形式是直接固定上网电 价,电网企业按政府规定电价收购风电;另一种形式是风电项目参与市 场竞价,政府在市场电价基础上基于一定补贴。 2010年欧盟成员国提交了“可再生能源国家行动计划”。
题要求。
实用文档
南麂离网型微网综合示范工程
光伏发电500kW
海洋能发电100kW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兼储能)
风力发电11*100kW
柴油机发电1.1MW
特点
南麂微网综合示范工程是一个可靠性要求高,分布式电源种类多样 的复杂离网型微网系统,可对微网设计方法、控制保护策略、能量 管理方法、优化运行策略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进行测试与验证。
✓满足用户多类 电能质量需求
✓智能电网的
有机组成部分
12
实用文档
国家
美国 欧盟国家
日本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代表性的基础项目
相关技术
Madriver微电网
美国电力可靠技术解决方案协会 (GERTS)
美国第一个微电网示范性工程
美国著名微网研究机构,于2006年开始 进行微电网的示范工程
夏威夷等洁净能源计划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德国乌帕塔尔气候环境与能源研究院&德国西门子研究中心 )
实用文档
分布式发电并网带来的挑战
输电 网络
G GGG
高压配网
110KV
中压配网
35/10KV
低压配网 0.4KV
负荷
DG DG
负荷
DG DG DG
以分布式电源(DG)为单元
优点:接入方便,运行简单
缺点: 系统故障退出运行 间歇性影响周边用户 能源综合优化困难 对电网运行调度提出了挑战 上述缺点已制约了DG的发展
供电
湖水
制冷 冷却
供电
备用冷却 大型
发电机
供电
供电
余热
供热
制冷
余热机组
冷却
制冷
电源
供热热源
热泵机组
太阳能 余热
小型 发电机
备用锅炉
蓄热水槽
实用文档
蓄冰槽
生活热水 采暖 供冷
蟹岛三联供系统能源利用
冷热电联供工程介绍
发电 主要供能源中心热泵、水泵用电
发电 余热 水源 热泵
湖水
➢ 吸收制冷、供热 ➢ 与太阳能热水系统联合供应生活热水 ➢ 夏季日间供冷、夜间蓄冰 ➢ 冬季日间供热、夜间蓄热
(全球风能理事会)
实用文档
分布式发电现状
欧洲是目前光伏发电发展 规模最大的地区; 2013年太阳能光伏发电 量约1600亿千瓦时,约占 发电总量的0.7%;
2000~2013年世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及增长率
(欧洲光伏工业协会)
实用文档
分布式发电现状
2013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居前十的国家基本情况
序号
2013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居前十的国家基本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国家
德国 中国 意大利 日本 美国 西班牙 法国 英国 澳大利亚 比利时
光伏装机容量 (万千瓦)
3571 1942 1793 1381 1373 534 467 338 330 298
占本国总装机 比重(%) 20.1 1.6 14.4 4.7 1.3 5.1 3.6 3.6 5.2 14.3
实用文档
微型电网
实用文档
微型电网
配电网
微电网中央运行管理 MV
PCC
电能质量监测平台
图解 供电 信号
本地控制
30kW
本地控制 本地控制
风机 20kW
储能电池1
LV
0.38kV
不间断负荷 10kW
重要负荷 15kW
10kW 光伏
本地控制
5kW 储能电池2
本地控制
充放电桩
40kW 可调负荷
东南大学 江苏省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NEDO于2003年启动可再生能源的地区 配电网项目,建立了3个微电网示范工

实用文档
系统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