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6《海上日出》教研备课相关资料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海上日出》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巴金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

文章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这篇课文重点在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时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描绘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因为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原因,学生对于本文中所描述的海上日出独特而伟大的景观感受较浅。

学生已初步掌握拟人、比喻手法的妙处,但是对于文章遣词用句的精妙尚需加强理解。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海上日出过程中景物的变化,想象海上日出的画面。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句。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海上日出的录像。

学生准备:1.准备词语卡片。

2.查找作者巴金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看过日出吗?能说说你的印象吗?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妙笔生花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盛大的海上日出图。

你们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象吗?让我们先了解作者巴金。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巴金的相关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介绍。

2.介绍作者。

巴金(1904—2005)中国文学家。

原名李尧棠,字带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

作品风格热烈而浪漫,感情充沛,具有激进的批判现实的意义。

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海上日出》2.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海上日出》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归纳诗歌《海上日出》的基本意思;3.掌握诗歌《海上日出》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4.增强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3.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海上日出》的意境;2.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及表达方式。

4. 教学难点1.综合诗歌内容进行情感表达和理解;2.在诗歌《海上日出》中领悟作者的意图。

5. 教学准备1.课文《海上日出》的复印件;2.录音机。

二、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放一段关于海上日出的美丽图画,并播放一段自然海浪声音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 学习任务1.学生默读诗歌《海上日出》,感受诗歌的意境;2.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3.整理诗歌的关键词语;4.老师分层次讲解诗歌内容;5.小组合作朗读诗歌;6.听录音,模仿配音。

3. 拓展老师提问:诗歌《海上日出》中作者对海上日出的情感表达如何?4. 总结老师归纳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海上日出》的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对于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比较肤浅。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提问学生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和思考来深度理解诗歌的意蕴,同时在教学中利用更多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希望通过持续的反思和改进,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美、品味美、创造美。

以上是《海上日出》的教案及教学反思,谢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第五单元·自然之美大自然是一幅画,再好的笔墨也无法描绘它随处可见的绚丽;大自然是一首诗,再美的语言也无法说清它带给我们的乐趣;大自然是一首歌,那么再精巧的乐器也无法奏出它带给我们的喜爱。

大自然以它宽广的胸怀拥抱人类,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人类,以它伟大的智慧启迪人类,它给了我们如此美好的一切,我们怎能不感激大自然呢?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领略两位作家笔下不同的自然风光,感受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

跟随巴金爷爷,我们将共赏海上日出,去感受旭日喷薄而出的壮美;前往浙江金华,我们将与叶圣陶同游双龙奇洞,去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和谐相处,创造美好的明天!本单元只有两篇课文,但习作板块与其他单元不一样,有两篇习作例文。

从写作方法来看,这些文章都按一定的顺序写清了景物的特点。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交流,明确游览类文章的写作顺序。

从表达的情感来看,本单元的课文都以优美的文字介绍了祖国的自然奇观,让人心生向往。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海上日出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文章笔触清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趣。

2课时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去金华双龙洞途中的风光以及双龙洞的奇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了解双龙洞孔隙、内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2课时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课文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

引导学生交流游记类文章的写作顺序;能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并按一1课时16海上日出1.会认“扩、荷、刹”等4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扩、范、努”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清静、扩大、范围”等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通过描述海上日出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好。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也很多,有利于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也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比较生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学生可能不太熟悉,需要进行重点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中描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美景。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的图片和重点内容。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海上日出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如:“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太阳上升的艰难情景,展现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在活动体验中,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和游览的顺序写景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么把重点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2.在阅读写作的引领下,能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它的特点。

【单元任务群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16 海上日出【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秀丽,增进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能说出海上日出时几种不同景象。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描绘的海上日出的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课前解析】关注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带甘,是四川成都人。

他生长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

“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他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关注写作方法:文章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结构清晰、有顺序,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有借鉴意义。

【教学目标】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3.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感受日出时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看过日出吗?你知道日出时的景色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海上日出》课文(优秀5篇)

《海上日出》课文(优秀5篇)

《海上日出》课文(优秀5篇)海上日出教学反思篇一《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一样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

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日出的壮丽景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教学难点:体会日出的变化过程,学习作者按必须顺序观察的方法。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图片导入,走进文本在讲课之前,我先在课件上显示了各种风景名胜地的日出美景,激发学生对美景的热情,然后导入课文,一齐看看海上日出是怎样的景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日出的壮丽,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根据“那时天还没有大亮——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过了一会儿——到了最终”这些词语,能够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是按照时间顺序,另外作者还写出了有云时的日出和有厚云时的日出,能够看出作者观察了很多天,几种日出的情景都观察细致了。

这样,先在宏观上把握了文章的脉络。

其次,我让学生找到文中的关键词句,重点是找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经过朗读体会日出的壮丽,如“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终,最终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十分可爱。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经过“负着重荷”“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这些词语的描述体现了太阳十分艰难地升上天空的过程。

让学生继续发现文中的关键语句,并分析关键语句,帮忙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日出的壮丽景色。

(三)做到了读写结合,以阅读促写作分析了文章的资料,我又着重从写法上引导学生,写景文章要有必须的。

顺序,像这篇文章就采用了时间顺序,我给学生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时间顺序,练习写“公园的一角”,以此让学生学会用时间顺序写景色。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海上日出》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为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2篇课文。

这2篇课文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海上日出》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海上日出21.认识10个生字,会写24个字,读准1个多音字,正确读写2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2交流平台·初试身手11.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能抓住一处景物的特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

习作例文 1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习作 21.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2.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16海上日出▶教学目标1.认识“扩、刹、镶”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正确读写“扩大、范围”等11个词语。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

重点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和会写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

教学时强调“刹、紫、范”的读音,指导“镶、紫”的书写顺序,“镶”不要多笔少画。

2.阅读理解。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品读感悟、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6.海上日出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6.海上日出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清静、浅蓝”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

他是20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重点指导“范、荷、刹”的读音。

同桌互相指读词语,再齐读。

3.指导写字:指导“镶”的字形,“镶”字右边比较复杂,两个“口”下面是“”。

4.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2.说一说,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3.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部分(2~5),写“我”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

第3自然段: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景象。

第4自然段: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5自然段: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6),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突出“常常”和“早起”。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和“早起”说明了什么?(“早起”的目的是看“日出”。

“常常”说明“我”观察海上日出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因此本文所写的不仅仅是一次日出的过程与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6《海上日出》教研备课相关资料
第一篇:描写日出的诗歌
咏初日
宋·赵匡胤
太阳初出光赫赫,
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与残月。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怎不忆江南?
登单于台
唐·张槟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第二篇:“分辨”“分辩”为什么写法不一样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3课中有一个词,是“分辨”;第22课也有一个词,是“分辩”。

这两个词为什么写法不一样呢?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请告诉我。

答:“分辨”和“分辩”意思不同,所以写法不同。

请看它们出现的课文。

《海上日出》中有一个句子:“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其中的“分辨”是区分、辨别的意思。

《白杨》中的“分辩”,是在描写兄妹争论白杨是树还是伞的对话中出现的是辩白、辩解的意思。

这两个词中的后一个字不同:一个是“辨”,辨别的意思,中间是个“■”;一个是“辩”,说解、辩论的意思,中间是个“讠”(“言”字作偏旁时的简写)。

由于“辨”和“辩”的字形、字义不同,因此它们组成的两个词“分辨”和“分辩”的意思也不相同。

“辨”和“辩”是声音相同的形近字,“分辨”和“分辩”是形体相近的同音词,彼此容易混淆,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一定要仔细辨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