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提纲(考查)9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复习总要求:结合每章节后客观题和作为作业布置的计算题)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1 、统计的三个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P5三个含义:统计工作(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关系:统计工作(活动),即统计实践活动,是基础;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是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物。
统计学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统计实践,又高于统计实践,反过来指导统计实践。
2、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统计学的特点: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4、社会性3、统计的作用(功能):1、信息功能2、咨询功能3、监督功能4、统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与工作过程.统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哲学唯物辩证法、社会经济学、数学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判断法及其他相关的方法统计工作过程P10—11: (统计任务、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统计信息管理),三个阶段并非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各环节往往是交叉进行的。
重点掌握内容: (能联系实际进行判断)5、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P11—16(1)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简称总体.总体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或者差异性)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无限总体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2)标志与指标。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分为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量的特征的概念。
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数量指标反映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总量指标质量指标反映现象发展的相对水平、工作质量—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指标和标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是:第一,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第二,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不一定是可量的。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一、概念1、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指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客观现象统计资料的方法论科学;2、统计调查: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采集数据的过程;3、统计整理:统计数据整理即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与要求,将收集到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4、总体参数:根据总体各单位标志值计算的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称为总体指标,又称全及指标,也称为总体参数;5、统计量:6、频数:各组所出现的单位数;频率:各组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对总体所起作用的相对强度;7、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8、普查:是为某种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9、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10、参数估计:就是用样本的数量特征(统计量)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参数)进行估计的统计方法;11、相关系数:是指在直线相关条件下,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和方向的统计分析指标;12、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
二、简答1、统计分组及其作用: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变量(或几个变量)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成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
作用:⑴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⑵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内部结构;⑶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统计调查问卷及其设计原则:统计调查问卷是把所要调查的项目及其可能的答案,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排列所形成的问答卷。
设计原则:⑴主题明确;⑵一般性;⑶逻辑性;⑷明确性;⑸非诱导性;⑹便于整理、分析。
3、常用的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有:极差、平均差、标准差和方差以及离散系数等变异指标。
4、时点指标及其特点: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状况的数量。
特点:不连续性5、统计指数的性质及作用:⑴综合性;⑵相对性;⑶平均性;⑷代表性6、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⑴抽样单位数的多少;⑵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⑶抽样方法;⑷抽样的组织形式。
统计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1.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的科学,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描述统计:描述统计学是研究为了反映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而需采用的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加工整理方法、数据综合分析方法,计算各项指标反映数据的构成和分布等方法以及用一定形式的表式和图形把结果显示出来的方法等。
3.推断统计:推断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作出以概率形式表达的推断。
4.总体(Population):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母体。
5.个体(Element):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6.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即总体的一个子集。
7.参数:(Parameter):总体参数,指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一些统计指标。
如总体平均值或期望值,用符号μ表示;反映总体分散情况的指标如标准差,用σ表示;反映某事物两特性总体之间关系的统计指标为相关系数,用ρ表示;表示两特性之间数量关系的统计指标是回归系数,用β表示。
8.统计量(Statistic):是样本的函数,只跟样本有关,与总体参数无关。
如样本平均数(X)、样本标准差(S)、样本相关系数(r)、回归系数(b)等。
可以用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或进行假设检验。
9.随机现象: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或观察,其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事先无法确定,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10.定类尺度:也叫类别尺度或列名尺度。
只能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
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
如性别(男、女)、学历、企业性质、职业、地区等。
11.定序尺度:也叫顺序尺度,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别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它不仅可以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劣或顺序。
12.定距尺度:也叫等距尺度或间隔尺度,不仅能将事物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还可以准确地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表现为数值。
统计学复习纲要概论

统计学复习纲要概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学、医学、社会科学等。
统计学的核心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推断来了解和解释现象,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为了帮助学习统计学的同学复习要点,下面将给出一个统计学复习纲要概论。
一、概率论的基本概念:1.概率的定义和性质2.条件概率和独立性3.随机变量和概率密度函数4.期望和方差的概念和计算二、统计学基本原理:1.样本与总体2.统计量和抽样分布3.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三、参数估计:1.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概念和方法2.极大似然估计和最小二乘估计的原理和应用3.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和解释四、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2.单样本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3.两个样本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4.卡方检验和F检验的应用五、线性回归分析:1.简单线性回归的原理和应用2.多元线形回归的原理和应用3.回归分析中的诊断和解释六、方差分析:1.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2.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3.方差分析中的效应大小和事后比较七、非参数统计:1.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和方法2.秩和符号检验的应用3. Wilcoxon秩和检验的应用以上是一个统计学复习纲要的概论,其中包含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课本、习题集和练习题来巩固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数据的分析来加深理解。
此外,还可以使用统计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以提高对统计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多进行思考和总结,理解概念背后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原则和方法。
2.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4.变量:描述观察对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5.总体和样本:总体:包含所有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6.样本量: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
7.参数和统计量:参数:对总体特征的某个概括性度量,包括总体均值、总体比例、总体方差。
统计量:对样本特征的某个概括性度量,包括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
8.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先将总体各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组成一个样本为止。
9.频数:落在某一特定类别的数据个数。
10.比例: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类别的频数占全部频数的比值。
11.比率: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频数之间的比值。
12.随机变量:事先不能确定其取值的变量。
13.期望值:随机变量的平均取值。
14.抽样分布: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是由样本统计量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
15.标准误差:也称标准误,样本统计量分布的标准差,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
16.中心极限定理:随着样本量n的增大(通常要求n>=30),不论原来的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样本均值的概率分布都将趋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期望值为总体均值μ,方差为总体方差的1/n。
17.置信区间:由样本统计量构造出的总体参数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估计区间。
18.置信系数:也称置信水平,在重复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置信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区间所占的比例。
19.假设:对总体的某种看法,在参数检验中,假设是对总体参数的具体数值所作的陈述。
20.假设检验:利用样本提供的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21.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原假设: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推翻的假设。
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1)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工作。
没有统计工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生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工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方面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的。
3)标志: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用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用文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
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
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
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目的为纽带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有二: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用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用文字回答)。
二者联系: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身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
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第二章: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4.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9.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0.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
1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12.普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13.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样本容量:也称样本量,是构成样本的元素数目。
16.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7.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8.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9.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20.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21.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22.离散型变量: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
23.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
26.概率抽样: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选入样本。
45.频数: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
46.频数分布:各个类别及其相应的频数形成的分布。
47.比例: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占全部数据比值。
48.比率: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比值。
49.累积频数: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
50.累积频率或累积百分比:将有序类别或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
51.数据分组:根据统计研究需要,将原始数据按某种标准化分成不同的组别,。
52.组距是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53.组距分组是将全部变量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统计学基础复习提纲复习内容统计数据数据搜集

统计学基础复习提纲复习内容:第一章:统计数据;第二章;数据搜集;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第五章:抽样与参数估计;第六章:假设检验;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第九章:指数。
重点内容:第一章统计和数据(1)统计的概念和应用(2)统计数据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
(3)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变量。
第二章数据搜集(1)数据来源: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2)调查设计:调查方案设计和调查问卷设计(3)统计数据质量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1)集中趋势的测度:平均数;中位数和分位数;众数(2)离散程度的度量:极差和四分位差;平均差;方程和标准差;离散系数(3)偏态与峰态度量:偏态系数;峰态系数第五、六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1)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点估计与区间估计(2)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和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3)样本容量的确定(4)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两类错误与显著性水平;检验统计量与拒绝域。
(5)总体均值的检验:大样本检验方法;小样本检验方法。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变量间关系度量:相关关系的描述和测度;散点图与离散系数。
(2)一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
(3)利用回归房产进行估计和预测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1)时间序列的分解和描述:图形描述;增长率分析(2)预测方法的选择和估计(3)平稳序列的预测: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4)趋势序列的预测:线性趋势预测;非线性趋势预测平均数:x 二2 4 10 11| 14 151096 9.610(2-9.6)2(4-9.6)2 川(15-9.6)2n -110-12、一家公司在招收职员时,首先要进行两项能力测试。
在A 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100分, 标准差是15分;在B 项测试中,其平均数是 400分,标准分数是5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复习提纲一、单选题1.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这里的参数是(C )。
A.1000个消费者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D.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2.为了调查某学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D )。
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3.某班学生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10分。
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考试分数在70-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C )。
A. 95%B.89%C.68%D.99%4.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期望和抽样分布的标准差分别为( B )。
A. 50,8B. 50,1C. 50,4D. 8,85.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考试分数的置信区间为75-85分。
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B )A.肯定在这一区间内B.有95%的可能在这一区间内C.有5%的可能在这一区间内D. 或者在区间内,或者不在。
6.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做的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认为女性,检验2005年薪车主中女性的比例是否显著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C )A. H 0: π=40%,H 1: π≠40%B. H 0: π≥40%,H 1: π<40%C. H 0: π≤40%,H 1: π>40%D. H 0: π<40%,H 1: π≥40%7.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B )。
A.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量x 0,求出因变量y 的平均值的区间B.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量x 0,求出因变量y 的个别值的区间C. 对于自变量y 的一个给定量y 0,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D. 对于自变量y 的一个给定量y 0,求出自变量x 的个别值的区间8.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 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著,则意味着( A )A. 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B. 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C. 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D. 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9.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即增长的增长)或衰落,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D )。
A.移动平均模型B.指数平滑模型C.线性模型D.指数模型10.设p 为商品价格,q 为销售量,则指数∑∑0010q p q p 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了( C )A. 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B.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C. 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D. 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11. 根据所使用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分为(A )。
A.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B.观测数据和试验数据C.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D. 数值型数据和试验数据12.饼图的主要作用是(A )。
A. 反映一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B.比较多个总体的构成C. 反映一组数据的分布D.比较多个样本的相似性13. 如果一组数据是对称分布,则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之内的数据大约有(C )A. 68%B.90%C.95%D.99%14.从均值为200、标准差为50的总体中,抽出n=100的简单随机样本,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则x的期望值和标准差为(A )。
A. 200,5B.200,20C.200,0.5D.200,2515.95%的置信水平是指(C )。
A. 总体参数在一个特定的样本所构造的区间内的概率为95%B. 总体参数在一个特定的样本所构造的区间内的概率为5%C. 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比例为95%D. 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比例为5%。
16.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所计算的P值越小,说明检验的结果(A )。
A. 越显著B.越不显著C.越真实D. 越不真实17.在下面的假定中,哪一个不属于方差分析中的假定(D )。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B.各总体的方差相等C. 观测值是独立的D.各总体方差等于018.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组间平方和反映的是(C )。
A.一个样本观测值之间的大小B.全部观测值误差的大小C.各个样本均值之间误差的大小D.各个样本方差之间误差的大小19.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t检验是用来检验( B )。
A. 总体线性关系的显著性B.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C. 样本线性关系的显著性D. H0:β1=β2=…=βk=020.下面的哪种方法不适合对平稳序列的预测( D )。
A.简单平均法B.移动平均法C.指数平滑法D.线性模型法21. 考察总体中个别现象或个别项目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称为(A)。
A. 个体指数B.总指数C.简单指数D.加权指数22.反映数量指标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称为(A)。
A.数量指标指数B.质量指标指数C.简单指数D.加权指数23.不存在趋势的时间序列称为(D )。
A. 非平稳序列B.周期性序列C.季节性序列D.平稳序列24.时间序列在长期内呈现出来的某种持续向上或持续向下的变动称为(A)。
A. 趋势B.季节性C.周期性D.随机性25. 时间序列在一年内呈现出来的周期性波动称为(B)A. 趋势B.季节性C.周期性D.随机性26.下面的各问题中,哪个不是相关分析要解决的问题(B)。
A.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B.判断一个变量数值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C.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D. 判断样本所反映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否代表总体变量之间的关系27.设产品的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7,说明二者之间存在(A)。
A.高度相关B.低度相关C.中度相关D.极弱相关28.从三个总体中各选取了4个观测值,得到组间平方和SSA=536,组内平方和SSE=828,用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假设,H0:μ1=μ2=μ3,H1:μ1,μ2,μ3不全相等,得到的结论是(B)。
A. 拒绝H0B.不拒绝H0C.可以拒绝也可以不决绝H0D. 可能拒绝也可能不决绝H029.在方差分析中,某一水平下的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称为(A)。
A.随机误差B.非随机误差C.系统误差D.非系统误差30.列联分析是利用列联表来研究(A)。
A. 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B.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C.一个分类变量和一个数值变量的关系D.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分布31.设R为列离岸表的行数,C为列离岸表的列数,则χ2分布的自由度为(D)A. RB.CC.R×CD. (R-1)(C-1)32.假设检验H0:π=0.2,H1:π≠0.2,由n=200组成的一个随机样本,得到样本比例p=0.175,用于检验的P值为0.2112,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得到的结论是(B )。
A. 拒绝H0B. 不拒绝H0C.可以拒绝也可以不决绝H0D. 可能拒绝也可能不决绝H033.若检验的假设为H0:μ≥μ0,H1:μ<μ0,则拒绝域为(B)。
A. z> zαB. z<-zαC. z> zα/2或z<- zα/2D. z> zα或z<-zα34. 如果原假设H0为真,所得到的样本结果会像实际观测结果那么极端或更极端的概率称为(C)。
A. 临界值B.统计量C.P值D.事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3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95%的置信区间比90%的置信区间(A)。
A. 宽B.窄C.相同D.可能宽也可能窄36.指出下面的正确说法(A)。
A. 样本量越大,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就越小B. 样本量越大,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就越大C. 样本量越小,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就越小D.样本量与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无关37.下列不是次序统计量的是(B)。
A. 中位数B.均值C.四分位数D.极差38.抽样分布是指(C)。
A. 一个样本观测值的分布B.总体中各观测值的分布C.样本统计量的分布D.样本数量的分布39.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是分类变量(D)A. 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40.研究者想要了解总体的某种特征称为(A )A. 参数B.变量C. 统计量D.变量值41. 若检验的假设为H0:μ≤μ0,H1:μ>μ0,则拒绝域为(A )。
A. z> zαB. z<-zαC. z> zα/2或z<- zα/2D. z> zα或z<-zα42.方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 C )A.各总体是否存在方差B.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C. 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D. 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43.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 )A. 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 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C. 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 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4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参数是( D )A. 2000个家庭B. 200万个家庭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 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45. 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了2006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这一数据属于( C ).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截面数据D.时间序列数据46.哪一个属于抽样误差( A )A.随机误差B.抽样框误差C.回答误差D.无回答误差47.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D )A.3B.13C.7.1D.748.某厂家生产的灯泡寿命的均值为60小时,标准差为4个小时.如果从中随机抽取30只灯泡进行检测,则样本均值( D )A.抽样分布的标准差为4小时B. 抽样分布近似等同于总体分布C. 抽样分布的中位数为60小时D. 抽样分布近似等同于正态分布,均值为60小时49.置信系数表达了置信区间的( D )A.准确性B.精确性C.显著性D.可靠性50.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是BA.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B.组间均方除以组内均方C.组间平方除以总平方和D. 组间均方除以总均方51.在方差分析中,不同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称为(B )A. 组内误差 B.组间误差 C. 组内平方 D. 组间平方52.在回归分析中,F检验主要是用来检验( C )A.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B.回归系数的显著性C. 线性关系的显著性D. 估计标准误差的显著性53.在回归模型中,反映的是(C )A. 由于的变化引起的的线性变化部分B. 由于的变化引起的的线性变化部分C. 除和的线性关系以外的随机因素对的影响D. 和的线性关系对的影响54.由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回归直线,要求满足因变量的( D )A. 平均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B. 实际值与其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C. 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和为0D. 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55.在用正态分布进行置信区间估计时,临界值1.96所对应的置信水平是(C )A. 85%B.90%C. 95%D. 99%56.在Excel输出的方差分析表中,Significance-F值是(D )A. 计算出的统计量F值B.给定显著性水平的F临界值C. 用于检验回归系数显著性的P值D. 用于检验线性关系显著性的P值57.在用正态分布进行置信区间估计时,临界值2.58所对应的置信水平是(D )A. 85%B.90%C. 95%D. 99%58.通过对时间序列逐期递移求得平均数作为预测值的一种预测方法称为( C )A. 简单平均法B. 加权平均法C. 移动平均法D. 指数平滑法59.帕氏指数方法是指在编制综合指数时( B )A. 用基期的变量值加权B. 用报告期的变量值加权C. 用固定某一时期的变量值加权D. 选择有代表性时期的变量值加权60.由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对比形成的指数称为(A )A. 总量指数B. 综合指数C. 加权综合指数D. 加权平均指数61.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D ).A.参数B.总体C.样本D.统计量62. 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 C )A. 2000个家庭B. 200万个家庭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 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63.下面的图形中最适合描述一组数据分布的图形是( C ).A.条形图B.箱线图C.直方图D.饼图64.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65.假设总体比例为0.55,从此总体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则样本比例的标准差为( B ).A. 0.01B. 0.05C. 0.06D. 0.5566. 大样本的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服从( A ).A.正态分布B. t分布C. F分布D. χ2分布67.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B ).A.正态分布B. t分布C. χ2分布D. F分布68.从一个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33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