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化学论文

合集下载

舌尖上的化学论文

舌尖上的化学论文

舌尖上的化学论文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过程中,化学元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烹饪食物还是品尝美食,都离不开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的作用。

本文将从“舌尖上的化学”这一主题出发,探讨一些与食物化学相关的话题。

食物的味觉味觉是人类感知食物的主要方式之一。

人们通常认为味觉主要由五种基本味道构成:酸、甜、苦、咸和鲜。

然而,在科学研究中,近年来新加入了第六种基本味道:脂肪。

这六种基本味道的感知是由舌尖上的特殊感觉器官负责的。

味觉感受的背后是一系列化学反应。

当口腔中的食物与舌头上的味蕾接触时,食物中的化学物质与口腔中的唾液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化学物质会与味蕾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不同的味觉感受。

食物的化学组成食物是由多种化学物质组成的复杂物质。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是食物中最主要的三类化学成分。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得能量的重要来源。

它们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糖类、淀粉和纤维素。

糖类是碳水化合物中最简单的形式,如葡萄糖、果糖等。

它们是快速提供能量的来源。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主要能量储存形式,我们通常通过谷物、蔬菜等食物摄取淀粉。

纤维素则是人体无法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但对消化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酶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

它由氨基酸组成。

不同的氨基酸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蛋白质。

蛋白质在食物中的作用多种多样,包括提供能量、构建身体组织以及参与化学反应等。

肉类、鱼类、奶制品和豆类都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脂类脂类是一类具有高能量的有机化合物,它们是由碳、氢和氧等元素组成。

脂类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包括脂肪和油。

脂肪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储存形式之一,它提供了比碳水化合物更多的能量。

脂肪还可以帮助维持身体温度、保护内脏器官和提供脂溶性维生素。

然而,摄入过量的脂肪可能导致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

烹饪的化学反应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可以改变食物的味道、触感和外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烹饪化学反应:碳水化合物的焦化当食物暴露在高温条件下时,碳水化合物可以发生焦化反应。

题目为食物与化学的论文3000字

题目为食物与化学的论文3000字

题目为食物与化学的论文3000字篇一:食品化学与生活论文食品化学论文题目:浅谈食品添加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班级: 20xx级应用化学2班姓名:陈继远完成日期: 20xx 年 05 月 03 日《食品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浅谈食品添加剂摘要:食品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食品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些隐患。

对食品中添加剂和各种微量元素的检验成为了目前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总结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功用与危害。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功能危害前言:日常饮食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重视营养科普,让人民群众接受平衡膳食的理念,采取科学的营养饮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大幅度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目前,营养教育已被各国政府和营养学家作为改善人民营养状况的主要手段。

世界卫生组织(WTO)把营养教育定义为“营养教育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活动。

”食品添加剂是近代才出现,但它的直接应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中国在远古时代就有在食品中使用天然色素的记载。

如《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即有用栀子染色的记载。

中国传统点制豆腐所使用的凝固剂盐卤,约在公元25~220年的东汉时期就有应用,并一直流传至今;在周朝时即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公元6世纪时北魏末年农业科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就曾记载从植物中提取出天然色素予以应用的方法:作为肉制品防腐和护色的亚硝酸盐,大约在800年前的南京时就用于腊肉生产,并于13世纪传入欧洲。

现代食品工业的产品,已经不再是传统概念的食品。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节奏正慢慢加快。

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要求食品方便化、多样化、营养化、风味化和高级化,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就必然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必不可少的主要基础配料,其使用水平是食品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食品营养与化学课程论文

食品营养与化学课程论文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与代谢摘要:类胡萝卜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普遍存在动物、高等植物、真菌、藻类和细菌中,不同的类胡萝卜素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食物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食物的来源、发育时期、生长环境、加工方式等。

类胡萝卜素不仅是动物体内维生素A事物重要来源,还在预防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动物正常生长与繁殖、显色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大量摄入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可以减少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管缺陷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

近年来人们对其在生物体内吸收、转运、代谢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介绍了类胡萝卜素的来源、结构性质、生物合成、生物代谢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结构;分布;生物合成;代谢The bio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metabolism of carotenoids. Abstract: The carotenoids is a important b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which exist in animals, plants, fungi, algae and bacteria.generally different kinds of carotenoids have different biological functions.Content of carotenoids in food is infected bu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source of food, growth period, growth environment and the way of processing.Carotenoids are not only important source of vitamin A in animal, they can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 improve immunity, maintain normal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color and other animals.Contains carotenoids food intak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neural tube defects and cataract.In recent years, people do a lot of work on the mechanism of absorption,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 in the organism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properties ,sources , bio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metabolism of carotenoids.Key words: carotenoids;Structure;Distribution;Biosynthesis;metabolic1简介类胡萝卜是脂溶性的天然色素,普遍存在于动物、高等植物、真菌、藻类和细菌中,可以呈现黄、橙、红颜色。

化学与食品安全的探讨

化学与食品安全的探讨

化学与食品安全的探讨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也在食品安全的探讨和保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化学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实际应用。

一、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与监管食品添加剂是化学在食品领域中的一种重要应用。

它们可用于增加食品的口感、延长保质期、保持色泽等。

然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估和严格的监管。

在国际上,针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主要有两个机构,分别是国际食品添加剂评估机构(JECF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

这两个机构通过严格的评估程序,评估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代谢动力学等多个方面,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

此外,各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监管体系,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比如,中国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等,保证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二、农药与环境污染的控制农药作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农药残留以及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农药的选择、使用和管理中,化学的应用极为重要。

化学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和评估农药的毒理学特性、降解动力学、残留分析等。

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比如正确控制施药量和施药时间,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

同时,农药的使用也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如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

在化学的帮助下,可以通过研究农药的移动性、分解性等特性,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食品质量和安全检测化学技术在食品质量和安全检测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化学分析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激素、添加剂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为食品质量的评估和安全性的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食品安全检测中常用的技术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这些化学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高选择性,可以对各类食品样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食品与化学的论文参考

食品与化学的论文参考

食品与化学的论文参考食品与化学的论文篇一:食品安全化学论文有机化学与食品第一页:目录第二页:摘要第三页:关键词第三页至第五页: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第六页至第十页:食品的组成与有机化学第十一页:食品中的化学带来的挑战第十二页:参考文献第十三页:自我感想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从物质消费转到了精神消费,人们并不只需求解决温饱,而是追求质量上的享受,不仅仅是物质的材料,做工,外观??现在就连食品也要漂亮,这就导致了有很多不法商贩利用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方法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外观。

也就导致了近几年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它危害这人类身体的健康。

他来源于化学必将终结于化学。

另外,随着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食品的化学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人们期盼着能得到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于是绿色食品应运而生。

发展绿色食品工程,将食品的化学污染遏制在源头绿色食品是指对人和环境无害、有营养、优质的食品,它的生产必须以生态环境较佳的地域为基地,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工艺,努力做到生产流通使用及废弃物的后处理均对食品、人和环境无污染或尽可能的少污染,可见绿色食品工程是一项致力于环境保护,减少和消除食品污染的系统工程。

发展绿色食品工程,可将对食品的化学污染的治理从治标转化为治本。

这样就要求着我们大学生担当起我们应该进的责任一定要到位,我们大学生应该承担起属于我们的自己的责任,我相信当我们有责任感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环境将变得更好,更加安全,更加令人放心。

关键词食品安全、有机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危机事件、大学生责任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1、有利的:种类:防腐剂、甜味剂、香料、着色剂、增稠剂和稳定剂、营养强化剂、抗氧化剂膨松剂、酸味剂、增白剂。

1.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亚硝酸钠等。

2.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

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3.着色剂:一般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

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食品化学课程论文2

食品化学课程论文2

食品化学课程论文(2) 食品化学课程论文如同属专业课的《食品营养学》《食品酶学导论》《食品添加剂》《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均同时安排在同一学年授课,为协调冲突的教学内容,规避内容重复,学院自2009年开始多次组织学科方向类似的授课教师进行了专题讨论和研究,确定了交叉内容在各自课程建设中的重点和方向,达到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支撑,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运行下来效果显著。

对于公共必修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与食品化学交叉内容的调整问题,食品化学课程则把教学重点放在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发生并影响食品品质变化的内容等方面,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结构变得更加合理。

2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食品化学课程较抽象、偏重理论的特点,低年级学生通常会感觉学习内容较为凌乱、缺乏系统性,不好把握重点,为了避免初学者产生畏难心理和情绪,继而影响学习热情,因此有必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其穿插教学全过程,达到调动并维持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

2.1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丰富课程内容针对性为了增强所授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一般常结合生产实践中的一些成功事例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结合教学理论中某个知识点,通过联系分析生产生活案例、点面结合、融会贯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如通过提问为什么苹果、土豆削完皮后会变色等问题;还结合学院教师的研究成果如笔者所在学院教师承担的魔芋多糖成果单独作为糖类专题讲座等。

将这些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融入食品化学的教学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参加课外科研的积极性。

通过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食品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将来在食品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快速入门或者进入研究生阶段课题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打下基础。

2.2 创造主动参与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优化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营造主动参与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适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将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实例教学法等优化组合,充分借助各类教学资源,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3]。

生活中的化学论文2篇

生活中的化学论文2篇

生活中的化学论文2篇第一篇:生活中的化学论文2篇生活中的化学之食品化学是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之一,随着化学的发展,生活中一些奥秘也逐渐被揭示。

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知识,化学课本也常涉及生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饮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就从饮食方面来说说我们生活中的化学吧有一些东西我们本来对我们很有益处,但是由于我们的饮食搭配问题可能使我们本来应该获得的营养物质都被抵消,最严重的可能导致饮食中毒,甚至于危害我们的生命。

就拿我们好多女孩子都喜欢吃的巧克力来说把,巧克力甜香的味道、润滑的口感深为人们所倾心。

特别是吃黑巧克力还可有益心脏健康。

因为黑巧克力中含有可以提高血液中预防心脏病作用的抗氧化剂。

但是,你知道吗,吃黑巧克力时喝牛奶就会将这种好处全部抵消。

据苏格兰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对12名志愿者进行的实验发现,每吃100克黑巧克力的志愿者血液中抗氧化剂比例就会增加20%,而吃了含有同样分量牛奶巧克力的志愿者以及吃黑巧克力后又饮用200毫升牛奶的人却没有显示出此种增长。

因为巧克力主要在服食后的4个小时内发挥其有益作用。

而牛奶会妨碍黑巧克力、水果以及绿色蔬菜这些食物中有益于心脏的物质的吸收。

所以吃黑巧克力时最好别同时喝牛奶。

其实不管是在平时和朋友们的交谈中还是在网上,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化学知识在平是饮食中的应用。

比如说下面这些小知识就是我平时有注意收集到的:蒸馒头时,馒头发黄,可在锅中加入适量醋,再蒸一会后,馒头就会变白;炖骨头汤的时候,先要加几滴醋,便于吸收.骨头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加醋酸,可使羟基磷酸钙转换为便于人吸收的钙盐;醋的作用也很大啊,它除了调味外,还能帮助人体进行消化,另外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它有腐蚀性,能消除保温瓶及高压锅等内壁的污垢。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促进细胞再生,缓解黑眼圈;芝麻:富含对眼球眼肌具有滋养作用的维生素E;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滋养眼肌眼球,维持上皮组织机能,改善黑眼圈;海带:富含铁,改善眼周血液循环;绿茶:补充特异性植物营养素,消除电脑辐射引起黑眼圈。

食品生物化学论文(垃圾食品)

食品生物化学论文(垃圾食品)

食品生物化学论文论文题目:十大垃圾食品对人们日常饮食的影响授课老师: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摘要垃圾食品(Junk Food),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

鉴于人民对饮食文化越来越注重,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主要介绍十大垃圾食品对人们日常饮食的影响,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对本校学生的日常饮食进行统计得出了相关结论,目的在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

关键词:垃圾食品饮食营养成分危害健康前言所谓的垃圾食品指的是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他营养成分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比如咸菜中的盐分常常会超过人体需求而造成水钠潴留,成为体内多余的垃圾。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

对照一下每天吃的食物,有多少属于垃圾食品呢?不可否认,上面列举的垃圾食品,每天都难免会接触到,绝对一点垃圾食品都不吃似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但是,尽量避免多吃这些食品还是能做到的!营养学会付金茹理事长介绍,通常把仅仅提供一些热量、没有别的营养素的食物,或是营养成分超出人体需求量并最终在人体内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称为垃圾食品。

即使是垃圾食品也并非不能吃,关键是要懂得平衡自己的营养与热量,懂得均衡调配饮食,就可以减轻或避免垃圾食品对您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生物化学论文
论文题目:食品与微生物
姓名:谢培钧
学部:工程与设计学学部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技术131
学号:1338350103
摘要: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

其中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危害人类健康最易发生,而且较为多见。

所以,了解微生物与食品安全、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应用前景
前言:人类对食品微生物的利用,起源很早。

远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就会利用微生物酿酒。

古书曾记载有:“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

《商书》中也记载有:“若作酒醴,尔维曲;若作禾羹,尔维盐媒”。

“曲”是用谷物培养霉菌等微生物制成,“禾”是发芽的谷物,如作啤酒的麦芽,“媒”是含有乳酸菌之类的菜卤。

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是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

直到16世纪,荷兰人A.van列文虎克首次制成了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后,才看到微生物。

1857年,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证实酒精的发酵过程由酵母引起,并经长期研究,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解决了当时法国由于酒的变质给酿造业带来的重大损失问题,开创了巴斯德灭菌法(现称巴氏灭菌法)。

这种灭菌方法至今仍应用于酒、醋、酱油、牛奶、果汁等食品的灭菌。

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化学和化学分析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学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尤其是70年代遗传工程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

通过诱变、细胞融合等技术,选育出高产的发酵食品微生物优良菌株,可提高产量,改变食品工业的面貌。

正文:
1.1微生物,有时也称细菌,实际上包括细菌、霉菌、酵母和病毒等引起食物中毒的有害微生物(注意: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如乳酸菌、面包酵母等)。

由于这些生物个体十分微小,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无处不在,可在食物链的任何环节侵入食品:从动物到田间的植物、从加工的食品到端上餐桌的食物。

如果我们食用的食物中有微生物繁殖,就可能造成疾病。

食品从生产原料、加工,一直到食用以前都有可能遭到微生物污染。

食品微生物包括3大类:
①: 通过它的作用,可生产出各种饮料、酒、醋、酱油、味精、馒头和面包等发酵食品。

②:是引起食品变质败坏的微生物。

③:又称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包括能引起人们食物中毒和使人、动植物感染而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1.2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㈠土壤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㈡空气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随与地面高度、人口疏密等条件而异。

一般来讲,越接近地面的空气,含微生物越多。

尘埃越多,微生物也越多。

相反,下雨或下雪后,微生物就显著减少。

㈢水各种水域如海洋、湖泊、江河具有微生物生存的一定条件,自然界的水源中都含有不同量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

水的表面含氧量较多,淡水pH在7.0~7.4之间,水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改变。

因此,不同性质的水源中可有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在其中活动和生存。

㈣人和动植物当人和动物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而造成病害时,患者体内就会有大量的病原微
生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泄物向体外排出,其中少数菌是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Bacterium burgeri)。

它们污染食品和饲料造成人、畜患病或食物中毒。

㈤食品加工设备与包装材料各种加工机械设备本身无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食品的汁液或颗粒黏附于内表面,食品生产结束时机械设备未得到彻底的灭菌,使原本少量的微生物得以在其上大量生长繁殖,成为微生物的污染源。

需要注意的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繁殖迅速,但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温度和营养物质。

它们能在温度5-63℃的范围内繁殖。

如果条件适宜,1个细菌能在8小时内繁殖到超过400万个。

因此,食品的适当加热和冷却有助于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食物进食之前,热的食物要保持高温状态(63℃以上),冷的食物放入冰箱。

2.1 世界卫生组织(WHO)特别提出食品安全提示:
避免食用任何在室温下保存2小时以上的食物。

在室外活动等需要预先准备食物或外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更要特别注意。

近几年来,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

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转基因微生物的基因转移和致病性由于微生物之间可以通过转导、转化或接合进行基因转移,因此,转基因微生物有可能将基因传递给人体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导致人体胃肠道微生物的特性发生变化,产生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发生基因转移的可能性可根据转入基因的特性和功能来进行评估。

如果转入基因能给予胃肠道微生物特定的优势,如抗生素抗性、粘着力等,那么发生基因转移的可能性将会增大。

但如果转入基因未能增强胃肠道微生物的任何生存特性,就不必作进一步的安全评估。

另外,还需要考虑转基因微生物的致病性。

用作食品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微生物必须是已知的无致病性的。

同时需要考虑这些活的转基因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如在肠胃中的存活、生长和定殖能力,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等交换质粒的能力等。

2.2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

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

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

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

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

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

2.2.1海洋食品浮出海面:海洋生物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组成,海洋中鱼、虾、贝、蟹等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人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含量充足,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许多,且易于被人体吸收。

日本等国研制的浓缩鱼蛋白、功能鱼蛋白、海洋牛肉等,均以鱼类为主要原料制成。

海洋生物是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宝库。

海虾、海鱼中钙的含量是禽畜肉的几倍至几十倍;海带中富含碘元素;鱼肉中的铁最易被人体吸收;用鱼骨等加工制成的“海洋钙素”“生物活性钙”对防治缺钙有独特疗效。

2.2.2应用前景:一直以来,为了动物的健康和促生长,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但其副作用已经对人类的肉食卫生安全及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首先,抗生素能破坏动物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影响动物的健康,特别是在使用不当时,会引起内源性感染或二重感染。

其次,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引起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并能通过耐药性质粒遗传,使耐药菌株增加;这种耐药菌也可能通过多种渠道转移给人类,威胁人类的健康。

再者,抗生素化学残留会污染肉、奶、蛋等产品,降低畜禽水产品的质量。

基于此,
瑞典自1986年即禁止在供肉食的动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

1998年12月,欧盟也禁止在畜禽养殖中使用多种抗生素添加剂。

2.2.3另外,大多数有效且广泛应用的防腐剂都是各种有机酸或它们的酸盐、酸酯等。

而且这些防腐剂在低pH值下较之在高pH值条件下更为有效。

其中,只有尼泊金酯在pH值接近中性仍具有有效的抗菌作用。

为确保使用防腐剂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防腐剂用量、发挥防腐剂作用,增加产品特效、针对性及广泛适应性,健鹰牌系列防腐保鲜剂坚持应用复合增效原理,通过深入理论研究和大量的针对性实验牞推出了系列高效防腐保鲜食品添加剂,开辟了一条防腐保鲜新路。

总之,为了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发展绿色畜禽水产品,就必需开发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耐药性、不污染环境的抗生素添加剂替代用品,由于动物微生态制剂全面具备这些性能,愈来愈受到专家学者和生产经营者的重视,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为了保障畜禽水产品的出口,在畜牧水产养殖中应用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势在必行。

由于微生态制剂具有抗生素不具备的许多优点,所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43
[2]陆德源,2001.《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胡玉佳,2001《现代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4]岑沛霖,蔡谨,2001.《工业微生物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5]姬德衡,钱方,刘雪雁,2002.《微生物工程在保健食品开发中的应用》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6]沈萍主编,2002, 《微生物学》,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7]岑沛霖、蔡谨主编,2001年,《工业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8]黄秀梨主编,1999,《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9]M.T.马迪根、J..M.马丁克、J.帕克著,杨文博等译,2001,《微生物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