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滨海一带不仅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类文阅读-23海底世界船底鱼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䲟鱼。

䲟鱼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所以,人们称它为“天生旅行家”。

䲟鱼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的过程中,遇到饵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所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

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

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等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

这时,它的细长的尾巴,似海藻随海流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它便继续吸附在新“船”上。

䲟鱼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1.在短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笨拙—()长久—()2.按短文填空(分)。

䲟鱼的体型,行动,性格,尾巴。

3.䲟鱼在大海中乘“船”周游,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一举两得”指的是什么?请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䲟鱼喜爱旅行,所以被称为“天生旅行家”。

()(2)䲟鱼的“船主”指的是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等。

()(3)䲟鱼有时候离开“船主”是为了得到休息。

()1.敏捷短暂2.苗条匀称敏捷活泼细长3.画:䲟鱼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不仅省力气,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4.(1)×(2)√(3)×大海的呼吸大海会呼吸,是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

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沿海地区的独特植物群落,它们生长在海水和淡水的交界处,是海岸线上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红树林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它们能够在盐分浓度高、水深变化大、土壤贫瘠等恶劣条件下生长,为沿海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树林有许多独特的生态功能。

首先,它们能够稳定海岸线,防止海浪侵蚀和风暴潮的侵袭。

其次,红树林能够净化海水,吸收废水和污染物,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此外,红树林还是许多鱼类、贝类、虾类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破坏,红树林的面积在不断减少。

一些地区的红树林被砍伐、填海、开垦,导致生态系统失衡,海岸线退缩,生物多样性减少。

同时,污染物的排放也给红树林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保护红树林,就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让红树林在沿海地区继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

1.在文中,“厄运”指的是战争的威胁和危险。

XXX知道自己可能会面临死亡,但仍然选择留下来,与家人一起面对“厄运”。

2.从画线句子可以看出侵略者的残忍和傲慢。

中尉厉声喝道,夺回烛台,不允许XXX使用灯光,这表现出侵略者的霸道和不顾他人生命安全的本性。

1.请问这篇短文的主题是什么?2.文中提到了哪些关于马的知识?3.马在人类文化中有着怎样的地位?4.你对马有什么样的了解或感受?答案:1.马2.马的起源、马的特点、马的品种、马的用途等。

3.马在人类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既是交通工具,也是战争工具,还是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同时也是文学、艺术和民间传说中的重要角色。

4.回答因人而异。

在山间高高地耸立着,它们是这里的标志。

它们的树干笔直,枝叶茂密,像两个巨大的伞盖,给人们带来了清凉和舒适。

这里的人们都喜欢在松树下休息,或是在树荫下聊天、嬉戏。

在松树下,人们会感觉到一种特别的宁静和安详,仿佛所有的烦恼和忧虑都被树荫挡在了外面,只有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放松。

《大陆滨海一带不仅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中考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

《大陆滨海一带不仅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中考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

《大陆滨海一带不仅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中考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题。

(10分)大陆滨海一带不仅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还有许多五彩缤纷的珊瑚,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海域,那大大小小的珊瑚礁就如同生机勃勃的海底花园,美丽而又富饶。

然而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珊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

2019年9月,有数位科学家在英国著名的《自然》杂志上联名发表文章,称全世界的珊瑚礁到2070年可能会全部消失。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珊瑚退化现象,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1998年、2002年和2016年的3次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更对全球的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破坏。

据科学家研究证实,目前世界上约有10%的珊瑚礁已经完全退化,大约有60%的珊瑚礁正处于危险之中,到2030年,全世界超过50%的珊瑚礁可能会遭到破坏。

大面积的珊瑚退化,将引发一连串的环境效应,甚至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如同森林植被可以防风固沙一样,珊瑚礁这片“海底森林”是极其重要的天然防波堤。

健康的珊瑚礁能够吸收大约97%的海浪能量,缓冲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破坏。

甚至可以说,未来海浪增高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而是珊瑚退化。

珊瑚退化还将威胁其他生物,包括鱼类、海鸟等的生存。

例如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地处非洲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红海,一些紧邻城市的海域不仅出现了珊瑚礁大量退化的现象,而且那些依靠珊瑚礁生存的鱼类也在急剧减少。

除此之外,珊瑚退化还将严重影响沿海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由于珊瑚退化造成鱼类锐减,必将降低海产品的产量。

据估计,东南亚地区近95%的珊瑚礁正遭受威胁,其中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滨海地区所受威胁最大,数百万人的生活将会因珊瑚退化而遭受严重影响。

珊瑚虫十分脆弱,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在温暖、清澈、含盐度较低的浅海环境中生活。

目前,全世界发现的造礁珊瑚主要分布于水深不超过90米的海底,且水深20米以内地带发育最盛,适宜水温为15℃~29℃,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其生存。

《南海、渔业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南海、渔业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南海、渔业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阅读理解题附答案【原文】南海、渔业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冬雪①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浅滩和其周围海面的总称。

南北绵延约1800千米,东西散布约900多千米,共有岛、礁、沙、滩200多个。

南海和南海诸岛全体在北回归线以南,接近赤道,属赤道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这里日照时间长,辐射强,长年高温,雨量较大、湿度大、风大、雾少。

南海独特的地舆和蔼候特色构成了当地渔业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

南海地处热带,海水温度适合,水质未受污染,海洋中自然发生的饲料足量,为鱼类的栖息、繁衍和越冬提供了适合的环境,因而南海的渔业无比丰厚。

②南海现在已探明的鱼类有1500多种,拥有经济价值的约200多种,主要有石斑鱼、马鲅鱼、乌鲳鱼、银鲳鱼、红鱼、鱿鱼、沙鱼等。

另外,南海还有良多珍贵的海产品种,如海龟、海参、海蜇、海蟹、海马、砗磲(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糊口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肉可食,壳可入药)、龙虾和海螺等。

西沙渔场盛产大马蹄螺、篱凤螺及观赏贝类,中沙渔场盛产各种海参,南沙渔场盛产大马蹄螺和砗磲等。

③海参属热带海洋中的刺皮动物,其养分价值与鱼翅、燕窝齐名。

全球约40种海参可供食用,而西沙群岛生产20种,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的海参种类多、散布广、参体大、品质良好,其中以白乳参、乌乳参和梅花参最为珍贵。

梅花参为参中之王,是著名的大型食用海参,大者体长一米有余,重二三十斤。

加工成干品后肉厚脆嫩,炖食不但美味可口,而且养分丰厚,滋补性强。

另外,海贝在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就有250多种。

南海的软体类动物还有著名的鱿鱼、墨鱼、章鱼等。

④除鱼类,南海的热带海藻类资源也极为丰厚,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石花菜、麒麟菜、马尾藻、紫菜等等。

因为有这些丰厚的渔业和海产资源,南海成为我国四大渔区之一,而且渔场面积达182万平方千米。

⑤珊瑚是海洋生物中一种低等动物——珊瑚虫,它们能造就珊瑚礁、岛。

读沧海现代文阅读答案

读沧海现代文阅读答案

读沧海现代文阅读答案《读沧海》现代文阅读材料(1)我又来到海滨了,亲吻着蔚蓝色的海。

(2)这是北方的海岸,烟台山迷人的夏天。

我坐在花间的岩石上,贪婪地读着沧海——展示在天与地之间的书籍,远古与今天的启示录,不朽的大自然的经典。

(3)我带着千里奔波的饥渴,带着长岁月久久思慕的饥渴,读着浪花,读着波光,读着迷朦的烟涛,读着从天外滚滚而来的蓝色的文字,发出雷一样响声的白色的标点。

我敞开胸襟,呼吸着海香很浓的风,开始领略书本里汹涌的内容,澎湃的情思,伟大而深邃的哲理。

(4)我打开海蓝色的封面,我进入了书中的境界。

隐约地,我听到了太阳清脆的铃声,海底朦胧的音乐。

我看到了安徒生童话里天鹅洁白的舞姿,我看到罗马大将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莉奥佩屈拉在海战中爱与恨交融的戏剧,看到灵魂复苏的精卫鸟化作大群的银鸥在寻找当年投入海中的树枝,看到徐悲鸿的马群在这蓝色的大草原上仰天长啸,看到舒伯特的琴键像星星在浪尖上跳动……(5)就在此时此刻,我感到一种神秘的变动在我身上发生:一种曾经背叛过自己但是非常美好的东西复归了,而另一种我曾想摆脱而无法摆脱的东西消失了。

我感到身上好像减少了什么,又增加了什么,感到我自己的世界在扩大,胸脯在奇异地伸延,一直伸延到无穷的远方,伸延到海天的相接处。

我觉得自己的心,同天、同海、同躲藏的星月连成了一片。

也就在这个时候,喜悦突然像涌上海面的潜流,滚过我们的胸间,使我暗暗地激动。

生活多么美好呵!这大海拥载着的土地,这土地拥载着的生活,多么值得我爱恋呵!(6)我仿佛听到蔚蓝色的启示录在对我说,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你如果要赢得它,请你继续敞开你的胸襟,体验着海,体验着自由,体验着无边无际的壮阔,体验着无穷无际的渊深!(7)我读着海。

我知道海是古老的书籍,很古老很古老了,古老得不可思议。

原始海洋没有水,为了积蓄成大海,造化曾经用了整整十亿年。

造化天才成杰作啊,十亿年的积累,十亿年的构思,十亿年吮吸天空与大地的乳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向大海也能要“药”刘诗瑶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

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

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

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

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

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

海滨小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海滨小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海滨小城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短文,答复问习题。

海滨小城我的家乡是海滨的一座小城。

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海天接壤的水平线上,棕色的机帆船和雪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

天空里翱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的云朵。

早晨口帆船口军舰口海鸥口云朵口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膊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口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踩)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

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青色的虾和蟹,还有金黄色的海螺。

船队一泊岸,海滩上就(喧宣)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许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仿佛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花园更美。

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茂盛的树叶长得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除徐)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仿佛踩在沙滩上一样。

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1.用“/”划去上文中括号里不得当的字。

2.给上文第2自然段加上适宜的标点符号。

3.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划去:踩宜徐2.,、、、……。

3.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4.对小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大自然的现象——风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怪,样样俱全。

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于我们并不陌生,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

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qū xū)。

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很简单。

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

地球上,有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

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

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fáng fán)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又由于现代?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

将来,新型的帆船会乘风破浪地出现在辽阔(kuò kuǒ)的海洋上。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

现代,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

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

曾席卷大半个美国,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了大西洋,墨西哥湾的以及加勒比海的飓(jù tuì)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

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

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1.我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

2.我会写反义词。

幸福()辽阔()灾害()3.文章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是怎么写风是变化无常的,请你把有关的语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风是怎么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你大胆的想象一下,风将来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幸福?要求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题。

(10分)
大陆滨海一带不仅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还有许多五彩缤纷的珊瑚,特别是在热带、
亚热带海域,那大大小小的珊瑚礁就如同生机勃勃的海底花园,美丽而又富饶。

然而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珊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

2019年9月,有数位科学家在英国著名的《自然》杂志上联名发表文章,称全世界的珊瑚礁
到2070年可能会全部消失。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珊瑚退化现象,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1998年、2002年和2016年的3次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更对全球的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破坏。

据科学家研究证实,目前世界上约有10%的珊瑚礁已经
完全退化,大约有60%的珊瑚礁正处于危险之中,到2030年,全世界超过50%的珊瑚礁可
能会遭到破坏。

大面积的珊瑚退化,将引发一连串的环境效应,甚至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如同森林植被可以防风固沙一样,珊瑚礁这片“海底森林”是极其重要的天然防波堤。

健康的
珊瑚礁能够吸收大约97%的海浪能量,缓冲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破坏。

甚至可以说,未来海
浪增高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而是珊瑚退化。

珊瑚退化还将威胁其他生物,包括鱼类、海鸟等的生存。

例如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地处非
洲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红海,一些紧邻城市的海域不仅出现了珊瑚礁大量退化的现象,而且
那些依靠珊瑚礁生存的鱼类也在急剧减少。

除此之外,珊瑚退化还将严重影响沿海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由于珊瑚退化造成鱼
类锐减,必将降低海产品的产量。

据估计,东南亚地区近95%的珊瑚礁正遭受威胁,其中印
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滨海地区所受威胁最大,数百万人的生活将会因珊瑚退化而遭受严重影响。

珊瑚虫十分脆弱,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在温暖、清澈、含盐度较低的浅海环境中
生活。

目前,全世界发现的造礁珊瑚主要分布于水深不超过90米的海底,且水深20米以内
地带发育最盛,适宜水温为15℃~29℃,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其生存。

如果水温变化
超过1℃~2℃,或者海水含盐度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一些珊瑚物种死亡。

然而,全球气候变暖是个大趋势,所以珊瑚退化的情况也将持续恶化。

特别是在厄尔尼诺现
象发生的年份,海洋表层水温超过正常温度,这对珊瑚来说是致命的。

一份2016年3月的研究报告预测,珊瑚退化现象将比以前想象的更加严重,尤其是澳大利亚大堡礁最原始的北部
区域将会受到重大影响。

仅仅一年之后,《自然》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显示,在大堡礁北部
海域大约800千米的广阔范围内,大量的珊瑚已经在2016 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温度过高的海水中死亡。

不仅如此,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产品、人工采集珊瑚和河流注入海洋导致浅海水域的盐度
降低等因素,都对珊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

2018年3月,泰国新闻媒体报道称,当地著
名的旅游景区玛雅海湾和碧列海湾已经有80%的珊瑚出现退化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游客
数量太多,据统计,每天有大约4000人或者200艘船进出这些景区。

面对全球范围的珊瑚退化现象,人们究竟该怎么做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
们通过长期的深入研究,大胆提出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想法:科学家们从海洋中采集珊瑚虫
的受精卵进行珊瑚的人工培育,把它们培育成为耐受性强的珊瑚幼体,然后再把珊瑚虫投放
到适宜生长的海城;或者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把珊瑚切成细小的断枝,在海底搭建的人工
支架及浮床上进行培育,然后再移植到特定的海域。

据媒体报道,以女科学家黄晖为首的研
究团队,已经在我国南海部分海域种植了约10万平方米的珊瑚,其中2016年底播种的无性繁殖的珊瑚断枝成活率约75%。

尽管珊瑚礁生长极其缓慢,通常每年只长几毫米至几厘米,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计划给人类拯救珊瑚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我们坚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美丽的珊瑚王国在不远的将来必将重现光彩。

1.文章围绕珊瑚主要写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4分)
2.请指出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3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分)
目前世界上约有10%的珊瑚礁已经完全退化,大约有60%的珊瑚礁正处于危险之中,到2030年,全世界超过50%的珊瑚礁可能会遭到破坏。

答案:
1.(4分)①珊瑚退化现象严重;②珊瑚退化带来的危害;③珊瑚退化的原因;④珊瑚退化的防治方法。

(一点1分,大意相同即可。

)
2. (3分)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

(答对1个不给分,答对2-3个1分。

)
①以“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科学家黄晖的研究团队”为例,(1分)说明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可行性。

(1 分) (若学生回答以“2016年底的播种情况”为例,也可给分。

)
②“海底种植珊瑚” 用了作诠释的方法,(1分)具体地说明了“海底种植珊瑚”的做法。

(1分)
③“10万平方米”“75%”用了列数字的方法,(1 分)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们在海底种植珊瑚的面积及其成活率。

(1 分) (三种方法任选一种分析即可)
3. (3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分)“目前”从时间上对珊瑚礁退化的现象作了限定,表意更准确。

(1 分)“可能”表猜测,说法不绝对。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