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我国的中药区划及其分区特征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3

第三章 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3

2.深入开展适宜区的分析研究,为变野生资源 为家种、家养提供科学依据。 各地区有其特色的中药资源,每一种中药 资源又有其最适宜的生长环境。选择有代表性 的中药资源种类,研究其生长的环境条件和适 宜的生长区域,为中药区划提供依据,科学地 指导引种和野生变家种、家养,根据各地的自 然、社会经济状况及生产力水平,选建中药材 生产基地,对中药生产进行合理布局。
中药区划的原则
1.中药区划的原则。 中药区划主要遵照:中药生产条件的 相对一致性,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 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一 致性,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不同 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保持一定的行政 区划单元的完整性等原则来进行。
2.中药区划的创建依据。 此次中药资源区划的创建研究是以各地的自然生 态指标和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中药生产有直接影响 的社会经济指标为依据,选择了在药材生产中占有重 要地位又具地域特色的103种药材(其中植物药85种、 动物药16种、矿物药2种)为中药区划分区标志种,在 对326种大宗常用中药材全国调查的基础上,对各区代 表品种的资源状况(包括野生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 布与时间上的消长规律,家种、家养药材数量、栽培 面积、饲养规模、产量质量等)、地道性、生产和应 用流通历史、生产布局、资源开发方向及途径措施加 以重点研究,进行合理的分区划片。
《中国中药区划》
中药区划就是以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地域系 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中 药生产规律,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角度, 进行生态环境、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历史成因、 时空变化、区域分异,以及与中药资源数量、质 量等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按区域相似性和区际 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等级的中药资源保护 和中药生产区域。中药区划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中 药资源开发、保护及中药生产分区规划、分类指 导、分级实施,有利于按市场机制调整中药生产 与流通,创造更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药资源学 第三章我国的中药区划及其分区特征

中药资源学  第三章我国的中药区划及其分区特征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 天山南坡、西昆仑山:新疆软紫草、麻黄、 阿魏、新疆党参、雪莲花等。
➢ 南疆盆地绿洲平原:甘草、肉苁蓉、麻黄、 锁阳、罗布麻。
➢ 北部的阿尔泰山地:赤芍、麻黄、秦艽、肉 苁蓉、白鲜皮、天仙子、甘草等。
2020/10/5
36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 药用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仅为划分中药区提供依据,也为合理的引种新品
种和变野生药材为家种、家养,给予科学指导。
➢ 对家种药材分布状况研究,为药材生产的合0/5
5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三)中药区划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提供科学 依据
➢ 不同药材的分布区相互重叠,构成不同地区具有 不同的主要药材品种,这是划分不同中药区和实 现药材生产区域化的客观基础。
2020/10/5
24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 药用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黄淮海辽平原:山东阿胶,牛黄,全蝎,蟾蜍, 土鳖虫等。
➢ 黄海:石决明,牡蛎,海螵蛸,瓦楞子,海狗 肾,海马等。
➢ 黄土高原晋东山区:五灵脂,鹿茸,麝香,土 鳖虫等。
2020/10/5
25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三、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 范围:黑龙江中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
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涉 及6个省,约98万平方公里。 ➢ 气候:东北部和中部-半湿润大陆性季风,西部 -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气候。 ➢ 土壤:东部平原-黑土,草甸土,风沙土;内蒙 古高原-黑钙土。
➢ 药用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黄淮海辽平原:代赭石,滑石,硫磺,浮石, 石膏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教案

中药资源与开发教案

青岛农业大学教案2014~2015 学年第2 学期
二○一五年三月
青岛农业大学教案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2.请按格式中显示的字体、字号(仿宋GB2312小四)填写,外语可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

中药资源 东北寒温带区

中药资源 东北寒温带区

东北寒温带、 一 东北寒温带、温带区划分为三部分 • 根据气候因素,参考地形条件并结 根据气候因素, 合药用植物分布的特点, 合药用植物分布的特点,可将东北 区分为 • 大兴安岭北部山地 • 东北东部山地 • 东北中部平原三部分。 东北中部平原三部分。
(一) 大兴安岭北部山地
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中药资源
• 该区特产的木本药用植物有红松、紫 该区特产的木本药用植物有红松、 水曲柳、马鞍树(怀槐)、 )、核桃 杉、水曲柳、马鞍树(怀槐)、核桃 关黄檗、暴马丁香、毛榛、 楸、关黄檗、暴马丁香、毛榛、刺五 加和刺楸等。 加和刺楸等。藤本药用植物有北五味 山葡萄、软枣猕猴桃、 子、山葡萄、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 葛枣猕猴桃、红藤子( 桃、葛枣猕猴桃、红藤子(东北雷公 )、木通马兜铃及刺苞南蛇藤等 木通马兜铃及刺苞南蛇藤等。 藤)、木通马兜铃及刺苞南蛇藤等。 草本药用植物有人参、长白瑞香、 草本药用植物有人参、长白瑞香、铃 二歧银莲花、北细辛、平贝母等。 兰、二歧银莲花、北细辛、平贝母等。
土壤
主要中药资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岭、 山岭、 丘陵 海拔< 海拔< 1000m
人参、五味子、 人参、五味子、辽细 黄柏、刺五加、 辛、黄柏、刺五加、桔 梗为主,关木通、天麻、 暗 梗为主,关木通、天麻、 牛蒡子、平贝母、苍术、 牛蒡子、平贝母、苍术、 棕壤、 膜荚黄芪、关白附、 棕壤、 膜荚黄芪、关白附、贯 斛寄生等; 白浆 众、斛寄生等; 鹿茸(梅花鹿、 鹿茸(梅花鹿、马鹿 土、 )、鹿角 蛤蟆油、 鹿角、 )、鹿角、蛤蟆油、熊 草甸 胆、蟾蜍等; 蟾蜍等; 土。 花蕊石、滑石、 花蕊石、滑石、硫磺 磁石、硼砂、 、磁石、硼砂、赤石脂 钟乳石、石膏、 、钟乳石、石膏、阴起 石等。
第三章

第三章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课件

第三章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课件

2021/7/26
16
1. 各地生产经营的中药材种类
中药资源显著的地域性决定了我国各 地生产、收购的药材种类不同,各地用药 习惯不同,所经营的中药材种类和数量亦 不同。全国各地生产、收购的中药材种类 各具特色,构成了中药材区域化的模式。
我国各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情况?各 省市主要流通品种。
2021/7/26
据统计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有12807种(含种 下分类单位)(表3.1),药用植物占全部种类的 87%,药用动物占12%,药用矿物不足1%。
2021/7/26
3
表3.1 中药资源分类统计
类别 药用植物 药用动物 药用矿物
科数 383 395 —
属数 2309 862

种数 11146 1581
80
2021/7/26
浙江
浙贝母 延胡索 白芍 白术 玄参 麦冬 菊花 白芷 厚朴 僵蚕 丝瓜络 乌梢蛇 郁金 百合 乌梅 山茱萸 夏枯草 乌 药(浙八味)
查阅代表药材及产地县(乡)
2021/7/26
24
山 金银花 北沙参 全蝎 瓜蒌 酸枣仁 远志 蟾酥 东 黄芩 山楂 阿胶 茵陈 香附 牡丹皮 芍药 牡蛎
(东药 、泰山四大名药)
北药传统产区(含内蒙部分),查阅
代表药材及产地县(乡)
2021/7/26
22
内蒙古 甘草 麻黄 赤芍 黄芩 银柴胡 防风 锁阳 苦参 杏仁 肉苁蓉 地榆 升 麻 木贼 郁李仁
辽宁 人参 细辛 鹿茸 五味子 藁本 黄柏 党参 升麻 柴胡 苍术 山楂 薏苡 远志 酸枣仁
吉林 人参 鹿茸 五味子 桔梗 蛤蟆油 党参 黄芩 地榆 紫花地丁 知母 黄 精 玉竹 白薇 穿山龙
17
我国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耐寒、耐旱、耐 盐碱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居多,果实类药材次之。

西北干旱自然区域

西北干旱自然区域
12
一、东部季风自然区域
华中亚热带地区
药用植物资源2500多种,主要有浙贝、菊花、麦冬、元胡、玄参、 郁金、白术、白芍、牡丹皮、山茱萸、木瓜、泽泻、莲子、茅苍术、 太子参、栀子、薏苡仁等;
药用动物资源约300多种,主要有蟾酥、地龙、土蟞虫、珍珠、蕲蛇、 鳖甲等;
13
药用矿物资源主要有滑石、磁石、紫石英、自然铜、云母、石燕、鹅 管石、阳起石等。
第三章 中国中药资源概况
第二节 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
目录
东部季风自然区域 西北干旱自然区域 青藏高寒自然区域
概述
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因子: 地形、气候、水分、土壤
我国中药资源自然分布一般划分为:东部季风、西北干旱 及青藏高寒三大(一级)自然区域。主要的划分依据是地 貌、气候、土壤与植被等。
4
概述
中药资源三大区域的分布特征是: 1、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 2、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 3、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
5
5
6
6
一、东部季风自然区域
主要特点:位于我国东部,属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 季普遍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根据温度、降 水和地貌等,可分为5个地域单元:
8
一、东部季风自然区域
东北寒温带、中温带地区
药用植物资源约1600多种,主要有人参、五味子、细辛、关黄柏、 防风、刺五加、牛蒡子、地榆、平贝母、龙胆、穿山龙、关苍术等;
药用动物资源约300多种,主要有鹿茸、熊胆、麝香、蟾酥、全蝎 等;
药用矿物资源约50多种,主要有芒硝、滑石、硫黄、赤石脂等。
11
一、东部季风自然区域
华中亚热带地区
地理位置:浙江、江西、上海全境,江苏和安徽的中南部、湖北和湖 南的中东部、福建中北部以及河南和广东的小部分地区;

第三章 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

第三章 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区划

南岭以南为华南中药区,该区地处南亚热带, 是我国热带药用动植物的产区,也是国外南药引 种区。国内的槟榔、砂仁、高良姜、巴戟天、益 智、诃子、儿茶、蛤蚧等,几乎全部产于本区。 内蒙古中药区,其东界、南界与东北、华北 中药区相接。前者与东北中药区交错;后者与华 北中药区交叉。内蒙古高原则为半干旱地区。中 药资源开发的主要特点是以野生药材为主,蒙药 占一定比重,其中黄芪、黄芩、知母、郁李仁、 地幢、草乌等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实行区域化种植,必须强调把地道药材的生产放在首 位。同时要兼顾适宜于本地区的常用、较常用、少常用和 不常用药材的生产,使各类药材生产结构合理,并保持大 体满足需要的生产规模。
中药区划在综合评价各地自然经济条件,研究 主要药材品种适宜区域,分析药材生产现状和区域 性特点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级别中药区,这就为研究 药材生产布局提供了系统资料和科学依据。中药区 划依据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所制定的能够客观 反映药材生产地域分异规律,明确提出各中药区的 药材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这也使药材生产 布局和基地建设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按照不 同中药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有 利于克服药材生产中存在的“就地生产、就地供 应”、“小而全”的小农经济,避免超越生态适宜 区的“南药北移”,“北药南载”等违背客观规律 的盲目生产,提高指导药材生产的科学性、自觉性 和主动性。
(三)揭示各地中药资源与药材生产的地域性特 点,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所谓药材生产专业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单位)根据该 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以地道药材为重点 的最适宜品种,并且使这些品种的生产在该地区(或单位) 药材生产中占绝对优势。一个地区实行某些药材品种专业 化生产,须以其它地区实行另一些药材品种的专业化生产 为前提,这样,地区之间才能互通有无,分工协作,形成 社会化生产体系,从总体上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各类药材的 需要。

第三章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

第三章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


第三章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

根据我国综合自然条件的重大差异,《中国自 然区划》将我国的自然区域概分为东部季风区域、 西北干旱区域和青藏高寒区域。“区域”是我国综 合自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征分区的广域概念。我国三个十分广阔的 自然区域是我国自然条件不均衡性的综合表现,简 而言之,东部湿润,西北干旱,青藏高寒。
本区中药资源的特点是种类丰富,地道品 种和珍贵、稀有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地 道药材习称“关药”,代表性药用种有人参、 黄柏、五味子、细辛、黄芪、刺五加、桔梗、 党参、鹿茸和蛤士蟆等。
?本区中药资源概况及特点特点。 第三章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 划
根据东北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可将该区 域进一步划分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东 部山地和东北中部平原三部分。
?东北区包括哪些亚区(部分),地图上大体位置 ?各亚区著名药材及产地。药材名、原植物、产地
第三章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 划
(二)华北暖温带区 本区西邻青藏高原,东濒黄海、渤海,北面
一、东部季风区域 东部季风区域的最南点为南海南沙群岛南缘
的曾母暗沙(北纬3度58分),最北点黑龙江省 北部漠河附近的黑龙江主航道(北纬53度31分10 秒),位于年降水量400mm线以东,南北跨纬度 近50度,直线距离5500公里,是纬度跨度最大的 区域。季风特别活跃,夏季东南季风影响明显, 形成雨热同季,为中药资源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 利条件。植被的纬度地带性相当明显,依次为东 北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混交林、华北温带针 阔叶混交林、华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 西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华南热带季雨林及 雨林。中药资源的分布与上述的生物分布规律是 基本一致,又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五个区。
第三章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 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我国中药区划及其 分区特征
第三章 我国中药区划及其分区特征
中药区划:在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中药资 中药区划 源的自然分布规律及其开发利用前景,以及中药 生产的地域特点等进行系统研究,依据中药资源 开发和中药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特 点,按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等原则,将国土 及海域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明确各区域中药资源 的开发和中药生产的优势及其地域性特点,提出 中药生产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
2012-5-13
14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
国 中 药 区
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 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华北暖温带家生、 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 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划 的 分 区
2012-5-13
32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四)中药材生产与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本区是全国黄芪的商品基地,栽培历史悠 久。 养殖的药用动物有熊,鹿和乌鸡。 没有中药材交易专业市场,但是药材流通 顺畅。
2012-5-13
33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四、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范围:新疆,青海,宁夏北部,内蒙古西部, 约261.21万平方公里。 地貌:高山,盆地和高原相间分布,沙漠和戈 壁面积大。 气候:跨干旱中温带,干旱南温带和高原温带。 土壤:灰棕漠土,灰漠土,棕钙土和灰钙土。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范围:内蒙古自治区东端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共计86个县,面积45万公里。 地貌: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以及松辽平原构成。 基本特征:春季干燥多风沙,冬季寒冷而漫长,降水集 中在夏季。 植物区系:由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和长白植物区系构成。 土壤:漂灰土、暗棕壤、黑土和黑钙土。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范围:黑龙江中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 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涉 及6个省,约98万平方公里。 气候:东北部和中部-半湿润大陆性季风,西部 -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气候。 土壤:东部平原-黑土,草甸土,风沙土;内蒙 古高原-黑钙土。
2012-5-13 29
2012-5-13 7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中药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 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 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一致性
中药区划的原则
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 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
2012-5-13
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
8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一)中药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
2012-5-13 11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四)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
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生产,既受自然规律制约, 又受社会经济规律控制。 中药区划在以自然区划为基础的同时,要同农 业区划相协调。 中药区划研究可以充实和提高农业区划理论和 实践。
2012-5-13 12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2012-5-13 20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三)中药资源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措施
本区中药资源的特点:道地药材品种和珍贵稀 有种类较多,蕴藏量和产量较大。 可重点开展的工作:建立规范化道地药材生产 基地;加强对野生药材的保护和收购管理工作, 建立完善重点药材品种的资源保护;开发新资 源,发掘新产品。
2012-5-13 6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四)中药区划为制定药材生产规划提供科学 依据
中药区划根据中药生产地域分布规律,划分中药 区,分区论证各区中药生产发展方向和途径,直 接为制定中药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区划是规划的前提,规划是区划的实施。 中药区划和规划密切配合,才能持续、稳定的发 展中药生产。
2012-5-13 18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二)中药资源及其分布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大兴安岭山地:赤芍、满山红、龙胆、防风、 远志、金莲花、草乌、升麻等。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人参、五味子、辽细 辛、黄柏、刺五加、桔梗、天麻、牛蒡子等。 松辽平原:防风、柴胡、甘草、桔梗、麻黄、 龙胆、知母、远志、杏仁等。
2012-5-13
27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四)中药材生产与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本区是多种大宗药材集中产地。 河北金莲花,陕西丹参,河南山茱萸, 安徽板蓝根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局GAP认证现场检查。 本区药用动物养殖发展良好。
2012-5-13
28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三、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
2012-5-13
21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四)中药材生产与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吉林靖宇县西洋参在全国西洋参种植行业中占 重要位置。 辽宁细辛、玉竹、穿山龙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大 面积推广。
2012-5-13
22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二、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范围:辽宁南部及西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 和南部,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山 东全部等共计13省(市)91.3万平方公里。 地势:由山地、丘陵和平原呈海岸方向排列。 气候:夏季酷热,冬季寒冷,雨热同季。 土壤:东部丘陵山地-棕壤,中部丘陵山地-褐色 土,黄土高原-黑垆土。 道地药材中的北药,西药,怀药多产于此区。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二)中药资源及其分布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内蒙古高原:知母,赤芍,远志,苦杏仁, 黄芪,柴胡,黄芩等。 阴山山地和坝上高原:甘草,麻黄,黄芪, 黄芩,防风,柴胡,赤芍等。
2012-5-13
30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药用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内蒙古高原:牛黄,鹿茸,刺猬皮等。 阴山山地和坝上高原:鹿茸,牛黄,狗肾, 鸡内金,全蝎等。
2012-5-13 2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一、中药区划的目的与意义
中药资源研究和开发的科学基础 为中药材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为制定药材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012-5-13 3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一)中药区划是中药资源研究和开发的科学 基础
中药区划涉及到中药产业的多个方面,这些方面 也是划分不同中药区的依据,是论证中药区发展 方向和途径的重要基础。 中药资源的分布比其他农业资源更具有显著区域 性。如道地药材。 关防风、怀山药、温郁金等均以地冠名。
药用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内蒙古高原:龙骨,芒硝,大青盐,石膏等。 阴山山地和坝上高原:石膏,龙骨等。
2012-5-13 31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三)中药资源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措施
本区野生药材资源丰富。 本区中药资源以野生的为主,名贵道地药材蕴 藏丰富。 发挥本区道地药材优势,扩大新品种、新资源 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天山南坡、西昆仑山:新疆软紫草、麻黄、 阿魏、新疆党参、雪莲花等。 南疆盆地绿洲平原:甘草、肉苁蓉、麻黄、 锁阳、罗布麻。 北部的阿尔泰山地:赤芍、麻黄、秦艽、肉 苁蓉、白鲜皮、天仙子、甘草等。
2012-5-13
36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药用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刺猬皮,牛黄,五灵脂,马鹿角,羚羊 角等。
2012-5-13 34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二)中药资源及其分布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东部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甘草,麻黄,银 柴胡,马勃,黄芩,远志,知母等。 阿拉善高原:肉苁蓉,锁阳,麻黄,甘草等。 吐鲁番盆地:以维药为主,索索葡萄,黑种 草子等。
2012-5-13 35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中药生产发展方向、 (三)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 对一致性
中药生产发展方向:一定时期内各中药区药材 生产专业化发展趋势。 以野生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为主,或是 以家种家养药材为主。 中药区的划分不仅要依据生产特点和生产条件, 还必须把不同地域中药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作为分区原则。
对中药资源有影响的生态因素的相对一致性, 决定着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的相对一致性。 地貌影响水分、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再分配和地 表物质的迁移,间接影响土壤和植被的构成和 演变。 中药区划既要考虑各地的自然生态指标,同时 要考虑对中药资源开发和生产有直接影响的社 会经济指标。
2012-5-13 9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2012-5-13 24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药用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黄淮海辽平原:山东阿胶,牛黄,全蝎,蟾蜍, 土鳖虫等。 黄海:石决明,牡蛎,海螵蛸,瓦楞子,海狗 肾,海马等。 黄土高原晋东山区:五灵脂,鹿茸,麝香,土 鳖虫等。
2012-5-13
25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药用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黄淮海辽平原:代赭石,滑石,硫磺,浮石, 石膏等。 黄土高原:石膏,滑石,芒硝,硫磺,白矾, 龙骨等。
2012-5-13
26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三)中药资源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措施
道地药材有亳白菊,潞党参,热河黄芩,西 陵知母以及河南四大怀药。 本区应以发展传统家种道地药材为主,保持 和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开发和保护野生中 药资源。
药用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大青盐,云母石,玛瑙,石膏,硫磺, 寒水石,龙骨,龙齿等。
2012-5-13
37
2012-5-13 19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药用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大兴安岭山地:马鹿、黑熊、麝等。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梅花鹿、马鹿、中国 林蛙、黑熊等。 松辽平原:蟾蜍、全蝎等。 药用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大兴安岭山地:龙骨、龙齿、大青盐、芒硝、 花蕊石等。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花蕊石、青礞石、滑 石、硫磺、磁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