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三),教你学会怎样分析舌象
中医诊断学——舌诊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三单元舌诊细目一舌诊原理1.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1)舌为心之苗,心主神明。
(2)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3)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4)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5)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6)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2.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3)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4)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5)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6)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细目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主要特征为: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细目三望舌质要点一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二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
临床意义:实证。
2.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
临床意义:虚证。
3.胖舌: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①舌淡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③肿胀舌:舌红绛肿胀者,多心脾热盛。
4.瘦舌:主气血阴液不足。
①舌体痩薄而色淡:多是气血两虚。
②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多为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5.点、刺舌:(1)临床意义: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6.裂纹舌:阴血亏损。
①舌红绛而有裂纹:多是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②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③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属脾虚湿侵。
7.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停证。
①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③舌红肿胀而有齿痕: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④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可为先天性齿痕。
小结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三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痿软舌:伤阴,或气血倶虚。
①舌淡白而痿软:多是气血俱虚。
②新病舌干红而痿软:多是热灼津伤。
舌诊知识点总结

舌诊知识点总结一、舌诊的基本知识1. 舌头的形态:正常人的舌头应该居中,舌面平坦,呈椭圆形。
如果舌头偏向一侧或者出现向一侧偏移,往往意味着某些脏腑出现了问题。
2. 舌头的颜色:舌质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正常舌体颜色应淡红润泽。
若舌体颜色过淡或者发黯,往往意味着气血不足、阳气不足等情况。
3. 舌苔:舌头上的苔草情况也是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苔分为厚薄、色白色黄、湿燥等多种情况,不同的苔草情况往往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病理变化。
4. 舌的大小:舌头大小与肾的阴阳之气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舌头的大小也是舌诊中需要注意的重点之一。
5. 舌头的静态和动态:观察舌体颜色、纹理情况,以及观察人在张口、伸舌、吞咽等动作时的舌头形态,也是舌诊的要点之一。
二、舌诊与内脏关系1. 舌尖:舌尖对应心脏,心脏属于火,舌尖正常情况下颜色应该是红润。
2. 舌头:舌头对应脾胃,脾胃主要消化吸收,舌面的润不润泽,苔草的情况可以反映出脾胃的健康状况。
3. 舌根:舌根对应肾脏,肾主水液,肾主骨,所以舌根部位的形态和色泽情况可以反映出肾脏是否健康。
4. 舌体两侧:舌体两侧对应肝胆,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往往可以反映出舌体两侧出现的异常情况。
5. 舌体中部:舌体中部对应脏腑的阴阳之气,舌中部的苔草情况也是反映出脏腑阴阳气的重要指标。
三、舌诊常见病症1. 舌红:舌头颜色红润过盛,往往意味着体内热盛,往往伴有口干咽燥、烦躁不安等症状,可以考虑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
2. 舌胖:舌头偏大、舌质肥厚,往往意味着肾阴亏虚和痰湿之病,可以考虑滋阴清热、祛痰健脾的中药治疗。
3. 舌瘦:舌头发干,舌体呈红色,往往伴有口干舌燥、失眠多梦等症状,可以考虑滋阴养血、清热安神的中药治疗。
4. 舌苔:舌头上的苔草出现厚、腻、黄等情况,往往伴有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可以考虑祛湿健脾、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
四、舌诊的注意事项1. 环境光线:在进行舌诊时,要注意选择一个明亮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观察舌头的情况。
中诊舌诊实训报告心得

一、引言中医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舌苔等变化,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医舌诊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内容与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课程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
通过学习,我对中医舌诊的基本原理、舌象分类、舌诊方法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为后续的实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训过程实训课程分为两个阶段:模拟舌诊和实际舌诊。
(1)模拟舌诊在模拟舌诊阶段,我们使用了假舌进行练习。
老师带领我们逐一观察假舌的形态、颜色、舌苔等变化,并讲解其对应的病理意义。
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逐渐掌握了舌诊的基本方法。
(2)实际舌诊在实际舌诊阶段,我们分组进行实训。
每组有一位患者,其他组员轮流观察患者的舌头,记录舌象特征,并分析其可能的病理原因。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病情,为后续的诊疗提供依据。
3. 总结与反思实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通过回顾实训过程中的不足,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观察不够细致:在观察舌象时,有些同学只关注了舌头的颜色,而忽略了舌头的形态、舌苔等变化。
(2)分析不够准确:在分析舌象时,有些同学对病理原因的判断不够准确,导致诊断结果不准确。
(3)沟通技巧不足:在与患者沟通时,有些同学表达不够清晰,导致患者理解困难。
三、心得体会1. 提高观察力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观察力在中医舌诊中的重要性。
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发现舌头的细微变化,从而准确判断病情。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2. 提高分析能力中医舌诊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结合中医理论,分析舌象特征,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3. 培养沟通技巧中医舌诊不仅仅是观察舌象,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第3章舌诊

[现代研究]:肿胀舌可见于感染发 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舌炎、舌癌、 舌血管病、酒精中毒、食物或药物中 毒。
2017/11/22 35
瘦薄舌比较
[临床意义]1气血两虚,
2阴虚火旺
2、舌红绛干 燥而瘦薄者, 多属阴虚火旺 津伤
1、舌色淡而 瘦薄,多是 气血两虚
[现代研究]:瘦薄舌常见于贫血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淡白舌:主寒证、虚证。 红 舌:主热证。
绛 舌:主热入营血或阴虚火旺。
紫 舌:主气血运行不畅。
2017/11/22
青 舌:主寒凝或瘀血。
20
2淡白舌
[舌象特征]较正常舌色 浅淡,甚至全无血色者 为淡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 阳虚
现代研究:淡白舌多与组织水肿、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减少,血流缓慢等 因素有关,常见于贫血,或蛋白质缺乏,尤其是白蛋白缺乏者,亦可见于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内分泌机能不全,如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
外感热病舌 见瘀斑,为 热入营血
内伤杂病 舌见瘀斑, 为血瘀之 征
[现代研究]:常见于肝胆道炎症、肿瘤、过敏性紫癜、各种心脏疾 患等。 2017/11/22 43
舌形主病鉴别
类型 老舌 形之特征 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 柔软,舌色较暗者,为苍老 舌 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 浅淡者,为娇嫩舌 较正常舌体胖大,分为胖嫩、肿 胀 舌体瘦小而薄 舌面乳头高起,摸之棘手 舌有裂纹 舌边见牙齿痕迹 主病 多见于实证
2017/11/22 25
绛舌鉴别
舌绛少苔而津润,多为血瘀
舌绛或有芒刺,为热入营血
舌绛或有裂纹,少苔或无苔, 为阴虚火旺
2017/11/22 26
5紫舌
[现代研究]:紫舌常见于现代医学门静脉性肝硬化、肝癌、 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力 衰竭、过敏性紫癜等。
舌诊基础知识

舌诊基础知识以舌诊基础知识为主题,我们将深入探讨舌头在中医中的重要作用和相关的诊断方法。
中医认为,舌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
舌头上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状况,从而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因此,舌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来了解一下舌头的基本构造。
舌头由舌根、舌体和舌尖三部分组成。
舌根位于口腔深处,与喉部相连,是舌头的最底部。
舌体为舌头的中部,上面有一条纵向的凸起物,称为舌苔。
舌苔上会有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斑点或结疤,这些变化是舌诊的重要依据。
舌尖为舌头的前端,通常是比较红润的。
在舌诊过程中,医生会观察舌头的形状、颜色、苔膜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舌头表面的裂纹、凹陷等情况,从而判断身体的状况。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舌头在中医诊断中的具体作用和方法。
舌头的形状:舌头的形状可以反映出身体的阴阳平衡情况。
如果舌头偏大、肥厚,通常表示身体阳气过盛;如果舌头偏小、瘦长,则表示身体阴气过盛。
同时,舌头的偏向也会给医生提供诊断的线索。
例如,舌头偏向左边,通常表示肝脏有问题;偏向右边,则表示胆囊有问题。
舌头的颜色:舌头的颜色变化也是舌诊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常来说,舌头的颜色应该是淡红色或粉红色。
如果舌头颜色偏红,通常表示身体阳气过盛,如果颜色偏白,则表示身体阴气过盛。
此外,舌头颜色的深浅也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状况。
例如,颜色偏暗表示气血运行不畅,需要及时调理。
舌苔的颜色和形状:舌苔是舌头上的一层白色覆盖物。
舌苔的颜色和形状也是舌诊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舌苔厚重、黄腻,通常表示身体湿热;如果舌苔很少或者完全没有,通常表示身体气血不足。
此外,舌苔的形状也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状况。
例如,舌苔薄而干燥,可能是因为身体阴液不足。
舌头的湿润程度:舌头的湿润程度也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状况。
如果舌头干燥,通常表示身体阴液不足;如果舌头湿润,通常表示身体气血充足。
除了以上几点,医生在进行舌诊时还会观察舌头表面的裂纹和凹陷情况,以及舌头的运动情况等,并结合患者的综合症状进行判断。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三 舌态
正常舌态伸缩自如,运动灵活,为脏腑 机能旺盛,气血充足,经脉调匀。
舌态变化常见的有: 痿软 强硬 歪斜 颤动 吐弄 短缩
(一)、痿软舌
特点: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 意义:伤阴或气血两虚。 机理:由于气血不足,阴液
亏损,舌体肌肉筋脉失养 而废弛,致舌体痿软。
若红绛而痿软,少苔 无苔,为热病后期伤阴, 或内伤阴虚火旺;若舌干 红而痿软,为肝肾阴虚; 若淡白无华而痿软,多为 久病气血虚衰。
3 气候环境因素:舌象可随气候寒热燥湿而有相 应变化。
注意:要把生理变异与疾病前期征象区别开耒, 属生理变异者,多长期不变而无任何不适。
第二节 望舌质
舌质即舌体,望舌质包括望舌 质的神、色、形、态及舌下络脉五 个方面。舌神指舌质的荣枯。
(一)察舌神
荣舌
枯舌
舌质红活,鲜明润泽 运动灵活 正气未伤
舌质暗滞,枯涩, 运动失灵 津液耗竭 气血大亏
(三)、点剌
特征:点、刺常常并见,合称点刺舌。
点:鼓起于舌面之红色或紫红色星点,大者曰星, 小者曰点。大者红星舌,小者称红点舌。
刺:乳头增大高突形成尖峰,状如芒刺,抚之棘 手,呈红色或黄黑色点刺,亦称芒刺舌。
点刺 舌舌
点刺舌
意义:脏腑阳热亢盛或血分热盛。 可根据点刺的部位了解热在何 脏何腑,亦可察点刺颜色以估 计气血运行情况及疾病深浅程 度。
(4)其他如外伤、酒毒以及先天性心 脏病等,亦可见青紫色。
(二) 舌形
舌形变化常见的有: 老嫩 胖瘦 点剌 裂纹 齿痕
(一)、老嫩
特点:舌体坚毅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色较暗 者为老舌;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 淡者为嫩舌。
老
嫩
中医诊断学-舌象

中医诊断学-舌象《中医诊断学》望舌部分知识在《中医诊断学》中属于重点、难点,知识比较琐碎,涉及的方方面面比较多,考试的时候也经常考;为了方面大家记忆,在这里单独把“舌色变化”部分知识拿出来呈现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使大家对这部分知识能够做到过目不忘。
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与临床意义:(一)淡白舌(1)表现特征:淡白舌指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甚至全无血色者(枯白舌)的表现。
(2)临床意义: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脱血夺气,气血两亏,血不荣舌,或阳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无力,致使血液不能充分营运于舌质中,故舌色浅淡。
脱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则显枯白无华。
1)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为阳虚水湿内停。
2)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亏。
(二)淡红舌(1)表现特征:淡红舌指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的表现。
(2)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多见于正常人,或病之轻者。
淡红舌为心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若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舌色仍可保持正常。
(三)红舌(1)表现特征:舌色较淡红色为深,甚至呈鲜红色的表现。
红舌可见于整个舌体,亦可只见于舌尖。
(2)临床意义:红舌主实热、阴虚。
血得热则行,热盛则气血沸涌,舌体脉络充盈;或阴液亏虚,虚火上炎,故舌色鲜红。
1)舌色稍红,或舌边尖略红:多属外感风热表证初期。
2)舌色鲜红,舌体不小,或兼黄苔:多属实热证。
3)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
4)舌两边红:多为肝经有热。
5)舌体小,舌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属虚热证。
(四)绛舌(1)表现特征:绛舌指舌色较红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的表现。
(2)临床意义:绛舌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来。
其形成是因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而瘀滞,或虚火上炎,舌体脉络充盈。
1)舌绛有苔,或伴有红点、芒刺:多属温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舌诊的原理和正常舌象

舌诊的原理和正常舌象
舌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体的形态、颜色、苔质等来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及病理变化。
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舌为脏腑之海:在中医理论中,舌被认为是脏腑气血运行的反射区,具有与脏腑系统相对应的分布区域。
通过观察舌体的变化可以推断各脏腑的功能状态。
2. 反射血气状况:舌体的颜色、纹理和湿润程度等反映了血气运行的状况。
舌头鲜红多为血热、舌体苍白多为气虚,舌质发黄多为黄疸等。
3. 苔质反应身体湿热或寒热情况:舌体表面苔膜的质地和颜色可以反映体内湿热或寒热的状况。
苔厚腻多为湿热,苔薄白多为寒热等。
正常舌象一般表现为:
1. 颜色适中:正常舌体的颜色一般为淡红或淡粉红色。
2. 苔质薄白:正常舌体表面有薄而均匀的白色苔膜,不过厚薄和湿润程度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3. 纹理清晰:舌体表面的纹理应该清晰可见,表面光滑而不粗糙。
4. 湿润适度:正常舌体应该适度湿润,不过度干燥也不过度湿润。
需要注意的是,舌诊仅作为中医诊断的一个辅助手段,不能够作为独立的诊断依据。
如果出现舌体异常,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舌象的变化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食物、药物的刺激等,因此需综合判断和慎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三),教你学会怎样分析舌象
(一)、舌诊分析的要点
1.察舌的神气和胃气
舌象有神气、有胃气——病情较轻,正气未衰,或疾病虽重,但预后较好。
舌象无神气、无胃气——病情较重,或不易恢复,预后较差。
(1)舌的神气
表现:
荣舌——有神之舌,阴阳气血精神足,生机旺,虽病亦善候,预后较好。
枯舌——无神之舌,阴阳气血精神衰,生机已微,预后较差。
意义:通过观察舌神的有无,可把握体内气血、津液的盈亏,脏腑的盛衰及疾病转归之凶吉等。
(2)舌的胃气
表现:
可从舌苔的生长以及是否有根表现出来。
①胃气充足——舌苔薄白均匀,或舌苔虽厚,刮之仍有苔迹,或脱落后复生新苔,以及舌苔有根。
②胃气衰败——舌苔似有似无,或浮而无根,刮之即去,光滑如镜,
2.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判断
生理病理意义:
舌质颜色、形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情况。
舌苔变化——与感受病邪和病证的性质有关。
(1)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
表现:
①淡红舌伴有苔质变化,或苔色异常——正气尚未明显损伤,治疗以祛邪为主。
②舌苔薄白伴舌质老嫩、舌体胖瘦或舌色变化——反映脏腑功能强弱,或气血、津液的盈亏及运行的畅滞,或病邪损及营血的程度等,治疗着重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意义:无论病之新久,提示病情尚属单纯。
(2)舌苔和舌质均出现异常
①舌质与舌苔变化一致
表现:
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实热证。
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舌苔焦黄干燥——热极津伤。
舌质红瘦,苔少或无苔——阴虚内热。
舌质淡嫩,舌苔白润——虚寒证。
青紫舌,舌苔白腻——气血瘀阻,痰湿内停。
意义:提示病机相同,所主病证一致,说明病变比较单纯。
②舌苔和舌质变化不一致
表现:
淡白舌黄腻苔——寒热夹杂,本虚标实。
舌质红绛,舌苔白滑腻——外感热病,营分有热,气分有湿;或平素为阴虚火旺之体,复感寒湿之邪,痰食停积;或外感湿温病,又因内有湿邪困阻,阳气不能外达。
意义:多提示病因病机比较复杂。
3.舌象的动态分析
表现:
①外感病
舌苔由薄变厚——邪气由表入里。
舌苔由白转黄——病邪化热。
舌色由淡红变红绛,舌苔干燥——邪热充斥,气营两燔。
舌苔剥落,舌质红绛——热入营血,气阴俱伤。
②内伤杂病(中风患者)
舌色淡红,舌苔薄白——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舌色由淡红转红、暗红、红绛、紫暗,舌苔黄腻或焦黑,或舌下络脉怒张——风痰化热,瘀血阻滞。
舌色由暗红、紫暗转为淡红,舌苔渐化——病情趋向稳定好转。
意义:通过对舌象的动态观察,可以了解疾病的进退、顺逆等病变势态。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
1.分辨病位浅深
病邪轻浅——舌苔变化,其苔质偏薄,提示病邪多在体表。
病情深重——舌苔舌质均可发生明显改变。
表现:
①外感温热病
苔薄白——疾病初起,邪在卫分,病情轻浅。
苔黄厚,舌质红——病邪入里,病情较重,主气分热盛。
舌绛——邪入营分。
舌质深绛或紫暗,苔少或无苔——邪入血分。
②内伤杂病
舌尖红起芒刺——心火亢盛。
舌边红——肝胆有热。
舌苔白而厚腻——脾失健运,湿邪内阻。
舌中苔黄厚腻——脾胃湿热。
舌体颤动——肝风内动。
舌体歪斜——中风或中风先兆。
2.区别病邪性质外感风寒——苔多薄白。
外感风热——苔多薄白而干。
寒湿为病——舌淡苔白滑。
湿浊、痰饮、食积或外感秽浊之气——舌苔厚腻。
燥邪为患——舌红少津。
实热证——舌红绛苔黄燥。
内有瘀血——舌紫暗或有斑点,或舌下络脉怒张。
3.判断邪正盛衰
气血充盛——舌体淡红,柔软灵活,苦薄白而润。
气血两虚——舌色淡白。
津液亏虚——舌干苔燥。
气滞血瘀——舌色青紫。
胃气旺盛——舌苔有根;
胃气衰败——舌苔无根或光剥无苔。
4.分析病势进退
(1)从舌苔上看
病情发展:苔色由白转黄,由黄转为灰黑,苔质由薄转厚,由润转燥,为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邪热内盛,津液耗伤。
病情好转:舌苔由厚变薄,由黄转白,由燥转润,为病邪渐退,
津液复生。
病情暴变:舌苔骤增骤退。
胃气暴绝:满舌厚苔突然消退。
(2)从舌质上看
邪热内入营血——舌色由淡红转为红、绛或绛紫,或舌面有芒刺、裂纹。
阳气受伤,阴寒内盛——淡红舌转淡白、淡紫,湿润,舌体胖嫩有齿痕,为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转重,病情由单纯变为复杂,为病进。
5.推测病情预后
舌荣有神,舌面有苔,舌态正常——邪气未盛,正气未伤,胃气未败,预后较好。
舌质枯晦,舌苔无根,舌态异常——正气亏虚,胃气衰败,病情多凶险。
附危重舌象的诊法
1.猪腰舌
舌面无苔,如去膜的猪腰——多见于热病伤阴,胃气将绝,主病危。
2.镜面舌
舌深绛无苔而光亮如镜——胃气、胃阴枯涸。
舌色㿠白如镜,毫无血色——营血大亏,阳气将脱。
3.砂皮舌
舌粗糙有刺,如沙鱼皮,或干燥枯裂——主津液枯竭,病危。
4.干荔舌
舌敛束而无津,形如干荔肉——主热极津枯,病危。
5.火柿舌
舌如火柿色,或色紫而干晦如猪肝色——主内脏败坏,病危。
6.赭黑舌
舌质色赭带黑——主肾阴将绝,病危。
7.瘦薄无苔舌
舌体瘦小薄嫩,光而无苔——属胃气将绝,难治。
8.囊缩卷舌
舌体卷缩,兼阴囊缩入——属厥阴气绝,难治。
9.舌强语謇
舌体强直,转动不灵,且语言謇涩——多属中风痰瘀阻络,难治。
10.蓝舌而苔黑或白
舌质由淡紫转蓝,舌苔由淡灰转黑,或苔白如霉点、糜点——主病危重,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