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舌诊 含具体方法[专家指导]
中医看舌诊的方法

中医看舌诊的方法
中医舌诊超神奇!你知道吗?咱就先说说这看舌诊的步骤吧。
首先得找个光线好的地儿,让患者把舌头伸出来。
仔细观察舌头的颜色,是淡红、红还是紫暗呢?就像观察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一样。
接着看舌苔,厚不厚呀?是白苔还是黄苔呢?这就好比在分辨不同的土壤质地。
然后再看看舌头的形状,是胖大还是瘦小呢?哎呀,这就跟看不同形状的水果似的。
注意事项也不少呢!患者刚吃完饭可不行,那会影响舌头的状态。
还有啊,不能喝有色的饮料,不然舌头颜色都被弄乱啦。
你想想,要是刚喝完一杯浓浓的咖啡就看舌诊,那能准吗?
舌诊安全得很呢!又不用打针吃药,就是看看舌头而已。
稳定性也不错,只要操作规范,不同的医生看也能有比较一致的结果。
那舌诊都啥应用场景呢?身体不舒服去看中医的时候,医生常常会看舌诊。
平时自己也可以观察观察舌头,要是发现不对劲,赶紧去问问医生。
这多方便呀!优势也很明显,简单直观,能快速了解身体的大致情况。
我给你讲个实际案例哈。
有个人总觉得没精神,去看中医。
医生一看他的舌头,舌苔厚腻,颜色偏暗。
结合其他症状,判断是体内有湿气,还有点血瘀。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再看舌头,明显有了变化,人也精神多
了。
你说神奇不神奇?
中医舌诊真的是个超棒的诊断方法呀!它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为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舌诊的辨证方法

中医舌诊的辨证方法
中医的辨证方法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之一,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脉搏、舌苔、
舌质等多方面信息来诊断患者的疾病。
其中中医舌诊是辨识疾病的一种有用手段,这一方
法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形态、舌苔等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情况。
中医师对舌头的观察会综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舌体色:舌头颜色的变化通常反映了身体内部的气血状况。
正常的舌头颜色应该是正
常的红色,偏白或偏红都是不正常的表现。
脱水状况通常会导致舌头干燥和淡白的情况,
而深红的舌头可能意味着气血不足。
舌苔:舌苔通常是指一层厚厚的白色或黄色的薄膜,有时候还伴随着异味。
通过观察
舌苔的颜色、质地和湿度,可以判断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消化情况。
例如,舌苔厚重、
耐磨并且黄色可能意味着消化不良;舌苔薄、白色、湿润则可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舌形:在中医舌诊中,舌形的观察也是一个重点。
舌头的形态通常反映了身体的内部
结构和健康状况。
例如,舌头上有裂口、牙印,反映了脾胃功能失调。
瘀斑:瘀斑,也称舌下瘀斑,是舌头上颜色发黑、呈现出紫黑色斑点的表现。
这种情
况通常反映了身体内部的气血淤积和器官功能不良的情况。
总体来说,中医舌诊的辨证方法是采用多方位的观察来判断患者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和疾病情况。
中医师通常会通过多角度的舌头观察来作出诊断,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让患者尽快康复。
叙述舌诊的操作方法

叙述舌诊的操作方法
舌诊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舌苔等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舌诊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光线选择:在舌诊前,选择合适的光线环境,以确保舌头的颜色和形态能够清晰可见。
2. 客观性检查:患者将舌头伸出,医师首先应对舌头进行客观性检查,检查舌头是否偏歪、震颤、运动无力等异常情况。
3. 色彩观察:医师观察舌头的颜色变化。
正常舌色多为淡红色,若出现红色过深或苍白等异常颜色,可能与疾病有关。
4. 形态观察:医师观察舌头的形态特征。
正常舌形应为舌头中部稍宽,两侧略尖。
若舌苔剥落、舌面开裂、有溃烂等异常形态,可能与疾病有关。
5. 舌苔判断:医师观察舌苔的颜色和厚度。
正常舌苔通常为薄白色或微黄色的细腻苔层,若出现厚重、黄色或黑色等异常舌苔,可能与疾病有关。
6. 湿度观察:医师可用眼睛或手触摸舌头,观察舌头的湿润程度。
正常舌头应有一定湿度,若舌头干燥或过于湿润,可能与病理变化有关。
在进行舌诊时,医师需要综合分析舌头的各种特征,并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舌诊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在中医诊断中并不是单一依据,需要综合其他诊断方法来进行全面的综合判断。
中医诊断学之舌诊

粗细、形状、颜色。
2.正常舌象
特征: “淡红舌,薄白苔” 原理: “舌为心苗”,心居肺内,“火
藏金内”—舌淡红。苔为胃气生发外现, 胃由心脾发生,如“地上之微草”—薄白 苔。肝充筋柔—舌运动灵活。肾元充足— 舌润。脾旺肌丰—舌体饱满。正常舌象为 五脏充足,气血安和之象。
【意义】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机理】
舌短缩,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者,多属寒凝 筋脉,舌脉挛缩;或气血俱虚,舌失充养,筋脉 瘦弱而显短缩。 舌短缩而胖,苔滑腻者,多属脾虚不运,痰 浊内蕴,经气阻滞所致。 舌短缩而红络干燥者,多属热盛伤津,筋脉 孪急所致。 此外,先天性舌系带过短,亦可显现出舌短 缩,但无辨证意义,应与短缩舌鉴别。
中医诊断学之舌诊
概述
概念:舌诊是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
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 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历史渊源:
最早记载见《黄帝内经》 元代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 近代开展了舌诊现代化、客观化的研究,
2.舌的结构划分
2.舌诊的原理
1.舌的组织形态与舌象: 2.脏腑经络与舌象:手少阴心经之别系
【临床意义】主血行不畅。 【机理分析】紫舌多由淡白舌或红络舌发展而
成,故其主病即是在淡白舌或红绛舌的基础上 出现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改变。 全舌青紫者,其病多是全身性血行瘀滞; 舌有紫色斑点者,可能是瘀血阻滞于某局部, 或是局部血络损伤所致。 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者 淡紫舌 紫红舌 绛紫舌
紫舌多见于:静脉郁血,血流缓慢,血粘度增高, 毛细血管扭曲畸形,脆性增高及缺氧、红细胞增 多,色素沉着,多见于肝胆、心肺病。
三、舌形:指舌质的形状,包括老嫩、 胖 瘦、点刺、裂纹等方面的特征。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
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局部。
一 . 舌神( 一 ) 有神 ( 荣舌 )【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管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 无神 ( 枯舌 )【舌象特征】舌色枯槁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假设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二 .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
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
【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
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
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三 舌态
正常舌态伸缩自如,运动灵活,为脏腑 机能旺盛,气血充足,经脉调匀。
舌态变化常见的有: 痿软 强硬 歪斜 颤动 吐弄 短缩
(一)、痿软舌
特点: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 意义:伤阴或气血两虚。 机理:由于气血不足,阴液
亏损,舌体肌肉筋脉失养 而废弛,致舌体痿软。
若红绛而痿软,少苔 无苔,为热病后期伤阴, 或内伤阴虚火旺;若舌干 红而痿软,为肝肾阴虚; 若淡白无华而痿软,多为 久病气血虚衰。
3 气候环境因素:舌象可随气候寒热燥湿而有相 应变化。
注意:要把生理变异与疾病前期征象区别开耒, 属生理变异者,多长期不变而无任何不适。
第二节 望舌质
舌质即舌体,望舌质包括望舌 质的神、色、形、态及舌下络脉五 个方面。舌神指舌质的荣枯。
(一)察舌神
荣舌
枯舌
舌质红活,鲜明润泽 运动灵活 正气未伤
舌质暗滞,枯涩, 运动失灵 津液耗竭 气血大亏
(三)、点剌
特征:点、刺常常并见,合称点刺舌。
点:鼓起于舌面之红色或紫红色星点,大者曰星, 小者曰点。大者红星舌,小者称红点舌。
刺:乳头增大高突形成尖峰,状如芒刺,抚之棘 手,呈红色或黄黑色点刺,亦称芒刺舌。
点刺 舌舌
点刺舌
意义:脏腑阳热亢盛或血分热盛。 可根据点刺的部位了解热在何 脏何腑,亦可察点刺颜色以估 计气血运行情况及疾病深浅程 度。
(4)其他如外伤、酒毒以及先天性心 脏病等,亦可见青紫色。
(二) 舌形
舌形变化常见的有: 老嫩 胖瘦 点剌 裂纹 齿痕
(一)、老嫩
特点:舌体坚毅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色较暗 者为老舌;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 淡者为嫩舌。
老
嫩
中医诊断学舌诊图

※②黄苔
主里(是否伤津),热证(表里).薄黄指风 热表证,黄厚指里湿热证.
※③灰苔 病重
主里热炽盛(灰干)和寒湿内盛(灰润).
※④黑苔 病重
主里热炽盛(黑干)寒湿内盛或阳虚(黑润).
34
苔色:白黄灰黑
35
3.苔形: 全苔、偏全、剥苔、花剥苔、 地图舌(边界清楚)、镜面舌.主气血和 胃气的盈亏,邪的深浅.
11
瘦薄舌
肿胀舌
12
舌淡红胖嫩
舌淡红瘦薄苔白燥裂
13
③芒刺: 邪热亢盛.蕈状乳头肿胀或高突,抚之棘
手.脏腑热盛热入营血.舌尖属心火亢盛, 舌中属胃肠热毒炽盛,舌边肝胆火盛.
14
芒 刺
15
④裂纹:主虚或邪盛正虚.热盛伤阴(舌 色红绛),血虚不润(舌色淡白苔薄白), 脾虚湿侵(舌色淡白齿痕苔滑腻)
25
※三.望舌苔
※苔质:厚薄 润燥 腐腻 ※苔色:白苔 黄苔 灰苔 黑苔 ※苔形:全苔 偏反应病邪深浅和轻重.
◆薄苔:见底(舌质),病轻邪浅,胃 气未伤. ◆厚苔:不见底,病邪在里,胃气 挟湿浊熏蒸于舌面.
27
舌苔薄厚
28
※②润燥:反映津液盈亏.
◆润苔表示津液未伤. 过润即滑苔 主虚和水湿不化. ◆燥苔津液已伤.主热盛津伤,阴虚 津亏,阳虚气不化津,燥气伤肺.过燥 为糙cao苔或燥裂苔,主津枯.
偏苔
花剥苔 地图舌
36
镜面舌
37
强硬舌 22
※③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动.主动 风.热极(色绛),肝阳化风,虚风内动 (阴和血虚)
※④歪斜:主痰瘀阻络或中风.伸舌 时舌体偏向一侧.
※⑤卷缩:舌体卷缩不能伸长或不抵 齿.主虚实.虚(气血虚和热盛阴亏).实 即寒凝筋脉(舌胖粘腻).危重.
舌诊的正确操作方法

舌诊的正确操作方法
舌诊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之一,其操作方法如下:
1.向患者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发展过程。
2.让患者张嘴,伸出舌头,用手指或舌诊器轻轻压住舌根,让舌体自然展开。
3.观察舌面颜色、形态、舌苔和舌下脉络的变化。
4.舌面颜色分为淡红、绛红、暗红、紫色、青色等,需要观察其变化及所代表的病理意义。
5.舌头形态分为胖瘦、长短、伸缩、左右偏曲等,观察其变化并分析其病理意义。
6.舌苔分为白色、黄色、灰白色、黑色等,需要观察其厚薄和附着情况。
7.舌下脉络观察其纵横走向及分支情况。
8.根据舌面颜色、形态、舌苔和舌下脉络的变化,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病机和辨证论治。
需要注意的是,舌诊需要在明亮、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拍摄舌头照片,便于
病例记录。
同时,需要注意卫生,舌诊器等器械应当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意义:邪气有余,实证
专业资料
27
(一)胖、瘦舌
专业资料
特点:舌 体比正常 舌瘦小而 薄,称为瘦 薄舌。
临床意义: 气血两虚, 阴虚火旺
胃由心脾发生,如“地上之微草”—薄白
苔。肝充筋柔—舌运动灵活。肾元充足—
舌润。脾旺肌丰—舌体饱满。正常舌象为
五脏充足,气血安和之象。
➢生理变异:性别年龄、体制禀赋、气候环
境、生活习惯。
专业资料
13
第二节 望舌质
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 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望舌质包括望 舌体的神色形态及舌下脉络。
舌质正常形态:淡红荣润,柔软 灵活,干湿适中,舌下脉络不粗胀, 分枝无瘀点。
专业资料
14
望舌质的主要内容
舌神 :荣、枯 舌色:淡红、淡白、红、绛、紫
舌形:老嫩、胖瘦、点刺 、 裂纹、齿痕
舌态 :萎软、强硬、歪斜、 颤动、吐弄 、短缩
专业资料
15
一、舌神
➢特征:红活明润,运动灵敏——荣;
枯槁晦暗,运动呆板——枯。
3.气血津液与舌象:舌为富含血脉的肌
性器官,赖气血及津液的盈亏和运行状态影响
舌形、舌色。
专业资料
7
脏腑经络与舌象
专业资料
8
3.舌诊的方法
1.方法:
➢ 舌诊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 伸舌姿势:自然平伸,舌尖略向下,
以充分暴露舌体。
➢ 察舌顺序:舌尖——中——侧——根,
舌质——舌苔
➢ 辅助手法:四诊合参,扪、擦、问、
望舌质:色、形、态、舌下络脉
苔质
望舌苔
苔色
舌象分析与舌诊意义
专业资料
3
第一节 舌诊概说
1.舌的组织结构——组织形态
舌肌
纵方横向垂肌直纤三维(柔软灵活)
舌
(肌性器)
肌富肉,间血血供管充丰足(淡红鲜明)
(组织结构)
丝状乳头:呈现乳白色 薄白
舌 乳头 覃状乳头:突出之圆点 而润
(黏膜褶皱) 轮廓乳头 叶状乳头
元苔,为虚热证。
专业资料
21
(四)绛舌
【舌象特征】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
专业资料
22
➢【临床意义】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机理分析】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
而成。其形成的原因是热入营血,气血 沸涌,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而痕滞,虚 火上炎,舌体脉络充盈,故舌呈络色。
舌绛有苔,多属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 腑内热炽盛。
绛色愈深,热邪愈甚。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久病 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红舌与绛舌多见于基础代谢增高之疾病,如 感染、甲亢、高血压、糖尿病。
专业资料
23
(五)紫舌
➢【舌象特征】全舌呈现紫色,或局部现青紫斑点。舌
淡而泛现青紫者,为淡紫舌;舌红而泛现紫色者,为 紫红舌;舌络而泛现紫色者,为络紫舌;舌体局部出 现青紫色斑点,大小不等,不高于舌面者,为斑点舌。
中医诊断学
第三章 舌诊
专业资料
1
概述
概念:舌诊是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
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 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历史渊源:
➢最早记载见《黄帝内经》 ➢元代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 ➢近代开展了舌诊现代化、客观化的研究,
专业资料
2
舌诊目录
舌诊概说
舌的形态结构 舌诊原理 舌诊方法与主义事项 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与味觉有关
专业资料
4
专业资料
5
2.舌的结构划分
专业资料
6
2.舌诊的原理
1.舌的别系
舌本,散舌下,舌为心之苗;足太阴脾经连舌
本,舌为脾之外候;足少阴肾经络舌本,肾藏
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均为津液组成部
分,关系着舌体之润燥,反映脾肾的功能。
手太阴肺经上咽喉与舌本相连。
红舌可见于整个舌体,亦可只见于舌尖,舌两边。
专业资料
20
➢【临床意义】主实热、阴虚。 ➢【机理分析】由于血得热则循行加速,舌体
脉络充盈;或因阴液亏乏,虚火上炎,故舌 色鲜红。
舌色稍红,或仅舌边尖略红,多属外感风
热表证初起;
舌体不小,色鲜红,多属实热证。 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 舌两边红,多为肝经有热。 舌体小,舌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
闻。
专业资料
9
舌诊的方法
专业资料
10
4.舌诊注意事项
2.注意事项
➢光线:以白天充足、柔和的自
然光线为佳。
➢染苔:排除食物及药对舌象的
影响。
➢口腔:牙齿残缺、镶牙和张呼
吸等因素均可影响舌象。
➢季节与时间的影响
专业资料
11
5.舌诊的内容与正常舌象
1.舌诊的内容
➢舌体: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脏腑虚实,
气血盛衰—神、色、形、态。
紫舌多见于:静脉郁血,血流缓慢,血粘度增高, 毛细血管扭曲畸形,脆性增高及缺氧、红细胞增 多,色素沉着,多见于肝胆、心肺病。
专业资料
25
三、舌形:指舌质的形状,包括老嫩、 胖 瘦、点刺、裂纹等方面的特征。
(一)老、嫩舌 特征:纹理 细腻,浮胖 娇嫩。
临床意义: 正气不足, 虚证。
专业资料
26
苍老舌—纹理粗糙,坚敛苍老;
专业资料
18
意义:气血两虚,阳虚寒湿。 淡白瘦瘪——气血两虚; 淡白胖嫩——阳虚寒湿; 淡白干枯——阳不化津; 淡白光莹——脾胃之气衰败; 枯白舌——脱血夺气。 病理:贫血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新 陈代谢偏低畏寒,末梢血管收缩,血液 充盈减少、变慢,如席汉氏,粘液水肿。
专业资料
19
(三)红舌
➢【舌象特征】较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
专业资料
24
➢【临床意义】主血行不畅。 ➢【机理分析】紫舌多由淡白舌或红络舌发展而
成,故其主病即是在淡白舌或红绛舌的基础上 出现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改变。 全舌青紫者,其病多是全身性血行瘀滞; 舌有紫色斑点者,可能是瘀血阻滞于某局部, 或是局部血络损伤所致。 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者 淡紫舌 紫红舌 绛紫舌
➢意义:荣——有神,正气盛,病轻,
预后良;枯——无神,正气衰,病重, 预后差。
专业资料
16
二、舌色(舌质色颜色:淡红、淡白、红绛、
青、紫)
淡红舌 1.特征:淡 红润泽,白里 透红。 2.意义:健 康人或病情轻 浅,气血未伤。
专业资料
17
(二)淡白舌
➢特征:舌色浅淡,白多红少——淡
舌;舌色枯白,全无血色——枯白舌
➢舌苔:舌面附着一层苔状物(舌粘膜上
皮角化和代谢产物)乃脾胃之气,蒸腾
胃中食浊,凝聚舌面而成—病邪的深浅,
邪正的消长—色、质、分布。
➢舌下络脉:特殊情况下诊察,了解长短、
粗细、形状、颜色。
专业资料
12
2.正常舌象
➢特征: “淡红舌,薄白苔”
➢原理: “舌为心苗”,心居肺内,“火
藏金内”—舌淡红。苔为胃气生发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