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歌以深情和豪放著称,被赞誉为"豪放派"诗人。
《无题》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作者对于生命和欲望的思考,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独特而且深情。
他的诗歌充满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爱情和世界的热烈感受。
《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追求和难舍难离的苦闷之情。
他通过短短数语,将复杂的内心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产生共鸣。
李商隐的诗歌包含了许多意象和隐喻。
他善于使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以表现他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无题》中,作者通过"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将爱情的痛苦与幸福相对照,以突显其扑朔迷离、苦乐参半的真实性。
这样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李商隐的诗歌具有豪放和奔放的特点。
他的诗歌语言直接而奔放,敢于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结构,而是更注重表达内心的激烈情感。
他敢于直面爱情和欲望的冲突和矛盾,将深刻的情感直接传递给读者。
李商隐的诗歌还透露出他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度思考。
他思考人生的意义、爱情的价值和欲望的本质,从而展现出了他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
诗歌中的矛盾冲突和对于生死、欲望的思考,使其诗歌更具有哲学和思想性。
李商隐的诗歌以深情和豪放著称,从《无题》中可以看出他诗歌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歌独特而深情,包含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富有豪放和奔放的特点,同时还透露出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度思考。
通过这些特点,他的诗歌融合了现实和理想、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启迪。
李商隐无题诗特点

李商隐无题格律

李商隐无题格律
摘要:
一、李商隐简介
二、无题诗的背景与特点
三、无题诗的格律分析
四、无题诗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正文: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他的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擅长写七言律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一大特色,这些诗歌没有题目,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题诗的背景与特点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诗歌成为文人表达情感、抒发抱负的重要方式。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间的交往频繁,这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情感特点:李商隐的无题诗多表现了他对爱情、友情以及身世的感慨和哀怨,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在格律方面,李商隐的无题诗严格遵守了七言律诗的格律。
具体表现为:
1.每首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四行,形成一个完整的诗篇。
2.平仄相间,平声和仄声交替出现,使得诗歌具有优美的音韵。
3.押韵严格,每两句诗为一个意群,上下句押同一个韵。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
歌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启示。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无题》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抒情诗歌,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独特的感受和情感,表现出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
一、意象丰富,诗情充沛
《无题》全诗充满了意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描写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得非常充沛。
比如,诗中描绘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话让人联想到人生中初次相遇与别离的悲喜,突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二、形象生动,言简意赅
李商隐的诗歌以简洁为主要特色,但每一首诗歌的表达都非常精准。
他擅于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情感,这就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
《无题》就是典型的李商隐诗歌,以简单的词语,如“初见”、“秋风”、“画扇”等将情感表达得非常生动。
三、古风雅韵,筆调清新
李商隐的诗歌受到了唐代文学的影响,古风雅韵成为了他诗歌的主要特色。
他熟练运用古典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诗歌的形式极为典雅。
《无题》的筆调清新,句式优美,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文学修养和情感深度。
四、情感真挚,不拘形式
李商隐的诗歌不拘形式,以情感的真挚感染人心,这也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
《无题》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感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真挚。
总之,《无题》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其意象丰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古风雅韵等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商隐的诗歌不 butu拘于朝代形式,以人情万象为主题,为后世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宝贵瑰宝。
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李商隐是唐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其无题诗更是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探究这位大诗人的诗歌艺术。
一、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李商隐的无题诗,一般是以自然景色、人物形象、感情体验等为主要题材,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为主要目的,这些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大多是爱情、离别、思乡、幽寂等主题。
1、爱情李商隐的无题诗中,爱情是其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他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比如《无题·寄人》中写到:“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在思念心爱之人时所产生的深深的伤感和无奈,而这种情感也成为了李商隐诗歌中的一种特色。
2、离别离别也是李商隐无题诗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别离的痛苦和无奈。
比如《无题·昨夜风开露井桃》中写到:“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而这种情感也是人们在面对离别时所常有的感受。
3、思乡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还经常出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比如《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中写到:“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这种情感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二、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无题诗,不仅在内容上表现出了一种优美的诗意,而且在艺术特色上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1、意境深远李商隐无题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意境深远,他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比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写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而以“东风无力百花残”来形容离别的伤感,则更加深入人心。
2、语言简练李商隐的无题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歌中所使用的词汇和句式都非常简洁明了,却又深具意境。
李商隐无题诗艺术特点

李商隐无题诗艺术特点
1、隐喻和象征:李商隐的“无题”诗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
将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他常常使用比喻和借代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深刻的意义。
2、婉转含蓄: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不是直接表达情感,而是
通过婉转含蓄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领悟。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蕴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3、意境深远:李商隐的“无题”诗注重营造意境,通过营造出富
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和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远的情感体验。
他的诗歌往往具有朦胧美和神秘美,让人难以捉摸。
4、精炼优美:李商隐的“无题”诗在语言上非常精炼优美,表现
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他的诗歌往往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出深刻的意义,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味和力量。
5、多样化的题材:李商隐的“无题”诗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包
括爱情、人生、社会等方面。
他善于把握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变化,以多样化的题材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李商隐作为唐代中期杰出的诗人之一,创作了众多经典诗篇,其中《无题》无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无题》一诗通过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深刻的哲学思考,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诗歌艺术特色。
首先,《无题》抛弃了传统诗歌的修辞技巧,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整首诗只有六句十二个字,节奏短促而有力,刚柔并济,形式简洁却深具内在的情感和思考。
其次,李商隐的《无题》在表达爱情时不仅仅是单纯的情感表达,而是将爱情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哲学思考之中。
他表达的爱情,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凝聚,还体现了以爱情为媒介,理解人生的深层次寻求。
他通过情感表达,窥探出了人生的根本问题。
这样的表达方式反映出李商隐的诗歌思想十分丰富深刻。
再次,李商隐的《无题》展现了他精湛的意象表达技巧。
通过意象构建和描绘,他将情感和思想表现地隐晦且形象鲜明。
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这句诗用花草的生长代表爱情的滋长,通过对红豆的描述,表达了爱情的美好和韵味。
诗人通过红豆这个意象,勾勒出爱情的深情和生命的美好。
其表达的方式,既传达了深情厚意,又展示了艺术表现的技巧和巧妙的呈现方式。
最后,通过《无题》可以看出李商隐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
他善于引用一些浅显易懂的形象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考,这体现了他独具的审美意识和深度的文化内涵。
李商隐的诗歌倾向于赋予词句以内涵,强调形和义的统一,而形和义的结合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总的来说,《无题》是李商隐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展现在语言形式的简洁、深刻哲学思考、意象表达技巧、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等方面。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李商隐诗歌创作风格的深刻内涵,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作品所呈现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世界。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答: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朦胧婉约之美。
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朦胧和婉约的风格著称,其诗歌往往情
感深邃、意蕴幽隐,语言绮丽精工,给人以含蓄蕴籍、音调谐美、沉博艳丽的感觉。
2.情感怅惘哀伤。
李商隐的无题诗充满了情感的怅惘和哀伤,其形象迷离隐晦,
常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隐晦的象征手法来表达深微的爱情心理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3.重视心灵深处的探索。
李商隐的无题诗特别注重对心灵深处的探索和表现,
其诗歌常通过对心灵世界的深入开拓与表现,表达了对人生、爱情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4.政治上的讽谕与抒情相联系。
李商隐的无题诗不仅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感受,
还往往融合了政治上的讽谕,通过诗歌反映出其对政治失意和精神苦闷的感受。
5.具有浓厚的象征和暗示色彩。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艺术构思上继承和发展了古
代诗歌的比兴寄托手法,其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丰富,给人以多层次的解读空间。
综上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来托寓某种抽象的感情、意绪。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流露的那种相思、追求、伤感,非常可能寄寓或渗透着作者政治上失意的精神苦闷以及明知志向难酬却仍不甘心沉灭的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以李商隐的独创的“无题”诗为题。
一首首《无题》经世绝伦、一曲曲爱情经典若隐若现,“无题”向来解释纷歧,都说李商隐的《无题》是其婚姻生活,爱情经历的真实写照。
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的诗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古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严谨、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郁色彩;既有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又格形成自己深情、绮丽精工的独特风独特,在百花齐放的唐代诗坛上独具一帜,成为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李商隐,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
他出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竞争的政治旋涡中,终生潦倒,郁郁不得志。
当时唐朝的繁盛已过,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歌绮丽浓艳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在李商隐得诗歌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无题》诗,李商隐无题诗歌的创作是诗歌发展的一种回归,同时又是一种创造,它使诗歌题目与内容的深沉和意境的朦胧达到完美的吻合,把李商隐生平的悲剧体验和心灵感触作为起点从另外的角度去解读李商隐的《无题》诗歌,我却认为在表面上看似是描写深挚的爱情深层却隐现着诗人对于当时社会党派纠葛的态度以及他自己在政治道路上的崎岖和挫折。
一、“情爱宣言”――李商隐《无题》诗中的主要表现手法。
如他的著名的一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被迫的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作者心境的反映,情景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完美的结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第三、四句,接着进一步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无尽无休的痛苦,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有着悲观色彩的追求。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作为读者的我们要联系到诗人的各个方面和经历来解读他的诗歌,体会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
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但是,“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
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
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依然怀着深深的情感孤独、无奈的等待,追求着!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
李商隐一生对“功名”的追求是不折不扣,但却是“屡试屡败”,此诗是他又一次金榜无名时,且他最钦佩的表叔崔戎又病逝时,他在“学仙玉阳山”,巧遇尼姑宋姐时作的《无题》。
李商隐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其说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是对浪漫爱情的追求,不如说是他本人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方式。
他始终分不开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对功名的渴求。
宋姐只是李商隐诗作的一题材罢,在他的内心有着强烈的对于自己抱负和理想的追求,同时在他的内心还存在着对当时社会极大的无奈,他只是借对宋姐的“此志不喻”表明自己对“功名”以及自己心中理想的追求亦会到海枯石烂时。
二、“无题”胜“有题”――以诗明志。
李商隐所要表现的主旨并非如他诗歌的题目“无题”所言,诗人能作诗还不能“命题”?其实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不言而喻,这正是作者不敢正面面对现实的一种巧妙隐藏,这是他以诗明志的一种发泄!如他的著名的一首《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意,它发生在一个通宵达旦的宴席上,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了的官场交际活动,从“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看来,那个女子是其中一个陪酒歌妓。
但正是这个女子,却和李商隐在一片嘈杂之中,共同享有一份温情,我们还不能把它称为爱情,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一个两情相悦的萌发状态,也许它只表现在一个相互怜惜的眼神中。
没有表白,没有承诺,也没有任何约定,当鼓声响起来的时候,一切又都消逝在忙忙碌碌的走马一般的日子里。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那只是一个温馨的情境,就象已经逝去的星辰和风,只留下一种淡淡的欢喜,一种深切的感动,还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使诗人不能放弃。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温馨的情境。
“身无彩凤双飞翼”,所悲叹的首先是现实的困顿和绝望。
李商隐少有才名,得显要赏识,人生象鼓满了风的帆,锦绣前程历历在目;但一次过于轻率的多少有些功利色彩的联姻,使这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不仅如此,李商隐还不得不背着忘恩负义的罪责,艰难地前行。
李商隐以自己的前途为年轻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多年艰难的游幕生涯,使得李商隐体验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成为一个漂泊无根的人。
一颗破碎的心灵由于对归宿的渴望,而变得多愁善感,变得多情。
为了抗拒着冷漠无望的现实世界,诗人开始演绎、沉湎于一个又一个的温情体验。
而“心有灵犀一点通”,既是指相互赏识、两情相悦,也是指对彼此命运的认同。
由此而生发的两情相悦,正是诗人所不断寻觅的自我拯救之道。
但一切都会改变。
在“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失落感正被诗人酝酿着,使我们隐约闻到一种悲伤的气息。
诗人在第一句重复了两个“昨夜”,它提醒我们这只不过是一种追忆。
此外,在一个感情波澜之后,诗人选择追忆,而不是谋划和憧憬,它表明了诗人就这一件情事本身,已经做出了一个了断,那就是自觉的放弃。
正是这放弃的选择使我们感到震撼和失落!这样的情感与当时的封建礼教似乎格格不入,也许是李商隐“借情消愁”罢!“情”是李商隐生活的一部分,当政途不如意时用来麻醉自己的一种手段。
“愁”就是对功名的苦苦追寻而屡试屡败。
此诗首联追忆昨夜情况,妙在叙述良宵佳会独先从“星辰”和“风”说起,写得欣喜异常,缥缈无际。
他此丧偶不久,如果李商隐真是一情种,还会如此潇洒?“画楼西畔桂堂东”既是实写,又欲言而止,使一笑一颦、谈言吐词,都坠入读者想象之中,这里绝无半丝淫荡的意味。
此句更能说明李商隐对自已心迹的掩埋,是故作潇洒。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虚写,却是事出有“姻”,身远而心通。
其生活现实不也事出有因,只能感叹朝廷与自已不能如我愿!“春洒暖”、“蜡灯红”,显现诗人浸淫在绵绵情意之中。
他想在酒色当中自我催眠。
尾联突然写诗人因为职事无奈离去,与颈联的气氛,正相反衬,走进仕途也是李商隐一生的追求,这是李商隐自叹身世的凄苦,现实的无奈,令人无法面对的事人皆有之。
三、《无题》诗中常用典故,其对理想的追求不言而喻。
如他的著名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和《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诗歌写出恋人相爱而间隔受阻的痛苦、缠绵心声。
或回顾前事,或瞻望未来,或空中悬想,或直抒胸臆,寄情比兴,萦回往复,透彻表现出甜蜜而辛酸的柔情蜜意。
惯用“典故”,是李商隐诗的又一特色。
诗中提到了刘郎,李商隐自觉自己与刘备一样,也是一比较仁慈之人,但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一干人的帮助,终成三国鼎力之势,而自已身边能帮助着自己的人少之甚少,终难成大业!“书”是“梦”,“梦”是“书”也!诗中表达的对爱人的爱恋,实也是李商隐对理想的追求,对自己前途的憧憬。
李商隐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爱情追求的经历如出一辙。
李商隐在仕途上一筹莫展,屡试屡落第;在婚恋上先有锦瑟、宋姐,后有柳枝,而一个个都离他而去,使他一次次陷入难以解脱的痛苦中。
遭遇和爱情竟是如此的相似。
“诗,一篇接着一篇,注满了他的恋情、痴情和无尽的离情别绪;更注满了他的心血、泪水和无尽的酸甜苦辣。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
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
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
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