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
四周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外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组织损伤合并发生。
周围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均将发生障碍。
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
闭合性损伤,如关节脱位或骨折,可挤压或牵拉神经;骨筋膜室综合征对神经血管的压迫;锐利骨折端刺破和切割作用致伤神经;暴力冲击钝性挫伤,石膏外固定压伤浅表神经;肢体被暴力牵拉等因素致伤神经。
开放性损伤,如锐器切割和火器伤致神经断裂;机器绞伤或撕脱伤等;这类神经损伤范围有时可达20 ̄30厘米,治疗困难,预后差。
[症状体症]
1.指神经损伤:(1)多为切割伤;(2)手指一侧或双侧感觉缺失。
2.桡神经损伤:(1)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2)拇指不能外展,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或过伸;(3)掌指关节不能伸直;(4)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5)高位损伤时肘关节不能伸直;(6)前臂外侧及上臂后侧的伸肌群及肱桡肌萎缩。
3.正中神经损伤:(1)手握力减弱,拇指不能对指对掌;(2)拇、。
周围神经损伤考点总结

周围神经损伤考点总结考试大纲考情分析重难点:易考点:神经损伤后的表现、检查概述周围神经损伤1.概念外伤→神经传导障碍→运动感觉的异常2.分类①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神经暂时失去传导功能,神经纤维不发生退行性变。
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明显而无肌肉萎缩,痛觉迟钝而不消失。
数日或数周内功能可自行恢复,不留后遗症。
②神经轴索中断神经受钝性损伤或持续性压迫,轴索断裂导致远端的轴索和髓鞘发生变性,神经内膜管完整,轴索可沿施旺鞘管长入末梢。
临床表现为该神经分布区运动、感觉功能丧失,肌肉萎缩和神经营养性改变,但多能自行恢复。
严重的病例,神经内瘢痕形成,需行神经松解术。
③神经断裂神经完全断裂,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需手术修复,方能恢复功能。
3.表现①运动功能障碍神经损伤,其所支配的肌肉呈弛缓性瘫痪,主动运动、肌张力和反射均消失。
由于关节活动的肌力平衡失调,可出现一些特殊的畸形。
随时间延长,肌肉逐渐萎缩。
②感觉功能障碍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与温度觉,神经断裂,其所支配的皮肤以上感觉均消失。
由于感觉神经相互交叉,重叠支配,实际感觉完全消失的范围很小,称为神经的绝对支配区。
如神经部分损伤,则感觉障碍表现为减退、过敏或异常感觉。
感觉功能检查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判断亦有重要意义。
③神经营养性改变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表现,神经损伤立即出现血管扩张、汗腺停止分泌,表现为皮肤潮红、皮温增高、干燥无汗等汗腺功能检查对神经损伤的诊断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判断均有重要的意义。
无汗表示神经损伤,从无汗至有汗则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恢复早期为多汗。
④神经叩击试验(Tinel征)Tinel征既可帮助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亦可检查神经修复后,再生神经纤维的生长情况。
⑤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检查和体感诱发电位对于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以及帮助观察损伤神经再生及恢复情况有重要的价值。
4.治疗治疗原则神经损伤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早地恢复神经的连续性。
(1)闭合性损伤:大部分自行恢复①理疗、药物≤3个月②无效者手术(2)开放性损伤:a.切割→一期b.火气伤→不宜一期缝合C.碾压、撕脱→二期修复断端与周围组织固定手术方法(1)神经缝合术:切割伤的一期缝合(2)神经移植术:切断肢体腓肠神经做游离移植(3)神经松解术:牵、拉、磨损→神经粘连(4)神经移位术:功能不重要的神经将其切断,其近端移位到功能重要的损伤神经远端(5)神经植入术:将神经近端分成若干神经束,分别植入肌肉组织,可通过再生的新的运动终板或重新长入的原运动终板。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以及临床表现

展、内收;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诊断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2、治 疗
新鲜损伤: 神经吻合;
陈旧性损伤: (1)神经松解 (2)神经再吻合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四)桡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 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概
念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一)病因
1、挤压伤 2、牵拉伤 3、切割伤 4、摩擦伤 5、弹片伤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二)临床病理变化
1943年Seddon提出将神经损伤 分为三种类型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诊断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3、治疗
(1)非手术治疗:单纯挫伤 (2)手术治疗:神经吻合、神经松
解 (3)肌腱转位;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三)尺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及诊断
感觉障碍: 手尺侧一个半手指的感觉消失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3、手术方法
1)神经缝合术:适应于神经断裂. 包括:神经外膜缝合术 神经束膜缝合术。
2)神经移植术; 3)神经松解术; 4)神经植入术; 5)神经移位术;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损伤概念和临床表现
上肢神经损伤
5、肌电图检查 6、神经传导速度
周围神经损伤的OT

周围神经损伤的作业治疗概述人体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概述●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
●周围神经病损是指因感染、缺血、外伤、代谢障碍、中毒、营养缺乏,以及一些先天性原因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
概述●根据病因不同,周围神经病损可分为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炎、神经病变等。
●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概述●周围神经损伤是指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由于外伤、感染、受压、中毒、缺血和营养代谢障碍而形成的各种类型、各种程度的损伤和疾病。
损伤的分类●神经失用通常由挫伤、牵拉或压迫所致,其神经结构保持完整。
临床表现为暂时性的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一般于数日至数周内自行恢复。
损伤的分类●轴突断裂通常由于切割、撕裂、牵拉、摩擦、长期压迫等原因所致。
轴突在鞘内发生断裂,失去连续性,神经内膜保持完整,远端神经纤维发生退行性变,经过一段时间后,神经功能可按每日1-2mm的速度自行恢复。
损伤的分类●神经断裂神经束或神经干(包括轴突、髓鞘及内膜)完全断裂。
需通过手术缝接神经,神经功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
康复时机●尽早开始;三年之内一般在损伤后三年:*运动终板消失*肌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被纤维组织代替常见功能障碍及特点●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失调综合征心理问题继发性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下降运动障碍●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主动运动消失;肌张力降低或消失,呈弛缓性瘫痪;深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畸形。
感觉障碍●因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而表现不同。
●表现为感觉异常,如局部麻木、烧灼感、撕裂痛等;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过敏。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失调综合征●是一组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候群。
●表现为疼痛、水肿、僵硬、骨质疏松、皮肤营养变化及血管舒缩和排汗功能的改变。
心理问题●担心神经损伤不能恢复;承受不了长期就诊的医疗费用。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诊疗规范【概述】周围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由于外伤、感染、受压、中毒、缺血和营养代谢障碍等病因所形成的各种类型、各种程度的损伤。
临床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常可分为:神经失用、轴突断裂、神经断裂、神经根性撕脱伤四种类型。
【临床表现】1.运动功能障碍一般表现为迟缓性瘫痪,所支配肌肉的主动活动、肌张力和腱反射均消失,出现各种畸形。
2. 感觉功能障碍表现为触觉、痛觉、温度觉、两点辨别觉的减退、过敏、甚至消失。
肢体感觉的绝大部分区域是由交叉的神经支配所分布,但是上肢的某些神经,分别有其绝对的支配区,可以通过绝对支配区的感觉测定,而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
正中神经其绝对支配区在示、中指远节的掌侧;桡神经的绝对支配区位于虎口区的背侧;尺神经的绝对支配区位于小指。
3. 神经营养性改变查体可发现相应部位的皮肤潮红、皮温增高、干燥无汗等。
4. Tinel 征:1915年由Tinel首先描述,表现为叩击神经损伤部位出现放射性的麻痛感,以及扣击部位的点状自痛感。
其原理是在神经损伤之后,轴突在髓鞘没有再生时,会出现一种兴奋的放化过程,从而表现在查体上的异常改变。
Tinel征有两种意义,一是可以帮助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另外在神经修复以后,或是神经恢复的过程中,可以检查神经修复后的再生情况。
5.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包括EMG、SEP、CMAP、SNAP、NCV、F反射等。
【辅助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相关部位X线检查;2.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血性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3.常规电诊断:常规电诊断虽然操作技术简单,但对于判断神经病损的程度、范围与预后,有很大帮助,临床工作中应首先采用;4.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检查对于周围神经病损价值很大,可以确定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幅度和末端潜伏时,既可用于运动神经也可用于感觉神经的功能评定;肌电图检查可用于明确失神经的范围与程度。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后康复医疗的目 的和作用
1.早期 鼓励患者正视疾患,振作精神,配 合医护人员争取早日康复。预防受伤肢体 的失用性改变,包括肌萎缩和关节挛缩畸 形等,保持肌肉适当运动,防止并发症发 生。
2恢复期 通过各种训练和治疗促进受损神 经的再生,促进恢复和改善运动及感觉功 能,改善心理状态。
3.后遗症期 促进神经肌肉的功能代偿,或 通过使用支具及特殊工具,最大限度地恢
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与评定
(二)临床表现 周围神经干包含运动神经纤维、感觉神经
纤维和自主神经纤维,故神经干损伤后就 不相应出现主动运动障碍、感觉功能障碍 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常见周围神经损伤
1.臂丛神经损伤 (1)臂丛上部损伤 C5、C6神经损伤:
肩不能上举、外展,肘能伸不能屈,屈腕 无力,上肢外侧感觉缺失
Sunderland分度
I°:受损局部出现暂时性传导阻滞,纤维 完整性无损,无变形,可完全恢复。
II°:轴突中断,但轴突周围结构完好,故 轴突可以以每日1~2mm的速度再生。
III°:轴突中断,神经内膜管损伤,但神经 束膜改变较少,故神经束的连续性尚完整, 伴有一些轴突缺失。由于神经内膜有不同 程度的纤维化,影响再生和恢复,故可自 行恢复,但恢复不完全。
2.沃勒变性 神经瘤多在一个月后形成 3.轴突变性 是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异
烟肼是常见的引发以轴突变性为特征的周 围神经损害药物,此型恢复慢而不完全 4.节段性脱髓鞘 可见于炎症(吉兰-巴雷综 合征)、中毒、遗传或代谢性疾病
周围神经的再生
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很大不同 是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再生部分是指周围 神经纤维,而脑与脊髓内的神经细胞坏死 后是不能再生的,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纤 维填补,形成胶质瘢痕
外科学064周围神经损伤(完整版)

检查患者深反射、浅反射等反射活动是否 正常。
肌电图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通过测量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判断神经损伤程度和部位。
肌电图描记
记录肌肉在静息、轻收缩和最大收缩状态下的电活动,以评估肌肉和神经功能。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可排除骨折等骨骼损伤对 神经的影响。
CT或MRI检查
可清晰显示神经走行和周 围组织关系,有助于确定 神经损伤部位和程度。
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 (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和影像学检查(如MRI、 CT等)进行诊断。
02
周围神经损伤评估
神经功能评估
感觉功能评估
检查患者触觉、痛觉、温度觉等感觉功能 是否受损。
运动功能评估
观察患者肌肉力量、肌张力、运动协调性 等运动功能表现。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断困难
周围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多样, 且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导致诊断 困难。
治疗手段有限
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修复 和药物治疗,但效果有限,且存在 并发症和副作用。
康复效果不佳
周围神经损伤后,患者往往出现不 同程度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康 复效果不佳。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超声检查
可实时观察神经结构和血 流情况,对神经损伤的诊 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03
周围神经损伤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措施
01
02
03
药物治疗
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 素B6、B12等,促进神经 生长与修复。
物理治疗
采用电刺激、激光、超声 波等物理治疗方法,改善 局部突破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周围神经损伤的药物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
周围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包括疼痛、肌肉萎缩、关节僵 硬等。对于这些并发症,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 症状,促进康复。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 抑郁药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具 有消炎、止痛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 泼尼松等,可以减轻神经受损部位的炎症和水肿;抗 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等,可以缓解疼痛和麻木 等症状。此外,还可以采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 法来促进康复。
临床应用
目前已有多种细胞治疗策略在临床 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如利用 干细胞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04
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
急性周围神经损伤
急性周围神经损伤是指损伤发生时间较短,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的神经损伤。对于急性损伤,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 炎症和水肿,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具有消炎、止痛 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可以减轻神经受损部位的炎症和水肿;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6、 B12等,有助于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目前已有多种基因治疗策略在临床试 验中取得初步成效,如利用腺相关病 毒作为载体将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导入 受损神经细胞。
通过转录和表达具有促进神经再生和 修复功能的基因,促进受损神经的再 生和修复。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
通过移植具有再生和修复功能的 细胞,实现受损神经的修复。
作用机制
移植的细胞可以替代受损的神经细 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 再生和修复。
05
药物治疗的未来展望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新药研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常见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1.臂丛神经损伤
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型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
臂丛上部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下垂,上臂内收,不能外展外旋,前臂内收伸直,不能旋前旋后或弯曲,肩胛、上臂和前臂外侧有一狭长的感觉障碍区。
臂丛下部损伤表现为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缩而呈爪形,手部尺侧及前臂内侧有感觉缺失,有时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2.腋神经损伤
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
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
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3.肌皮神经损伤
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
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
肌皮神经受伤后肱二头肌、肱肌及前臂外侧的皮肤感觉障碍。
4.正中神经损伤
感觉障碍:若损伤部位在腕部或前臂肌支发出处远端,手的桡半侧出现感觉障碍。
拇指对掌、指功能受限:拇指处于手掌桡侧,形成“猿形手”畸形,拇指不能外展,不能对掌及对指。
由于解剖的变异,在某些正中神经完全伤断的病例中,由于尺神经的代偿,拇指掌侧外展运动可不完全丧失,少数病例也有表现正常者。
拇指、示指屈曲受阻:若在肘部或其以上部位损伤时,除上述症状外,由于
指浅屈肌和桡侧半指深屈肌麻痹,因此,拇指与示指不能主动屈曲。
前臂旋前不能或受限。
大鱼际肌群、前臂屈面肌群明显萎缩。
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拇长屈肌、示指深屈肌、拇指对掌肌功能障碍。
5?桡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为全身诸神经中最易受损伤者,常并发于肱骨中段骨折。
主要表现为伸腕力消失,而“垂腕”为一典型病症;拇外展及指伸展力消失;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感觉完全消失。
6.尺神经损伤
腕部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间肌、蚓状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环、小指爪形手畸形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和Froment征(为拇指、示指远侧指间
关节不能屈曲,使两者不能捏成一个圆形的"O"型。
即食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食指近侧指间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
间关节屈曲。
),以及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障碍,特别是小指感觉消失,手部精细活动受限,手内肌萎缩。
肘上损伤除以上表现外,另有环、小指末节屈曲功能障碍。
7.股神经损伤
运动障碍,股前肌群瘫痪,行走时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
感觉障碍,股前面及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股四头肌萎缩,髌骨突出。
膝反射消失。
8.坐骨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完全断伤时,临床表现与胫腓神经联合损伤时类同。
踝关节与趾关节无自主活动,足下垂而呈马蹄样畸形,踝关节可随患肢
移动呈摇摆样运动。
小腿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消失,膝关节屈曲力弱,伸膝正常。
小腿皮肤感觉除内侧外,常因压迫皮神经代偿而仅表现为感觉减退。
坐骨神经部分受伤时,股二头肌常麻痹,而半腱肌和半膜肌则很少受累。
另外,小腿或足底常伴有跳痛、麻痛或灼痛。
9.腓总神经损伤
垂足畸形,患者为了防止足趾拖于地面,步行时脚步高举,呈跨越步态;足和趾不能背伸,也不能外展外翻;足背及小趾前外侧感觉丧失。
10.胫神经损伤
股骨髁上骨折及膝关节脱位易损伤胫神经,引起小腿后侧屈肌群及足底内在肌麻痹,出现足跖屈、内收、内翻,足趾跖屈、外展和内收障碍,小腿后侧、足背外侧、跟外侧和足底感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