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知识要点[1]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新教材完整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材料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本单元必须记忆+理解)(一)我的家在哪里21、乡村聚落也叫村落,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物产也不同。
各区域之间就会产生在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交流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
3、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5、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之间景观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乡村聚落和乡村聚落之间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综合探究一一、常见地图:①政区图:②地形图;③旅游图:交通图等二、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该区域的地形有一个大致了解,能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三、海拔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也叫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3、等高距:两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4、几个特殊的海拔点:A、世界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B、世界海拔最低点:死海;C、中国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D、中国海拔最低点:吐鲁番盆地。
5、等高线特点:同线同高:相同的等高线海拔高度相等同图同距:同一幅地图等高距相同密陡稀缓:等高线密的地方,地势陡峭,等高线疏的地方,地势平缓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等高线向数值小处凸出等高线向数字大处凸出两个等高线中间的低处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6、判断坡度陡缓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7、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
8、居民区应该修建在: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等。
9、分层设色地形图:1)颜色越深,海拔越高;颜色越浅,海拔越低;绿色:平原;黄色:高原、山地;蓝色:海洋2)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地势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人教版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社会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班级姓名一、从社区看我家1.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①有了方向、图例和注记,我们才能够表述清楚各种景物的相对位置。
②有了比例尺,我们才能确定实际景物在图中缩小的程度。
2地图三要素(地图的“语言”):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注意:通过比例尺可以算出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见图册P4右下角)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 000 000或1/10 000 000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比例尺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大小详,小大略”)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单(理解图册P11不同比例尺下杭州市的地图)方向常用的三种定向方法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含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指向北方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适用范围适用于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适用于有经纬网的地图特点最常见的定向法——最精准的定向法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2)注记: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彩图见课本P6图1-6和P115)二、在社区中生活1.社区的概念: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社区≠小区) 2.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
3.社区的主要功能: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1)政治功能:与选举、权利等有关。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 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社区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那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和比较密切的往来。
2、地图的语言包括、、。
3、地图的方向的表示方法有、、。
其中最准确的是、最常用的是。
4、比例尺= ÷。
5、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主要有、、。
6、图幅时,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内容较;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内容较。
7、图例包括和,注记指。
8、社区功能有、、和。
9、社区类型有、和。
10、行政社区是以来确定的区域,功能社区是围绕形成的区域。
11、社区有不同的类型,但是不同类型的社区往往是相互在一起的,一个人可以同时生活在不同类型的社区中。
12、不同区域之间为什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1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地方,表示地势;等高线的地方,表示地势。
14、不同地图表现的主题不同,地图分为、、、、和等。
应根据选择不同主题的地图。
15、比例尺的大小不同,表示的不同,应根据选择不同大小比例尺的地图。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1、在地球表面,陆地占了%,海洋占了%。
2、世界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3、世界四大洋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4、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5、海峡是指连接两片的狭窄水道。
海峡往往是海上的,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6、位于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和的天然水道,位于欧洲和非洲的直布罗陀海峡,把与连接起来。
7、地形的基本类型有。
8、反映气候主要有和两个因素。
9、和对当地气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10、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
11、根据的差异来划分世界三大人种。
12、三大人种各有什么特征?13、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又有。
14、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情况(分布在哪些洲)?15、、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16、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国界线范围内的、、和。
17、不同的国家根据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8、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是的国家。
19、认识经纬线、区分经纬度表格一:认识经纬度表格二:区分经纬度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1、中国的陆地面积约,几乎与整个的面积相等,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填空)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4.炎帝教民,又称。
黄帝又称。
黄帝在打败,
炎黄联盟在打败。
部落联盟逐渐发展成为。
、被称为。
5.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禹采用方法治水有功,被称为。
第二单元:
7、世袭制:继承禹的王位,标志着代替。
8、牧野之战:根本原因:,约公元前年,周武王在与商王军队
决战,周军全胜,商朝灭亡。
9.西周实行制,目的;内容
,作用。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11、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最精美的青铜器是。
1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口号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一、地图三要素(地图的语言):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1、方向(1)地图上的八个方向:(2)三种定向法: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的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最常用的定向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哪种定向法:先看有无经纬网,后看有无指向标,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时,使用一般定向法2、比例尺(1)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3)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 1:10000000或1/10000000线段式比例尺 0 100千米(4)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如A1:1000 B1:5000 则A比例尺比B比例尺大(5)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单如中国政区图和浙江省政区图,图幅相同,则浙江省政区图比例尺大,内容详细3、图例和注记(常用图例P6和P115页)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二、社区和聚落(一)社区的功能经济功能:如超市等于商品经济活动相关的;政治功能:如与选举,权力等有关;文化功能:如科教文卫,一些文体娱乐活动等;管理功能:如巡逻、维护等比较具体的行为(二)乡村和城市1、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相互关系。
▲自然环境影响着乡村聚落分布、形态、房屋建筑、生产方式等,即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2、城市聚落(1)产生: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2)造成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三)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如:人才交流:城市优秀教师支持西部偏远地区教育;技术交流:医学技术指导,农业技术指导;经济交流:向农村卖彩电,冰箱,汽车,电脑;信息交流:网上查找就业信息。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要素(地图的语言)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比例尺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在相同图幅情况下;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小。
方向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定方向经纬网定方向(最精确的定向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最普遍的定向法)图例和注记常用图例(P8图1-4)2、社区社区的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社区的四大功能政治功能(例如政府会议;选举等一些政府的行为)经济功能(例如社区超市等与商品经济行为活动相关的)文化功能(老年大学;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和健身设施等)管理功能(社区巡逻队;安保队以及特别要注意“组织”、“管理”等字词的就是此功能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社区类型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举例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的差异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大多数社区有一个共同点:总是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联系。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 乡村和城市。
所以, 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 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3.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 缩尺。
公式二图上距离宁实际距离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 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即“大小详,小大略”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社区具有 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 等方面的功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 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等。
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 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 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 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 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 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 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 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 地下管道系统。
11.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 等各个方面。
13. 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比例尺100千米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定方向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300N 00 (赤道) 300S 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N W
E S 图例和注记常用图例(P8图1-4)2、社区社区的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社区类型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
“活动”。
“具体”。
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3、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
在不同的等深线(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
4、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绝对高度)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等高线定义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特点
(1)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相同,
(2)等高线都是是闭合曲线,只是有些图上没有完全显示出来而已。
(3)在一幅图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相交;
等高距定义相邻两条等高线表示的高度差。
特点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
读判断地势高低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数值越小,地势越低。
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分层设色地形图一般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和山地。
5山地地形的判读
数值内大外小(山顶符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
凸出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
凸出(易成河流)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
地,呈马鞍形
等高线相互重叠的
地方(陡崖符号)
6、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选址理由
水库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
地
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大坝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亦即盆地或洼地的最窄处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
坝安全。
铁路、公路线般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
(一般沿
等高线走)减少修路的工程量。
(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
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
居民区(城市)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1、经线和纬线(“横纬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