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8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ppt课件

C
Churg,1995
弥漫性LN(Ⅳ型)
• 活动性或非活动性之弥漫性,节段 性或球性血管内皮或血管外肾小球 • 弥漫性 GN,包括中重度 肾炎(>50%的小球受累),通常伴 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内 有弥漫性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 增生、膜增生、新月体 伴或不伴系膜改变其中弥漫节段性 性和内皮下大量电子致 LN(IV-S)是指有≥50%的小球存在 密物沉积的GN 节段性病变,节段性是指< 1/2的小 球血管袢受累;弥漫性球性LN(IVG)是指≥50%的小球存在球性病变, 包括弥漫的“白金耳”而无或少有 小球增生改变者。 Churg,1995 ISN/RPS,2004
局灶性LN(Ⅲ型)
• 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病变,呈 局灶性,节段性或球性血管 内皮或血管外肾小球肾炎 (<50%的小球受累),通常伴 有局灶性内皮下免疫复合物 沉积,伴或不伴系膜改变。 1. III(A) 活动性病变:局灶 增生性LN。 2. III(A/C) 活动性+慢性病变: 局灶增生性+硬化性LN • III(C) 慢性非活动性病变 伴肾小球瘢痕:局灶硬化性 LN ISN/RPS,2004 • A B 局灶节段性 活动性坏死性病 变 活动性和硬化性 病变 硬化性病
SLE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大多数患者的
发病可能是由于在某些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
紫外线照射、药物等)或(和)性激素(主要
为雌激素)作用下,具有一定遗传素质(可能 存在一种或多种与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的人 群发生了异常的免疫应答,持续产生致病性自 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 ——免疫复合物介导性肾炎
LN病理分型的演变
• WHO 狼疮肾炎病理类型(Appel,Silva, Pirani,1974) • WHO 狼疮肾炎病理类型(Churg,1982) • WHO 狼疮肾炎病理类型(Churg,1995) • 狼疮肾炎的病理学分型(ISN/RPS,2004)
狼疮性肾炎课件

护理与康复
饮食护理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控 制盐和蛋白质摄入量。
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感染;提供 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和 疏导。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增 强体质和免疫力。
发病机制
免疫系统异常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 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包括肾 脏。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导致肾脏损伤。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有一 定影响,家族中有SLE或狼疮性肾炎 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临床表现
蛋白尿
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 表现为尿液泡沫增多。
04 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避免阳光直射
紫外线照射是诱发狼疮性肾炎的 重要因素,因此应尽量避免阳光
直射,尤其是在中午和夏季。
避免接触化学物质
某些化学物质如染发剂、化妆品 等可能诱发狼疮性肾炎,应尽量
避免接触。
预防感染
感染是诱发狼疮性肾炎的常见原 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充足的睡眠
病例一:早期发现与治疗
总结词
早期发现是狼疮性肾炎治疗的关键,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详细描述
患者在早期出现无诱因的持续性发热、关节疼痛、面部红斑等症状,应警惕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通过尿常规、 肾功能检查和肾脏病理活检等手段进行确诊。治疗上采取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同光检测
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观察肾脏 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 积情况。
狼疮性肾炎ppt课件

02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生理
肾脏的生理功能
排泄代谢产物
肾脏通过过滤血液,将代谢废物 和多余的水分转化为尿液排出体
外,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维持电解质平衡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中离子的排 泄,如钠、钾、钙等,维持电 解质平衡和血液酸碱度。
维持体液平衡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 ,维持体液平衡和血容量,保 持血压稳定。
皮肤病变
皮疹、光过敏、口腔溃 疡等皮肤病变也是狼疮
性肾炎的常见表现。
神经系统病变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 统的受累,如头痛、癫痫
发作、精神异常等。
03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
心理支持
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避 免过度劳累。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饮食
控制盐和蛋白质的摄入,以减轻肾脏 负担。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对病 情的影响。
预后评估
病情控制情况
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评估预后的效果。
肾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评估预后效果。
并发症情况
观察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预后进行评估。
治疗反应
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评估预后效果。
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记录 尿量、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 异常情况。
患者及家属的注意事项
了解疾病知识
了解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症状、治疗和护理 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避免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感 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
遵从医嘱
严格遵照医生的诊疗建议,按时服药、定期 复查,不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狼疮性肾炎医学课件

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可累及肾脏、皮肤、关节等多个器官和系统,与 狼疮性肾炎不同,但两者经常同时存在。
04
治疗策略
糖皮质激素
起始剂量
通常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例 如,泼尼松龙60mg/d)来迅速
控制疾病活动。
维持剂量
一旦获得临床缓解,可以逐渐减少 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使用最小有 效剂量维持治疗。
案例三:轻型狼疮性肾炎的早期诊断
患者为青年女性,因间断性面部红斑、口腔溃疡等症 状就诊,无其他明显异常。
输入 标题
诊断过程
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 阳性等,肾活检病理检查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 物沉积,确诊为轻型狼疮性肾炎。
病史介绍
治疗经过
轻型狼疮性肾炎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早期诊断和 治疗有助于避免病情恶化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狼疮性肾炎医学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狼疮性肾炎概述 • 病理学特征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策略 • 预后与转归 • 临床案例分析
01
狼疮性肾炎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狼疮性肾炎是一种系统性红斑狼 疮(SLE)的并发症,指SLE累及 肾脏,导致肾脏功能受损的疾病 。
分类
根据病理表现和严重程度,狼疮 性肾炎可分为六型,其中Ⅰ型和 Ⅱ型为轻微病变,Ⅲ至Ⅵ型为严 重病变。
治疗经过
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生物制剂等治疗 ,同时辅以对症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诊断过程
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 抗体阳性等,肾活检病理检查显示肾小球基底膜 免疫复合物沉积,确诊为激素耐药型狼疮性肾炎 。
病例总结
激素耐药型狼疮性肾炎对激素治疗效果差,需要 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
最新《狼疮性肾炎》ppt课件

Lupus nephritis class III
Lupus nephritis class III. There is focal
segmental 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on (Jones methenamine silver, ×100).
The glomerular 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on is discretely segmental with necrotizing features and an early cel- lular crescent (Jones methenamine silver, ×400).
Stichweh D,. Curr Opin Rheumatol 2004 16:577–587 Bogdanovic R Pediatr Nephrol 2004 19:36–44 Ortega LM, et al: Lupus (2010) 19, 557–574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 Renal Pathology Society (2003) Classification of Lupus
Lupus nephritis class IV. Electron micrograph show- ing a large subendothelial electron-dense deposit as well as a few small subepithelial deposits (arrow) (×1200).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狼疮性肾炎》ppt课件
目录
狼疮性肾炎概述 增殖性狼疮性肾炎的诱导缓解 狼疮性肾炎的维持缓解治疗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及治疗课件

医生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尿蛋白呈阳性,肾功能检 查显示肾功能衰竭。结合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医生确 诊患者患有狼疮性肾炎并发肾功能衰竭。
治疗建议
医生立即为患者进行透析治疗,以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 毒素。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积极治 疗狼疮性肾炎,以减轻肾脏损害。
病例三:儿童患者,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及治疗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狼疮性肾炎概述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策略与方案 • 病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狼疮性肾炎概述
CHAPTER
定义和疾病背景
定义
狼疮性肾炎是一种系统性红斑狼 疮(SLE)的并发症,是一种自身 免疫性肾脏疾病。
疾病背景
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其 中肾脏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
定期检查
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疲劳、感染,保持心情愉悦。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压力。
04 病例分享与讨论
CHAPTER
病例一:青年女性患者,多系统受损
01 02
病史概述
患者青年女性,自述经常出现关节疼痛、皮疹、发热等症状,同时伴有 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经检查发现,患者多个系统受到损害,包 括皮肤、关节、肾脏等。
肾脏超声、肾脏CT、MRI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
肾活检病理学检查。
评估病情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病情严 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03 治疗策略与方案
CHAPTER
治疗目标与原则
01
狼疮性肾炎.ppt课件

•治 疗
(一)治疗原则
• 其治疗一般分以下2个阶段:
根据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和肾脏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强调制 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 诱导缓解:力求在短期内(一般在3个月内),
对于肾损害轻微(尿检变化轻微者),可小剂 量激素治疗:10-15mg/d。 肾损害严重病例,尤其是活动性狼疮、出现急 性肾衰或新月体性肾炎者,可予甲泼龙冲击0.51g 静滴 3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
二、其他免疫抑制剂
• 1. 环磷酰胺
• CTX 0.6-1.0 g 静滴 每月1次 总量小于6-8 g/12月。
发病机制Βιβλιοθήκη 免疫异常紫外线免 疫 耐 受 性 减 弱
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 调, B细胞持续活化
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
Th
致病性免疫复合物
病原体
血细胞和组织损伤
易感者
LN
肾小球的基本病变
细胞增生: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 IC沉积:以IgG为主,常伴IgM、IgA、C3、C4、 C1q沉积。 • 满堂亮: IgG、IgA、IgM均阳性 • 白金耳环:IC沉积在 内皮下—毛细血管壁增厚 • 透明血栓: 毛细血管腔 炎症细胞浸润: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
SLE分类标准(美国风湿 学会1997年修订)
多浆膜腔积液
7.肾病变 (尿蛋白>0.5g/24hr或+++,或管 型) 8.神经系统病变 (癫痫或精神病) 9.血液系统异常 (凝血象异常或血三系降低) 10.免疫学异常 (Immunologic disorder) (抗SM或dsDNA或梅毒血清学假阳性6月, 或抗磷脂抗体阳性) 11.抗核抗体阳性
《狼疮性肾炎的诊治》课件

CONTENTS
• 狼疮性肾炎的概述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方法 • 预防与康复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狼疮性肾炎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狼疮性肾炎是一种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肾脏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同时性 三类。
详细描述
狼疮性肾炎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所引起的炎症性病变。原发性狼疮性肾炎是指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基础上直接发生的肾脏损害。继发性狼疮性肾炎是指在已存在的肾脏 病基础上,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引发。同时性狼疮性肾炎则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脏病同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优质蛋 白的饮食习惯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 拳等,以增强体质。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 绪波动,积极参与社交活 动。
患者教育
提高认知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狼疮性肾炎的病因 、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提高认知度 。
遵医行为
9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 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但需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避 免出现严重副作用。
9字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激素 治疗是首选,但需注意控制 剂量和疗程,避免副作用。
9字
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关节疼 痛等。
皮肤表现
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 敏等。
肾脏表现
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
其他系统表现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 统等受累的表现。
诊断标准
临床标准
至少有上述全身症状中的 两项,以及肾脏、皮肤、 神经系统等至少有一项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狼疮性肾炎一、病史及症状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轻者为无症状蛋白尿(<2.5g/d)或血尿,无水肿、高血压;多数病例可有蛋白尿、红白细胞尿、管型尿或呈肾病综合征表现,伴有浮肿、高血压或肾功能减退,夜尿增多较常见;少数病例起病急剧,肾功能迅速恶化。
多数肾受累发生于发热、关节炎、皮疹等肾外表现之后,重型病例病变常迅速累及浆膜、心、肺、肝、造血器官和其它脏器组织,并伴相应的临床表现。
约1/4的病人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
对于生育年龄妇女有肾脏疾病时应常规检查与本病有关的免疫血清学指标。
本病诊断大多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二、体检发现急性期发热较常见;多数病人有贫血貌;面部蝶形红斑为特征性改变。
可伴有关节红肿、脱发、皮疹、心脏杂音或心包积液、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及不同程度浮肿或胸腹水等。
三、辅助检查(一)尿常规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镜下血尿、白细胞、红细胞及管型尿。
(二)多数有中度贫血,偶呈溶血性贫血、血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多数少于100×109/ L,血沉较快。
(三)免疫学检查:血清多种自身抗体阳性,γ-球蛋白显著增高,血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低补体血症,尤其在活动期。
血红斑狼疮细胞阳性,皮肤狼疮带试验阳性。
(四)重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伴有可逆性的Ccr不同程度下降、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血白蛋白降低或肝功转氨酶增高;终末期狼疮性肾炎Ccr明显下降和血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
(五)影象学检查:B超示双肾增大提示急性病变;部分病人合并肝、脾肿大或心包炎。
(六)肾活检可了解病理类型、病变活动性和决定治疗方案。
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活检有助于确诊。
[四、鉴别诊断以肾病综合征起病而无明显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者,应排除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有肺出血者应与Goodpasture综合征及小血管炎鉴别。
【治疗措施】一、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肾活检资料。
对于轻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仅有皮疹、低热或关节症状等)和免疫血清学检查异常,若尿检正常、肾活检显示肾小球正常或轻微病变者,酌情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症状,一般无需用糖皮质激素或细胞毒药物,密切追踪病情变化;若尿检异常、肾活检显示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系膜增生伴有节段性坏死、新月体形成及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者,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20~40mg/d),酌情加用细胞毒药物或雷公藤制剂。
二、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如高热、关节痛、无力和/或病变迅速累及浆膜、心、肺、肝、造血器官和其它脏器组织)伴急性肾炎综合征或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活检显示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新月体性肾炎,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时,应给予标准激素治疗加C TX冲击治疗;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每日1.0g,静点3~5日为一疗程,继以中等剂量的强的松维持,必要时7~10天后可重复一次,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
当上述方法效果欠佳或病情较重时,可考虑血浆置换疗法;不能用CTX者可试用环胞霉素A、霉酚酸酯等。
伴有急性严重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容量、心力衰竭时应紧急透析,使其渡过危险期,为药物治疗创造条件和争得时间。
三、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尿蛋白>2g/24h)者可用糖皮质激素,酌情加用细胞毒药物,雷公藤制剂与强的松合用亦有一定疗效;表现为无症状血尿者,可用雷公藤制剂(常规剂量或双倍剂量)或CTX治疗。
有条件者最好根据肾脏病理类型选择用药。
四、呈肾病综合征者,但尿中红细胞不多,肾功能稳定,或肾活检显示膜型狼疮性肾炎,应首选强的松0.8~1.0mg/kg.d,若2~4周后效果不佳时,加用CTX,若伴有肾功能减退,严重高血压,肾活检显示肾小球增生明显或发生病理类型转变时,则应给予标准激素治疗加CTX冲击治疗。
五、对于固定不变的蛋白尿而无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者、或氮质血症而肾脏病理以慢性病变为主者,一般不要长期用强的松和细胞毒类药物治疗。
六、终末期狼疮性肾炎按慢性肾衰处理。
七、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饮食、利尿、降血压、抗凝和防治各种并发症等,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参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
八、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可提高疗效、减少症状和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注意事项系统性红斑狼疮90%以上见于女性,凡青、中年女性患者有肾脏疾病表现,伴有多系统病变,特别是发烧,关节炎,皮疹,血沉显著增高者,均应怀疑狼疮性肾炎,并应做常规检查和与红斑狼疮有关的免疫血清学化验,以明确诊断。
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注意事项:(1)饮食:狼疮肾炎患者应摄取足够的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清淡为宜。
水份、盐份宜作适度限制。
避免大量的烟、酒或刺激性食物。
骨质疏松可以使用维生素D。
(2)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心肺功能,保持肌肉、骨骼的韧性,对任何人都有助益,狼疮病人自不例外.(散步.气功)不要过度疲劳.但关节发炎则不适宜活动。
(3)避免日晒: 狼疮病人对阳光敏感,是紫外线的β波长所造成的,应尽量避免日照。
(4)预防感染:患者因病情的影响或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影响,免疫能力普遍下降,非常容易受到细菌侵犯,而引起各器官的感染。
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肠胃道感染、及伤口的感染等问题。
(5)调整情绪:患者在突然的情境下被诊断为狼疮,对精神上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往往情绪低落,焦虑、忧郁、气愤、罪过、否认、忧郁等情况接钟而来。
但情绪和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关系。
患者就面临着身体与心理的挑战。
要打赢这场战争,保持心情的愉快,有助于病情的改善。
同时亲朋好友要给予关爱和支持。
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狼疮性肾炎专题狼疮性肾炎(Ipusnephretis,LN)是以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 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并有明显的免疫紊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SLE患者约35%~90%有肾脏累及的临床表现,如蛋白尿、红白细胞尿,管型尿及肾小管和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
肾脏受累表现与肾外器官受累有明显的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损害却无明显的多系统受累。
根据一般病理检查,SLE时肾脏受累者约占90%,加上电子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检查,则几乎所有S LE均有程度不同的肾脏病变。
肾脏病变直接影响LN的预后。
狼疮肾炎主要症状有三方面:1.全身表现:间断发热;颧部红斑,由于形状似蝴蝶,又称蝶形红斑;无痛性口腔溃疡;多个关节肿痛;发生癫痫或精神异常;手足遇冷变得苍白,温暖后转为紫红,继之恢复常色,又称雷诺氏现象。
2.肾脏表现: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血尿、蛋白尿伴浮肿、腰酸或高血压,即肾炎样表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即肾病综合征样表现;血尿、蛋白尿伴肾功能急剧减退,呈急进性肾炎表现;慢性肾功能衰竭表现。
生活中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情况。
3.化验异常:血常规出现白细胞减少(< 4.0×109/L),或贫血,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血沉快;补体C3低;抗核抗体及自身抗体阳性。
肾活检不仅有助于确诊狼疮肾炎,更能明确肾脏受损的严重程度,有利于判断病情和正确的治疗。
狼疮肾炎症状有时并不典型,仅有肾脏异常时,常被误诊为肾炎、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衰,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带来尿毒症、心衰或败血症等不良后果。
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对于女性肾病患者应自查是否存在上述全身症状,如果存在,应进一步做相应的化验检查。
狼疮性肾炎的用药原则1.早期可以口服激素为主加辅助药物。
2.标准量激素无效可改用激素冲击疗法。
3.标准量激素加硫唑嘌呤加雷公藤片。
4.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5.血浆置换或透析疗法。
6.肾移植。
7.有条件者应当肾活检,在病理基础上指导用药。
狼疮肾炎的药物治疗狼疮肾炎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性肾炎。
一般认为,肾小球结构正常或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者,可用抗疟药、乙酰水杨酸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治疗,可同时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
膜型狼疮肾炎多用激素加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但要注意尿蛋白不易阴转,且有药物的不良反应。
影响狼疮性肾炎预后的因素狼疮性肾炎的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年轻男性发生肾衰的危险性高;②氮质血症缓慢进展预示慢性不可逆肾衰的来临,而肾功能迅速恶化,表示存在活动性或潜在可逆性;③持续低补体血症对狼疮肾炎发生慢性肾衰有一定参考价值;④及时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可明显改善狼疮性肾炎预后;⑤肾活检标本慢性指数与慢性肾衰有等级相关。
总的来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近年来有所改善,这与及时发现轻型病例、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中医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合理治疗有关。
狼疮性肾炎属局灶增生性者5年存活率大于75%~80%,但有很大个体差异性;属膜性肾炎者,5年存活率约85%;弥漫增生性者5年存活率大于80%,10年存活率大于60%。
狼疮性肾炎的死亡原因除肾衰外,主要为狼疮性脑病及并发感染。
狼疮性肾炎和普通肾炎要如何区分?很多狼疮性肾炎患者由于出现大量的蛋白尿被错误的诊断为普通肾炎,不能进行正确的治疗,带来严重后果。
肾脏是红斑狼疮最易侵害的器官,狼疮性肾炎也是临床医学专家研究最多的问题。
狼疮性肾炎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在肾脏内沉积造成了对肾脏的损害,它和一般的肾炎不同点是常可以在血中找到自身抗体,其中最主要的抗体是抗双链DNA抗体,本抗体与肾脏的损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电子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肾脏里有大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为了正确区别狼疮性肾炎的不同类型,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狼疮性肾炎进行了分型:I型:微小病变型。
病理检查正常,镜检有少量蛋白尿,预后好。
II型:系膜增生型。
病变局限在肾小球系膜区,预后也较好。
III型:局灶增殖型。
病变局限在肾小球的部分组织,经过积极治疗,预后也较好,但病情较前两型略重。
IV型:弥漫增殖型。
整个肾小球都有病变,过去预后较差,现在有了激素、环磷酰胺等药物,5年存活率达到80%。
VI型:病变在肾小球基底膜,可有蛋白尿,高脂血症,经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VII型:硬化型,整个肾小球硬化成一个纤维网状,肾功能差,无法恢复,此时用药要防止药物的副作用对机体的损害。
病人往往需要借助透析疗法,才能生存。
预防保健一、重视体质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近亲发病率高达5%一12%,同卵孪生发病率高达69%,狼疮患者亲属中其它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症及牛皮癣等发病率也高,黑人和亚洲后裔发病率高于白种人,这些均提示狼疮受遗传因素影响。
而女性多发,患者睾丸酮水平偏低,则说明内分泌因素,尤其是雌激素在狼疮患者体内的水平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有关。
因此,对于有自身免疫病发病基础的红斑狼疮患者,包括亲属中有自身免疫病者,都应当高度警惕,一旦患病就应想到自身免疫病,一旦患上自身免疫病,则应积极治疗,防止发生狼疮性肾炎以致造成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