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精神分裂症的优质护理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的优质护理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的优质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主要有精神科传统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两种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观念的更新以及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优质护理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许多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临床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及康复,现对精神分裂症的优质护理研究现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

前言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大脑功能和精神活动异常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智力、思维、情感表达低下及伴随幻听、幻视及妄想等为其病症,严重者伴有攻击性行为,极大威胁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安全[1,2]。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疾病,目前该类病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因此病因不明确,一般青壮年人群发病率比较高[3]。

本文即分析了精神分裂症的优质护理研究进展。

1、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程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

部分患者病程晚期表现为衰退和精神残疾,严重者丧失社会生活能力。

也有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可临床痊愈。

当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还缺乏缺切有效手段,长期住院治疗仍是首选方案,患者单纯依靠药物治疗,临床效果并不满意。

由于认知改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大打折扣,结果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往往较差。

因此探索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改变单一传统护理模式,加强优质护理干预,依据患者病情采用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满意度,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康复机率。

2、相较于传统护理的健康教育、生命监测、用药指导、行为干预,包括给予患者保护性约束干预、饮食与服药干预以及日常生活管理等。

优质护理服务,可以细分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成立优质护理及监管护理团队小组。

在科室挑选 4-6 名护理精英组成优质护理及监管护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或高职护师担任,分配和明确各岗位的主要职责,每天各时间段做好护理人员的分配与督查,小组内部保持无障碍沟通,及时交换信息,换班时做好工作无缝交接。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
遵守者给予批评 和疏导 , 以增 强和巩 固疗 效 。帮助患 者建立
精神残疾 的康 复 可以在 院 内和社 区 中进行 。结 合我 国 国情来看 , 精神残疾的院 内康复是 最重要 的。这是 因为 我国
合理而又规律 的生活 制度 , 意劳逸 结合 , 注 积极参 加工 娱活 动和适度 的体 育锻炼 。督促 患者 多进 富含 维生 素的食 物和 水果蔬菜 , 保持大便通畅 , 并注意加强 营养 , 如增加高 蛋 白摄 人, 以增强患者机体 的抵抗力 。 22 2 社交技 能训练 对精 神分裂 症患 者 , .. 通过 社交 技能
者交谈 , 立 良好 的 医、 、 建 护 患关 系 。耐 心出内心 的精 神 困惑 , 做好 解释 性心理 治疗 工作 , 创造 富有感情色彩 、 理解和 同情 的气 氛 。对恢 复期住 院精 神
分裂症患者主要开展 心理 干预 和行 为干 预并行 的康 复护 理
李丽平等 应用半开放 式管理及康复训练 , 如生 活行为
技能训练 、 就业行为的技能训练 、 学习行 为的技能训 练 、 兴趣
爱好 的技能训练 、 际关 系的技 能训 练 , 人 对改 善精神 病患 者 的阴性症状 、 情感反应 、 言语表 达和 社会 兴趣 等方 面有 明显
21 0 0年 1 月 1
中国民康医学
Me iM o mM fC iee P o l Mt de J u o hn s e pesHe h
No . 0 0 v2 1 Vo. 2 S 1 2 HM No 2 .2
第2 2卷
下半月
第2 2期
【 康 复 】
住 院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的 康 复 护 理 研 究
2 1 心理护理 干预 随着 精神 分裂症 患 者疾病 的康 复 , . 其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在疾病的进程中患者精神衰退、社会功能缺陷是该疾病发展的必然结局,因此应用各种康复治疗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随着康复医学的迅猛发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研究呈现多种形式,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研究查阅了大量文献,综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开放管理模式、Orem自护模式、认知行为治疗、工娱治疗、利伯曼康复技术等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和作用,旨在为精神分裂患者选择适合的康复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精神分裂症;康复;综述精神分裂症是各类精神疾患中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以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

该疾病易复发,复发后有53%的患者会出现社会功能缺陷[1],而社会功能衰退是导致精神残疾最常见的精神疾病[2]。

文献[3]研究发现,单纯应用抗精神病药物难以有效改善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缺乏等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医务工作者在应用抗精神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各种康复训练治疗,使精神分裂患者的病情改善和功能恢复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综述如下。

1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以后,精神症状逐渐恢复,但是精神康复不仅是症状的消除,更主要的是指社会功能的恢复,而药物治疗本身对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是有限的,此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各种康复治疗,使患者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在治疗和训练后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4],防止功能减退,提高生活质量,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康复护理的临床实践研究进展2.1 开放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精神科医疗机构均系封闭式管理模式,患者脱离社会,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加速了患者的社会功能退缩,造成疾病慢性化,并逐渐走向精神衰退,造成精神残疾[5]。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6-12-02T15:26:20.4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3期作者:李琴芳[导读] 综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包括精神康复的意义及目标、常见康复护理措施,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福建福州 350008)【摘要】综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包括精神康复的意义及目标、常见康复护理措施,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159-02 精神卫生工作者为使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康复,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多方面、多种形式的康复训练,以降低病残等后遗症,尽量发挥其剩余社会功能的最大化,本文就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精神康复的意义及目标精神康复的目的是使精神残疾者能充分发挥其剩余能力。

康复过程是患者适应与再适应的过程,设法限制或减少其残疾程度,同时培养和训练具有代偿性的生活与工作技能。

康复治疗目标是使精神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得到重新安置,能独立从事一些工作和操持部分家务劳动,提高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其社会角色水平和生活质量。

2.康复护理措施2.1 心理教育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多持负性态度,认为患者具有危险性、不可预料性和暴力倾向,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1]。

这种态度不仅加重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障碍,也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使其产生自卑、退缩、病耻感等心理问题。

因此,对其进行心理教育是必要的。

教育在院内和社区中都可进行,通常有固定的间隔时间,如隔周进行1次,每次持续2h,持续数月。

进行心理教育时要由浅人深、逐渐深入。

在心理教育后的访谈中发现。

患者和家属对心理教育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教育是有帮助的。

增加了他们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改善了同护士的关系。

延续护理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延续护理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摘要】延续护理是指将患者所处的环境从医院转移到社区和家庭,提供持续的后期阶段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再次住院的可能性,这种护理模式广泛适用于老年人和慢性疾病的治疗。

本文通过探讨在精神分裂症康复阶段实施延续护理,有助于临床参考与借鉴。

目前,我国人口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已超过400万,但其病因尚未完全查明,目前针对性研究已经确定了遗传因素、性格特性、环境因素、生化代谢等部分影响因素。

与其他临床疾病不同,没有准确的实验室结果或实验室数据来支持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

现在的治疗模式与过去大不相同,传统的治疗可以减少攻击性,减少自我伤害,在家人的帮助下在医院外治疗。

目前康复模式下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模式建议整个治疗过程回归社会。

因此,产生了延续护理,使患者在院外改善症状,进而建立人际关系和独立的生活能力。

【关键词】延续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进展引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精神疾病,以知觉、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障碍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

大部分患者为慢性发病,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兴奋、冲动、口齿不清、行为障碍、片段幻觉和妄想。

该病病程久治不愈,伴有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受到精神活动减少和社会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

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方式,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大部分症状,很多患者在医院治疗稳定后为了防止疾病复发,出院后坚持用药,并根据病情给予药物用量和时间。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但大多数患者在药物康复过程中不服从服药,导致疾病复发,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续护理是住院护理的延伸。

通过电话、微信和上门跟踪的延伸护理,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时病情稳定,正在康复中,延续护理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关系、家庭支持、人际交往能力、职业技能等方面。

通过对国外早期疾病症状分析的研究,可以得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日常活动,社会活动,身体状况,健康与治疗信息,如何照顾家庭,心理状态评估,薪酬治疗等有不同的需求。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探究对象,2017年1月起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为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前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观察组为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后的有关数据。

结果观察组住院精神分裂患者的量表评分显然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住院精神分裂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效果研究精神分裂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此病症的发病概率在所有类型精神疾病中占50%以上[1]。

患有精神分裂疾病的病人往往在感觉、思想、行为以及感情上表现异常,致使其社会功能下降甚至丧失[2]。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反复发作,并且随着其病情的加重,一些患者会产生精神残疾或衰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

此次探究对住院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行为,分析康复护理在临床方面的运用价值。

1 资料选取和方法1.1 资料选取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60名,其中男性患者32名,女性患者28名;年龄在20-80岁之间,平均(40.1±5.3)岁;病程20-40年,平均(28.6±2.0)年。

在6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够生活自理的患者有16名,其他患者均不能自理,其家属也未照料。

从2017年1月起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为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前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观察组为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后的有关数据。

1.2 方法康复护理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2.1 药物观察现阶段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还没有明确的解释,也没有找出针对性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现在临床方面使用的药品有利培酮、奥氮平片、谷氨酸片、氟哌啶醇片等,药品使用种类比较多。

但是医护人员应当依照不同患者的表现和健康检查结果有针对性的为患者选择药物,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药品副作用。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新进展钟金梅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新进展钟金梅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新进展钟金梅发布时间:2023-07-07T01:32:54.22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8期作者:钟金梅[导读]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是个人感知觉、情感及行为上的异常表现,多出现在青年、壮年时期,可能与遗传、大脑结构、周围环境等因素有联系,目前临床现有医学技术难以治愈,但可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病情控制,其中康复护理就是该类患者病情控制的常用手段。

在当前护理观念不断变化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也在发生改变,经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临床经验总结,本文基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意义,从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工娱治疗3方面对康复护理措施的使用效果展开探究。

广西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537000摘要: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是个人感知觉、情感及行为上的异常表现,多出现在青年、壮年时期,可能与遗传、大脑结构、周围环境等因素有联系,目前临床现有医学技术难以治愈,但可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病情控制,其中康复护理就是该类患者病情控制的常用手段。

在当前护理观念不断变化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也在发生改变,经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临床经验总结,本文基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意义,从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工娱治疗3方面对康复护理措施的使用效果展开探究。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工娱治疗精神分裂症作为临床常见慢性迁延性疾病,在当前人们多方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该病症的发生率也随之提升,多见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间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产生严重影响,表现为行为退缩、习惯散漫、不注意清洁、缺乏爱好、感情冷淡等,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病情控制[1]。

常规抗精神类药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但整体疗效有限,因此也就需要探索更为高效且科学的干预手段,辅以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更快走出疾病,重新回归社会[2]。

在现代医学观念的不断变化中,传统治疗逐渐转变为康复医学、治疗医学、保健医学以及预防医学,近几年精神疾病相关研究人员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搭配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患者病情影响巨大,可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3]。

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干预研究

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干预研究

体疗 主要 指各种健 身运 动 、 游戏 、 劳动 , 如体
操 、 毽 子 、 棋 、 画 习 作 等 。有 氧 运 动 、 量 踢 下 书 力 练 习 、 伽 能 够 减轻 患 者 精 神症 状 、 虑状 态 、 瑜 焦 心 理 困扰 。 善 生 活 质 量 E 通 过 各 种 活 动 激 发 改 。 患 者 对 外 界 事 物 的 兴 趣 ,提 高 患 者 对 刺 激 的 反
ADL b fr n h e n h f r i tr e t n eo e a d t r e mo t s a t n e v n i . Re u t T ee w s a sg i c n i e e c f s ca b l y、 o il e o sl h r a i nf a t d f r n e o o i la i t s ca i f i
1 一 般 资料
11 研 究对 象 .
年 , 均 (66 + .8 年 ; 平 1.2 49 ) 文化 程 度 : 学 及 以上 5 大
例, 高中 1 例 , 中及 以下 1 例 ; 2 初 3 临床分型 : 青春 型 7例 , 执 型 l 偏 7例 , 分 化 型 6例 ; 姻 状 况 : 未 婚
p o t te r c v y o o ilf n t n o c i p r n c p t n s f v r b y r moe h e o e fs ca u ci fs h z h e i ai t a o a l . o o e
【 e od】 R hbitnN rn ; Sh oh n ; Ie etn K yw rs eaiao u i ci pr i n r no l i t sg z ea t v i
P rii a t i cu e 6 s hz p rn c ain s a t p n s n l d d 0 c io h e i p t t c e wh we e a d ml d vd d i t t g o p o c n r l a d o r r n o y i ie n o wo r u s f o t n o it r e t n, 3 ai n s i a h g o p T e c n r lg o p a c p e r d t n ln ri g a d t e e p r n a r u n e v n i 0 p t t n e c r u . h o t r u c e td t i o a u sn n h x e me tlg o p o e o a i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诉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包括开放与半开放管理、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心理干预和家庭干预,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标签: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的严重的精神疾病,在世界人口中的患病率约为1%[1]。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行为退缩,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社会接触不良,药物治疗对控制精神症状有较满意的效果,但不能重塑患者的工作,家庭和社会生活这些方面的恢复,需要主动性的康复措施[2]。

本文就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综诉如下。

1.开放与半开放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社会适应及角色的功能障碍。

丁宁[3]研究证明,通过有效的行为干预可以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目前国内精神病防治机构的管理模式大多停留在封闭状态,并限制患者家属进行探视[4]。

随着心理学、康复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精神科护理人员已认识到环境治疗和生活质量对精神病患者的重要作用。

改善住院环境,使之与家庭、社会趋同,是促进精神病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等地相继提出让精神病患者过正常生活,并开始根据病情废除约束及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方式。

现全国已有精神病医院实行多种开放管理模式。

赵戈辉等[5]报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的半开放管理,是让住院恢复期的患者住宿舍化病房,可以出入病区不受约束,参加院内就业,用自己挣来的钱可购买所需要的用品,可以自由打电话,与封闭管理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汤妙瑜等[6]主张实施全开放管理,即患者的活动范围可在病室内、院内或院外, 不用穿患者服, 饮食自由支配, 让患者过正常生活。

研究表明,实施全开放管理式精神科病房护理有别于一般病房的工作,能为精神病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创造一个良好氛围[7]。

同时指出,对患者的安全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并建立相应的制度。

一些地区还开展日间医院,即患者只在日间到医院接受治疗护理,参加各种工娱活动,目的是减少患者于家庭成员面对面的情绪冲突,指导患者处理家庭关系,再逐步帮助患者回归家庭。

处处以患者为中心,创造较宽松的治疗环境。

2.社会及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致残性很高的疾病,大部分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症状基本消失以后,仍然存在认知、行为以及个性等方面的问题,有的患者还可能残留部分阳性症状或阴性症状[8]。

又因对药物缺乏认识而中途停药,或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压力,缺乏生活技能而至复发。

有研究表明,综合、集中的社会技能训练不仅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减少其复发率,间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

训练内容:①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着重训练日常生活的规律及主动性,如定时起床、洗漱、穿着与修饰、积极参加工娱活动等;②社会技能训练:通过讲课、讨论、角色演练的方法,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如何询问及求助等社会技能。

并适时将患者带到院外的现实生活中,考察学到的技能;③文体娱乐活动训练: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如歌咏、舞蹈、时事新闻竞赛等;④辅助就业训练:根据患者的才能及适应能力进行编排安排:烹饪组、洗衣组、室内外环境清扫组及养花护绿组等,同时制定上岗制度、工作质量指标及考勤方法;⑤回归社会训练:根据患者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试行周末回家1-2天与家人团聚或外出采购自己的生活用品。

通过以上训练,提高了患者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并愿意积极参加,有助于稳定患者抑郁、激惹的负性情绪。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始动性缺乏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有效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显著改善病情,为患者回归社会,早日康复产生积极作用[10,11,12,13]。

3.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以良好合适的医患关系为基础,应用语言和非语言交往的心理学技术,解除患者各种心理痛苦或行为障碍,以增强患者适应环境的心理整合能力,从而达到恢复心身健康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过程[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抗精神病药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对有些方面,如认知功能、社会适应、就业等,则效果有限,故有必要把社会心理治疗纳入精神分裂症的缓解期治疗中,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15]。

魏英娥[16]通过对60例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发现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

存在心理问题的多少,与患者的知识水平、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性格及治疗程度显著相关。

自知力缺乏是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差和复发率高的重要因素。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自知力缺乏者为97.0%,慢性期为89.3%。

黄芳[17]研究,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状况做针对性认知心理治疗,总原则为着重思维过程而不是思维内容,识别与幻觉、妄想、焦虑等精神症状相关的思维和情感,对歪曲的思维和信念进行评估和认知重建,加强现实检验能力。

结果显示认知心理治疗能够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疗效。

钱丹红[18]研究显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很好地预防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复发,且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自知力恢复。

田红梅[19]等研究认为认知功能训练能调动患者的活动能力,促进衰退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4.家庭干预家庭干预主要是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教育、家庭支持、危机干预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仍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出现中等程度的功能障碍,具体体现在家庭成员对患者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关心和爱护的方式上做的不够[20]。

谢少烽[21]研究证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娱乐性、低知识性、低成功性和高组织性、高控制性的家庭环境特点。

研究显示:通过有目的地对患者家属进行家庭综合护理,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按轻重缓急,排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并取得共识,康复者家属同时接受教育的在治疗方法,签订护理责任书,患者出院后,借患者复查时,每次进行1小时左右的会话,找出是患者发病、症状加重的家庭因素,指导他们共同运用自我说服与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方法,创造良好的康复氛围,制定今后的康复护理措施。

结果显示:家庭干预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预防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22,23]。

黄发妮等[24]研究证明,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可提升护理质量,比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更有利于促进康复。

5.小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这也将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患者个体需求,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防止复发,最大限度地恢复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1]李艳明,董营.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护理观察.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405-1406.[2]顾秀华.程式训练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0-12.[3]丁寧.行为干预对慢性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当代护士,2012,2:79-80.[4]韩树华.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 中国明康医学,2012,24(7):8):867-871.[5]赵戈辉,臧志坤,边新丑. 半开放式管理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影响.河北医药,2012,34(3):429.[6]汤妙瑜,陈春红,吴树跃,等.精神病医院完全开放式病房管理与护理对策. 临床护理杂志,2009,7(1):66-68.[7]汪莹,朱彤.精神科病房开放式管理对患者護理质量及服务满意度的影响.中国明康医学,2012,24(11):1384-1387.[8]张倬秋,李水英,赖华.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程式康复护理模式的探讨.华西医学,2012,27(1):109-111.[9]刘井华,朱金成.社会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133.[10]章秋萍,练亚芬,朱小英,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会生活技能程式训练中心理感受的质性研究.护理与康复,2011,10:839-841.[11]刑小珍,杜荣荣,陈思思,等.综合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护理与康复,2012,11(2):106-108.[12]喻红群,章秋明,刘萍华.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始动性功能缺乏的康复效果.实用临床医学,2012,13(2):105-108.[13]庞月华.康复指导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50-52.[14]陈文琦.精神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治疗.中外医疗,2011,10:180-181.[15]陈颖,邓红,刘善明,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康复.上海精神医学,2011,23(1):42-45.[16]魏英娥.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主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护理研究,2012,5(4):146.[17]黄芳.认知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疗效观察.中国明康医学,2010,22(11):1442.[18]钱丹红.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效果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3):294-295.[19]田红梅,张娜,张劲筠,等.认知功能训练对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7):6639-6640.[20]焦淑芬.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爱度的初步分析.中国明康医学,2012,24(5):603-604.[21]谢少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中国明康医学,2012,24(7):861-862.[22]梁金梅.家庭干预综合护理措施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用的研究.中国明康医学,2012,24(7):863-864.[23]林丽霞.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护理指导的探讨.中国明康医学,2012,24(6):739-742.[24]黄发妮,黄娅琴,付文霞.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路径实施的研究.中国病案,2012,13(2):3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