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méng)隶脸颊(xiá)暗然流血漂橹B.朱拓(tà)咀( jǔ)嚼(jiáo)褴缕万乘之势C.逡(qūn)巡(xún)踌(chóu)躇(z hú)竦然翁牖绳枢D.呜咽(yè)牲( shēng )醴( lǐ)踉跄瘐毙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 B.毕竟采用鉴别C.究竟沿用鉴别 D.究竟采用鉴赏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 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有效实施。

D. “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高一语文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通过高一语文测试,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方向,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期末综合测试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niàng) 校(xiào)对腼腆(tiǎn) 匪我愆(qiān)期B.匹(pǐ)配穿凿(záo) 内讧(hòng) 美人之贻(yí)C.莞(guǎn)尔搭讪(shàn) 隽(juàn)永其黄而陨(yùn)D.刹(shà)那机械(xiè) 恪(kè)守周公吐哺(pǔ)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一句是( )A.不可否认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极具个性的文化传统成了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优雅的负担。

B.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育观念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休戚相关。

C.“抄袭”已经是人人喊打了,而另一种学术腐败—劣质译著汗牛充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D.陈师傅是学雷锋的老典型了,一年下来,仅在厂区信手拈来的螺丝钉一类,就攒了大半箱。

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他在集资办厂的过程中_________了种种磨难,尝尽了苦辣酸甜。

(2)人们将从异彩纷呈的表演中_________到中华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3)美国众议院今天通过一项提案,明目张胆地干涉别国内政,________鼓吹占领别国领土的合法性。

A.经受体味公开B.经历体验公然C.经历体味公然D.经受体验公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份合同上写着公司的名称和公章。

B.现在当务之急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C.他的画作色调和谐,风格清新,得到了评论界一致好评。

D.从冰心年轻时候的“梦”里,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5.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组是( )A.《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陶渊明,“辞”是一种文体。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品德人格,保证人生代价的实现。

儒家寻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品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实际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等候和寻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品德操守,要精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解释,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出格是人的品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寻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增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寻求精神生活,品德理性正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品德,如正义、诚笃、信赖、刻薄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品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进步后,人的幸福感并不肯定增加,人们领会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寻求的乐趣。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6分,每小题3分)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李德顺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

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

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

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

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

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

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

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

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导语:本文为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同学们复习语文知识,提升考试成绩。

以下是题目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下列诗句的诗人是谁?“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A. 李白B. 王之涣C. 白居易D. 杜牧答案:B2. 下列作品是鲁迅创作的是:A. 《霜》B. 《入夜》C. 《荆轲刺秦王》D. 《红楼梦》答案:B3. “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下一句是:A.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B. “有爸的孩子像个豆腐”C. “没有妈的孩子像个宝”D. “没有妈的孩子像个逃”答案:A4. 下面哪位不是明代的文学家?A. 杨慎B. 杨时C. 杨荣D. 杨生答案:D5. 下列古代诗歌中,不属于汉赋的是:A.《关山月》B. 《前出塞》C. 《塞上曲》D.《边塞风光》答案:A6. 下列成语中,不属于四字成语的是:A. 爱屋及乌B. 过五关斩六将C. 杯弓蛇影D. 抛砖引玉答案:B7. 下列文章的体裁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诗歌 B.小说 C.散文 D.戏剧答案:A8. 下列哪部作品是唐代诗集?A. 《桃花源记》B. 《全唐诗》C. 《三国演义》D. 《孙子兵法》答案:B9.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哪篇典籍?A.《礼记》 B.《孟子》 C.《论语》 D.《尚书》答案:C10.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对仗的是: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古道西风瘦马”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朝辞白帝彩云间。

”答案:C二、阅读理解题(共10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 题目:下面哪部作品是鲁迅的小说?阅读材料:在一次地震中,唐亮的家被房屋压塌,唐亮不幸去世。

他的母亲失去了孩子的依靠,悲痛欲绝。

她认为地震预示着灾难即将来临,她嘱咐其他家人也要择日迁徙,不料其他人却并不相信。

A. 《祝福》B. 《孔乙己》C. 《狂人日记》D. 《草地》答案:C2. 题目:下列哪部作品是《红楼梦》的续书?阅读材料: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中心,表现了封建贵族世家的兴衰历程与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

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习题附含答案

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习题附含答案

《语文》期未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 24 分,每题 3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整正确的一组是(D)A.孤雏(ch )脚踝(huái)丧气(sàng)两靥(yàn).ú...B.清亮 (ch è)夸耀( xuán)熹微( xī)央浼(m i )....ěC.纨绔(kù)庇佑( pì)敕造( shè)仓廒(áo)....D.搠倒( shuò)黄麂(j ǐ)同情(mǐn)濒临(bīn)....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A.迤逦茶洞残忍价值千金B.军裂飞骑褶皱无与沦比C.接风羞惭顷刻蓊蓊郁郁D.鸟娜白净倩影快炙人口3.挨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关系词语,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的荷塘上边,弥望的事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叶子中间,零星地址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A.曲波折折层层的袅娜地羞怯的B.弯曲折曲层层的袅娜地羞怯的C.曲波折折片片的羞怯的袅娜地D.弯曲折曲片片的羞怯的袅娜地4.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伍六一愤慨了:“干什么?这样跑得过吗?你们松开啊!” B.成才:“三个人,三个位,三个位都是我们的。

”C.“它仍是条腿,不是吗!它长我身上我自己知道。

”嘶声力竭,俩个人都丧气而又愤慨。

D.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5.以下口号,用语最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C)①(公路旁)出车在外,亲人盼归!②(学校)请讲一般话!③(医院)欢迎再次莅临!④(楼梯口)禁止泊车,违者放气!⑤(草坪旁)小草也是生命!A .①④⑤B .②③⑤C .①②⑤D.①②③6 以下各句中修辞手法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但日啖三百颗,终究能有几人呢?(反问)B.壳如红缯,膜如紫绡。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农业为中心的民间文化体系,构筑了一个美丽、和谐的乡村艺术世界。

而城市化、城镇化使农民的生存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裂变,那些传承了几千年的乡土艺术也随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其中世代承袭的、用于烧饭炒菜的土灶,也因村庄的大拆迁、大搬迁和农房翻建等原因面临消亡,由此与之相关的灶画也濒于绝境。

“灶画”,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民间非遗艺术的一颗明珠,也是江南民间艺术的瑰宝。

如今随着农村向城市迁移,或者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需要灶头。

理所当然的,灶画随之被遗弃。

没有需求就没有传承,仅剩的灶画艺人年事颇高,手艺却后继无人。

“灶画”,是始于汉朝时期的江南民间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在灶上作画。

这些艺人大多是临场作画,没有参照,一切画作都已经储存于脑,鲤鱼跃龙门、金鸡独立、雅竹淡菊、红梅统统顺手拈来!灶画艺术的韵味往往来自生活气息,热闹、喜庆、吉祥祝福都是灶画的本质寓意。

它们往往色彩鲜艳,画风简约而朴实。

老百姓们毫不掩饰地在灶画中寄予美好的期盼。

但历史总在被现代化取代,灶画艺术也濒临失传。

越来越多的农村老灶被拆除,这意味着承载灶画的主体逐渐消失,即使有新砌的灶头,都是采用瓷砖镶贴,灶画自然也被瓷砖画取代。

历史沉淀下的艺术精华却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它本该具有的价值。

千年的灶画历史警醒着我们,艺术的价值往往就是人类生活的价值,人类对于民间艺术的抛弃也是对于人类生活痕迹的磨灭。

(摘编自《灶画:民间非遗艺术的明珠,手艺却濒临失传》,有删改)材料二:“农家土灶”进了上海市金山区枫泾中学的课堂。

灶头饭那份柴火的香气虽然搬不进教室,灶膛里烘山芋的欢乐也很难言传,但随着灶壁上栩栩如生的灶画一点点成形,学生们仿佛也能走进那“土土的快乐”。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

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

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

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

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

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作“斗拱”。

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

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

《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

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

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

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导源于巫与优,优即以谐为职业。

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

《左传》《国语》《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优往往同时是诗人。

汉初许多文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

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

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性。

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谐最富于社会性。

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尽相同。

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谑浪笑傲中忘形尔我。

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

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常见的是容貌的丑拙。

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的最多,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

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如一首民歌:“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

”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大缺点——刻薄势利写得十分脱皮露骨。

除这两种之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灶下养,中郎将。

烂羊胃,骑都尉。

烂羊头,关内侯。

”(《后汉书•刘玄传》)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

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

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这也是讥刺人事的乖讹,不过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

从几方面看,谐都具有两面性。

首先,就谐笑者对于所嘲弄对象的感情来说,谐是恶意的而又不尽是恶意的。

如果尽是恶意,则是直率的讥刺或咒骂。

一个人既拿另一个人开玩笑,对于他就是爱恶参半。

恶者恶其丑拙鄙陋,爱者爱其还可以打趣助兴。

因为有这一点爱的成分,谐含有几分警告规劝的意味,可以说,凡是谐都是“谑而不虐”。

其次,就谐趣情感本身来说,谐是美感的而也不尽是美感的。

它是美感的,因为丑拙鄙陋乖讹在成为谐的对象时,就是一种情趣饱和的意象;它不尽是美感的,因为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而表示惊奇和告诫。

第三,就谐笑者自己说,他所感到的是快感而也不尽是快感。

它是快感,因为丑拙鄙陋能带来一时乐趣。

不过可笑的事物究竟是丑拙鄙陋乖讹,是人生中一种缺陷,多少不免引起惋惜的情绪,所以同时伴有不快的感觉。

(选自朱光潜《诗与谐隐》)1.下列对于“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谐是喜剧的雏形,它带有讥刺的意味,能使人们在谐笑中认清被讥刺对象的丑陋而对其深恶痛绝。

B.和其他艺术方面的趣味相比较,谐极富于社会性: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

C.容貌的丑拙、品格方面的亏缺、人事的乖讹等都会成为谐的对象。

其中,容貌的丑拙最为常见。

D.“谐”就是“说笑话”,开玩笑。

如果人们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社会,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优以谐为职业,汉初的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曾经是优。

B.谐趣是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人们正襟危坐而形成隔阂时,它能消除隔阂,活跃气氛。

C.《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属于谐,因为它所讥刺的对象奴隶主穷凶极恶,不符合谐的对象的特点。

D.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是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此谐不完全是美感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这就是谐趣。

B.一个人如果尽善尽美而没有缺陷,就失去引起谐趣的基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们谐的对象。

C.品格方面有亏缺的人常常成为谐的对象,在这方面,人们最喜欢通过民歌这种形式进行嘲弄。

D.谐在给人们带来快感的同时又带来不快,因为嘲弄的对象带有人生中的一种缺陷,不免引起惋惜情绪。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自杀请按1[澳大利亚]巴里•罗森伯格“喂,警察吗?”“请问,哪一位?”“我要自杀,姓名还重要吗?”“自杀请按1,遭袭击请按2,其他请按3。

”“什么?”“自杀请按1,遭袭击……”“好的,好的!听见了。

我就按1。

”道格狂暴地拨着手机号码。

“喂,警察吗?是自杀部门吗?”“请问,哪位?”“什么?刚才接听电话的就是你啊!”“哦,是的,自杀请按1。

”道格瞪着手机,“你的意思是我无论拨哪个号,都会打到你这里来?”“是的。

”“为什么?”“这是我们档案管理的需要。

”“你们的档案!我就要跳崖自杀了,你却只管谈什么你们的档案!”“谢谢你能理解我们,先生。

那么,请问你叫什么?”“我的名字?我就要跳崖了,我的名字有什么用?”“很抱歉,先生。

档案需要名字。

”“档案!档案!”道格跺着脚,一块岩石落下了山崖,道格急忙退了几步,嘟嘟囔囔地说:“道格,道格•伍德。

”“谢谢。

”对方愉快地说道,“是队伍的‘伍’,还是武装的‘武’?”道格叹了口气说:“够了,我马上就要跳下去了,但愿能跳到你头上。

”“你要跳到我头上?哦,不,先生。

我可不想让你跳到我头上。

你的地址,先生?”“地址?填入档案?”道格高声叫起来。

“九重霄,天堂,如何?对,就是那儿,家在天堂。

”道格蹙起眉头。

“不,地狱,我住在地狱。

”“地狱的门牌号是多少,先生?”“还要门牌号!”“对不起,我不过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那么,先生,你的真实地址是什么?”道格盯着翻滚的波涛。

“阳光海岸,情侣崖。

”“阳光海岸?阳光海岸?对了,在这儿。

情侣崖?情侣崖?找不到,我找不到它。

你的四周有些什么?”情绪低落的道格变得暴躁起来。

“不知道情侣崖?你不可能在阳光海岸?你在哪里?布里斯班?悉尼?”“很抱歉,先生,不过,我不能告诉你。

”“那就点点头。

”道格咆哮道,“墨尔本?珀斯?达尔文?”突然,机子里咔哒响了一声,道格发出一阵狂笑。

“你在印度,是吧?我的电话被转到了孟买电讯中心了。

你甚至不是警察或者什么都不是。

”“我是。

”对方威严地说。

“说得太对了。

”道格快速说道。

“你什么都是。

操任何口音,干任何职业,是任何性别。

那么你的名字是什么?你的口音究竟是哪个地方的?”“确切地说,”对方说道,“我在浦那市,名叫哥文达。

”“浦那!那个小破地方。

”“浦那可不是个小地方,先生。

”“你离开了孟买,跑在死亡公路上吧!”“我们的人可都是驾车高手,先生。

”“当然。

”“也许,除了在雨季。

”“你们的车手跟你们的板球队员一个样。

”“我们的板球队员,先生,”哥文达冷冷地说道,“始终是世界一流的。

”“是啊,当然。

你是说像戴尔•察帕蒂那样的一流板球手?可是他连个姑娘都击不倒。

”“先生,”哥文达一字一字地说,“你是要自己跳下去还是让别人把你推下去?”“哦,是呀,推人落崖请按4。

印度队连一支由11个关节炎患者组成的板球队都打不败。

”“如果我们采取澳大利亚打法就能取胜。

”“是啊,直接射门?”“不,直接贿赂。

”“你说什么?”“因为澳大利亚只有出更大的贿赂金才能取胜。

”“你……什么?你……你竟敢?我这就飞到浦那,把你的鼻子一拳打进嗓子眼里。

”“你?谁是11人队员呢?跳崖前有11人呢,还是跳崖后仍有11人?”“跳崖?跳崖?谁说过跳崖的事了?我要去找个工作,存些钱,然后揍你个蒙头转向。

”“拨000,然后按1。

”“不!决不!决不!”道格关上手机。

算了,玛丽走就走了吧,他能面对这件事。

是这样吧?他放弃了工作,但可以把工作找回来。

不过,要羞辱欧斯板球队?没门!他犯不着跳崖。

他要跟那支厚颜无耻的冒牌板球队较量一番。

道格扬起头大步离开了山崖,这时,哥文达警官在一辆没有警察标记的车里通过双目望远镜观察着这一切。

他拨了一个号码。

一个在情侣崖脚下的警察接听了电话。

“把网收起来。

”哥文达说,“心理医生说得对,交流疗法的确有效。

”(选自《译林》2006年第2期,略有改动)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A.道格狂暴地拨着手机号,说明道格被不负责任的警察激怒了,下决心要去自杀。

B.道格跺着脚,一块岩石落下山崖,他便急忙后退了几步,从这一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道格还是胆小怕死的。

C.在道格情绪激动狂躁时,警官却以看似轻松的方式与他周旋,从中体现了警官的机智。

D.哥文达警官一直用望远镜观察道格的行动,并且在崖脚下架起网,说明哥文达对阻止道格自杀没有把握。

5.小说中的哥文达警官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

(6分)6.结合小说,谈谈本文以“自杀请按1”为题目的好处。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二次元”即在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小说(Novel)(简称“ACGN”)人群组成的文化圈中,被用作对“架空世界”的称呼。

由于早期的动画、游戏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称之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

广义的二次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ACGN,同时指喜爱ACGN的群体。

“二次元文化”指在ACGN 为主要载体的平面世界中,由二次元产品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与理念。

这里的二次元文化并不限于ACGN,还包括从ACGN向外延伸出的手办、COSPLAY等衍生产物。

(摘自《2017年中国二次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发展前景预测》)材料二:ACGN文化圈中用“二次元”一词来表达“架空”“假想”“幻想”“虚构”之意,进而延伸用于指代“架空世界”。

而与之相对的是“三次元”,即“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次元”,也就是现实世界。

(摘自百度百科“二次元”词条)材料三:二次元用户可以分为泛二次元用户及核心二次元用户,前者对动漫基本了解,会观看热门漫画或动画改变的大电影,但投入的精力和财力相对有限;后者深爱动漫作品,经常上相关的二次元网站、贴吧等,查看喜爱的二次元内容,花费的时间和财力较多。

(摘自《艾瑞咨询:中国二次元行业报告))材料四:二次元文化总是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基础材料,换置到虚构时空里,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变形或重构,最后形成客观折射现实的效果。

对于很多二次元用户来说,人与人的往来没有阶层的束缚,没有功利的导向,有的只是志趣相投的平等状态,这在无形中拓宽了用户对于二次元文化“真”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