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沸腾实验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水的沸腾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水的沸腾点》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教案《水的沸腾点》一、实验背景科学实验作为幼儿园教学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验的主题是“水的沸腾点”,通过观察和探索水在何种条件下会沸腾,引导幼儿了解水的物态变化和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
二、实验目的1. 让幼儿了解水的沸腾点是多少,并引发其对温度变化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实验材料1. 水壶2. 温度计3. 水4. 火苗5. 手套四、实验步骤1. 介绍实验目的并引入实验主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水的沸腾点是多少。
沸腾的水会有什么变化呢?”2. 展示实验材料:“这是一个水壶,里面装满了水。
”在开始实验之前,请向小朋友们提问:“你们认为水沸腾的时候会有什么变化呢?”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记录下来。
3. 引导幼儿观察水壶中水的状态:“你们注意一下水壶中的水是什么样子的?”4. 扶助幼儿将水壶放在火苗上进行加热。
在此过程中,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确保他们佩戴手套。
5. 适时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询问幼儿感受到的变化:“温度计上显示了多少度?你们感觉到了什么变化?”6. 持续加热水,直到它开始沸腾。
鼓励幼儿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7. 记录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让幼儿感受到这个特定温度。
8. 总结实验结果:“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水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沸腾,变成蒸汽。
那么你们觉得水的沸腾点是多少呢?”9. 给予正确回答的幼儿鼓励和奖励,并解释水的沸腾点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有所变化。
五、实验延伸1. 提问幼儿:“你们家里的电饭锅是怎么做饭的呢?为什么水会沸腾?”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继续探索其他液体的沸腾点,了解不同物质的特性和行为。
3. 借助图片、故事等教具,帮助幼儿巩固对水的沸腾点的理解。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幼儿们对水的沸腾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水的沸腾教案

教案:水的沸腾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沸腾现象,掌握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2. 学会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水的沸腾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2. 水的沸腾特点:温度保持不变,持续吸热。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
2. 数据分析:理解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酒精灯、温度计、计时器、石棉网。
2. 实验材料:水、火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沸腾?你们见过水沸腾吗?2. 学生分享生活经验,教师总结:沸腾是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
二、探究水的沸腾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沸腾的过程,记录温度和时间。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疑问。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三、分析水的沸腾特点(15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沸腾时温度不变?3. 学生讨论,教师解答: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四、实验操作技能训练(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提高实验技能。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水的沸腾条件、特点及实验操作。
2.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其他液体的沸腾现象,记录下来。
2. 完成实验报告:水的沸腾实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沸腾现象,掌握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了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注重实验操作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然而,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和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小学科学417水沸腾(教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417水沸腾(教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小学科学417水沸腾【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沸腾现象,并掌握水的沸腾温度;2.探究影响水沸腾的因素;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沸腾现象;2. 影响水沸腾的因素;3. 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水沸腾情况。
【教学准备】1. 实验用的烧杯、水、酒精灯、温度计等;2. 教学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沸腾中的水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询问学生对于沸腾现象的了解以及他们经常在哪些场景观察到水沸腾的情况。
Step 2 水的沸腾现象通过讲解水的三态,引导学生回忆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
然后,向学生解释水的沸腾现象是液态水受热转化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
并请学生自行思考水沸腾时有哪些特点和现象,并进行小组交流。
Step 3 影响水沸腾的因素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影响水沸腾的因素。
然后,给出影响因素的答案,并进行解释。
1. 温度:在常压下,水的沸腾温度是100℃。
当温度达到100℃时,水开始沸腾。
2. 压强:当压强增大时,水的沸点会升高;当压强降低时,水的沸点会降低。
3. 杂质:水中有杂质时,会提高水的沸点。
4. 包容体积:相同温度下,不同容积的水烧开的时间不同。
Step 4 实验:观察水的沸腾情况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沸腾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1.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水的沸腾的影响将100毫升水倒入烧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轻轻地把酒精灯移近烧杯,加热水,同时用温度计观察水的温度的变化。
当温度达到100℃时,水开始沸腾。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实验二:探究压强对水的沸腾的影响将一些水倒入烧杯,加热水并观察。
然后,将烧杯倒过来,将烧杯底部放进热水中,继续观察。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实验三:探究杂质对水的沸腾的影响将一些含有杂质的水和纯净的水分别加热,并观察两者的沸腾情况。
初中物理探究水的沸腾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水的沸腾教案中学物理探究水的沸腾教案1总体构思本试验的探究活动,采用“提出问题──同学猜想、试验探究──归纳总结的模式,使同学在“设计、操作──观测、思索──争论、沟通”的过程中猎取新知。
设计理念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试验探究使同学对沸腾现象形成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逐步学会通过试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题探究水的沸腾现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
2、会运用沸腾规律说明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约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探究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经受试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
2、通过观测试验,培育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运用物理知识造福人类的意识。
重点试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难点试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器材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课型探究试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水开了吗?”这是在每个家庭几乎每天都会听到的一句话。
如何判断水是否开了呢?你仔细观测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创设猜想情境,激发求知欲。
猜想假设1、判断、猜想2、归纳猜想状况猜想1:在烧水过程中,水的温度改变规律是__________。
猜想2:在烧水过程中,声音的改变规律是_____________。
猜想3:在烧水过程中,水中气泡的改变规律是。
猜想4:在烧水过程中,还存在的其他改变规律有。
创设探究目标,使探究活动有的放矢。
设计试验1、点拨:迁移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学习阅历,径直观测水的沸腾现象,从而探究发觉其特征和规律。
试验中,要分工合作,对其改变做好观测记录,还要留意安全,避开烫伤。
2、设计:各组依据猜想的内容设计试验,选择器材,通过探究,得出水沸腾的规律。
明确操作考前须知制定探究程序,选择器材,加强探究活动的科学性。
水的沸腾教案

水的沸腾教案1. 引言水的沸腾是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之一,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深入了解水的沸腾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还有助于我们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和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水的沸腾实验的教案,具体包含实验目的、所需材料、步骤和预期结果等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和理解水的沸腾过程。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水的沸腾过程及其原因,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所需材料•一台加热装置(如电磁炉或酒精灯等)•一只容量为500毫升的玻璃容器•一些水•一只温度计•一些小茶叶或颗粒状物体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1.将加热装置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并确保加热装置的工作面是干净的。
2.将玻璃容器放在加热装置上,并加入适量的水。
3.将温度计插入玻璃容器中,并确保温度计的测量尖端不接触容器底部。
4.2 观察实验1.打开加热装置并调整合适的加热功率,开始加热水。
2.观察开始加热后的现象,并记录水的变化。
–水开始受热时,表面会出现小泡泡。
–随着加热过程的进行,泡泡会逐渐增多并变大。
–最后,水会出现剧烈沸腾,水面上呈现大量泡沫和水汽。
4.3 实验记录1.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成温度-时间图。
2.记录水开始出现小泡泡的温度,并标记在温度-时间图上。
3.记录水开始出现剧烈沸腾的温度,并标记在温度-时间图上。
5. 预期结果通过上述实验步骤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得到以下预期结果:1.开始加热后,水温逐渐升高,直到达到某一温度。
2.在某一温度下,水表面会出现小泡泡。
3.随着加热过程的继续,小泡泡逐渐增多并变大。
4.最后,水会出现剧烈沸腾,水面上呈现大量泡沫和水汽。
6. 实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的沸腾是因为水受热后,内部的分子能量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大量蒸汽。
蒸汽的产生使得水波动并形成泡泡。
小学科学教案17水沸腾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教案17水沸腾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水沸腾的探究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沸腾的过程和原因。
2. 掌握水的沸点温度。
3. 学会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锅、水、温度计。
2. 实验材料:照片或图片展示水沸腾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照片或图片,向学生介绍水沸腾的现象,并引发他们对此的好奇心。
2. 实施实验(1)引导学生观察酒精灯的使用过程,并引导他们思考:酒精灯中的液体变成气体时是否会产生变化?(2)提醒学生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并帮助他们正确地使用酒精灯。
(3)将锅中的水加热到温度低于水沸腾的温度,然后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
(4)点燃酒精灯,将酒精灯放在锅底下,加热锅中的水。
(5)当水开始发生气泡时,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下来。
(6)温度逐渐上升,水开始剧烈沸腾。
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温度。
(7)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a. 酒精灯的燃烧产生了什么气体?b. 水沸腾前会出现哪些现象?c. 水沸腾时,温度是多少?四、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水沸腾的温度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为什么?2.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灯,比较它们对水沸腾的影响。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能使水沸腾的方法,并进行记录和展示。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水沸腾的过程和原因。
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还培养了科学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六、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烧水过程,并写下观察结果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学习兴趣。
然而,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需要对学生的安全措施和实验操作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和示范。
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实验教案:如何观察水的沸腾状态

实验教案:如何观察水的沸腾状态: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观察水的沸腾状态的实验教案。
该教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在何种条件下水会沸腾,以及了解沸腾的原因和过程。
同时,该教案还可以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教案:如何观察水的沸腾状态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状态,了解水的沸点和沸腾过程,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操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的沸点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
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如果环境压力降低,水的沸点也会下降。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液体内部产生气泡,气泡在液体内不断生长,最终破裂,液体就在这个温度下开始沸腾。
三、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或电热板、温度计、蒸发皿、眼镜、筷子。
四、实验步骤1、取烧杯,放入适量的水。
2、放在酒精灯上或电热板上,加热到水开始沸腾为止。
3、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沸点温度。
4、观察烧杯内水在沸腾的过程中的变化。
5、用蒸发皿接住水蒸汽,通过观察水滴沉积的方式来了解水蒸汽中的水分子。
6、用眼镜来观察水蒸汽的样子,了解水蒸汽的特点。
7、用筷子来搅拌水的表面,观察水的沸腾行为。
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佩戴实验室的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镜等。
2、使用酒精灯或电热板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和电击等安全问题。
3、观察水的沸腾状态时,要避免接近烧杯和热源,以免烫伤。
4、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归位。
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水在沸腾状态下会产生大量气泡,水面上会不断冒泡,同时,在水面上会形成不同大小的气泡。
此外,通过测量水的沸点温度,能够得到水的沸点在常温下为100℃。
通过观察水蒸汽的特征和水滴的形成过程,能够了解水蒸汽中的水分子和水的沸腾原理。
七、实验应用1、通过此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沸点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以及了解水的沸腾原理和过程。
2、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3、此实验也可以与其他实验相结合,进一步深入探讨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水沸腾了(教案)

小学科学水沸腾了(教案)《小学科学:水沸腾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明白水的沸腾是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2. 了解水的沸腾现象的产生原因,并能简单解释。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沸腾现象及其原因。
2. 实验探究:观察水沸腾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冷水、火柴等。
2. 实验材料: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提问学生观察过水的沸腾现象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出今天的主题。
2. 新知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水的沸腾现象并解释沸腾的原因。
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或幻灯片展示沸腾的过程,强调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超过这个温度水就会沸腾形成水蒸气。
3. 实验操作(30分钟)步骤:a.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实验过程。
b. 学生组成小组,每组一名实验员,其他组员负责观察和记录。
c. 实验员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d. 使用酒精灯加热水,实验员在加热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变化。
e. 学生观察并记录水的沸腾现象,包括水开始冒气泡、水面变热、水开始剧烈沸腾等。
f. 学生观察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g. 完成实验后,小组间可以进行结果的比较和讨论。
4. 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让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和温度变化,并与前面的知识相联系。
讨论问题可以包括:水沸腾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水沸腾时温度不再上升?等等。
5. 深化拓展(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水的沸腾现象对人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等等。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一些水沸腾相关的小实验或观察,如加盐、加糖等条件对水沸腾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水的沸腾是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水的沸点。
2、经历用图像方法探究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
和特点。
3、通过绘制图像和温度计的读数学会观察,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水沸腾现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实验器材:温度计、酒精灯、试管、铁架台、石棉网、秒表、火柴、湿抹布、水、抽气筒、蒸馏烧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1.播放:油锅捞物录像视频。
2.为什么他的手没有被烫伤呢
其实,他是利用了液体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蒙骗不知底细的人。
今天,我们借用对水的沸腾的研究来擦亮我们的双眼认清他们的真面目。
二、实验探究过程:
(一)提出问题:明确研究的方向。
通过猜想,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怎样变化(同时课件展示问题)
引导:同学们猜想一下个别学生先表述自己的猜想,可以互相补充。
猜想:可能温度不变或变高,可能变低
(二)讨论、设计实验。
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用课件帮学生明确实验。
〈一〉器材设计:
(启发学生组内讨论汇报)。
2.大屏幕展示装置图(原装置)。
3.教师补充试验注意事项。
①各仪器按使用规则操作。
②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③安装顺序为由下到上。
〈二〉实验的改进:1.为了缩短加热时间把教材
中烧杯改成试管
2.为了比较水沸腾前后的气泡的
变化同时安装两个试管(课件展示;安装器材)。
〈三〉实验指导:
1.从80℃开始记录水温,每隔分钟记录一次并
注意观察1.水中气泡产生的位置,大小;气泡上升过程中大小的变化。
2.水沸腾时,记录2分钟内水的温度,并观察气泡在水中产生的位置和上升过程中气泡大小及速度的变化情况。
3.水沸腾后,将酒精灯熄灭撤去,观察是否有沸腾现象。
4.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画出图像;分析图像特点(展示课件。
) (三)进行探究实验、收集数据。
培养实验动手能力
教师巡视,指导不同层次学生顺利进行实验,
检查实验操作是否正确;教师边巡视,边讲解:
1. 试管内的小气泡最开始是在哪儿出现为什么
(出现在试管底部,然后上升,这是由于玻璃上吸附空气和在水中溶有微量气体受热分离所形成的。
)
2. 气泡开始上升时大小如何变化为什么
(气泡上升体积变小,未到水面消失;这是因为杯底温度较高,蒸汽泡可以形成,但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蒸汽又液化成水了)
3. 后来气泡体积和上升速度又有何变化水的温度还有变化吗
(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上升速度变快,到液面破裂,温度保持不变,这才是真正的沸腾现象。
)
4. 水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什么(沸点)
5. 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水还沸腾吗持续沸腾条件是什么
(移开酒精灯,停止沸腾。
达到沸点且液体继续吸热。
) (屏幕展示问题。
)
(四) 实验分析、交流、讨论。
1. 通过观察你认为水在沸腾前后气泡的大小、多少及上升的位置有和变化
2. 水在沸腾前后温度有何变化沸腾前后是吸热还是放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少水管)
? ? ? ? ? ? ? ? ? ? ? ? ? ? ? 温度/℃ (多水管)
? ? ? ? ? ? ? ? ? ? ? ? ? ? ?
3. 沸腾与蒸发相比两者那个汽化更剧烈
4. 通过观察和总结你认为持续沸腾的条件是什么
(五) 实验总结结论。
明确实验结果
1.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这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3.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液体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5.思想教育(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家瓦特观察了沸水能顶起壶盖的现象后,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是世界能源利用的新的里程碑,希望未来的瓦特就在你们当中诞生!) (六) 知识补充 介绍:沸点表(水的沸点是多少) 教师点明:“烧开的油锅里捞东西”, 为什么表演者不被烫伤
教师补充:在沸点表中常温下那种液体的沸点较低你认为油锅中加了那种物质表演者在油中加了很多醋,油在吸热升温过程中主要从醋中吸热,由于醋的沸点较低,当沸腾时不再升温,致使油的温度也不高,所以表演者是安全的。
(七)深挖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1.提问:沸点表中为什么加标准气压下这样的前提。
2.进行演示实验,右图水为什么重新沸腾,说明什么
(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刚才我们的实验中水的沸点不是100℃原因是什么(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温度计有误差)
三、拓展:在高山上要煮熟鸡蛋,可使用高压锅,它是利用( )的道理来煮熟饭
菜的。
四、练习:
五、小结:
六、板书:观察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特点: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温度保持不变。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七、作业:
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
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
则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在
沸腾时的情况。
几种液体的沸点(标准气压下) 物质 沸点(℃) 物质 沸点(℃)
液态铁 2750 酒精 液态铅 1740 醋酸 60左右 水银 357 液态氧 -183
食用油 约250 液态氢 -253 水 100 液态氦
选做: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16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7所示,为℃,说明此时气压(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18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