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写作心得与体会

合集下载

成功发表SCI论文总结的心得分享

成功发表SCI论文总结的心得分享

成功发表SCI论文总结的心得分享一、论文写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收集好文献资料,特别是一些高水平期刊且由欧美人写的论文。

挑几篇这样的文献精读,看看人家是如何对一个问题用英语描述的,并记录常用句式和词汇。

如果平时有这样习惯就再好不过了,长期积累写作时肯定是如鱼得水。

大量的阅读文献能有助于我们确定SCI写作的课题,而在确定课题之后对文献进行收集也是为了能便于之后写作SCI文章所做下的工作。

故而,阅读文献是SCI成败的第一步。

二、论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千万不要抱着一遍写好的心态。

一篇精彩的论文有事需要来来回回的修改加工。

每看一遍都会有提高的地方,一定要耐着性子仔细推敲。

不能闭门造车,一个人的精力和看法毕竟有局限。

完成初稿后可以找靠谱的同学或老师帮忙看看。

一般都可以获得很多好的建议,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也会浮出水面。

三、对于语言,如果是实在能力有限,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对于国内科研者而言,语言是SCI论文写作的一大障碍,由于思维的不同,在写作时往往出现词不达意、描述模糊、句式混乱、累赘拖沓等现象。

而克服这些阻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时科研者的时间和精力又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在语言方面寻求他人的帮助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了,这里有一个前提是文章要写得够好,不然都是白搭,因为翻译和语言润色一般都是基于原文基础之上进行的。

四、考虑发表需要用到的数据和图片设计关键性实验时,应当考虑发表要求,分好实验组,对照组以及布局。

这样可以减少重复工作的时间,以获得更完整或更漂亮的数据。

此外,也可以提前制作图片,如果实验结束之后再来整理数据制作图片,可能会耗费更多的时间。

五、提前开始写作,即使没有完整的实验数据,也可提前撰写论文。

因为背景介绍部分通常是对过去研究的简单总结,做实验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材料和方法部分的写作,这个时候作者对实验方案的记忆是最深刻的。

提前撰写这两部分内容,能更好地帮助作者写论文。

六、写作内容要表达清楚,如果一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因为论文表达不清楚导致出版受阻,那是非常遗憾的事。

SCI论文写作心得

SCI论文写作心得

SCI论文写作心得
来源:医学论文发表——辑文编译
辑文编译小编知道有很多人总觉得,发表SCI论文就必须找一些十分有名气的或者是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来投递。

但一般均被拒稿。

有个人也在SCI论文的发表上屡受挫败,但经过多次失败之后,也总算发表了一些论文,于是将自己在SCI论文写作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后来做SCI论文的发表已经轻车熟路,更是比别人多了一些平常心。

那时已经能达到60天左右完全初稿,30天左右完成修改润色,虽不是最快的速度,但文章已经脑中一步步成形。

能不能取阅审稿人也已经心中有数。

其实较长的心得也看过很多,我不是喜欢写长文章的人,就给大家简单说说我这辈子发SCI 论文的全部心得:
(1)尽量不去发已经有人发过的研究,除非你做的实验有了实质有意义的突破,这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idea,我宁可不写文章多陪陪家人。

(2)国人投SCI的大难题 - 英文,笔者英文也只是一般读文章虽没有问题,但让笔者直接舍掉中文稿直接写成英文确万万做不了,这方面我多是求助于SCI论文中心帮助处理。

(3)最近几年政策原因投SCI的人是越来越多,很多杂志审稿与见刊也不是那么的快了,一般都要三四个月左右,其实文章投出去就没必要特别关注了,不要误了本职工作,每天查一次邮箱即可,一周一次催稿更是不必,很多审稿人都是义务劳动,并没有什么义务给我们插队审稿,时间紧请记得一定要下次提前。

(4)别怕返修,是我们错的地方马上补救,是我们对的地方坚持已见,好文章都是打磨出来的。

SCI论文写作和发表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最重要的是不可急躁,越是急功近利,往往便越得不偿失。

sci写作指导课收获与建议

sci写作指导课收获与建议

SCI写作指导课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课程,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掌握SCI论文的写作技巧和规范,提高论文的质量和被接受率。

以下是我对SCI写作指导课的收获和建议:
收获:
1. 了解SCI论文的规范和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SCI论文的规范和要求,包括论文结构、语言风格、引用格式等方面,这对于我后续的论文写作非常有帮助。

2. 学习了有效的写作技巧:课程中讲解了许多有效的写作技巧,如如何构思论文框架、如何突出重点、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组织思路,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3. 了解了论文评审和修改的过程:课程还介绍了论文评审和修改的过程,包括如何应对评审意见、如何进行有效的修改等,这对于我后续的论文发表和修改非常有帮助。

建议:
1. 加强实践练习:虽然课程中讲解了许多写作技巧,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技巧。

因此,建议在课程结束后,多进行一些实践练习,如写作小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

2. 深入了解目标期刊的要求:不同的SCI期刊有不同的要求和规范,因此在写作前需要深入了解目标期刊的要求和规范,以确保论文符合期刊的要求。

3. 多与同行交流:与同行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写作经验和建议,同时也可
以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趋势。

因此,建议多参加学术会议、加入学术社交网络等,与同行进行交流。

总之,SCI写作指导课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课程,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
地掌握SCI论文的写作技巧和规范,提高论文的质量和被接受率。

如何写出SCI文章――研究生必备心得

如何写出SCI文章――研究生必备心得

什么是SCI论文·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

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板等载体。

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

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

·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SCI论文,顾名思义,即为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曾经到现在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而由于南京大学率先引用并愈来愈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就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本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SCI论文目前对我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目前来说比较公正,缺少人为干预的评价标准,科研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时,用心于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一方面使得我国科研可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提高了我国的科技水准,关于英文的修改以及SCI的研究与指导,面临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盲目选择,小编着力推荐纳斯科技论文编辑中心,七四零六九五零一六,同时我国科技工作者也需要经常善于运用SCI官网进行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询与搜索。

SCI论文的影响因子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

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

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

SCI刊物指标1.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

沃登编辑—sci论文科研的心得体会

沃登编辑—sci论文科研的心得体会

沃登编辑—sci论文科研的心得体会沃登编辑:专业SCI论文服务品牌|SCI生物医学论文翻译|润色|修改|投稿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一)1.一半时间做实验,一半时间看文献: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台上。

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

要学会比较,不要盲从。

否则,会被一些小小的问题困扰许久。

2.准备越充分,实验越顺利: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

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

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 。

最不能容忍的是在开始的几步偷懒,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

3.记录真实详尽:人总是有一点虚荣心的。

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是很多人的做法。

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

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4.不要为老板省钱:效率为先。

整天算计着省钱,一旦用了不可靠的东西,只会浪费时间,遭受打击,到头来一分钱也省不了。

5.把握心理优势: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

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你这时能坦然接受。

假如不做预实验,在正式的实验中遇到,你的挫折感就很明显。

假如你因为赶时间而误操作,你会沮丧。

假如你能因为目前心浮气燥而果断地放一放,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假如你早上进入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你最好想好了再去。

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记住,屡教不改者不适合做实验。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二)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实际上应当在考他的研究生之前看过),看后者知道那些可以借鉴。

3.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4.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前人的结果不一定可信!5.两手准备:设计课题要为了阐明问题,即不论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能写文章。

SCI论文写作的体会

SCI论文写作的体会

3、IL-23 promotes CD4+T cells to produce IL-17 in Vogt、 Koyanagi- Harada syndrome (1)显示出几个关键词 (2)显示出IL-23和CD4+T细胞之间的关系 显示出 和 细胞之间的关系 ——前者促进后者 前者促进后者 (3)显示IL-23和IL-17之间的关系 显示 和 之间的关系 ——前者增加后者产生 前者增加后者产生 细胞和IL-17之间的关系 (4)显示CD4+T细胞和 显示 细胞和 之间的关系 ——母子关系 母子关系 (5)显示出在VKH综合征中几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显示出在VKH综合征中几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VKH
(二)摘要
摘要是文章的精华和浓缩版 一般包括“目的、材料方法、结果、结论” 一般包括“目的、材料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 1、目的:有直接介绍和背景式介绍两种 目的: 直接式介绍: 直接式介绍:
To characterize the clinical feafure of Fuchs’ syndrome in chinese patients . To develop a technique to image cell deach in the eye of a live mouse . To examine the pathogenic role of lipopolysaccharide in murine cornea.
例:我们最近研究了VKH综合征患者的IL-23、IL-27 我们最近研究了VKH综合征患者的IL-23、ILVKH综合征患者的IL 表达,发现患者的表达增高,并发现IL-23可刺激患者CD4 表达,发现患者的表达增高,并发现IL-23可刺激患者CD4+ IL 可刺激患者 细胞大量产生IL-17。 细胞大量产生IL-17。 IL 文章题目: 1、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L-23,IL-17 and CD4+ T cells

SCI投稿体会

SCI投稿体会

SCI投稿体会标题:SCI投稿体会:写作技巧与经验分享导语:SCI期刊是学术界广泛认可的高质量学术期刊,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能够在SCI期刊上发表文章既是研究成果的认可,也是个人学术声誉的提升。

然而,SCI投稿并非易事,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和经验。

本文将分享一些我在SCI投稿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希望对广大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一、选择适合的SCI期刊在开始投稿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的深度。

SCI期刊分为不同的学科领域,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期刊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越有影响力的SCI期刊对投稿要求也更高,所以可以先选择一些适中影响力的期刊进行尝试。

二、审读期刊要求并明确写作目标在进行投稿前,务必仔细审读目标期刊的投稿要求。

不同期刊对于文章结构、语言风格、参考文献格式等均有不同要求。

明确这些要求后,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和目标读者定制自己的写作风格。

三、合理组织文章结构SCI文章一般由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四个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要对研究背景进行介绍,明确研究目的;方法部分要描述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结果部分要详细呈现研究结果;讨论部分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思考,并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和分析。

通过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使读者能够清晰明了地了解研究内容和结论。

四、语言流畅、准确SCI文章要求语言准确、流畅,避免用词模糊或含混不清的表述。

建议使用简洁明了的句子,并通过合适的过渡词和连接词,使得文章段落之间的衔接流畅自然。

此外,注意遣词造句时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尽量避免歧义。

五、注重数据和实验方法的描述在SCI文章中,数据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展示研究结果时,要用清晰、简洁的图表呈现数据,但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文字解释。

在方法部分,要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以便读者能够复现和验证实验。

六、遵守学术道德和引用规范在撰写和投稿SCI文章时,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sci写作经验分享

sci写作经验分享

sci写作经验分享
写作在科学领域中至关重要,因为它是传播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

我认为,科学写作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比如清晰、简洁、准确地表达观点和实验结果。

此外,以下是一些我个人的经验分享:
1. 深入理解研究对象,在写作之前,我会深入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和问题,确保自己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2. 结构清晰,科学写作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我会在写作之前先构思好文章的结构,确保内容有条理,层次清晰。

3. 使用恰当的术语和表达,在科学写作中,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和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4. 数据和实验证据,科学写作需要依赖于数据和实验证据,我会在文章中充分展示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准确的解读。

5. 严谨的论证和引用,在科学写作中,严谨的论证和引用是必不可少的,我会确保所引用的资料和观点都是可靠和权威的。

总的来说,科学写作需要严谨、清晰、准确,同时也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写出高质量的科学论文和文章。

希望这些经验分享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科研狗,往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写出来的论文,还是被退回来不断修改,感觉无比痛苦。

那我们要怎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写出一篇论文呢?下面索尔医学编译(soersci)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个网友的经验,供大家参考参考:
1)实验一定要自己做,这样才有第一手体验。

并且要尽快得到并分析实验结果。

2) 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你的一切资源,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情况下多做几个实验,特别是对比实验。

3) 如果你不能够把事情变得更简单,那就请把事情变得更复杂。

如果你不能有大的创新,那就请你做一些小的创新。

4) 尽量找到一个有SCI发表经验的老师帮你修改论文。

5) 应该在完成一半实验的时候开始写论文,不能在做完实验之后才想起论文。

因为科学实验虽然有一个从假想到实验设计到具体实验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往往是在一边实验一边修改中度过的,因此很容易在做完实验之后发现自己原来什么也没有做! (因为结果与开始的设计通常有很大距离),而论文除了有科学创新的要求外,其实还有一个“角度”的问题,也即从实验到论文的“创新性”其实是需要作者进行“提练”的,及早写论文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及时调整实验,确定实验的创新点(能够发表的理由),然后进一步确实还有多少实验数据要获取。

总之,及早写作可以使目标明确N倍,避免时间和金钱的浪费。

6) 缩小打击面,要小题大作,确定创新点后即要坚定的出手,不要全面开花。

7) 如果觉得写论文太苦,请告诉自己:每天写半页,或者做一两个图,坚持下去,总会完成的!
学术论文成功发表的三大主观因素:学科理论、选题和写作,第一个因素最为关键,不过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

写作与阅读是相当不同的,我们通常所谓的“阅读”其实是指“看得懂”,而且这个“懂”是“似懂非懂”,就是大概明白就是,对论文的内容真正把握的程度并不到位,因此当写起文章来,就会出现问题(基于这个原因,我觉得每个研究生至少要有实实在在几篇学科论文全文翻译的训练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