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中医预防及养生保健工作计划清单及实施方案设计
精品中医工作计划3篇

精品中医工作计划3篇第1篇、中医工作计划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主题,实行“三名”、“三进”战略,打造出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重大疑难疾病方面独具疗效,又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医“名科”,带动“名医”培养,推动“名院”建设,加快“三进”工作的步伐,具体做到:(一) 深入开展“三名”工作1、深化改革,努里建成适应群众要求,建设规模适度,资源配置优化,服务功能完善,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费用控制严格,创新能力较强,稳步持续发展的“名院”、使之成为县级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乡镇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2、加强中医科室的建设和投入,发挥医院推拿、针灸等专科优势,进行临床研究,优化诊疗方案;打造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重大疑难疾病方面独具疗效,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医“名科”。
3、以中医药人才培养为抓手,向社会推出医德高尚、中医药理论功底深厚、拥有独特地中医药临床诊疗技术、群众公认的中医“名家”。
(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行动1、利用县中医院托管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技术力量,与帮扶医院----XX县中医院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完善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建设,为我院培养中医人才。
做好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
与村卫生所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技术支持。
2、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继续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村卫生室的推广,惠及广大群众。
3、每年要保证有一周以上的时间到村里为普通群众服务,开展流动医疗,并与村卫生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加快培养青年中医的步伐。
4、组织我院与村卫生所共同开展中医药服务健康教育进家庭活动,利用健康教育的平台,定期组织中医药健康大讲堂,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知识;推广使用有中医特色的健康处方、引导群众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健康保健和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预防诊治,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第2篇、中医工作计划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范围,现决定在铁山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进一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具体计划如下:一、工作目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中医药资源,全面开展“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利用单方、验方以及一些简单易学、治疗效果好的服务手段,解决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
中医保健方案

儿童中医保健方案2011-09-02 07:24:06一、工作目标普及中医关于儿童保健知识;倡导科学育儿;运用中医降低儿童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加强儿童保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二、工作方向针对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发挥中医传统优势,对儿童保健、康复加强中医工作,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进行疾病治疗,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三、实施方案(一)饮食喂养1、工作重点:宣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喂养不同饮食2、具体措施:(1)通过宣传中医食疗健康知识,开展中医预防保健知识讲座等方式,使家长对儿童饮食根据不同年龄段有正确的喂养方法。
比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密切相关,纠正“儿童多吃,身体胖,就是健康”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加强对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普及科学膳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饮食保健,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二)生长发育1、工作重点: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的特点2、具体措施: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中医预防保健知识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干预儿童阶段生长发育,让家长对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比如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这时期的体格增长较前减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乳牙渐已长出,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
要注意断奶时的合理喂养,否则易致吐泻、疳症。
由于接触感染机会增多,故各种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最高,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三)日常保健1、工作重点:让家长掌握一些中医的基本保健技能,能够运用其在儿童各阶段。
2、具体措施:开展专题的中医儿童保健按摩培训,让家长在中医师指导下能对各阶段儿童的日常保健有基本了解,能够运用中医基本保健按摩手法对儿童进行日常保健按摩。
(四)疾病与防治1、工作重点:运用中医在儿科的优势,展开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与防治。
2、具体措施:(1)在疾病的预防方面,运用中医药预防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小儿腹泻、夏季中暑等进行疾病的早预防,使家长能基本了解中医药在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
中医工作实施方案

中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维护人民健康、促进国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中医药事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因此,制定中医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总体目标。
中医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三、主要任务。
1. 加强中医药法规政策宣传和落实,完善中医药法规政策体系,保障中医药事业合法权益。
2. 推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医院和中医药诊所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3.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医师和中医药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
4. 加强中医药科研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中医药疗效和安全性。
5.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四、具体措施。
1. 完善中医药法规政策体系,加强对中医药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提高中医药法规政策的知晓率和执行率。
2. 加大对中医医院和中医药诊所的建设投入,提高中医药服务设施和设备水平,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3.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中医医师和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机制,提高中医药人才的整体素质。
4. 加大对中医药科研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医药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5.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开展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五、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中医药工作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中医药工作的规范和有序开展。
2. 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提高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资金保障水平,确保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医科健康教育计划单

中医科健康教育计划单
一、计划背景
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保健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中医学以预防为主,强调养生调理,很好地符合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
然而,大多数人对中医知识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本计划拟通过开展一系列健康讲座和体检项目,为广大群众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加强人们的健康意识。
二、教育目标
1. 增强人们对中医健康概念和理论的认识。
2. 帮助人们理解中医防病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3. 掌握日常养生调理和常见小病处理的基本知识。
4. 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形态和日常养生习惯。
5. 提升人群整体健康水平。
三、教育
1. 举办主要中医健康理论的宣讲会,宣讲内容包括:
-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中医四诊
-中医五行八法
-中医养生原则及方法
2. 开展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讲座,内容包括:
-感冒预防与处理
-胃肠常见问题解决
-眼疾知识普及
-减肥理念及方法
3. 安排体质体检项目,辅以中医养生指导。
4. 发放中医养生手册,内容涵盖日常饮食、运动、调理法等知识。
五、执行部门
本计划由我们中医科负责执行。
六、预计效果
通过是次健康教育,预计可以有效提高________地区人民的中医保健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养生方式,从而提升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
如果需要修改或完善任何内容,欢迎指出。
此为参考范文,不对具体实施负责。
中医院保健科工作计划书

中医院保健科工作计划书
工作计划内容包括:
一、工作目标
1. 制定综合保健方案,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2. 加强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大众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认知和接受度;
3. 开展健康讲座和活动,提高患者对保健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二、工作重点
1. 开展中医养生体验活动,提高患者对中医保健的信任和认可;
2. 组织中医营养饮食指导,根据个体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3. 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干预和指导。
三、工作措施
1. 制定具体的保健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项目;
2.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共同推动综合保健工作的开展;
3. 拓展保健服务渠道,包括线上线下宣传和推广。
四、工作时间安排
1. 每周制定保健活动计划,包括讲座、体验活动等;
2. 每月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五、工作效果评估
1. 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保健服务的认可度;
2. 对保健活动的效果进行定期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方案。
六、其他事项
1.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保健知识和服务意识;
2. 充分发挥患者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保健活动。
七、预算安排
1. 根据工作计划,合理安排保健活动的费用支出;
2. 积极争取相关资金支持,确保保健活动的顺利开展。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目标设定1.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推广中医药养生理念。
3.降低人民群众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4.积极推广中医药的养生保健知识,提供科学、有效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三、工作计划1.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中医药养生知识讲座和培训活动,面向不同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中医药养生的认知程度。
(2)组织撰写与出版健康手册、宣传册,广泛传播中医药健康知识。
(3)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中医药养生保健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方便群众随时获取中医药健康信息。
2.完善养生保健服务体系(1)建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站点,为群众提供养生保健服务、中药调理等服务。
(2)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中医健康体检,为人民群众提供个体化的养生保健建议。
(3)推动中医医院与西医医院的对接,互相借鉴经验,共同推进综合医疗保健服务。
3.加强中医药的科研与创新(1)建立和完善中医药养生保健相关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加强科研力量,深入研究中医药养生保健的理论与实践。
(2)鼓励中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与其他领域的学科进行交叉研究,促进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
(3)制定中医药养生保健新产品的研发计划,加快推广应用。
4.加强监管与管理(1)建立健全中医药养生保健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确保中医药养生保健的质量和安全。
(2)加强对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和人员的考核与监管,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3)建立中医药养生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科学管理。
四、工作实施1.明确责任分工,组织相关部门、机构和专家参与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
2.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全面指导和协调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
社区慢病中医药预防及治疗实施专项方案

小区慢病中医药预防及诊疗实施方案为了推进中医进小区工作,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中医药预防诊疗方案在小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提升慢病预防和诊疗效果,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根据《全国中医药特色小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要求,充足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在门诊、病房、出诊、家庭病床等工作中利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广泛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技术,为小区居民提供基础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医药医疗服务。
二、工作方法1、各中心、站要将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技术在医务人员中进行培训,确保方案在小区卫生服务中广泛应用。
2、各中心、站要采取办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个形式,对小区居民进行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技术预防诊疗疾病知识宣传。
关键是突出中医药预防疾病,以提升小区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和参与率。
3、各中心、站要在门诊、病房、出诊等服务中,充足利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技术为小区居民提供服务。
4、各中心、站要建立小区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家庭病床,并将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技术融入小区家庭病床服务中。
5、各中心、站要主动引导小区居民在疾病康复诊疗中利用中医药预防诊疗疾病方案。
高血压病中草药医药干预方法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连续升高为特点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
通常属中医“眩晕”、“头痛”病范围;关键由情志内伤、肝肾阴亏阳亢或饮食不节,痰浊壅滞所致;诊疗常以滋阴平肝潜阳或除痰祛湿等为大法。
(一)基础方法:1、无高血压病者,应做到未病先防,如平素应主动开展养生防病;偶然发觉一二次血压升高,即应引发重视,如定时复查、立即开展防和治。
2、一旦患有本病,标准上一期高血压病应重在防而兼顾治,以防发展;二期、三期合并有心、脑、肾器质性损害者则在中西医诊疗基础上,重视于防,以阻止病情恶化。
3、患病后应加强摄生调养,尤其要保持心情舒畅,无须恐惧、焦虑和担心。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医院开展经常性的中医药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服务活动,是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它能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慢性疑难杂症效果差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艰难,更具有挑战性和富有使命感,今年我们已把它纳入中心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上。
因此为了确保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针对医院现有状况和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实际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如下: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略成员:略二、工作计划1、由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慢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有人才、有平台、有人气、有效果”等优质资源,重点在于加强运用中医药理论,尤其是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理论指导患者预防调摄、养生保健, 增强患者防病治病意识,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调护、愈后防复的目的。
2、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做好相关人员专业培训,制定适宜的相关中医健康教育容和时间安排表,完善服务流程,把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贯穿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去,着重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计划每年在每个服务站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和义诊4场次,中心2场次,共计18场次,发放具有中医药特色健康处方如中医养生歌、中医养生歌、中医养生羹等。
3、容实用化、大众化、特色化、丰富化,形式多样化。
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医药在开展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服务方面的优势,制定健康教育方案要结合居民的实际健康状况,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突出特色,以及在指导其进行健康运动的容要具有实用行和针对性,解决各个层面居民实际健康问题,以调动居民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开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教育和治疗,要具有针对性如对老年人以健康膳食、适量运动为主,慢性病居民以膳食(药膳)调理、保健运动为主,残疾人以肢体和心理康复为主的。
4、确定效益评估标准,不断完善,逐步达标。
在社区开展居民相关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治疗,需要建立效益评估标准,以此确定和评价开展服务活动的效果,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在社区开展经常性的中医药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服务活动,是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它能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慢性疑难杂症效果差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艰难,更具有挑战性和富有使命感,今年我们已把它纳入中心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上。
因此为了确保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针对中心现有状况和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实际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如下: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略成员:略二、工作计划1、由社区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慢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心现有的“有人才、有平台、有人气、有效果”等优质资源,重点在于加强运用中医药理论,尤其是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理论指导居民预防调摄、养生保健,增强居民防病治病意识,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调护、愈后防复的目的。
2、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做好相关人员专业培训,制定适宜的相关中医健康教育容和时间安排表,完善服务流程,把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贯穿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去,着重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计划每年在每个服务站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和义诊4场次,中心2场次,共计18场次,发放具有中医药特色浓郁、脍炙人口健康处方如中医养生歌、中医养生歌、中医养生羹等。
3、容实用化、大众化、特色化、丰富化,形式多样化。
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医药在开展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服务方面的优势,制定健康教育方案要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健康状况,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突出特色,以及在指导其进行健康运动的容要具有实用行和针对性,解决各个层面居民实际健康问题,以调动居民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开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教育和治疗,要具有针对性如对老年人以健康膳食、适量运动为主,慢性病居民以膳食(药膳)调理、保健运动为主,残疾人以肢体和心理康复为主的。
4、确定效益评估标准,不断完善,逐步达标。
在社区开展居民相关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治疗,需要建立效益评估标准,以此确定和评价开展服务活动的效果,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它们的标准是居民是否对应用中医药提高保健意识有明显增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发病率、并发症、致残率有显著下降,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提高,参加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积极性有较大增加等等。
三、实施方案1、我们要高度重视把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纳入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计划中,实行“一票否决权”,做到有人分管、有人专管、年头有计划、平时勤督查、年终有总结,年年有提高。
2、主要以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讲座、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处方,配合晨(晚)练组织开展有益的保健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和集体舞等,以多种形式向各个层次的居民提供健康知识宣传、传授养生保健和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3、针对目前存在以中医药为主要容的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处方偏少,应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率不高,居民的受益面不够等情况,我们要把它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开展,使中医药综合服务效果在社区发挥更大的效果。
加强“治未病”理论体系的系统继承与研究;积极运用系统科学原理结合中医整体观及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认知健康状态及其测量与评估;开展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模式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度评估;发展“医产学研用”联盟,积极培育科技转化机构。
什么是中医体质检测评估?谁适合做测评?◎阴虚、阳虚、痰湿还是湿热、血瘀,不同体质让人们反映出来的特点各不相同;◎骨骼、经络、经筋、脏腑,是什么让我们不舒服?让我们久病不愈?◎三高、亚健康、易疲劳,是病理性的还是生活方式不良的恶果?◎不同的体质如何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中医体质检测评估告诉你问题的根源和获得健康的正确方法。
◎久病不愈,想通过中医检测方式追寻病症根源的人们◎想全面了解自身体质状况及目前健康状况,以便有效调理身体的人们◎习惯定期体检,但无法从体检报告上找到如何获取健康的方法的人们中医体质检测评估的特点如何做中医体质检测评估?◎综合:全面检测您的体质情况,从根本上找出影响健康的因素;◎深入:不仅仅说明目前的身体状态,更能反应出身体素质的基本情况;◎主动:在给出检测报告的同时,还提出中医治疗与养生的建议;◎长期:一次体检结果,长期有效,在坚持中医调养的情况下,每三四年做一次健康恢复状况检查即可。
◎先查脊椎,了解主要的和长期的疾病隐患;◎再查经络,看看各条经络是否畅通,气血运行是否存在障碍;◎望闻问切,全面细致地探查身体的健康状态和健康隐患;◎综合评估,给出中医调养建议,包括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和最佳的治疗方案。
◎西医体质检查:通过一定的仪器手段检测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质检查:应用望闻问切的基本方法,了解体检者身体的基本状况,五脏是否平衡、体质是否虚盛、湿寒、饮食是否合理、二便是否通畅。
通过中医骨科触诊手法了解体检者脊柱及身体骨骼是否正常或患有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及关节疾病),了解经络是否通畅、韧带肌肉状况等健康教育是指我们通过各种教育途径(语言、文字、图片、幻灯、讲座)指导病人或家属预防、消除或减轻疾病发展的过程,在临床中已形成制度。
我院是一家综合性的中医医院,更需要护士有机地运用中西医护理知识面对患者,发扬中医特色,使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的健康知识指导,了解中医知识,增加自我防护、保健意识。
现将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列如下。
1首先自己要了解中医护理发展简史以及中医护理的哲学基础、基础理论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2关心体贴病人,把病人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2.1中医护理评估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了解病人所需,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
例如:病人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则属寒证,病位在脾胃;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腰痛喜按,属虚证,病位在肾;声高气壮息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
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
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
在临床实践中加强与病人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2.2中医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其诊断围必须在护理职责围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
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
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例如:关于营养代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
以此类推,可根据病人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
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进食枸杞子、百合、党参、麦冬等;又如: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如指导病人饮食不宜过于辛辣、每日适当活动,可做揉腹运动等。
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容也可更有针对性。
2.3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
举例:护理诊断: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健康教育:(1)向病人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
(2)向病人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
(3)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热退汗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病情加重。
(4)指导病人及家属调配饮食。
2.4评价在对病人实施一系列措施及健康指导后,需评价患者掌握了多少,为其解决了多少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便继续采取必要的措施。
3其他指导3.1中药煎煮方法汤剂的煎煮从用具、用水、火候、方法都是有一定的讲究的,如煎药用具是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
煎煮方法是先将药材浸泡30~60min,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2次,第2次煎煮加水量为第1次的1/3~1/2,2次煎液混合后分2次服用。
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min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min。
3.2中药服法及服药时间汤剂宜温服,丸剂用温开水送服,散剂用蜂蜜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中吞服,冲剂、膏剂用开水冲服,糖浆剂直接吞服,服后10min不宜饮水。
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补益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驱虫药宜空腹服。
3.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般而言忌食生冷、辛辣、油腻、有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宜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胸痹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脏及烟酒;肝阳上亢者忌食胡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疮疡、皮肤病病人应忌食鱼、虾、蟹等海腥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4调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人体正气强弱与抗病能力密切相关《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邪不可干”,说明调养正气是提高抗病能力的关键。
3.4.1重视精神调养做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安宁,少私心而不贪欲,喜怒而不妄发,修德养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刺激,如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幸福的家庭氛围等。
3.4.2注意饮食起居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等。
3.4.3加强身体锻炼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工作中将中、西医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病人的饮食、起居、治疗,能使疾病的“三分治、七分养”得到很好的印证,更加树立了医院的中医特色,这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实践。
预防保健科2011年工作计划按照医院工作精神和市疾控中心相关要求,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预防保健科2011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