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机肥企业技术标准编写规范肥

合集下载

NY 884-2012 生物有机肥

NY 884-2012 生物有机肥

NY 884-2012《生物有机肥》原《生物有机肥》(NY 884-2004)经修订后,2012年6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83号颁布新的版本:NY 884-2012《生物有机肥》,并从2012年9月1日起实施,敬请各有关生产企业及时更换产品登记证,以及更新产品标签、包装等事宜。

为了便于各有关生产企业了解、掌握和按照新版本《生物有机肥》(NY 884-2012)的有关内容,现将修订后的《生物有机肥》(NY 884-2012)文本上传,谨供参考。

有关《生物有机肥》(NY884-2012)的具体条文内容请参见标准的正式文本。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的要求起草。

本标准代替NY 884—2004《生物有机肥》,与NY 884—2004相比修改主要内容:——修改了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修改了颗粒产品的水分质量分数;——修改了产品中砷(As)、镉(Cd)、铅(Pb)、铬(Cr)、汞(Hg)限量指标。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NY 884—2004。

生物有机肥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物有机肥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有机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19524.1—20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GB/T 19524.2—2004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NY/T 1978—2010 肥料汞、砷、镉、铅、铬含量的测定NY 525—2012 有机肥料NY/T 798—2004 复合微生物肥料NY 1109—2006 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HG/T 2843—1997 化肥产品化学分析常用标准滴定溶液、试剂溶液和指示剂溶液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物有机肥标准2012

生物有机肥标准2012

生物有机肥标准2012生物有机肥是指以动植物残体、粪便、农作物秸秆、菌渣、藻类、微生物发酵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腐熟等过程,制成的有机肥料。

生物有机肥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2012年国家颁布了《生物有机肥标准》,对生物有机肥的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指标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首先,生物有机肥的原料应当符合国家环保要求,不得含有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有害物质。

生物有机肥的原料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菌渣、藻类等。

这些原料应当来源清晰,不得含有污染物。

同时,生物有机肥的原料应当进行堆肥、发酵等处理,确保其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其次,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生产过程中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发酵、腐熟等处理,确保有机质的充分分解和成熟。

生产过程中应当加入适量的微生物菌剂,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提高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

此外,生产过程中应当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生产的有机肥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指标。

生物有机肥标准2012还对生物有机肥的质量指标进行了具体规定。

生物有机肥应当含有一定的有机质、养分和微生物菌群。

有机质是生物有机肥的主要成分,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起着重要作用。

养分含量是衡量生物有机肥肥效的重要指标,包括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

微生物菌群是生物有机肥的特色之一,对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植物生长有着重要作用。

生物有机肥的质量指标直接关系到肥料的使用效果,因此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总的来说,生物有机肥标准2012的颁布,为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规范。

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农民朋友在使用生物有机肥时,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使用,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有机肥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肥料,必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生物有机肥文字标准(整理稿)

生物有机肥文字标准(整理稿)

文字标准一、生物有机肥(普通型)正面内容:1、肥料登记证号:按登记证执行2、通用名:生物有机肥3、商品名:丰泽4、商标:5、执行标准:NY884-20126、剂型:颗粒7、技术指标:有机质含量≥45%,有效活菌数≥2000万个∕克,腐植酸≥2000mg/kg8、净含量:40kg/袋9、联系方式:公司网址、联系电话、传真、邮编10、卖点1)、活化土壤2)、分解磷钾3)、抑制病害4)、专抗重茬5)、保水保肥6)、肥效持久11、公司名称:内蒙古弘牧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背面内容1、产品说明(包括原料和生产工艺、功效说明)本产品以纯天然优良有机质为原料,经充分腐熟发酵处理,特别添加功能明确、生命力强的微生物菌种和高活性矿物源腐植酸,经特殊工艺生产的生物有机肥。

该产品具有改良土壤,固氮解磷解钾、提高肥料利用率、刺激作物生长、抑制土传病害、增强作物抗逆性等功效。

本产品以纯天然优良有机质为原料,经充分腐熟发酵处理,特别添加功能明确、生命力强的微生物菌种和高活性矿物源腐植酸,经特殊工艺生产的生物有机肥。

1)、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长期使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益菌群,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物理形状,增强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

2)、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固氮、解磷、解钾,降解土壤中有机磷,促进作物根系旺盛生长,提高其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延长肥效。

3)、改善品质、增产增收:高活性矿物源腐植酸与微生物菌显著提高农产品品质,并可延长果蔬的收获期,实现增产增收。

4)、提高作物抗逆性: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病抗病的同时,它还可诱导作物产生类似细胞分裂素、植物生长激活素的物质,提高作物生长激素水平,提高作物抗寒、耐旱、抗重茬抗逆能力。

2、适用范围:适用于瓜果、蔬菜、粮食作物、各种经济林木、花卉等。

3、使用说明:1)、建议主要用作基肥,也可用作早期追肥,直接施于土壤中并覆土,沟施、环施、穴施、撒施均可。

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

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

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俊、沈德龙、姜昕、陈慧君、关大伟、曹凤明、李力。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物有机肥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有机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GB 18877—2002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 ××××—2004农用微生物菌剂GB/T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述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2004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GB/T ××××—2004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NY 525—2002有机肥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物有机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4 要求菌种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有明确来源和种名。

外观(感官):粉剂产品应松散、无恶臭味;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无腐败味。

技术指标生物有机肥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生物有机肥产品技术要求生物有机肥产品中As、Cd、Pb、Cr、Hg含量指标应符合GB ××××—2004《农用微生物菌剂》中5.3.2的规定。

生物有机肥企业标准

生物有机肥企业标准

附件4-9生物有机肥(NY 884—200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物有机肥的要求、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有机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GB 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述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19524.1—20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GB/T 19524.2—2004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NY 525—2002 有机肥料NY/T 798—2004 复合微生物肥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物有机肥 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4 要求4.1 菌种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有明确来源和种名。

4.2 外观(感官):粉剂产品应松散、无恶臭味;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无腐败味。

4.3 技术指标生物有机肥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生物有机肥产品技术要求项目剂型粉剂颗粒≥0.200.20有效活菌数(cfu),亿/g≥25.025.0有机质(以干基计),%水分,%≤30.015.0pH值 5.5~8.5 5.5~8.5≤100粪大肠菌群数,个/g(mL)蛔虫卵死亡率,%≥95有效期,月≥64.4 生物有机肥产品中As、Cd、Pb、Cr、Hg含量指标应符合NY/T 798—2004中4.2.3的规定。

4.5 若产品中加入无机养分,应明示产品中总养分含量,以(N+P2O5+K2O)总量表示。

有机肥工程技术标准

有机肥工程技术标准

有机肥工程技术标准1. 引言有机肥是一种以生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腐熟、堆肥等工艺制成的肥料。

有机肥的使用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

为了规范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制定有机肥工程技术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描述有机肥工程技术标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标准的制定、执行和效果等。

2. 标准的制定2.1 制定背景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涉及众多环节和方面,包括原料选择、发酵过程控制、肥料成分要求、产品包装和储存等。

为了确保有机肥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有机肥工程技术标准是必要的。

2.2 制定机构制定有机肥工程技术标准的机构可以由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组成。

这些机构应该具备权威性和专业性,能够充分考虑各个环节和方面的需求和情况。

2.3 制定过程制定有机肥工程技术标准的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3.1 需求调研调研有机肥生产和使用的实际需求,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行业现状和问题。

2.3.2 技术评估评估有机肥生产和使用的技术水平,确定需要制定的技术标准的范围和内容。

2.3.3 编制草案根据技术评估结果,编制有机肥工程技术标准的草案。

草案应该包括标准的名称、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标志标识、包装储运、质量控制等内容。

2.3.4 征求意见将草案公开征求有机肥生产和使用的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和完善标准的内容。

2.3.5 审核发布经过多次修改和修订,最终确定并审核发布有机肥工程技术标准。

3. 标准的执行3.1 引导与推广有机肥工程技术标准应该通过宣传和推广的方式引导企业和个人遵守和执行。

可以通过组织相关培训和宣讲会等方式,向有机肥生产和使用方面的从业人员普及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3.2 检查与监督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有机肥生产和使用的检查与监督,确保有机肥符合标准的要求。

可以通过检测有机肥样品的成分和质量,对有机肥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估,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有机肥进行处罚和整改。

生物有机肥标准

生物有机肥标准

生物有机肥标准
生物有机肥是一种新型的有机肥料,它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以下是生物有机肥的一些标准:1. 有机质含量:生物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含量应该在30%以上,以保证肥料的肥力和土壤改良效果。

2. 微生物数量:生物有机肥中应该含有足够数量的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等,以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

3. 养分含量:生物有机肥中的养分含量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如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应该在一定范围内。

4. 重金属含量:生物有机肥中的重金属含量应该符合国家标准,以避免对土壤和植物造成污染。

5. 无害化处理:生物有机肥应该经过无害化处理,以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保证肥料的安全性。

生物有机肥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有机肥料,它的标准应该包括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和无害化处理等方面。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生物有机肥才能保证其肥力和安全性,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农业]生物有机肥标准NY884-2004

[农业]生物有机肥标准NY884-2004

[农业]生物有机肥标准NY884-2004 生物有机肥(NY 884-200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物有机肥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有机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GB 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述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19524.1—20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GB/T 19524.2—2004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NY 525—2002 有机肥料NY/T 798—2004 复合微生物肥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物有机肥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4 要求4.1 菌种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有明确来源和种名。

4.2 外观(感官):粉剂产品应松散、无恶臭味;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无腐败味。

4.3 技术指标生物有机肥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生物有机肥产品技术要求项目剂型粉剂颗粒0.20 0.20 有效活菌数?(cfu) ,亿/g25.0 25.0 有机质(以干基?计),%30.0 15.0 水分,% ?5.5~8.5 5.5~8.5 pH值100 粪大肠菌群数,个?/g(mL)95 蛔虫卵死亡率,% ?6 有效期,月 ?4.4 生物有机肥产品中As、Cd、Pb、Cr、Hg含量指标应符合NY/T798—2004中4.2.3的规定。

4.5 若产品中加入无机养分,应明示产品中总养分含量,以(N+PO+KO)总量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有机肥企业技术标准编写规范肥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HFHJQB
哈尔滨肥黄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企业标准
生物有机肥料技术标准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18日实施日期:2014年10月18日哈尔滨肥黄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编写是按照GB/TL.I-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GB/T1.3-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则》而制定的。

本标准的产品是:微生物有机肥是有机固体废物(包括、、畜禽粪便、饼粕、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生的固体废物)经、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

本标准字2014年10月18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哈尔滨肥黄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志付赵守福周玉琢花似虎
本标准有效期三年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有机肥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有机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9524.1—20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GB/T 19524.2—2004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
NY/T 1978—2010 肥料汞、砷、镉、铅、铬含量的测定
NY 525—2012 有机肥料
NY/T 798—2004 复合微生物肥料
NY 1109—2006 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
HG/T 2843—1997 化肥产品化学分析常用标准滴定溶液、试剂溶液和指示剂溶液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物有机肥 microbial organic fertilizers
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4 要求
4.1 菌种
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有明确来源和种名。

菌株安全性应符合NY 1109—2006的规定。

4.2 外观(感官):粉剂产品应松散、无恶臭味;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无腐败味。

4.3 技术指标
生物有机肥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产品剂型包括粉剂和颗粒两种。

表1 生物有机肥产品技术指标要求
4.4 生物有机肥产品中5种重金属限量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生物有机肥产品5种重金属限量技术要求
5 抽样方法
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抽样过程应避免杂菌污染。

5.1 抽样工具
抽样前预先备好无菌塑料袋(瓶)、金属勺、剪刀、抽样器、封样袋、封条等工具。

5.2 抽样方法和数量
在产品库中抽样,采用随机法抽取。

抽样以袋为单位,随机抽取5~10袋。

在无菌条件下,从每袋中取样300~500g,然后将所有样品混匀,按四分法分装3份,每份不少于500g。

6 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试剂、水和溶液的配制,在未注明规格和配制方法时,均应按HG/T 2843-1997的规定。

6.1 外观
用目测法测定:取少量样品放在白色搪瓷盘(或白色塑料调色板)中,仔细观察样品的颜色、形状和质地,辨别气味,应符合4.2的规定。

6.2 有效活菌数测定
6.3 有机质的测定
应符合NY 525—2012中5.2的规定。

6.4 水分测定
6.5 pH值测定
6.6 粪大肠菌群数的测定
应符合GB/T 19524.1—2004的规定。

6.7 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
应符合GB/T 19524.2—2004的规定。

6.8 As、Cd、Pb、Cr、Hg的测定
应符合NY/T 1978-2010中的规定。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7.1.1 出厂检验(交收检验)
产品出厂时,应由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按表1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签发质量合格证的产品方可出厂。

出厂检验时不检有效期。

7.1.2 型式检验(例行检验)
一般情况下,一个季度进行一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鉴定;
b) 产品的工艺、材料等有较大更改与变化;
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抽查。

7.2 判定规则
7.2.1 本标准中质量指标合格判断,采用GB/T 8170—2008的规定。

a) 产品全部技术指标都符合标准要求;
b) 在产品的外观、pH值、水分检测项目中,有1项不符合标准要求,而产品其它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a) 产品中有效活菌数不符合标准要求;
b) 有机质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c) 粪大肠菌群数不符合标准要求;
d) 蛔虫卵死亡率不符合标准要求;
e) As、Cd、Pb、Cr、Hg中任一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f) 产品的外观、pH值、水分检测项目中,有2项以上不符合标准要求。

8 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生物有机肥的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应符合NY/T 798—2004中第7章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