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环境思维导图
专题03 小说阅读(环境)-【口袋书】高考语文备考系列(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手册)

专题03小说阅读环境描写专题03小说阅读环境描写一、人物环境(一)自然环境1.特点(1)画面示例:《荷花淀》诗与画和谐的统一,构成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境界,是一幅幅秀美而明丽的画面;《祝福》以“雪”为特定环境描写,营造了一幅压抑悲凉的画面;《边城》语言朴实、笔墨简练,勾勒出一幅优美、宁静、恬然、闲适的画面;《老人与海》中大海被描写成一位女性形象、细腻深沉,在老人捕鱼的过程中,大海呈现出安详、宁静、祥和、波澜不惊的状态。
(2)景物示例:《荷花淀》中明月、清风、雾霭、荷花,《老人与海》中的大海,《百合花》中小雨、树枝、野菊花、皎洁的满月等,《边城》中明净的天空、青翠的小山和清澈的溪流。
(3)地点示例:《荷花淀》故事发生地点——荷花淀,《祝福》故事发生地点——鲁镇,《老人与海》故事发生地点——大海,《边城》故事发生地点——湖南茶峒等。
(4)时令天气示例:《百合花》故事发生在中秋佳节,《祝福》故事集中在新年前后,》《荷花淀》故事发生在荷花盛开的夏季,《边城》故事主要集中在“三个春秋的端午”。
2.作用(1)审美: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示例:《边城》的自然环境描写表现出边陲小城的闭塞而安宁,恒古而秀丽,《荷花淀》的自然环境描写白洋淀抗日地区清新宁静、充满诗情画意,《老人与海》中大海宁静安详,《哦,香雪》描写台儿沟的山青水碧、清新明亮等。
(2)渲染:渲染气氛。
示例:《荷花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写出当地的地方特点,还渲染出平静、温馨的氛围。
《百合花》中描写小雨过后的清晨,渲染了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祝福》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
”渲染了一种凄惨悲凉的气氛,《边城》中湘西山水渲染了边城的古朴秀美,《老人与海》中大海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祥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大雪的描写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
最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思维导图

步 角度。
骤 第三步、分杂列,规范答。组织答案时,要每个角度的作用单列一条,这样答案要点更明晰。
小 说 形 象 思 维 导 图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1)刻画人物性
直接描写 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
作
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
用
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答 内容方面
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小 说 环 境 思 维 导 图
环 答 工作状态和心境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④从对描写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的句子中分析特点。
境 题 第三步、抓修饰,作归纳。小说环境描写往往有诸多修饰性描述,要特别注意抓住修饰性强的形容词(有时是动词)去归纳环境特点。有的可直接选用
特 步 修饰词语,有的则要提炼后概括。
点骤
的
情 节
解 题 方
明考型
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 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概 略 暗考型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教学计·语文2021/01、02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开展“读书—绘图—分享”式的阅读实践活动,是中高年级整本书导读活动的新样式。
一、利用思维导图的提炼性,梳理人物关系好多故事人物众多,人物关系也比较复杂,梳理人物关系有助于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效率。
如在学生阅读《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时,引导他们以主人公安妮为核心,理清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绘制人物关系图(见图1)。
随着阅读的推进,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收获,分析人物的基本特点,逐步完善这张图表。
二、利用思维导图的关联性,关注人物命运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往往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所牵动,或悲或喜,或忧或怜。
如在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时,孩子们特别关注妞儿的命运。
引导学生聚焦描写妞儿的精彩情节,定格几个特写镜头,写下阅读感受,并用上下起伏的折线模拟妞儿的人生轨迹(见图2)。
通过定格、描摹,笔下的线条幻化成人物的串串足迹。
当线条直线向下时,妞儿的命运急转直下,妞儿用最惨烈的方式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就这样,清晰的图表,配上个性化的解读,更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利用思维导图的启迪性,把握人物形象阅读故事书,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人物,并进一步尝试把握人物形象,是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上经常设计的活动。
如在阅读《女生贾梅》以后,借助思维导图,以女生贾梅为核心词,从基本情况、性格特点、人物趣事、日记片段、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去认识、解读、评价这个人物(见图3)。
经历这样的活动,学生一定会对这个天真活泼、心地善良、处处矛盾却又和谐统一的初中女生形象,把握得更清晰、更全面。
四、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预测故事情节阅读整本书,会综合运用到各种阅读策略。
预测就是一种常用的阅读策略。
如刚拿到《无字书图书馆》这本书,学生对“为什么图书馆的书上会无字”非常好奇。
在进行读物推荐时,笔者先通过经典片段的引入,引导学生想象无字书图书馆内的情景:书本上一片空白,字母有的在空中飞舞,有的堆积如山。
《智取生辰纲》思维导图九图导览

《智取⽣⾠纲》思维导图九图导览九年级语⽂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智取⽣⾠纲》九图导览学习流程阅读导航常⾔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浒》。
”意思是说:三国多智⼠,梁⼭多勇夫。
那么⽔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的计谋同样让⼈拍案叫绝。
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纲》,领略⼀下梁⼭好汉的计谋,⼀起在⽂中体验众英雄是如何从杨志⼿中“智取⽣⾠纲”的吧。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学⽂体字词积累通读课⽂思考问题思前想后贯通⽂意把握结构概括层意理清脉络绘制图⽰反思阅读质疑问难回扣结构圈画批注细读语段品味揣摩结合问题对话交流⾛出⽂本归纳感悟知⼈论世明确主旨阅读技法读写迁移形神兼备综合评价⽬标导航图语⽂知识图整体把握图结构层次图质疑问难图细读对话图主旨归纳图艺术特⾊图素养提升图实践活动拓展演练总结写法欣赏特⾊快速浏览全⽂,抓住中⼼⼈物和中⼼事件边读边思考⼩说写了哪些⼈、哪些事,⽤简要的语句,结合传统⼩说的结构(开端、发展、⾼潮、结局四个部分),概括故事情节。
结合故事发⽣的社会背景,联系⼩说前⾯⼏回的内容,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把握杨志、吴⽤等⼈物的形象特点。
⼀是抓⼈物外在形象特点,主要借助⼈物的⾝份、职业、地位等要素;⼆是抓⼈物内在性格特点,主要借助语⾔、动作、神态等完成。
重点感知和评价杨志的形象。
运⽤主、客观分析法,探讨在以智对智的过程中,杨志等⼈失掉⽣⾠纲的主要原因。
运⽤语境分析法推断语意,并查⼯具书讨论确认。
将⽩话语词与现代汉语相应语词进⾏⽐较,了解汉语的历史发展,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区别。
《智取⽣⾠纲》学习⽬标1.整体感知⽂章内容,概括“智取”情节。
2.赏析⼩说中的主要⼈物形象,探讨⽣⾠纲丢失的原因。
3.了解早期⽩话⽂的特点,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贯通。
《智取⽣⾠纲》语⽂知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体知识读读写写施耐庵,元末明初⼩说家。
⽣卒年均不详。
名⼦安,字彦端,号耐庵。
黄蓓佳倾情小说:野蜂飞舞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蜜蜂
笔触
黄蓓
世界
成长
这个
人生
飞舞
小说
故事 人性
通过
野蜂
黄蓓
深入
自己
等等
经历
小说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野蜂飞舞》是中国著名作家黄蓓佳的又一力作,这部小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引人深思。故事以一个名叫小蜜蜂的女孩为主人公,通过她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充满爱与挣扎的世 界。 小蜜蜂是一个充满活力但又敏感的小女孩,她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但这个家庭却因为一 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而陷入了困境。小蜜蜂在经历家庭变故的同时,也经历着自己的成长和蜕变。 她开始更深入地思考人生和人性,探索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故事中,小蜜蜂遇到了许多不同的人,包括她的父母、她的朋友、她的老师等等。他们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这些经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爱与 挣扎、希望与绝望、善良与邪恶并存,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而又深刻的人性画卷。 通过小蜜蜂的成长历程,黄蓓佳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摘录三:“他站在船头,望着远方的山峦,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他知 道,这片土地上即将发生一些改变,而他将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这段摘录表现了男主角内心的激动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这段描写,我们能 够感受到男主角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这种情感表达让人为之振奋,对未来 充满了希望。
摘录四:“她站在桥上,任由风吹拂着她的长发。她想起了那个夏天,他们 一起在桥下嬉戏的身影。如今那些时光已经远去,但她心中的那份情感却依然如 初。”
初中语文中学生如何阅读小说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中学生如何阅读小说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4课时,专题一2课时;专题二2课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主题单元依据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小说。
本单元选文在塑造典型人物时叙述视角类似,即均以“我”作为叙事视角。
学习重点是感知文本内容、借鉴采用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视角的写法。
本单元分两个专题:专题一:寻找讲故事的人,以《我的叔叔于勒》、《故乡》为例,初步接触叙述视角的知识;专题二:换个人讲故事,通过比较多角度讲述故事的不同表达效果,理解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重要意义。
专题一:我来读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故乡》为例,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明白谁在讲故事;同时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注意新颖、巧妙地构思,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意在初步了解叙述视角这方面的知识。
专题二:学生来读小说,结合学过的两篇文章和学生搜集到的其他写人类文章,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故事重新编排,并比较多角度讲述的不同效果,交流讨论比较后的发现和收获,理解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变成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本单元学习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学生学习采用活动式设计,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朗读、小组学习、合作交流,自主展示等形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力图实现读和写的结合,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的结合,文本学习和现实生活的结合。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故事,归纳故事情节。
2、能够通过朗读、默读等读书方法感知人物形象。
3、抓住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有所借鉴。
4、结合自己的经历创作写人类文章。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故事内容。
2、讨论赏析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形象。
3、通过讨论交流,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
小说阅读考点思维导图(收藏)

结构方面
结构方兴面趣:,结引照发应读前者文思;考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方伏笔;为后面 情念节、做伏铺笔垫、铺,推垫动)故事小情说节阅发(读展精考,使选点情)思节维构导面图曲折生动等。(关键术语:照应、5 悬
描
写修 方辞 法手
法 环
环境 描
表
境写
手 题法
达 技 巧
1.比喻:2.夸张:3.拟人:4.对偶:5.排比:6.反复:7.借代8.设问:9. 反问:10.引用:11.双关: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
的 1.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 作 还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因和价值。
形 形 用 2.牵线搭桥,推动情节: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
象 题
象 的 作 用
次 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共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
理枝叶补充完善形象 即可概括出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从他人评论角度概括: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谈论
常常带有对他人的评价,有时作者也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评判因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
人的评价入手,就可以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4.从作品背景角度概括: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一
定的历史背景)下,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 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2.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 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4.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 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5.白描: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6.细描(细节描写):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便于表达感情。 7.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 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点面结合、以 点带面等。
专题12 小说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

2024年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全国通用)小说阅读(十二)几乎每套试题的阅读题材料均来自课外,且多选自《小小说》类刊物.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写法揣摩、感悟体验为考查着力点。
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90%是简答,选择题、填空题极少)。
开放性试题增多,赋分相对较高。
题量一般5个左右,赋分多在15分左右,有的省市高达20分以上,预计近年年中考小说阅读命题将呈现如下情形:1.选文将进一步突出“三性”(即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以亲情友谊、团结互助、友爱和谐、道德修养、教育成长为主题,采用铺叙、对比、对话以及突变式手法创作的的现当代名家名作或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文佳作将是命题的首选2.命题内容,突出考查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基本解读能力,对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的把握,始终是命题的方向和重点,对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3.命题形式仍以主观性简答题为主,选择、填空等客观性试题进一步淡出,但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开放型试题会增加。
同时进一步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发展要素,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观照自我、提升道德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和自然、社会和谐相处。
4.题量设置将保持在5-6个上,分值在20分左右。
考点一:文本赏析【考向 1 选材特点】①选材真实:选取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件,具有真情实感。
②选材典型/切题:围绕中心选取事例,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针对性。
③选材新颖:选取的材料具有时代气息/视角独特。
④选材多角度:从几个方面来叙述,全面性。
【考向 2 语言品析】(1) 遣词造句方面:长短句结合、句式富于变化、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增强语言气势(2)语言风格方面:①典雅而有韵味、含蓄凝练②清新雅洁、灵活生动活泼、③幽默风趣④富有生活气息、质朴自然【考向 3 人称作用】(1) 第一人称:①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