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口技》练习及答案
口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口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口技》练习题及答案《口技》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汉字注音:少顷()齁声()骥()...2、按拼音写出相应汉字:屏zhàng( )犬fèi( ) yì( )语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于是/ 宾客 /无不 /变色离席4、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组:(B)A、会宾客大宴(适逢)施八尺屏障(设置)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B、便有妇人惊觉欠伸(睡觉)百千齐作(发生)虽人有百手(虽然)...C、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两股战战(大腿)必欲先走(跑)...D、众妙毕备(各种)意少舒(稍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选出下列加点词义没有发生古今变化的一项:( B )A、无论魏晋B、忽然抚尺一下C、几欲先走D、芳草鲜美.......6、选择正确的译文: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C )A、忽然醒木一拍,声音消失了。
B、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完全停止、消失了。
C、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部消失。
D、忽然醒木拍了一下,各种声音结束、消失了。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D)A、里面房屋劈哩啪啦,纷纷倒塌的声音。
B、其中夹杂劈哩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C、其中(好像有人)用力推倒房屋的声音。
D、中间夹杂着劈哩啪啦的声音,似乎是房屋倒塌了。
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口技》一文中写听众反应的句子:a、、a、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b、 c、、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二、语段阅读:(一)①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②既而儿醒,大啼。
③夫亦醒。
④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⑤妇拍而呜之。
⑥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⑦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⑧满坐宾客无不 ____,____, ____, ____,以为妙绝。
1、《口技》一文节选自代人编辑的一部小说。
语文阅读题口技答案

语文阅读题口技答案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shǎo顷qǐng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jué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未几,夫齁hōu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shào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jī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文言词汇——我能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会宾客大宴②意少舒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④两股战战⑤不能名其一处⑥几欲先走2.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内容理解——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把“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4.语言品味——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作用。
①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拓展延伸——下节课是大家盼望已久的、一个星期才一节的音乐课,上课铃声还未响,就自发地齐唱起了《我的未来不是梦》,以迎接音乐老师的到来。
口技习题(附答案)

口技习题(附答案)20《口技》复习学案主备人:桑雪莹审核:七年级语文组课型:复习时间:复习目标:1、能流利背诵全文2、能解释文中重点字词,会翻译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3、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技巧,会理解课外文言文的大意,并对课文言文进行比较理解。
第一部分: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1.屏.障() 2.呓.语() 3.齁.声()4.曳.屋许.许声()() 5.几.欲先走()三、解释加点的词1亰中有善.口技者() 2 会.宾客大宴()3 少顷..()4施.八尺屏障()5众宾团坐....() 6 但闻()7无敢哗.者()8欠身..()9呓语..()10妇抚.儿乳.()()11絮絮..不止()12夫叱.大儿()13一时..齐发()14众妙.毕备..()()()15侧目....()16默叹()17齁.声起()18盆器倾.侧.()19意少舒...()()()20中间.()21曳.屋()22虽.人有百手()23指其一端.()24不能名.其一处()25奋.袖出臂()26几.欲先走()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
1 众妙.毕备以为妙.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宾客意少.舒___________________ 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满坐.寂然坐.屏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手有百指.指.其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俄而少顷一时未几)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齐发,众妙毕备。
4.()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初中语文课文《口技》同步习题

初中语文课文《口技》同步习题初中语文课文《口技》同步习题(甲)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鸣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末几,夫鼾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到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呼救声,曳屋许许生,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画线词的.含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虽人有百手()2、翻译句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章开头总写口技人技术高超的一句是。
参考答案:1、中间夹杂即使2、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被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
(意思对即可)3、(1)京中有善口技者(2)从侧面表现口技艺人的技术高超。
口技练习题(精选5篇)

口技练习题(精选5篇)口技练习题(1)初中文言文《口技》练习题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1.屏障() 2.呓语() 3.齁声()4.曳屋许许声()() 5.几欲先走()三、解释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2、施八尺屏障()3、众妙毕备()4、会宾客大宴()5、众宾团坐()6、夫叱大儿声()7、宾客意少舒() 8、虽人有百手() 9、妇抚儿乳()10、奋袖出臂() 11、但闻屏障() 12、其夫呓语()四、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俄而少顷一时未几)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齐发,众妙毕备。
4.()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五、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六、用原文填空: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虞初新志》清张潮清林嗣环二、píng yì hōu yè hǔ jī三、(1)擅长(2)设置安放(3)全、都(4)适逢正赶上(5)围绕(6)呵斥(7)心情(8)即使(9)喂奶(10)扬起举起(11)只(12)说梦话四、1少顷 2既而 3一时 4未几 5俄而五、1 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喧哗的。
七年级下《口技》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口技》练习题及答案一、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呓(yì)语吠(fèi) 叱(chì) 齁(hōu) 中间(jiàn) 几(jī)欲先走力拉崩倒(dǎo)之声曳(yè)屋许许(hǔ)声少(shǎo)二、解释重点词语。
1.善:擅长,擅长。
2.会:正赶上。
3.团坐:相聚而坐。
团,聚集、集合。
4.少顷:不久,一会儿。
5.满坐寂然:全场闹哄哄的。
坐,通〝座〞。
寂然,安静的样子。
然,······的样子。
6.惊觉:惊醒。
7.呓语:说呓语。
8.既而:不久,紧接着。
而,这里作表时间的副词的词尾。
9.乳:作动词用,喂奶。
10.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11.絮絮:时断时续地说话。
12.初:刚,刚末尾。
13.叱:大声呵责,严峻批判。
14.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有,意思是各种声响都模拟得极像。
毕:全、都。
备:具有。
15.未几:不多久。
16.意少舒:心境稍微抓紧了些。
意:心境。
少:同〝稍〞稍微。
舒:伸展、松弛。
17.俄而:一会儿,不久。
18.中间:其中夹杂着。
中:其中;间:夹杂。
19.曳屋许许声:(众人)拉塌(熄灭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
曳:拉。
许许:拟声词,呼喊声。
20.群响毕绝:各种声响全都消逝了。
三、解释一词多义。
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顺承)妙:众妙毕备(妙处,名词) 以为妙绝(巧妙,描画词)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 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中止)作:有鼠作作索索 (拟声词) 百千齐作(收回) 四、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口技》练习(含答案)1

《口技》练习(含答案)
一、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A.jué B.jiào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A.jiān B.jiàn
3.宾客意少舒()A.shǎo B.shāo 4.曳屋许许声()A.xǔ B.hǔ
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A.jǐ B.jī 6.夫齁声起()A.hān B.hōu
7.夫叱大儿声()A.chì B.chī 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A.jìng A.jǐng
9.曳屋许许声()A.yè B.zhuài 10.盆器倾侧()A.qǐng B.qīng
答案:1、A 2、B 3、A 4、B 5、B 6、B 7、A 8、
A 9、A 10、B
二、下边对句子划线中的词的解释,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改正过来,写在括号内。
1.虽(虽然)人有百手()2.会(适逢)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3.但(但是)闻屏障中抚尺一下()4.两股(大腿)
战战()
5.不能名(说出)其一处()6.几欲先走(行走)()
7.当是(这)时,妇手拍儿声()8.妇抚儿乳(吃奶)()
9.中间(其中)力拉崩倒之声()10.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
答案:1、(即使)2、(√ )3、(只)4、(√ )
5、(√ )
6、(逃跑)
7、(√ )
8、(喂奶)
9、(夹杂)10、(√ )
三、根据课文填空。
1、《口技》的是朝的,这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

第四单元20课《口技》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答案:C解析:A.名渊,手指/动词,指明。
B.动词,擅长/名词,长处,优点。
C.都是“全、都”的意思。
D.名词,通“座”/动词,坐。
点评:考查实词,从句子结构出发便能辨别一个词的词性,通过词性来推导词义就简单多了。
2.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B.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绝:断绝,消失C. 群响毕绝毕:消失D.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隐约的答案:C解析:C项中毕的意思“全,都”。
点评:考查实词,功夫在积累,记住常用实词的词义。
3.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一样的一项是( )A.贤于材人远矣 B.于舅家见之C.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者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答案:B解析:例句中“于”是在的意思,A项“于”解释为“比”;C项是被动句,“于”在这里是“被”的意思;D项“于”应解释为“到”,与B 项相同。
点评:考查虚词,“于”包含“在”“比”“被”等义,将这些义项带到句子中去理解就可以作出判断了。
4、下面对把握诗歌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答案:C解析: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侧面描写。
点评:分清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描写观众属于侧面烘托,而对表演者的描写才是正面描写。
5.下列没有歧义的句子是()A.我看见他高兴得跳起来。
B.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70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里的事。
C.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人格的伟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口技》练习及答案初中语文《口技》练习及答案【语言积累】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俄而百千人大呼,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千齐作。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下列各句中“坐”的含义。
1满坐寂然《口技》____________2到则披草而坐《始得西山宴游记》3但坐观罗敷《陌上桑》_________4这座大楼是坐北朝南的__________3、说出下列各句中“于是”的含义。
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__________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3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______________4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_________________5大家一鼓励,我于是恢复了信心___________4、“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是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在这里是“说出”的意思,你知道文言文中还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吗,并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理解】5、翻译文言文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信”和“达”,也就是准确和通顺。
说说你对下列各句的理解。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用第二人称作主语,写出晏子的弦外之音。
1晏子的弦外之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2说说晏子这样讽刺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指出各句中“闹”的意义。
1这里闹得很,无法看书2孙悟空大闹天宫3你不要再闹情绪了4前些日子,这里闹水灾5一定要把问题闹清楚6过去结婚时,许多人喜欢闹洞房【语言运用】9、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10月16日“神州5号”飞船发射成功,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B、登上长城,清风徐来,我顿感心旷神怡。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1)文中第_______句话应该调到第_______句的后面。
(2)上文中划线的5个句子需要修改,请在下面横线上修改。
(删、改、调,不改变原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据介绍,这套“年级积分制”的学生评价方法使小学生摆脱了对书本的过分依赖、对分数的过分追逐,注重了对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从“死读书”的围城中解放了出来。
请概括这则新闻的要旨(不超过16个字)例句:缤纷的世界上,真的就是这样——不是所有的花,都开在美丽的春天;不是所有的果,都结在金色的秋季;不是所有的歌,都唱在温馨的时刻。
不是,都;不是都。
13、根据规定的情境,以“绿”为重点扩展一段话。
(不少于30字)情境:初春,公园里。
14、填人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我独自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
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上②连平常我最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综合实践】16、读下面这则短文,按要求作答。
商家厂家为钓人们胃口,可谓煞费心机。
东边是有杯无患,西边是鸡不可失。
这儿是钙世无双,那儿是百礼挑一。
餐巾纸爱不湿手,赛车场骑乐无穷。
啊,默默无蚊者,只能是百衣百顺,牙口无炎者,为的是肠治久安。
今日随心所浴,明天饮以为荣,真可谓商机不可失,你方唱罢我登场。
1把错用的成语圈出来,并加上序号,分别说明这些成语是作的哪类商品广告。
②正确的成语是17、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拟一条标语。
人类的生存史、发展史、文明史,首先是根据地球上的淡水分布图而写的。
当今,全世界每天排放的工业污水达2至3立方千米,按此速度推算,到了下世纪中叶,人类将无洁水可汲。
标语:18、读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某班会]老师:今天班会内容是讨论当班干部是否影响学习?甲:我认为当班干部不影响学习,理由是: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甲: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当班干部首先要有奉献精神,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如果总考虑影响个人学习就太狭隘了。
丙:你少唱高调,站着说话不腰疼。
老师:这是班会,允许发表不同看法,但要注意发言的1把甲、乙及老师要说的话补充完整。
2这段对话里,有几种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并简要说说理由,不要重复别人的话。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据乾隆《晋江县志》卷一说:“林嗣环字起八,由安溪徙晋江。
”又据乾隆《泉州府志选举志》称:“林嗣环,崇祯十五年壬午科(1642年)举人,顺治六年已丑科(1649年)进士。
”他官至广东海南副使,驻琼州。
《县志》称他:“有风裁,在任多惠政。
以拒琼帅府(琼州驻军统帅)执戮番舶之议,尚、耿二潘(清朝派去统治广东一带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共嗾帅劾之,被逮问。
慷慨力陈潘兵不法事,由是调耿藩于闽,嗣环落职。
”罢官之后,因原籍福建已是耿精忠的辖地,为防备耿的报复打击,他不敢回家,就“寓西湖,日倘徉湖山诗酒间”。
因他对海南岛人民有善政,“卒,琼人设主祖包拯祠中”以纪念他。
林嗣环的著作有《铁崖文集》《海渔篇》《南纪略》和《荔枝话》等书。
《荔枝话》署名“晋林嗣环铁崖著,”可知他又号铁崖。
林嗣环颇关心生产,《荔枝话》记载明末清初闽南荔枝的品种、生产和供销情况。
2、创作背景《口技》一文选自清代张潮所辑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多系浙江人士的文章。
林嗣环以福建人的撰述杂于其间,可推想《口技》是他流寓杭州时所作,时间应在清康熙初年,即17世纪70年代前后。
《口技》一文,原是作为林嗣环的《秋声诗》的序言。
作者曾说:“嘻,若而入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
”原意是借口技艺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亦是“善画声”的诗作。
而所谓“善画”,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善于绘声绘色地作描写。
他的《秋声诗》如何,且不去论它。
但是玩味《口技》一文,却可以看出笔者所说的这种艺术匠心及艺术特色。
《口技》作为《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它的前面有这样一些话:“彻呆子当正秋之日,杜门简出,毡有针,壁有衷甲,若无可排解者。
然每听谣诼之来,则濡墨吮笔而为诗,诗成,以秋声名篇。
适有数客至,不问何人,留共醉,酒酣,令客各举似何声最佳。
一客曰:‘机声,儿子读书声佳耳。
’予曰:‘何言之庄也?’又一客曰:‘堂下呵驺声,堂后笙歌声何如?’予曰:‘何言之华也?’又一客曰:‘姑妇楸枰声最佳。
’曰:‘何言玄也?’一客独嘿嘿,乃取大杯满酌而前曰:‘先生喜闻人所末闻,仆请数言为先生抚掌可乎?’”后面有这样一些话:“嘻!若而入者,可谓善画声矣。
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
”之后还有编者张潮的评语,说:“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读竟,辄浮大白。
”编者的评语说得不够清楚,就强调“绝世奇技”说,似乎“奇文”是指“口技”一部分,若然,以“浮大白”表示极度赞赏,大概可以得到多数人首肯;可是下面分明说的是“此奇文”,指名道姓应该是《秋声诗自序》,这就有商榷的余地了。
文,有常道,有常法,可以奇,或者说,最好能奇,但无论如何奇,要不出常道常法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