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六大常见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常见裂缝分析

混凝土常见裂缝分析混凝土常见的裂缝主要有非荷载裂缝、荷载裂缝、施工裂缝、温度裂缝等几个方面,涉及到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本文就对混凝土常见裂缝分析。
标签:混凝土常见裂缝;荷载裂缝;非荷载;施工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以其易于取材、施工方便、可模性好、承载力大等优点,广泛用于建筑结构当中。
同时,混凝土开裂也在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裂缝造成结构刚度降低、承载力下降、耐久性也随之降低,从而危害到建筑物安全。
1、非荷载裂缝非荷載裂缝是混凝土常见的裂缝之一,主要因为混凝土的材料或者是以为外在环境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多引发的裂缝。
非荷载裂缝主要在塑性和硬化的时间中出现的。
1.1塑性阶段在塑性阶段出现混凝土裂缝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新搅拌的混凝土在能够进行塑性没有硬化的时候,因为混凝土收缩出现裂缝;二是在塑性的阶段,由于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材料没有搅拌均匀,形成受力不均所产生的裂缝。
在这个过程中,下沉受阻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三是在塑性的过程中,如果模板出现变形或者是移位,支架出现下沉,那么混凝土的塑性就会出现外力拉伸或者是受力不均的情况,同样会出现混凝土裂缝。
1.2硬化阶段硬化阶段出现的裂缝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干燥收缩时产生的裂缝,一种是自主收缩产生的裂缝,一种是温度收缩产生的裂缝。
干燥收缩产生的裂缝是因为混凝土的特性是干燥收缩,这是因为混凝土的体积会随着含水量的变化为不断变化,一般来说,对于这种情况影响较大的就是混凝土中的骨灰,骨灰不被反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水泥浆的变化。
现阶段对于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原理还不甚明了,主流的看法是因为混凝土在干燥时空隙中的水拉力出现变化,胶凝体的蒸汽压力和表面张力都发生变化,在综合性的作用下,导致出现混凝土裂缝;自主性收缩和干燥收缩有着很大的不同点,自主收缩引发的裂缝主要是在水泥水化的情况下出现的收缩,水泥水化会造成很大的膨胀现象,并且在发生水化的前后过程中,会出现体积减少的状况,而这个时候,已经硬化的混凝土中没有水化的水泥继续进行水化,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温度收缩裂缝主要是因为热胀冷缩的现象,会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拉力和外部的张力发生变化,从而出现裂缝。
常见的6大混凝土裂缝

1、塑性塌落裂缝一般多在混凝土浇注过程或浇注成型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发生,由于混凝土拌合物中的骨料在自重作用下缓慢下沉,水向上浮,即所谓的泌水,若是素混凝土,混凝土内部下沉是均匀的,若是钢筋混凝土,则混凝土沿钢筋下方继续下沉,钢筋上面的混凝土被钢筋支顶,使混凝土沿钢筋表面产生顺筋裂缝。
这种塑性塌落裂缝,对于大流动性混凝土或水灰比较大的混凝土尤为严重。
裂缝一般特征:混凝土沿钢筋表面产生顺筋裂缝2、塑性收缩(干缩)裂缝一般多在混凝土浇注后,还处于塑性状态时,由于天气炎热、蒸发量大、大风或混凝土本身水化热高等原因,而产生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一般有两种形状:一种为不规则龟纹状或放射状裂缝;另一种为每隔一段距离出现一条裂缝;有时上述两类裂缝同时在混凝土构件上出现。
3、温度裂缝一般是由于外界温度变化,使混凝土产生胀缩变形,这种变形即为温度变化,当混凝土构件受到约束时,将在混凝土构件内产生应力,当由此产生的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时,混凝土便产生温度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温度裂缝,由于与温度场分布、温差大小,约束程度以及结构构件的类型不同,其温度裂缝的形状和发生的部位,都有较大的差异,同时,随时间的推移,温度裂缝还会逐渐开展,甚至恶化。
温度裂缝是混凝土裂缝中较为复杂的一类。
4、水化热裂缝一般多在大体积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水化热很高土内部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相差较大,加之有约束的存在水化热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有表层裂缝、内部裂缝、底层裂缝、贯穿裂缝、非贯穿裂缝和转角、截面突变部位及孔洞角部的热应力集中裂缝等类型。
就其裂缝形状而言,有龟裂缝或放射状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斜向裂缝等。
5、地基沉陷裂缝一般情况下,当混凝土结构主体和基础刚度较大时,其抵抗地基沉陷的能力还是较强的。
但是地基处理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特别是在严重湿陷性黄土、冻胀土、膨胀土、盐渍土、软弱土等不良场地,仍时常产生地基沉陷(膨胀)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常见裂缝的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常见裂缝的分析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其中,裂缝问题是比较常见的。
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裂缝。
这些裂缝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大体积混凝土常见裂缝进行分析。
一、表面干缩裂缝表面干缩裂缝是混凝土在自然干燥过程中产生的缩短而形成的。
过早拆模和不充分地养护可能会使缩短速率过快,从而加重了干缩裂缝的程度。
为了避免此类缺陷的出现,应当确保充分的养护时间,并在混凝土受力前恰当地拆模。
二、热裂缝当混凝土受到显著的温度变化时,常常会出现热裂缝。
这些裂缝可能会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边缘,基底和物体的主体部分。
高温天气下,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可能会达到50度以上,短暂的冷却降温可能会形成热裂缝。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养护措施和防止外部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三、收缩裂缝收缩裂缝是混凝土干燥收缩、水泥水化反应、预应力加荷释放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在混凝土早期龄期,由于水泥水化反应强度的增长以及混凝土所受拉应变超过了一定值,混凝土可能会产生收缩裂缝。
此外,在混凝土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力学情况和使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会出现收缩裂缝。
因此,在混凝土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收缩裂缝的程度,预留足够的收缩裂缝宽度。
四、变形缝变形缝是为了控制混凝土受水泥水化反应等因素的影响而设置的。
如果混凝土凝固后的变形限制很小,那么混凝土中就会出现应力分布不均的现象,导致裂缝的产生。
因此,设计中通常会将变形缝预设在混凝土结构中的较弱部分,以达到控制应力分布的目的,防止裂缝的产生。
五、结构裂缝结构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形超出了使用要求而导致的。
主要原因有混凝土的强度过低、支持不足、使用条件过于恶劣等。
此外,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也可能导致结构裂缝。
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荷载、支护措施、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结构裂缝的产生。
如何识别六大常见混凝土裂缝

如何识别六大常见混凝土裂缝1、塑性塌落裂缝一般多在混凝土浇注过程或浇注成型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发生,由于混凝土拌合物中的骨料在自重作用下缓慢下沉,水向上浮,即所谓的泌水,若是素混凝土,混凝土内部下沉是均匀的,若是钢筋混凝土,则混凝土沿钢筋下方继续下沉,钢筋上面的混凝土被钢筋支顶,使混凝土沿钢筋表面产生顺筋裂缝。
这种塑性塌落裂缝,对于大流动性混凝土或水灰比较大的混凝土尤为严重。
裂缝一般特征:混凝土沿钢筋表面产生顺筋裂缝2、塑性收缩(干缩)裂缝一般多在混凝土浇注后,还处于塑性状态时,由于天气炎热、蒸发量大、大风或混凝土本身水化热高等原因,而产生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一般有两种形状:一种为不规则龟纹状或放射状裂缝;另一种为每隔一段距离出现一条裂缝;有时上述两类裂缝同时在混凝土构件上出现。
3、温度裂缝一般是由于外界温度变化,使混凝土产生胀缩变形,这种变形即为温度变化,当混凝土构件受到约束时,将在混凝土构件内产生应力,当由此产生的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时,混凝土便产生温度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温度裂缝,由于与温度场分布、温差大小,约束程度以及结构构件的类型不同,其温度裂缝的形状和发生的部位,都有较大的差异,同时,随时间的推移,温度裂缝还会逐渐开展,甚至恶化。
温度裂缝是混凝土裂缝中较为复杂的一类。
4、水化热裂缝一般多在大体积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水化热很高土内部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相差较大,加之有约束的存在水化热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有表层裂缝、内部裂缝、底层裂缝、贯穿裂缝、非贯穿裂缝和转角、截面突变部位及孔洞角部的热应力集中裂缝等类型。
就其裂缝形状而言,有龟裂缝或放射状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斜向裂缝等。
5、地基沉陷裂缝一般情况下,当混凝土结构主体和基础刚度较大时,其抵抗地基沉陷的能力还是较强的。
但是地基处理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特别是在严重湿陷性黄土、冻胀土、膨胀土、盐渍土、软弱土等不良场地,仍时常产生地基沉陷(膨胀)裂缝。
混凝土常见裂缝的原因及特征

混凝土常见裂缝的原因及特征1.温度变化:混凝土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与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孔隙度等因素有关。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材料会发生热胀冷缩,从而产生应力,如果应力超过材料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裂缝的形成。
2.干缩: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会导致干缩现象,尤其是在材料表面脱水速度较快的地方,如边缘部位,容易出现边缘裂缝。
3.设计或施工不当:如果混凝土结构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不达标,也容易导致裂缝的形成。
例如,如果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不合理,导致一些部位承受过大的荷载,就容易出现裂缝。
4.材料质量不良:混凝土的材料质量也会影响裂缝的形成。
如果水泥、骨料等原材料的质量不良,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容易出现裂缝。
下面是混凝土常见裂缝的特征:1.裂缝形态:混凝土裂缝的形态有很多种,如直线型、网状型、分叉型、圆形等。
裂缝的形态通常与受力状态、环境因素和材料性质有关。
2. 裂缝宽度:混凝土裂缝的宽度可以分为细裂缝和宽裂缝。
细裂缝一般小于0.1mm,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测到;宽裂缝一般大于0.1mm,通常能够直接观察到。
3.裂缝位置:混凝土裂缝的位置通常与受力状态和材料性质有关。
例如,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往往分布在结构的边缘部位;而受到地震或荷载影响而产生的裂缝通常分布在结构的弱点。
4.裂缝方向:混凝土裂缝的方向可以分为纵向、横向和斜向。
裂缝的方向通常与受力分布有关。
例如,在受到拉力作用时,裂缝往往呈现纵向;而在受到剪力作用时,裂缝往往呈现横向。
5.裂缝密度:混凝土裂缝的密度通常与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施工工艺有关。
质量较好的混凝土往往裂缝密度较低;而材料质量不达标或施工不当的混凝土往往裂缝密度较高。
总结起来,混凝土的常见裂缝由许多因素引起,包括温度变化、干缩、设计或施工不当以及材料质量不良等。
裂缝的特征通常包括形态、宽度、位置、方向和密度等。
了解裂缝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有助于我们对混凝土结构的维护和修复。
混凝土墙体裂缝检测的不同方法

混凝土墙体裂缝检测的不同方法混凝土墙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性,还可能对墙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对于保证墙体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混凝土墙体裂缝的检测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以下是混凝土墙体裂缝检测的不同方法:一、目视检测法目视检测法是最常用的混凝土墙体裂缝检测方法之一。
此方法通过人工观察墙体表面来识别和记录裂缝的位置和性质。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无需专门仪器设备,但准确性相对较低,主要依赖观察者的经验和判断能力。
在进行目视检测时,需要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以减少错误判断的可能性。
二、测量法测量法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和仪器,如水平仪、激光测距仪等,来对混凝土墙体裂缝进行精确测量。
该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裂缝宽度和长度数据,从而更好地评估裂缝的发展情况。
还可以通过定期测量来监测裂缝的变化,以判断其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但是,测量法需要更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操作相对较为繁琐。
三、超声波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使用超声波设备将超声波传播到混凝土墙体中,然后根据接收到的回波数据来识别和评估裂缝。
该方法可以检测较小和不易被目视观察到的裂缝,并且不会对墙体结构造成任何损害。
超声波检测法还可以提供裂缝的深度和方向信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裂缝的特性。
四、红外热像法红外热像法是一种利用热像仪来检测墙体裂缝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墙体表面的热量分布差异来识别裂缝的位置和路径。
由于裂缝会影响墙体的导热性能,导致局部温度差异,因此红外热像法可以有效地检测裂缝。
该方法适用于大面积墙体的检测,但对于较小和较浅的裂缝可能检测不到。
五、应力监测法应力监测法是一种通过安装应变测量器来监测混凝土墙体应力变化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精确地测量墙体的应变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裂缝或其它问题。
通过实时监测和记录数据,可以及时发现裂缝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并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
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检测与评估方法

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检测与评估方法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裂缝的问题。
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着结构的美观和使用寿命,还可能对结构的安全性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检测与评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有的裂缝检测与评估方法,旨在为工程师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非破坏性检测方法1. 声波检测法声波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发送声波脉冲到混凝土结构中,并测量回波信号的传播时间和强度来评估结构中的裂缝情况。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并且可以提供裂缝的位置、深度和长度等信息。
2. 磁力检测法磁力检测法是一种基于磁性材料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通过将磁性材料放置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利用磁场的变化来检测结构中的裂缝。
这种方法对于裂缝的检测和评估效果较好,但仅限于表面裂缝的识别。
3. 红外热像法红外热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来检测结构中的裂缝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裂缝的位置、尺寸和温度分布等信息,但对于较浅的裂缝检测效果较好。
二、破坏性检测方法1. 反射光学显微镜法反射光学显微镜法是一种常用的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观察混凝土断面的显微镜图像来评估裂缝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裂缝的形态、宽度和分布等信息,但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2. X射线检测法X射线检测法是一种利用X射线透射特性来评估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裂缝的位置、宽度和深度等信息,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
三、裂缝评估方法1. 可视评估法可视评估法是一种常用的裂缝评估方法,通过直接观察裂缝的形态和分布来评估其严重程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主观性较强。
2. 测量评估法测量评估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裂缝的尺寸和变形情况来评估其严重程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但需要专业的工具和技术。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检测与评估方法有多种选择,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
混凝土常见裂缝种类及分析示意图

2 混凝土结构中的非荷载裂缝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工程结构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
但由于混凝土结构自身组成材料的弱点(抗拉强度较低),在使用条件下容易出现裂缝,这里所说的裂缝是指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而不是微观裂缝,其宽度应在0.05mm以上。
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裂缝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结构承受荷载产生的裂缝,这类裂缝是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在某些部位产生的拉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抗拉强度而引起的,又称为“荷载裂缝”;另一类是由于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变形、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内钢筋锈蚀等原因引起的裂缝,又称为“非荷载裂缝”。
目前,国内外对因荷载作用引起的“荷载裂缝”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建立了相关的理论和控制标准,而对因其他原因引起的“非荷载裂缝”则主要是在设计和施工中规定了一些构造措施来防止和减轻,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计算理论和控制措施,因此,本文将混凝土结构中的“非荷载裂缝”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来加以分析。
2.1 非荷载裂缝的分类2.1.1 混凝土硬化以前新拌混凝土的塑性裂缝出现塑性裂缝的主要原因有:a)新拌混凝土在可塑状态下凝结收缩而产生的塑性收缩裂缝;b)可塑状态下新拌混凝土,其组成材料因受力下沉不均匀或下沉受阻而产生的塑性沉降裂缝;c)可塑状态下的混凝土因模板变形、支架下沉或受到施工过程中的扰动、移动等原因而产生的其他塑性裂缝。
2.1.2 硬化混凝土的早期收缩裂缝硬化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主要包括干燥裂缝、自生收缩裂缝和温度收缩裂缝。
1)干燥收缩裂缝干燥时收缩,受湿时膨胀,这是水泥基混凝土材料的固有特性,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的固体水泥浆体体积会随含水量而改变。
混凝土中骨料对水泥浆体积的变化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的体积变化远低于水泥浆体的体积变化。
在硬化水泥浆体中,部分水存在于浆体的毛细孔隙内,而相当一部分水则存在于水泥硅酸钙凝胶体之中。
混凝土干燥时,首先失去的是较大孔径的毛细孔隙中的自由水份,但这几乎不会引起固体浆体体积的变化,只有很小孔径毛细孔隙水和凝胶体内的吸附水与胶体的层间孔隙水减少时才会引起明显的收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识别六大常见混凝土裂缝
1、塑性塌落裂缝
一般多在混凝土浇注过程或浇注成型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发生,由于混凝土拌合物中的骨料在自重作用下缓慢下沉,水向上浮,即所谓的泌水,若是素混凝土,混凝土内部下沉是均匀的,若是钢筋混凝土,则混凝土沿钢筋下方继续下沉,钢筋上面的混凝土被钢筋支顶,使混凝土沿钢筋表面产生顺筋裂缝。
这种塑性塌落裂缝,对于大流动性混凝土或水灰比较大的混凝土尤为严重。
裂缝一般特征:混凝土沿钢筋表面产生顺筋裂缝
2、塑性收缩(干缩)裂缝
一般多在混凝土浇注后,还处于塑性状态时,由于天气炎热、蒸发量大、大风或混凝土本身水化热高等原因,而产生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一般有两种形状:一种为不规则龟纹状或放射状裂缝;另一种为每隔一段距离出现一条裂缝;有时上述两类裂缝同时在混凝土构件上出现。
3、温度裂缝
一般是由于外界温度变化,使混凝土产生胀缩变形,这种变形即为温度变化,当混凝土构件受到约束时,将在混凝土构件内产生应力,当由此产生的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时,混凝土便产生温度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温度裂缝,由于与温度场分布、温差大小,约束程度以及结构构件的类型不同,其温度裂缝的形状和发生的部位,都有较大的差异,同时,随时间的推移,温度裂缝还会逐渐开展,甚至恶化。
温度裂缝是混凝土裂缝中较为复杂的一类。
4、水化热裂缝
一般多在大体积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水化热很高土内部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相差较大,加之有约束的存在水化热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有表层裂缝、内部裂缝、底层裂缝、贯穿裂缝、非贯穿裂缝和转角、截面突变部位及孔洞角部的热应力集中裂缝等类型。
就其裂缝形状而言,
有龟裂缝或放射状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斜向裂缝等。
5、地基沉陷裂缝
一般情况下,当混凝土结构主体和基础刚度较大时,其抵抗地基沉陷的能力还是较强的。
但是地基处理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特别是在严重湿陷性黄土、冻胀土、膨胀土、盐渍土、软弱土等不良场地,仍时常产生地基沉陷(膨胀)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地基沉陷裂缝具有底层重、上层轻,外重、内墙轻,开洞墙重、实体墙轻等特点,且大多为斜向裂缝,少数为竖向和水平向缝。
地基沉陷裂缝首先在混凝土梁上出现,或在梁柱交界处发生,当上部主体结构刚度较大时,有时也在独立基础与柱根处出现水平裂缝。
6、应力集中裂缝
一般多在主体结构建成后出现,混凝土结构应力集中裂缝主要分布在门窗洞口、平面或立面突出凹进以及开结构洞口和结构刚度突变及集中荷载等处。
对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在张拉钢筋锚固端产生的局部压应力集中处产生裂缝。
裂缝一般特征:应力集中裂缝一般发生在门窗洞口的角部和平立面突出凹进的转角处,且斜向楔形状裂缝居多。
在集中荷载较大的部位,易产生劈裂状的裂缝。
在预应力结构锚固端的局部承压处,有时出现一条或数条裂缝,并呈放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