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三、色谱法色谱法chromatography色谱法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
色谱法起源于20世纪初,1950年代之后飞速发展,并发展出一个独立的三级学科-色谱学。
历史上曾经先后有两位化学家因为在色谱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此外色谱分析方法还在12项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历史色谱法从二十世纪初发明以来,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分离分析科学,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石油化工、有机合成、生理生化、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乃至空间探索等。
将一滴含有混合色素的溶液滴在一块布或一片纸上,随着溶液的展开可以观察到一个个同心圆环出现,这种层析现象虽然古人就已有初步认识并有一些简单的应用,但真正首先认识到这种层析现象在分离分析方面具有重大价值的是俄国植物学家Tswett。
Tswett关于色谱分离方法的研究始于1901年,两年后他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
三年后,他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很显然色谱法(Chromatography)这个词是由颜色(chrom)和图谱(graph)这两个词根组成的,派生词有chromatograph(色谱仪),chromatogram(色谱图),chromatographer(色谱工作者)等。
由于Tswett的开创性工作,因此人们尊称他为"色谱学之父",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Tswett奖也成为了色谱界的最高荣誉奖。
色谱法发明后的最初二三十年发展非常缓慢。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是指利用不同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上的差异而导致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上的差异来对不同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利用不同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结构性质上差异对不同官能团化合物进行鉴别分离(例如苯酚、苯胺、苯甲酸的鉴别分离);二、利用相同官能团化合物之间局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对同系物等进行鉴别分离(例如乙醇、异丙醇、叔丁醇的鉴别)。
对有机化合物进行鉴别和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离的要求不同。
鉴别是利用不同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差异对具有不同结构组成的单一有机化合物进行区分;分离是指针对具有不同结构的有机混合物,利用各自性质上的差异,逐一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单组分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基础是利用不同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因此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熟悉掌握不同结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是解决有机化合物鉴别分离问题的关键。
根据教材体系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将《有机化学》分为上、下半册,按章节对有机化合物的特殊性质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同学们巩固有机化学各章节基础知识,建立不同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的联系,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结构体系。
同时,结合各章节内容,给同学们讲解一些有机化合物鉴别与分离的实例,以提高同学们综合运用有机化学知识的技能。
有机化学(下)鉴别分离相关知识点第十章醇和醚1. Lucas试剂(氯化锌/浓盐酸)与伯、仲、叔醇的反应速度不同。
各级醇反应活性次序为:苄醇和烯丙醇›叔醇›仲醇›伯醇›甲醇第十一章酚和醌2. 苯酚的卤代反应---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 酚类物质和氯化铁溶液的显色反应,用于酚羟基的检验。
4. 利用苯酚的弱酸性对酚进行分离提纯:酸性:碳酸›苯酚›醇。
酚(碱)→酚钠(二氧化碳)→酚。
5. 利用苯酚(碱)→酚钠(甲基化试剂、卤代烃)→酚醚(氢碘酸)→酚和碘代烃的反应,对酚类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及酚羟基的保护。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是有机化学中基础而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分离纯化有机物,去除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化合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有机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一、结晶法结晶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溶液中温度的变化或添加不同溶剂,在适当条件下使目标化合物逐渐析出结晶。
常用的结晶溶剂有水、醇、醚等,其选择需要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溶解性来确定。
结晶法对于溶解度较高的化合物或纯化程度较高的化合物特别有效。
二、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根据不同化合物的蒸汽压差异来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蒸馏方法包括简单蒸馏、分批蒸馏和真空蒸馏等。
蒸馏法通常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特别适用于挥发性物质的纯化。
但对于沸点差异较小的化合物,则需要较高的蒸馏技术要求。
三、萃取法萃取法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萃取方法包括单次萃取、反复萃取和连续萃取等。
其原理是利用目标化合物在溶剂中的亲和性,使其转移到溶剂中,从而实现目标物的分离与提取。
萃取法适用于固液、液液或气液混合物的分离,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质。
四、析出法析出法是一种通过改变化合物的物理状态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析出方法包括气相析出、液相析出和超临界流体分离等。
其原理是根据显著的相态差异或溶解度差异,使目标物从混合物中析出。
由于析出法能够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对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特别有效。
五、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通过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差异来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柱层析和气相色谱等。
色谱法广泛应用于固体次级代谢产物、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以及药物分析等领域,能够高效地分离、纯化复杂混合物。
六、电泳法电泳法是一种利用分子在电场中迁移速度的差异来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电泳方法包括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和等电聚焦等。
电泳法适用于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报告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气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
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它基于化合物分子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利用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分离出来的时间差、色谱峰形状和峰面积的差异,来推断和确定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实验仪器与试剂:1. 气相色谱仪:包括气相色谱柱、进样器、检测器等。
2. 有机化合物样品:如醇、酮、酯等。
3. 气相色谱流动相:常用的流动相包括氢气、氮气等。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分离和鉴定的有机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制备成样品溶液。
2. 进样:使用进样器将样品溶液进样到气相色谱仪中。
3. 柱温设定: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研究目的,设定适当的柱温。
4. 流量设定:调整流量使其与进样量匹配。
5. 检测器设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如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质谱检测器(MS)等。
6. 开始分析:启动气相色谱仪,开始分析。
7. 数据处理:利用气相色谱仪自带的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气相色谱法成功地分离和鉴定了几个有机化合物。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了不同化合物在气相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差异以及色谱峰形状和峰面积的变化。
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品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实现了我们的实验目的。
结论:气相色谱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了气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了有机化合物,并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快速准确等优点,在有机化学分析和质量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分离

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分离化学实验中,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分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实验中,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操作,我们可以确定和分离出给定化合物的性质和组成。
本文将介绍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有机化合物鉴定与分离的方法。
一、有机化合物的鉴定1. 化合物的外观特征有机化合物的外观特征通常可以通过目测来判断,如颜色、形状等。
此外,还可以观察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比如熔点、沸点等。
2. 元素分析通过元素分析可以确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和比例。
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含量,从而判断其化学结构。
3.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紫外-可见光谱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鉴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化合物分子能级间的跃迁吸收,通过观察化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位和强度,可以确定其结构特征。
4. 红外光谱(IR)红外光谱可以用来研究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通过观察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位和强度,可以确定其官能团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
5. 核磁共振谱(NMR)核磁共振谱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鉴定方法。
通过观察化合物在核磁共振谱图中的峰位和相对积分曲线,可以确定其化合物的结构和存在的官能团。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离1. 蒸馏分离蒸馏是一种基于液体混合物沸点不同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加热混合物,使沸点较低的组分蒸发,然后通过冷凝收集蒸发出的组分,可以实现有机化合物的分离。
2. 提取分离提取是一种基于溶剂选择性溶解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加入适当的溶剂,使其中一种组分溶解,然后通过分液漏斗等工具进行分离和收集。
3. 结晶分离结晶是一种基于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其溶解,然后缓慢冷却,利用溶质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变小的性质,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分离。
4. 色谱分离色谱分离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分离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薄层色谱和柱层析。
通过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或液相中的吸附和流动性差异,可以实现有机化合物的分离。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步骤,它们对于获得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并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分离方法1.1 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有机化合物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具有不同沸点的混合物。
其原理是将混合物加热,使沸点较低的组分先蒸发,然后再冷凝回液体状态。
这样可以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1.2 结晶法结晶法是分离固态有机化合物的有效手段。
基本原理是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混合物,然后通过控制溶剂的浓度和温度使其中一种化合物结晶出来。
结晶过程中,化合物的纯度可以通过重结晶来提高。
1.3 萃取法萃取法是通过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机化合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例如,水和有机溶剂(如乙醚或二甲苯)通常不相溶,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有机化合物从水溶液中提取出来。
二、提纯方法2.1 结晶提纯结晶提纯是通过反复结晶过程将有机化合物的纯度提高到一定程度。
首先,将混合物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再控制温度和浓度使其中一种化合物结晶出来。
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操作将结晶得到的化合物分离出来。
最后,将分离得到的结晶反复洗涤和重结晶,以提高其纯度。
2.2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常用的提纯方法,也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在薄层色谱板上涂一层薄的吸附剂(如硅胶或氧化铝),然后将待测混合物沿着板上的线性方向提升。
通过不同成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性质差异,可以使化合物发生分离。
2.3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通过将待提纯的化合物与活性炭接触,使其被活性炭吸附,然后通过过滤等方式将活性炭与其他杂质分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颜色较深或有刺激气味的有机化合物。
三、案例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下面将以提纯苯甲酸为例进行讨论。
3.1 蒸馏法应用苯甲酸的沸点为122℃,可以利用蒸馏法将其与其他成分分离。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在有机化学中,分离和纯化有机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为了得到纯净的有机化合物样品,需要采用一系列分离和纯化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1. 晶体化学方法晶体化学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纯化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有机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比如,如果目标有机化合物在室温下可以形成结晶,可以通过晶体化学方法来纯化。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a. 将有机化合物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通常是高温下溶解。
b. 缓慢冷却溶液,使有机化合物结晶沉淀出来。
c. 通过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纯净的有机化合物晶体。
2. 蒸馏方法蒸馏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分离和纯化方法。
基于有机化合物的沸点差异,可以通过蒸馏将混合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分离出来。
蒸馏可以分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两种方法。
a. 常压蒸馏:适用于沸点低于150℃的有机化合物。
通过加热混合物,在不同沸点的温度下,有机化合物逐渐转化为气态,然后通过冷凝收集器冷却和凝结,得到纯净的有机化合物液体。
b. 减压蒸馏:适用于沸点较高的有机化合物。
通过降低系统压力,在较低的温度下使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气态,然后通过冷凝收集器冷却和凝结,得到纯净的有机化合物液体。
3. 萃取方法萃取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分离方法。
该方法基于有机化合物在两种不同相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差异。
通过适当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和水溶液,可以让目标有机化合物在有机相中富集,然后通过分离漏斗分离有机相和水相,得到纯净的有机化合物。
4. 硅胶柱层析法硅胶柱层析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纯化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有机化合物在硅胶柱上的吸附和洗脱特性。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a. 将硅胶粉末和溶剂混合制备成浆状物。
b. 将硅胶浆涂在硅胶柱上,形成一层固定相。
c. 将混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加入硅胶柱中。
d. 通过控制洗脱溶剂的极性和流速,使不同化合物在硅胶柱上的停留时间差异,从而实现分离和纯化。
如何进行常见的有机实验室分离和提纯

如何进行常见的有机实验室分离和提纯实验室中的有机合成通常需要进行分离和提纯步骤,以获得纯净的有机物。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有机实验室分离和提纯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操作步骤。
以下为具体内容:一、萃取法萃取法常用于从混合溶液中分离两种不同溶液之间的组分。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两相(有机相和水相)不相溶的特性,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将目标化合物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
操作步骤:1. 准备两个分液漏斗,一个用于有机相,一个用于水相。
2. 将待分离的混合溶液倒入一个分液漏斗中。
3. 加入一个适当的溶剂,与混合溶液中的目标化合物有较好的亲和性,在混合溶液中进行摇匀。
4. 等待分离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滴液管,将有机相和水相分别放入两个干净的容器中。
5.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目标化合物完全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
二、结晶法结晶法是常见的提纯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它基于化合物在溶液中饱和度的变化,通过使溶液过饱和来诱导化合物结晶,从而分离出纯净的晶体。
操作步骤:1. 将待提纯的溶液放在烧杯中,加热搅拌使其溶解。
2. 慢慢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溶液过饱和,即形成结晶。
3. 静置一段时间,待结晶完全形成后,用过滤器将其分离。
4. 用冷溶剂洗涤结晶体以去除杂质。
5. 将结晶体晾干或在低温下干燥,得到纯净的晶体。
三、蒸馏法蒸馏法常用于分离和提纯液体混合物。
它利用不同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沸点差异,通过恰当控制温度和收集冷凝产物来实现分离和提纯。
操作步骤:1. 准备蒸馏仪并装置好冷凝管。
2. 将待分离的液体混合物倒入蒸馏烧瓶中。
3. 加热烧瓶,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蒸馏,使其中一个组分沸腾,而另一个组分保持液态。
4. 冷凝管中的冷却水冷却蒸馏产物,使其在冷凝管中液化。
5. 收集冷凝产物,得到目标化合物。
除了上述常见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例如纯化层析法、萃取液萃取法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操作。
总结:在实验室进行有机实验时,分离和提纯是获得纯净有机物的关键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分离是指利用不同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上的差异而导致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上的差异来对不同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利用不同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结构性质上差异对不同官能团化合物进行鉴别分离(例如苯酚、苯胺、苯甲酸的鉴别分离);二、利用相同官能团化合物之间局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对同系物等进行鉴别分离(例如乙醇、异丙醇、叔丁醇的鉴别)。
对有机化合物进行鉴别和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离的要求不同。
鉴别是利用不同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差异对具有不同结构组成的单一有机化合物进行区分;分离是指针对具有不同结构的有机混合物,利用各自性质上的差异,逐一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单组分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基础是利用不同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因此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熟悉掌握不同结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是解决有机化合物鉴别分离问题的关键。
根据教材体系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将《有机化学》分为上、下半册,按章节对有机化合物的特殊性质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同学们巩固有机化学各章节基础知识,建立不同官能团化合物之间的联系,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结构体系。
同时,结合各章节内容,给同学们讲解一些有机化合物鉴别与分离的实例,以提高同学们综合运用有机化学知识的技能。
有机化学(下)鉴别分离相关知识点第十章醇和醚1. Lucas试剂(氯化锌/浓盐酸)与伯、仲、叔醇的反应速度不同。
各级醇反应活性次序为:苄醇和烯丙醇›叔醇›仲醇›伯醇›甲醇第十一章酚和醌2. 苯酚的卤代反应---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 酚类物质和氯化铁溶液的显色反应,用于酚羟基的检验。
4. 利用苯酚的弱酸性对酚进行分离提纯:酸性:碳酸›苯酚›醇。
酚(碱)→酚钠(二氧化碳)→酚。
5. 利用苯酚(碱)→酚钠(甲基化试剂、卤代烃)→酚醚(氢碘酸)→酚和碘代烃的反应,对酚类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及酚羟基的保护。
第十二章醛和酮6. 利用醛和酮与羰基化试剂(2,4-二硝基苯肼)生成不同颜色的腙对醛和酮进行鉴别检验。
7. 利用醛和酮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形成α-羟基磺酸钠白色沉淀(与酸碱共热有还原为原来的醛和酮)来对醛、甲基酮、七元以下环酮进行鉴别与提纯。
8. 醛和酮都含有羰基,但醛基含有氢原子而易氧化。
利用醛可与弱氧化剂Tollens试剂(银镜反应)、Fehling试剂(红色氧化亚铜沉淀)反应来区分鉴别醛和酮(酮难于氧化)。
9. 利用碘仿反应对乙醛、甲基酮和含有CH3CHOH-结构的醇进行鉴别。
10. 利用醛与醇形成缩醛、缩醛在酸性条件水解还原为醛和醇的反应,对醛基进行保护和醛的提纯。
第十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11.利用羧酸较强的酸性(与弱碱NaHCO3成盐、盐经酸化还原为原来的酸)的特性对羧酸与其它非酸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区别及羧酸的提纯。
12.利用不同结构的羟基酸受热脱水产物的不同对不同结构的羟基酸进行区别。
13.乙酰乙酸乙酯由于烯醇式结构的存在,可使溴水褪色、FeCl3显色、碘仿反应,可用于三乙的特性鉴别。
第十五章硝基化合物和胺14.利用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弱酸性(与碱成盐),可实现叔硝基化合物与伯、仲硝基化合物的分离。
15.利用伯胺、仲胺的酰基化反应形成结晶产物熔点的不同来鉴别伯胺和仲胺。
酰基化产物经水解可还原为原来的伯胺和仲胺,用于伯胺、仲胺的分离提纯。
叔胺不反应,且叔胺可与盐酸成盐,因此可实现叔胺从三级胺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16.利用伯、仲、叔胺的磺酰化反应产物的不同可以对三级胺进行分离鉴别与提纯。
伯胺(TsCl)→芳磺酰胺衍生物盐(NaOH)→溶解于碱(H3+O) →伯胺仲胺(TsCl)→芳磺酰胺衍生物盐(不溶于碱)(H3+O) →仲胺叔胺不能进行磺酰化反应,亦不溶于碱,可蒸馏分离。
17. 芳胺与HNO2的反应。
利用亚硝酸与伯、仲、叔胺反应产物的不同,鉴别伯、仲、叔胺。
芳伯胺→重氮盐(N2)仲胺→N-亚硝基胺(黄色油状液体)叔胺→环上亚硝化产物(固体)。
18. 异腈反应—伯胺的特征反应,应用于伯胺的鉴别。
有机化学(下)鉴别分离例题例一、区别下列各醇(P244.4)例二.分离:苯甲醚和对甲苯酚;对氨基苯甲酸、苯酚、苯胺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处理,对甲苯酚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苯甲醚不溶分出,水相用盐酸酸化分出对甲苯酚。
用稀碳酸氢钠水溶液处理,对氨基苯甲酸溶于碳酸氢钠水溶液,再酸化得到对氨基苯甲酸;不溶物加入稀盐酸,苯酚不溶分出;盐酸溶液加入稀氢氧化钠解析出苯胺。
例三、将苄胺、苄醇及对甲苯酚的混合物分离为三种纯的组分。
CH 2NH 2(A)CH 2OH(B)CH 3HOA B的钠盐的盐酸盐BA稀HClC例四.鉴别邻甲苯胺、N -甲基苯胺、苯甲酸、水杨酸。
NH 2CH3NHCHCOOHCOOHOH3冒气泡CO 2冒气泡CO 2无气泡无气泡气泡N 2黄色油状液体方法二:a.CH 3NH 2NHCH 3COOHCOOH OH(A)(B)(C)(D)DABDC例五.鉴别下列化合物。
,COOHCOOHCH 2OHOH解: 先用三氯化铁进行试验鉴别出酚,后进行氢氧化钠试验,苯甲酸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例六、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乙醇,乙醛,乙酸和乙胺例七、鉴别下列化合物丙醛、丙酮、丙醇、异丙醇 方法一:CH 3CH 2CHOCH 3CCH 3O CH 3CH 2CH 2CH 3CHCH 3结晶析出结晶析出无结晶析出无结晶析出2浑浊快浑浊慢红色沉淀无红色沉淀方法二:方法三:a.A 丙醛B 丙酮C 丙醇D异丙醇ACD试剂I 2 / NaOHABCDb.A 戊醛B 2-戊酮C 环戊酮Tollen 试剂沉淀A 无沉淀B C I 2 / NaOH CHI 3无沉淀B C例八.鉴别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乙酮、邻乙烯基对苯二酚。
3 COOH OH3 OHCH OH CH2显色显色不显色NaOICHI3固体沉淀亮黄色无此现象例九.鉴别邻羟基苯甲酸、苯甲酸、苯甲醇。
邻羟基苯甲酸有气体放出显色苯甲酸有气体放出苄醇例十.用简单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a.CH3CH2CH2COCH2COOCH3OHCOOHCH3CHCOOHOH答案:a.CH3CH2CH2COCH2COOCH3(A)OHCOOH(B)CH3CHCOOHOH(C)AB23A有机化学(上)鉴别分离相关知识点第三章烯烃1.利用烯烃与Br2/CCl4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的特征,可以检验烯烃的存在,并区别于烷烃。
2.利用烯烃与KMnO4溶液的氧化反应,可以鉴别烯烃。
3.利用烯烃的臭氧化反应及还原水解,可以推测原烯烃结构。
第四章炔烃二烯烃4.利用炔氢(弱酸性)可以和Ag(NH3)2NO3、Cu(NH3)2NO3反应生成白色的炔银、棕红色的炔化亚铜沉淀,鉴定乙炔和端炔烃。
5.炔烃可以与卤素、卤化氢等加成,但加成速度比烯烃慢。
6.炔烃可以和KMnO4发生氧化反应,使KMnO4溶液褪色。
利用此反应可检验叁键的存在,并确定叁键在分子中的位置。
7.共轭二烯烃可以和亲双烯体发生D-A加成反应。
第五章脂环烃8.环丙烷及其衍生物在常温下可与卤素、卤化氢、硫酸发生加成开环反应,但环烷烃一般不发生氧化反应(如KMnO4)。
利用该性质可以实现环丙烷和其它环烷烃的区分;也可以用来区分环烷烃与环烯烃、单环芳烃。
第六章单环芳烃9.苯的结构稳定,性质不活泼。
只有在Fe、FeX3、或AlCl3等的催化作用下才能与Cl2、Br2等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利用该性质可以区分苯和其它不饱和烃。
10.一般条件下,苯不与KMnO4发生反应。
11.芳环上引入磺酸基后具有水溶性。
第九章卤代烃12.利用不同烃基结构的卤代烃与AgNO3/醇溶液反应,根据生成AgX沉淀速度的快慢来区分不同烃基结构的卤代烃:RX+AgNO3RONO2+AgX (SN1)烯丙型>孤立型(烷基卤)>乙烯型13.利用不同卤素与AgNO3反应生成AgX沉淀颜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卤素取代的卤代烃:AgI (黄色);AgBr (淡黄色);AgCl(白色)有机化学(上)鉴别分离例题例一.鉴别下列四组卤代烃:例二.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CH 3CH 2CH 3 , CH 3CH CH 2, CH 3C CH 和丙烷 ×丙烯 褪色 丙炔 褪色 环丙烷褪色 × 例三.鉴别苯、环己烯、环己烷:苯 × 褪色环己烯褪色环己烷 ××例四. 用简单并有明显现象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a. 正庚烷 1,4-庚二烯 1-庚炔b. 1-己炔 2-己炔 2-甲基戊烷正庚烷1,4-庚二烯1-庚炔1-庚炔正庚烷1,4-庚二烯Br 2 / CCl 41,4-庚二烯a.b.22-己炔1-己炔1-己炔2-己炔Br 2 / CCl 42-己炔-甲基戊烷2-甲基戊烷例五.用简单化学方法鉴别1,3-环己二烯,苯和1-己炔:解答:a.A B C1,3苯1-己炔BB Ab.AB环丙烷丙烯KMnO 4无反应褪色A B例六.鉴别环己烷、环己烯、正丙基环丙烷、1-已炔: 例七.区分正丁烷,甲基环丙烷,2-丁烯,1-丁炔:正丁烷 × × 沉淀环己烷环己烯正丙基环丙烷1己炔Ag (NH 22褪色褪色褪色×KMnO4 ×褪色甲基环丙烷2-丁烯褪色1-丁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