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组织5
生产过程组织

生产过程组织在现代工业化社会,生产过程组织是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工作流程、资源调配、时间管理以及协调各个环节的有效合作。
一个良好的生产过程组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生产过程组织的重要性,以及提供一些建议来提高生产过程组织的效果。
一、生产过程组织的重要性良好的生产过程组织可以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优化资源利用和减少工作环节中的浪费,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
其次,生产过程组织可以降低成本。
通过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和资源调配,企业可以避免生产中的浪费和资源的不必要占用,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此外,良好的生产过程组织还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提升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
二、提高生产过程组织的方法1. 设立明确的目标:企业在进行生产过程组织时,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
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2. 优化工作流程:通过分析和评估工作流程,企业可以找到潜在的瓶颈和改进点。
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消除不必要的环节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3. 合理调配资源:企业需要根据生产计划合理调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合理配置资源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4.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生产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机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冲突和矛盾。
5. 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企业需要及时引入适用的生产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6. 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生产过程组织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企业需要定期评估生产过程的效果,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以不断提高组织效果。
结语:生产过程组织对于企业的良好运营至关重要。
通过设立明确的目标,优化工作流程,合理调配资源,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企业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组织的效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增强竞争力。
第五章生产过程的组织

[学习目标] 了解流水线的类型,如何配置流水线、流水线平稳的方法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是提高服装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其目的是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最短、加工时间最省、耗费最小,生产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
也就是说,生产过程的组织就是要以最佳的生产方式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对生产的各个阶段、环节、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使之形成一种和谐平稳的作业系统。
服装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生产某种服装的产品开始到成衣出厂的全过程,包括服装款式设计、生产准备、裁剪、缝纫、整烫、包装等生产环节。
其生产过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范畴里,由一定数量的工人劳动完成的。
因此,生产过程的组织包括服装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空间组织和劳动组织。
服装缝制工程是服装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本章主要介绍服装缝制的组织与治理。
第一节服装生产的组织一、生产过程的构成一样来说,工厂为了进行某种产品的生产,需进行与产品生产过程有关的其他活动,如生产技术的准备、机械设备的修理等,所以,服装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生产技术的准备过程这是指产品在投入正式生产前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技术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服装款式的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设备的准备、服装样板的制作、服装材料的准备和工时定额的制订、修改等。
2.基本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直接为完成某种服装成品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包括服装面料和辅料的排料、画样、裁剪,衣片的缝制、整烫、包装等生产活动。
3.辅助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必须的各种辅助生产活动。
如设备的修理、包装材料加工等工作。
4.生产服务过程,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
如服装面料相辅料的采购与供应,原材料、半成品、生产工具等的保管与收发,厂内外的运输等。
以上四个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核心是基本生产过程,在服装企业中,缝制过程又是其核心,从裁片准备到成衣缝制终止的全部生产过程就是服装的缝制过程。
第五章生产过程的组织

进一步理解
伴随此过程,产品的功能和质量也随之形成了。 从价值形态上看,它是劳动(物化和活劳动) 的消耗过程,是成本形成和价值增值的过程。
从物质形态上看,它是一个产品的形成过程,
展开看
在生产过程中,是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按 一定的方法、步骤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过程。同时,某些产品 的形成还需借助于自然力的作用。 生产过程又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劳动过程和 自然过程相结合的既定过程。
工作地
指工人工作的场地,通常配备一名或几名工 人,占有一定的面积,拥有机器设备、工位器 具及劳动对象。
不同产品的工序,具有不同的特点!
有的是工人固定在工作地点,劳动对象顺 序经过许多工作地完成加工过程。这时,每 一个工作地的工人对这个劳动对象所进行的 连续加工活动,就是一个工序。
有的是劳动对象固定在工作地上(矿体), 由不同的工人依次地在这个工作地上对劳动对 象进行加工活动。这时,每一个(或一组)工 人在这个工作地上进行的连续加工活动,也是 一个工序。
应充分、维修服务方便。
3. 生产运作管理的重点:
a、保证原材料、动力不间断的供应; b、加强设备维修,保证不出故障; c、集中制定计划,大量应用经过优化的标准计划; d、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保证均衡地按节拍进行生产,保持产品 质量稳定; e、不断降低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4. 生产组织形式:
a、流水生产线; b、自动生产线。
1 按产品特性分
2 按工艺特性分
工艺过程连续的流程型生产企业 工艺过程离散的加工装配型企业
3 按有无成品库存分
订货型生产企业 备货型生产企业
备货性生产和订货性生产的主要区别
项目 产品特点 生产流程 库存 计划 设备 人员 备货性生产 量大、标准、好预测 稳定、标准、均衡 连接生产和市场的纽带 优化的标准计划 专用高效设备 专业化 定货性生产 量小、多变、难预测 不稳定、无标准、难均衡 不设成品库存 不便详细,近细远粗 通用设备 多种操作技能
5企业生产过程组织

5企业生产过程组织企业的生产过程组织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
一个有效的生产过程组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并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生产过程组织的核心是对生产活动进行优化和组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企业生产过程组织方法:1.流程优化:通过分析和改进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瓶颈,提高生产效率。
流程优化可以包括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减少物料移动和运输、简化工序等。
2.作业标准化:制定详细的作业标准,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流程,确保员工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作业标准化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降低因人为因素带来的差异。
3.作业分工: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工序,分配给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
作业分工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减少因为员工变动带来的生产波动。
4.线平衡:合理安排生产线上各个工位的工作量,避免一些工位成为生产线的瓶颈。
线平衡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停滞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5.进销存管理:通过合理的物料采购、库存管理和销售预测,避免物料的浪费和过剩,在保证生产连贯性的同时降低库存成本。
6.人员培训和激励: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增强他们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7.品质管理:建立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有效地处理产品的质量问题。
8.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获取生产数据和质量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企业生产过程组织方法,实际的生产过程组织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生产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不同的企业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其生产过程的实际需求。
企业生产过程组织的关键是要实现生产活动的优化和组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生产过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企业要重视生产过程组织,注重流程优化、作业标准化、作业分工、线平衡、进销存管理、人员培训和激励、品质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完善生产过程组织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讲生产过程组织

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五要素)、领导、控制。
回答好10个问题:
1、如何安排和实施具体生产计划——计划
2、如何对作业人员进行合理安排——组织 按照合理分工和协作的要求设立各个职能部 门和岗 位。 3、如何确保车间或流水线作业顺畅——组织 4、如何确保生产物料的准时配备—— 组织
5、如何运用生产过程的管制工具——领导
è ABCDË Ö ² Æ Ô Ê Ì Ä Í ³ É Ä ú ·Ú ® ì Ú ê É
Õ Ú È Æ A² Æ ÷ ¶ ú ·½ È ú ö Ê ² ³ ý B² Æ ÷ ¶ ú ·½ È ú ö Ê ² ³ ý C² Æ ÷ ¶ ú ·½ È ú ö Ê ² ³ ý D² Æ ÷ ¶ ú ·½ È ú ö Ê ² ³ ý A² ú B² ú É ö õ ý ¿ ³ » Ê C² ú D² ú ±¿ ú ö ý µ Á ² ³ Ê 1 2 3 5 4 5 5 5 6 7 8 9 10 ×¶ µ Ê µ ¿ Ö Ü © ¥ ý ±Á µ 30 80 30 240 30 80 30 240 4 1 2 1 10 5
第七节 生产计划的编制
计划管理是一个过程,它包括:编制、执行、检 查和调整过程。 企业的计划分三个层面:战略层、战术层、作业层
不同层次计划的特点
项目 战略层计划 战术层计划 作业层计划 计划期 长(大于五年) 中(一年) 短(月、旬、周) 计划时间单位 粗(年) 中(月、季) 细(小时、分) 空间范围 企业 工厂 车间、班组 详细程度 高度综合 综合 详细 不确定性 高度综合 中 低 管理层次 企业高层 部门中层 低层 特点 涉及资源获取 资源利用 日常活动处理
(6)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各种管理、技术能力相互对等(平行)性是生产过程连续性的必然要求。
第2章生产过程的组织

5、生产过程的准时性
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都按后续阶段和工序的需要生产。 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和零部件。
准时性是市场经济对生产过程的要求,将企业与用户紧密联
系起来。
6
第二节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一、生产单位的类型 二、工厂总平面布置 三、车间平面布置 四、办公室布置
7
设施布置种类
L 车床
原
单元2
材
L
G
料
单元3
L
L
G
P
成 D 钻床
品 库
G
磨床
成组生产单元布置示意图
45
对象组1
车床 滚床
磨床
热处理
组1
对象组2 锯床 对象组3 车床
热处理 车床 磨床
对象组4 滚床
磨床
热处理
组2
装 组3 配
组4
成组制造单元布置
46
C形制造机单器元2
机器1
入口 出口
机器6
机器3 机器4
机器5
C形制造单元布置示意图
生产设施布置
服务设施布置
工厂总 体布置
车间内 部布置
服务设施 总体布置
服务设施 内部布置
8
设施布置要考虑的四个问题
1、应包括哪些经济活动单元? 2、每个单元需要多大空间? 3、每个单元空间的形状如何? 4、每个单元在设施范围内的位置(相对/绝对)?
9
一、生产单位的类型
1、基本生产单位 (1)准备车间:如铸造车间、锻压车间、下料车间 (2)加工车间:如机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 (3)装配车间:如部件装配车间、总装车间 2、辅助生产单位 (1)辅助车间:如工具车间、模具车间、机修车间 (2)动力部门:如变电站、锅炉房、压缩空气站
生产过程组织

企业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工作地专业化程度。主要途 径如下所示: (1)积极组织专业化生产; (2)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 水平,扩大标准件、通用件的使用范围; (3)采用工艺规程典型化和成组工艺,即按零部件的形状、结构 、工艺特点分类分组,组织同类型零部件集中生产,扩大生产批量 ;
• 生产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的,能将一 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
• 使转化过程具有增值性是生产系统的基 本功能
生产运作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
1.生产运作管理的含义 简单地说,生产运作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
服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的总称。它 包括生产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
• 生产/服务设备与设施的布置也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 生产周期。
生产系统运作管理
生产系统运行管理主要涉及计划、组织和控 制三个方面,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有需求管理、 预测编制生产计划和能力计划、库存控制、 人员调配、作业调度、质量保证等。
生产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内容
决策内容
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生产系统设计
产品和服务 系统设施布 置
三、企业的生产类型
(一)生产类型的划分 1、按工艺特性分 (1)加工装配型生产:产品是由离散的零部件装配而成的,物料 运动呈离散状态。因此加工装配型生产的生产特点是工艺过程的离 散性。属于这一类型的有机床、汽车、家具、电子设备、服装等产 品的制造;
(2)流程型生产:在流程型生产企业中,物料是均匀的、连续地 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的。特点是工艺过程的连续性。流程型生产包 括化工(塑料、药品、肥皂、肥料等)、炼油、冶金、食品、造纸 等。
第五章 企业生产过程组织

有知识有素质 的专门人才
医院
病人
检查 观察 治疗 用药等 吸引顾客 推销产品 供应、 供应、订货
恢复健康的病 人
百货公司
2012-2-27
顾客
展示、 展示、商品 营业员
满意的顾客
9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
1、按工艺性质分: 按工艺性质分: 劳动过程 生产过程 工艺过程 检验过程 运输过程 自然过程 冷却、干燥、 冷却、干燥、发酵
这种方式下 加工周期为 其中
T = ∑ ti + ( n − 1)tmax
i =1
m
——最长的单件工序时间 ——最长的单件工序时间
2012-2-27
30
M1 M2 M3 M4 0 20 T平 40 60
n=4, t1=10, t2=5, t3=15, t4=10 T平=∑ti +(n-1)tL =(10+5+15+10) +(4-1) × 15 = 85 tL为最大的单件工序加工时间
第五章第一章 导论 企业生产过程组织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Procedure)
2012-2-27
1
第一节: 第一节:生产过程组织基础知识 第二节: 第二节: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2012-2-27
2
引论: 引论:过程与结果
你认为: 过程重要? 结果重要? 你认为: 过程重要? 结果重要? 你如何看待: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你如何看待: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你的人生是: 过程?结果? 你的人生是: 过程?结果? 我们的教学评估是:过程?结果? 我们的教学评估是:过程?结果? 我们的课程是: 过程?结果? 我们的课程是: 过程?结果? 那么,企业的生产呢? 那么,企业的生产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锯
车床
床
车床
锯
车床
床
B齿轮生产线
磨床
包
装 滚床
热处理
滚床 磨床
A
车 钻 铣 磨 检验
A
半
原
A生产车间
成
材
料
B生产车间
品 库
B
铣 钻 车 磨 检验
B
对象专业化原则有什么特点?
滑枕升降台铣床
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卧式加工中心
立式钻削加工中心
数控车床
数控龙门镗铣床
普通龙门镗铣床
三、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T平=(10+5+15+10)+(4-1) ×15 =85(分钟)
序工Βιβλιοθήκη t1t2 t330
t4 75 85
时间
3、平顺移动方式
? 当ti≤ti+1时,零件按平行移动方式转移;
? 当ti>ti+1时,只有当前道工序上完工的零件数量 足以保证后道工序连续加工时,才开始将完工的零 件转入后道工序。这样既可以避免后道工序发生工 作时断时续的现象,又可以集中利用时间。
二、组织生产过程的原则
? 最主要的两个原则:
? 工艺专业化原则 ? 对象(产品)专业化原则
? 工艺专业化原则:
? 将完成相同工艺或工作的设备和工人布置在一 个区域内。
? 在此区域内对不同产品和零部件的某一相同或 相似工艺进行加工。
车间门
锯床组 包装组 车间门
车床组
磨床组 热处理
滚齿组
车工段
检验组
? 适用对象:工序单件加工时间比较协调 (如接近或成整数倍),加工对象体积较 大
序工
t1
t2 t3 t4
时间
按平行移动方式,加工完这一批零 件需要多长时间?
一批零件的加工周期为:
m
T 平 ? ? t i ? (n ? 1) t L i?1
t L ? ? 最长的单件工序时间
例:已知 n=4,t1=10分,t2=5分钟, t3=15分钟 ,t4=10分钟,求 T平:
3.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分 订货生产方式 备货生产方式 4.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划分 连续生产方式 间断生产方式
5.2 生产过程时间组织
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移动方式
加工一批产品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移 动方式对生产周期有直接的影响。制品在 生产过程中的移动方式有三种: ? 顺序移动方式 ? 平行移动方式 ?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空间与时间 ? 生产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平行交叉作业 ? 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各个环节保持合适比例 ? 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同等时间完成
同等工作量 ? 生产过程的准时性:按后续阶段和工序的需要
生产
四、生产类型
1.按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分 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生产 2.按生产力法划分 合成型 分解型 提取型 调制型
序工
t1 t2 t3
40 60
t4
120
160 时间
2、平行移动方式
每个零件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转移 到下道工序继续加工,形成前后交叉作业。
序工
t1
t2 t3 t4
时间
? 优点:加工对象没有等待,生产周期短
? 缺点:运输工作量大而频繁,且在工序时 间不均衡时造成许多工作地人机负荷不足, 设备会出现间断性停歇
项目五 生产过程组织
5.1 生产过程及其组成
一、生产过程主要组成部分
1. 基本生产过程: 将劳动对象直接加工成为产品。 2.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产品投产前所进行的一系
列准备工作,如产品与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制 造等。 3. 辅助生产过程: 提供辅助产品或劳务,如动力 供应、设备维修、工具制造 4. 生产服务过程: 如材料供应、工具保管、理化 检验等。
序工
1、顺序移动 一批零件在上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才整批 转移到下道工序继续加工。
t1 t2 t3 t4 时间
? 优点:组织管理容易,设备集中使用,设 备没有间断性停歇现象,可以减少设备调 整
? 缺点:加工对象等待时间长,延长生产周 期,减缓资金周转
? 适用对象:批量不大,工序时间较短和加 工体积小的情况
即用顺序移动方式下的加工周期减去各重合 部分的时间求得。
例:已知 n=4,t1=10分,t2=5分钟,t3=15分钟 ,t4=10分钟,求 T平顺:
T平顺=4 ×(10+5+15+10)-(4-1) ×( 5+5+10)= 100(分钟)
序工
t1
t2 t3 t4
100
160 时间
习题
? 一批零件,批量为3,在4道工序上加工, 每道工序上单件加工工时依次为t1=8分, t2=6分,t3=10分,t4=5分,试分别求 出这批零件在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 式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的加工周期。
序工
t1 t2 t3 t4 时间
按顺序移动方式加工完这一批 零件需要多长时间?
一批零件的加工周期为:
m
T
=
顺
n?
ti
i?1
n ? ? 零件加工批量
m ? ? 零件加工的工序数
t i ? ? 第 i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
例:已知 n=4,t1=10分,t2=5分钟,t3=15分钟 ,t4=10分钟,求 T顺: 解: T顺=4×(10+5+15+10)=160 (分钟)
原材料
AB
铣工段 钻工段
磨工段
磨工段
B A
半成品库
工艺专业化原则有什么特点?
? 对象(产品)专业化原则 :
? 将加工某种产品或完成某种服务所需的设备和 工人布置在一个区域内;
? 所有生产设备和工作地按产品加工装配的工艺 路线顺序排列;
? 在这个区域内完成产品或零部件的全部或大部 分工艺。
A齿轮生产线
序工
t1
t2 t3 t4
时间
? 兼顾了前两种的优点,加工周期介于二者之间, 消除了设备在加工过程中的间断性停歇,能使工 作地充分负荷,有效利用工时。但是生产组织工 作比较复杂,不容易掌握在制品的移动。
? 一批零件的加工周期为:
m
m?1
T 平顺=n? ti ? (n ? 1)? tsj
i?1
j?1
tsj ? ? 每相邻两工序中较短的 工序单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