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事业单位统考事业单位文史常识:常考典故

合集下载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历史部分高频知识点(一)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历史部分高频知识点(一)

随着2018国考日益临近,不知道各位考生复习得怎么样了?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历史部分高频知识点(一)详情公布如下,这是图图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备考干货,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也祝愿大家决胜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

国考常识历史部分高频知识点公务员考试十分注重对常识历史的考查,虽然近两年历史试题的题量有所变化,但仍然是考查重点之一。

下面总结了国考常识历史部分的高频考点,供大家记忆分享:一、古代思想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

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

提出“心性论”是朱熹。

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

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

5.①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

②提出“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孔子③提出“与人为善,暖于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

④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董仲舒。

⑤提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程颢、程颐)。

⑥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宇宙便吾心”是王阳明。

⑦提出“人民为主”“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民生之本”是黄宗羲⑧提出“经世致用”的有顾炎武和王夫之真题1.(2017国考省部级-8)司马谈《论六家要旨》:“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④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入:A.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B. 道家、名家、墨家、儒家C. 儒家、墨家、法家、名家D. 儒家、法家、兵家、名家正确答案:C解析:考察诸子百家思想。

2018上海公务员国考行测考试题备考-两汉魏晋常识成语典故常考知识点

2018上海公务员国考行测考试题备考-两汉魏晋常识成语典故常考知识点

2018上海公务员|国考行测考试题备考-两汉魏晋常识成语典故常考知识点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两汉魏晋必知的常识考点。

因此,上海华图小编帮助大家来整理一下,同时备考上海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也可参考,国考常识中人文部分是占分值比例相当多的一部分内容。

小伙伴们经常想抱怨从没在人文中得过高分。

人文关注哪儿能拿分。

本篇为大家整理的是两汉魏晋时期考试概率较高的一些典故。

一、指鹿为马秦末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把鹿说成是马,后来把反对他的人都害死了。

“指鹿为马”现比喻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二、背水一战楚汉之争时,刘邦命韩信领兵攻打赵国。

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打败了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

“背水一战”现指最后决一死战。

三、楚河汉界楚汉之争时,刘邦与项羽双方讲和,以鸿沟为界划分土地,以西归汉,以东归楚,这就是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源。

四、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楚汉之争中,刘邦围困项羽于垓下,项羽夜不能寐,忽听四面楚歌,军心动摇,项羽大恸,自知将败,慷慨悲歌,虞姬和歌而舞。

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本为项羽下属,后因不被重用投奔刘邦,岂料仍默默无闻,便连夜奔走,萧何月下追韩信,并把他推荐给刘邦,使其得以重用,成为刘邦重臣;后韩信封王列侯遭刘邦忌惮,萧何又把韩信骗至宫中导致韩信被杀。

此典故现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使匈奴闻风丧胆,人称飞将军。

但西汉政府并没重用李广,他60多岁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

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七、投笔从戎班超是东汉人,少时家贫,为了谋生替官家抄书。

有一天,他抄写文件时,万分苦闷,忍不住投笔说道: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三国人物相关成语典故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三国人物相关成语典故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三国人物相关成语典故历史人物以及相关的成语典故一直是近几年省直事业单位考试的重点内容,大多以历史人物和成语典故相对应为主要考查方式,本篇选取三国时期重要人物和与之关联的成语典故,以供大家参考练习。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典故: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开诚布公、草船借箭、如鱼得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知所云、淡泊明志、所向无敌、集思广益、临危受命、如虎添翼、草船借箭、坐以待毙、闭门思过、舌战群儒、俭以养德、识时务者为俊杰、七擒七纵等。

与周瑜有关的成语典故:顾曲周郎、不习水土、安营扎寨、怒气填胸、总角之好、羽扇纶巾等。

与曹操相关的成语典故:隔岸观火、名副其实、老骥伏枥、长驱直入、无懈可击、心如铁石、决一死战、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口出不逊、对酒当歌、望梅止渴、名实相符、屯粮积草、悲从中来、指日成功、由衷之言等。

与刘备相关的成语典故:三顾茅庐、放虎归山、、先礼后兵、宽以待人、假手于人、大仁大义、束手就缚、弘毅宽厚、柔能克刚等。

其它人物成语:陆逊(火烧连营)、刘禅(乐不思蜀)、吕蒙(刮目相看)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其中羽扇纶巾指的是( )A.诸葛亮B.周瑜C.司马懿D.曹操1.【答案】B。

解析: 苏轼这句话的意思是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

形容态度从容。

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

故本题答案为B。

2.下列成语和曹操有关的是( )A.画饼充饥B.望梅止渴C.乐不思蜀D.门庭若市2.【答案】B。

解析:望梅止渴指的是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

”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事业编考试基础知识之周年纪念的历史事件

事业编考试基础知识之周年纪念的历史事件

事业编考试基础知识之周年纪念的历史事件随着事业单位考试的不断增多,不难发现,许多地方对于时政的考察越来越多,其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在时政考察中,有时会考一些周年纪念的历史事件,2018年又是一个充满纪念的年份,因而本篇将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罗列出来,方便大家一起回顾。

1.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2.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3月5日,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中国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丝绸之路”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

3.《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1848年2月21日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20年8月22日,《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问世,译者为陈望道。

4.徐州会战、武汉会战80周年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5.一战结束100周年一战发生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战争双方分别是同盟国和协约国,最后协约国取得胜利。

6.戊戌变法120周年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其目的就是建立君主立宪制,但结局还是以失败告终。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积累:历史常识,还在背?(二)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积累:历史常识,还在背?(二)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进入百天倒计时,不知道各位考生复习的怎么样了?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积累:历史常识,还在背?(二)详情公布如下,我们都知道行测常识知识庞大复杂,下面小编带着你梳理一下。

历史常识,还在背?!陕西华图王帅知识点二:医药学著作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记忆的方法: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

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

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

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将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

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这就是我们冬至不吃饺子冻耳朵的由来。

这里的关键词就是伤寒。

那么提起《伤寒杂病论》自然能联想起张仲景。

也就猜到书中主要是关于伤寒等一些杂病治疗方法。

2.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有一个典故是神农尝百草,百草就相当于不同的植物,辨别它们是否能治病救人。

那么看到《神农本草经》自然能想起药物这个词。

3.第一部中医理论《黄帝内经》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因此记忆的跟医学相关的书就能联想《黄帝内经》。

【真题回顾】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神农本草经》D.《医方经》【参考答案】C 题目问的是药学著作,直接想到神农长白,直接秒杀选C。

事业单位的公共基础部分,内容庞杂,容易边背边忘记,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死记硬背,要学会理解性的去记忆,无论从字面意思还是了解其背后的典故,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取琢磨和总结,如果不及时总结和联想记忆,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春秋战国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春秋战国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春秋战国【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历史常识:春秋战国》,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每年全国各地的公考类笔试中,历史人文常识题目几乎逢考必出,所以充分备考的话,需要我们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

本篇针对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历史典故和重要战争,整理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争及相关典故。

1.春秋五霸“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尊王攘夷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经过改革,富国强兵。

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并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齐桓公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

(2)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发生战争,晋军为避开楚军的北进锋芒,在未战之前,主动“退避三舍”至城濮,随后晋文公率晋、宋、齐、秦等军,大破楚军,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3)楚王问鼎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进兵中原,并派人向周王询问九鼎的轻重。

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此举意在表示他有吞周企图。

(4)卧薪尝胆春秋时,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被抓到吴国,受尽屈辱。

勾践回国以后,立志报仇,以柴草当作褥子,在吃饭的地方挂一个苦胆,每逢饮食就先尝一下苦味,以防消磨志气。

经过多年积蓄力量,最终打败吴国,并出兵中原,成就霸业。

故事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各国兼并混战,形成七个主要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将晋公室土地瓜分。

史称“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公元前386年,齐国田和自立为国君。

同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

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历史常识高频考点

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历史常识高频考点

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历史常识高频考点总结一、汉朝科技文化1、张衡:(1)对月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2)地动仪:遥测地震方向。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3、华佗:麻沸散。

4、《史记》: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1、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2、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3、范缜《神灭论》。

4、王羲之:“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5、三大佛教艺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三、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1、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

现存最早,唐868年的《金刚经》。

2、火药:唐朝中期有了火药配方,唐末用于军事。

3、唐朝接触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大衍历》。

测定了本初子午线的长度。

4、孙思邈《千金方》,“药王”。

5、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6、敦煌莫高窟: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7、赵州桥:李春,石拱桥。

四、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1、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2、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成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的杰作,描写的是北宋都城开封(在河南,汴梁、东京)的繁荣景象5、元初,郭守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6、元曲:关汉卿《窦娥冤》五、明朝时期的科技文化1、民主思想萌芽(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成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2、徐光启,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著作《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3、宋应星《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李时珍,《本草纲目》5、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六、清朝时期的科技文化1、清乾隆年间组织编写了《四库全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3000多种。

5494字,2018公考文史常识汇总(超全)

5494字,2018公考文史常识汇总(超全)
【敬称】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对将军:麾下;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 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 物。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 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 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 的人为仁公。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 水。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死去的父亲:先考、 先父。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死去的帝王:先 帝。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
“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 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 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元古代科举考试。
【诗人·诗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孔明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李清照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 此感彷徨。——鲁迅 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全国事业单位统考事业单位文史常识:常考典故
2018全国事业单位统考距离我们越来越近,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可以了解到,事业单位考试分两个阶段,一阶段是笔试,二阶段是面试。

参加联考的省份虽然考试时间一致,但是考试内容并不相同。

有些省份会考公共基础知识,有些则不会。

例如宁夏事业单位笔试一般会考《职业能力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

另外还会有一定的专业科目考试,专业考试是视各岗位的需要而定,没有统一。

面试有结构化面试,有些也会采用无领导小组,教师常采用说课形式。

事业单位确切的考试内容,需要根据招考公告和所报职位的要求来确定。

2018事业单位考试题库整理了各种资料、真题供考生备考学习,希望你披荆斩棘,不可阻挡!
在全国事业单位考试中,我们会涉及到一些历史人文常识,这部分内容很多同学失分较多,主要是积累不够,所以建议大家在平时的复习中多积累多总结,最后应用起来得心应手。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些在事业单位常考的成语故事与人物。

希望在备考中给大家指明方向。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中,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与蜀汉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归顺自己。

手不释卷:手不释卷,出自于汉光武帝刘秀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鞠躬尽瘁: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单刀赴会:一把刀,指一个人。

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荆州宴会。

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

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

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横槊赋诗:横槊赋诗”说的是三国时的曹操之事。

据说在赤壁与孙、刘大军对峙时,大敌当前,曹操面对茫茫大江,横槊赋诗,意气风发,尽显文采风流。

画龙点睛:张僧繇(yao)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

”人们都认为很荒诞,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

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

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

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

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于1厘米) 深。

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文章或见解深刻、透彻。

望梅止渴:古代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

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

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

凿壁偷光:凿壁偷光,是一个成语。

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

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一字千金: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

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指鹿为马: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

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

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写多练,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辅导班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