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练知识点精讲专题05热和能含解析
2019中考物理热和能的考点梳理

2019中考物理热和能的考点梳理能量守恒定律:1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能够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
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
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2、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有的。
小朋友滑滑梯,因为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有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有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比热容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相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内燃机: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
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2019中考物理考前专项练习-热和能1(解析版).doc

2019中考物理考前专项练习-热和能1(解析版)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1、下述哪种现象不能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来解释()A、夏天海边的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B、暖水袋的取暖剂是水C、长期运行在盘山公路的汽车要在底部舔加一个附加水箱,以便不断向刹车片浇水降温D、水力发电1.D解析:沙子的比热容小于海水的比热容,所以沙子的温度升高快,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暖水袋的取暖剂用的是水,汽车要用水做降温剂,它们均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与比热容无关。
此题答案为D。
2.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昼夜温差较小,其主要原因是海水比沙石具有较大的〔〕A.比热容B.内能C.密度D.热量2.A解析:海水比沙石具有较大的比热容;白天,阳光直射时,海水和沙石同样吸热,海水温度升高较小,沙石温度升高较大;晚上,海水和沙石同样放热,海水温度降低较小,而沙石温度降低较多,所以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昼夜温差较小。
此题答案为A。
3、以下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打开香水瓶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B、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高温的铁水具有内能,低温的冰块没有内能D、海边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3.A解析: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燃料燃烧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的过程,它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选项B错误;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选项C错误;海边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一定质量的海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
白天,阳光照在海面上,水的温度在升高的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海边附近的温度不至升得太高,晚上,气温降低,海水的温度在降低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海边附近的温度不至降得太低,所以海边昼夜温差较小;显然,选项A说法正确。
此题答案为A。
4、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如下图,试管口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大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C、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4.B解析: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试管内的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然后沸腾并不断放出水蒸气,水蒸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对软木塞的压力也增大,最后使软木塞冲出,可见,水蒸气对软木塞做了功,软木塞的机械能增大,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水蒸气将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选项A错误,B正确;热机压缩冲程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选项C错误;试管口的“白气”是气态水蒸气液化为液体小水滴形成的,选项D错误。
2019中考物理总练习知识点-热和能.doc

2019中考物理总练习知识点-热和能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1〕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那么的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故也叫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间存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
〕4、一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1〕物体的温度。
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2〕物体的质量。
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3〕物体的状态。
5、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6、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热量〕7、热传送具有方向性。
只能从高温物到底温物体,当两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送停止。
8、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9、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10、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11、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2、水的比热是:C水=4.2×310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310焦耳。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2019届中考物理二轮精品专题复习:热和能综合专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 热和能综合专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早晨煮好的牛奶冷却一会后,虽然温度降低但是内能并没有改变2、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空中的冰晶在空气中下落变成雨滴时,内能增加了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升华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3、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做功实现的D.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阐述正确的是()A.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B.用敞口的锅烧水,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逐渐升高C.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汽,汽油蒸汽遇明火容易燃烧,甚至引起爆炸D.蜡、冰、铁都是晶体5、在“生活处处有物理”的观察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细心观察了厨房里的设备。
在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锅内气体压强越大,液体沸点越低C.不慎滴入几滴水到锅内热油中会发出“吱吱”声,这是发生了升华现象D.用煤气炉煲汤,在沸腾时调大火焰能提高汤水的温度6、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7、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
(2021年整理)2019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05:热和能(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完整)2019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05:热和能(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2019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05:热和能(含答案及详细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2019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05:热和能(含答案及详细解析)的全部内容。
2019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05:热和能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 ( 2分 ) 下列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B。
用热水袋捂手,手会变暖和C. 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 D. 汽车刹车时,轮胎温度升高2。
( 2分 ) 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A。
汽车驶过公路,灰尘在空中飞扬B。
沿着河床奔流而下的河水C。
樟脑丸放置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D。
冬天下雪时,满天飞扬的雪花3。
( 2分)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大,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B。
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了C.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 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4. ( 2分)下列事例中,不能表明物体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在汽车里放置芳香剂,不久汽车内充满了香味B. 把一块糖放入水中,并不停的搅动,不久整杯水都甜了C. 衣箱里的樟脑球变小了,衣服上有樟脑的气味D。
擦黑板时,太阳光柱里能看到大量粉笔灰在空中飘动5。
( 2分)如图甲所示,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红色的水,再沿管壁慢慢注入酒精,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红水和酒精的分界面,如图乙,盖上盖子.小磊的方案是上下颠倒几下玻璃管,小军的方案是将玻璃管静置几天,都出现了如图丙所示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总结一、综述热和能是初中物理中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部分,当我们谈论热,我们是在讨论物体温度的变化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周围的世界。
而当我们谈论能,我们是在谈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能力。
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神奇的世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热与能的神秘面纱,梳理一下初中物理中关于热和能的主要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热量,热量是物体因为温差而传递的能量。
当我们把一个热的物体和一个冷的物体放在一起时,热量会从热的物体流向冷的物体,这就是热传递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学习到温度、热量和物质状态之间的关系。
接着我们要了解能量,能量是物体运动和变化的能力。
无论是我们日常看到的瀑布从高处流下,还是汽车发动机发出动力,背后都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
在物理中我们会学习到各种各样的能量形式,如热能、动能、电能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然后我们会接触到热和能的转换,例如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会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再比如太阳能板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例子,通过学习我们会明白这些转换背后的物理原理。
我们还要了解热和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从气候变化到能源利用,从工业生产到家庭生活,热和能无处不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还能学会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奇妙的物理世界吧!1. 介绍物理中热和能的重要性物理作为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其中的热和能知识点可是个重头戏。
说到热和能,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
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天里,我们烤火取暖,那不就是热能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吗?或者夏天我们用电扇吹来凉风,那也是电能转化成了机械能,给我们带来了舒适。
所以热和能在物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说到热我们自然会想到温度,温度的高低决定了物体的冷热程度,而热量则是物体温度变化的幕后推手。
当我们说某个物体很热时,其实是因为它内部的粒子运动得很激烈,这就是热能的体现。
2019中考物理考前专项练习-热和能2(解析版).doc

2019中考物理考前专项练习-热和能2(解析版)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1.下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各种冲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做功冲程的是1.C2.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冲程是〔〕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2.C3.汽油机由四个冲程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
其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3.C4.如下图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先后顺序是〔〕A.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B.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C.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D.核能,内能,化学能,电能4.C解析:在核电站中,能量转化的过程是:反应堆中放出的核能转化为高温蒸汽的内能,内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此题答案为C。
5.小明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并结合以下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寒冬季节盛有水的水缸放在室外不可能破裂B、标准大气压下,铝在660℃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铁球可能是实心的D、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较多5.D解析:此题考查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密度、熔点、比热容〕的理解。
从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A、寒冬季节盛有水的水缸放在室外可能破裂,因为水结冰时体积变大;B、标准大气压下,铝在660℃时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三种状态;C、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铁球一定是空心的;D、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较多,正确。
6.高铁动车组在高速行驶时是利用车上电动机提供的动力,到站前又可以先停止供电,车速从200km/h减至90km/h,这段时间是利用车的惯性前进,磁场中线圈随车轮一起转动,产生感应电流,在90km/h以下才进行机械刹车,这样既可以减少机械磨损又可以节约能源。
2019中考物理考前专项练习-热和能4(解析版).doc

2019中考物理考前专项练习-热和能4(解析版)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1.聊城市在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中,大量增加水面面积,利用水的大的特性来调节气温,营造“宜居水城”的舒适环境。
水在汽化时吸热,在时放热。
1.比热容;液化解析:通过增加水面面积来调节气温,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即单位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比较高;水在汽化时吸热,在液化时放热。
2.2017年6月5日哈尔滨市湿地节开幕、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功能、能调节空气湿度是因为;能起到调节空气温度作用的依据是、2.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的比热容较大、水蒸发吸热解析:湿地含有水多,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到空气中可以调节空气的适度,同时蒸发从周围吸热,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另外,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
3.水的比热容较大,生活中,我们常用水来加热或散热,例如:冬天常用热水袋取暖,把质量为2kg,温度为90°C的热水装入热水袋中,到温度降为30°C的时侯,这些水放出了_J的热量;如果用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沙来取暖,沙会冷得〔填“快些”或“慢些”〕。
【c水=4.2×103J/〔kg·o C〕】3.5.04×103快些解析:∵c水=4.2×103J/〔kg•℃〕,m=2kg,△t=t0﹣t=90℃﹣30℃=60℃,∴Q=c水m△t=4.2×103J/〔kg•℃〕×2kg×60℃=5.04×105J;又∵c沙<c水,m水=m沙,Q水=Q ,沙∴由公式△t=Q/cm可知,由于沙的比热容小与水的比热容,所以沙的温度变化比水大,沙会冷的快些、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热量公式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利用热量的变形公式△t=Q/cm进行分析、4.四冲程汽油机的哪个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详细分析这个冲程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4.做功冲程;首先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然后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5.作为宜居城市,福州近年来大力整治西湖、左海、内河,新建了琴亭湖,全力打造一个美丽的水城,较好地调节了福州市区的气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5 热和能考点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不同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现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扩散现象证明分子运动利用了转换法。
3.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所有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考点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越大,此外,内能还与物体质量、种类、结构、状态有关。
2.热传递: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物体各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热传递达到平衡时温度相同。
3.热量: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做功改变内能实质上是能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5.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1)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常用“是”、“物体的”等词描述。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但不一定是吸了热。
(2)热量一个过程量,不能离开热传递,常用“吸收”、“放出”等词修饰,不能用“有”、“含有”、“物体的”等词修饰。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过程。
(3)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常用“物体的”、“物体有”等词修饰。
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考点三:比热容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其单位是J/(kg·℃)。
比热容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和放热能力。
2.比热容的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3.热量计算: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Q 吸=cm (t -t 0),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Q 放=cm (t 0-t )。
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质的比热容、物体质量和物体温度变化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温度高低等无关。
②公式中,升高t ℃、升高了t ℃、降低t ℃或降低了t ℃对应的是温度的改变量,而升高到t ℃或降低到t ℃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度。
4.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1)制冷剂:如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水来冷却。
(2)散热剂:如在寒冷的北方让水经过散热器放出较多的热量。
(3)调节气温:如三峡水电站建成后,水库周边地区“冬暖夏凉”。
并非所有的跟水有关的应用都应用了水比热容大的这一特性。
考点四:热机1.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其工作原理图是 化学能――→燃料燃烧 内能 ――→做功 机械能2.热机的工作过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只有做功冲程是靠燃气推动活塞做功的,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考点五:热机的效率1.热值: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其单位是J/kg(或J/m 3),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 放=mq 。
热值反映了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本领的大小。
2.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
3.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各种热损失;减少机械磨损消耗的能量。
4.热机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考点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的转化是通过物体做功来实现的。
能的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发生了改变。
能的转移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3.能量守恒定律不同于机械能守恒定律。
所有的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而机械能守恒是有一定条件的。
考点一分子热运动【典例】(xx•南通)“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了解情况,需要结合具体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并掌握用物理语言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
【跟踪练习】1.(xx•郴州)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端午节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B.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答案】D【解析】A、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故A正确;B、分子扩散约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所以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
故B正确;C、50ml的酒精和50ml的水混合之后,总体积小于100ml,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水分子与酒精分子相互进入对方分子间的空隙,从而使总体积变小。
故C正确;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同时液体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
故D错误。
故选D。
2.(xx•常州)液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A.液体分子不停地运动 B.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C.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D.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答案】C【解析】固体、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小,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故C正确。
故选C。
3.(xx•柳州)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一会儿,整杯水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能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数量巨大C.分子一直在膨胀中 D.分子间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答案】A考点二内能【典例】(xx•江西)如图所示,是课间同学们在教室里嬉戏的场景,恰巧被老师用手机拍下。
上课后,老师形象地将图中①的动作描述为热传递中的传导,其②和③可分别描述为热传递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对流;辐射。
【解析】读图可知,①是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故可描述为热传递中的传导;②是通过运动来带动传递,可描述为热传递中的对流;③是在不接触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传递,可描述为热传递中的辐射。
【点评】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同时会根据其特点分析图中的情形,有一定的新意。
【跟踪练习】1.(xx•广安)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答案】A。
2. (xx•郴州)下列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用气筒给自车打气时、气筒会发 B.两手互相摩擦,手心变热C.水壶中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D.流星与空气摩擦生热发光【答案】C。
【解析】A、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B、两手相互搓一搓,手心变热是摩擦生热,也就是做功的方式使内能增加,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C、烧水时蒸气把壶盖顶起,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故C正确;D、流星与空气摩擦,温度升高,发光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3.(xx•锦州)下列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答案】C。
【解析】A、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A错误;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在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时,物质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故B 错误;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C正确;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三比热容【典例】(xx•烟台)炎炎夏日,烈日下海滩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很清凉,傍晚落日后,沙子凉了,海水却依然暖暖的,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A.密度 B.内能 C.热量 D.比热容【答案】D【解析】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小,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低,放出相同热量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跟踪练习】1.(xx•巴彦淖尔)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水 4.2×103干泥土0.84×103冰 2.1×103铜0.39×103砂石0.92×103铝0.88×103 A.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C.同种物质状态改变,比热容不变D.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答案】D2.(xx•宜宾)如图是干早地里的玉米,由于玉米植株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玉米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玉米造成损害。
这主要是因为水的A.凝固点较低 B.比热容较大 C.沸点较高 D.质量较小【答案】B【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玉米植株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玉米植株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玉米植株造成损害,故B正确。
故选B。
3.(xx•郴州)标准大气压下完全燃烧0.042m3的煤气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若50%的热量被水吸收,能使质量为2.5kg初温为25℃的水升高________℃.[q煤气=4.0×107J/m3,c水=4.2×103J/(kg•℃)]【答案】1.26×106;75。
考点四热机【典例】(xx•镇江)下列表示四冲程汽油机处于压缩冲程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A、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下行,气体流入汽缸,是吸气冲程,故A不符合题意;B、两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故B不符合题意;C、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故C符合题意;D、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开启,活塞上行,气体流出汽缸,是排气冲程,故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