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欣赏-咏雪篇
刘义庆《咏雪》原文、注释、译文

刘义庆《咏雪》原文、注释、译文作品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与其门下之士共同编撰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为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该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词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影响较大。
《咏雪》这则短文通过对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记叙,反映出谢安对道韫过人才气的欣赏与赞扬。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1),与儿女讲论文义(2)。
俄(3)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4)?”兄子胡儿(5)曰:“撒盐空中差(6)可拟(7)。
”兄女曰:“未若柳絮(8)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9),左将军王凝之(10)妻也。
注释:(1)〔内集〕家庭聚会。
(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3)〔俄〕不久,一会儿。
(4)〔所似〕代相似的景物。
(5)〔胡儿〕即谢朗,字长度。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柳絮〕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的绒毛,随风飘散。
(9)〔无奕女〕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才智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0)〔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文言文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撒盐空中似梅花,梅花满地尽皑皑。
【注释】1. 咏雪:以雪为题材进行吟咏。
2. 纷纷:雪花飘落的样子。
3. 所似:像什么。
4. 撒盐:比喻雪花飘落的样子。
5. 差可拟:大致可以相比。
6. 梅花:此处比喻雪花。
7. 皑皑:洁白的样子。
【翻译】雪花纷纷飘落,像什么样子呢?撒盐在空中,大致可以相比。
撒盐在空中,就像梅花一样;梅花满地,都是洁白一片。
【赏析】这首《咏雪》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雪花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白雪纷纷何所似?”以疑问句的形式开头,直接将读者带入雪的意境之中。
诗人没有直接描述雪的形状,而是通过“何所似”引发读者的联想,使读者在心中自行构建出一幅雪的图画。
次句“撒盐空中差可拟”,用“撒盐”来比喻雪花的飘落,既形象又生动。
盐粒在空中飘洒,与雪花飘舞的景象相似,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第三句“撒盐空中似梅花”,将雪花与梅花相提并论,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强,这样的比喻使得雪花不仅具有了美丽的外表,还赋予了它一种高尚的品格。
最后一句“梅花满地尽皑皑”,描绘了雪花覆盖大地的景象,洁白的雪花将整个世界装扮得如同仙境一般,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比喻和联想,将雪花的美妙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以雪为题材,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还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诗人在描绘雪的美丽景象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共鸣。
总之,《咏雪》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值得后世读者细细品味。
咏雪文言文及翻译赏析

白雪皑皑覆天地,纷纷扬扬舞晴空。
银装素裹山川秀,玉树琼花映日红。
寒风凛冽冰封地,皎洁月光照长空。
梅花傲雪迎春开,雪景如诗画图中。
译文及赏析:《咏雪》这首诗以冬季的雪景为主题,描绘了一幅雪后山川的美丽画卷。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白雪皑皑覆天地,纷纷扬扬舞晴空。
(翻译:洁白的雪花覆盖了整个天地,纷纷扬扬地飘舞在晴朗的天空。
)赏析:首句以“白雪皑皑”形容雪的洁白无瑕,覆盖了整个世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观的氛围。
次句“纷纷扬扬舞晴空”则生动地描绘了雪花在晴朗天空中的飘舞,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银装素裹山川秀,玉树琼花映日红。
(翻译:山川被银白色的雪花覆盖,显得更加秀丽;玉树和琼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艳。
)赏析:第二句“银装素裹山川秀”通过“银装素裹”这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雪后山川的美丽和宁静。
第三句“玉树琼花映日红”则通过“玉树琼花”和“映日红”描绘了雪中的树木和花朵在阳光下的美丽景象,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寒风凛冽冰封地,皎洁月光照长空。
(翻译:寒冷的北风凛冽,大地被冰雪覆盖;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广阔的天空。
)赏析:第四句“寒风凛冽冰封地”通过“寒风凛冽”和“冰封地”传达了冬季的严寒和雪后的寂静。
第五句“皎洁月光照长空”则描绘了夜晚雪景的宁静,月光如水,照亮了整个天空。
梅花傲雪迎春开,雪景如诗画图中。
(翻译:梅花在雪中傲然开放,迎接春天的到来;雪后的景象如同诗画中的美景。
)赏析:最后两句“梅花傲雪迎春开”以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展现了雪中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而“雪景如诗画图中”则将雪后的美景比作诗画,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现了冬季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读来令人心生向往。
咏雪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咏雪》谢安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王献之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谢安问:“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王献之回答说:“就像是空中撒盐,勉强可以相比。
”谢安又问:“那还不如比作随风飘舞的柳絮。
”赏析:《咏雪》是一篇简短而意境优美的文言文,出自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谢安。
此文通过对话的形式,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的生动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雪的赞美之情。
在这段对话中,谢安以“白雪纷纷何所似?”这一问句开篇,巧妙地引出了对雪的描绘。
王献之的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用比喻的手法,将雪的洁白与空中飘洒的盐粒相类比,形象地表现了雪的轻盈与洁白。
然而,谢安对此并不满意,他认为这样的比喻还不够贴切,于是提出了“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补充。
“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将雪的飘舞与柳絮随风飘扬的景象相结合,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
柳絮在风中轻盈地舞动,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给人以宁静、柔和的感觉。
谢安的这一比喻,既突出了雪的轻盈,又体现了雪的柔美,使人对雪的欣赏更加深刻。
整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通过对雪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同时,这篇文章也体现了东晋文人清逸、高洁的品格。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从文学角度来看,《咏雪》一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比喻生动: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等,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雪的美丽。
2. 意境深远:通过对雪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使文章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3. 语言简练: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咏雪》一文是一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文言文。
通过对雪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展现了东晋文人清逸、高洁的品格。
这篇文章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佳作。
七年级上册八课《咏雪》原文 译文 教案 图文解读

七年级上册八课《咏雪》原文译文教案图文解读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二、注音: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三、解释词语:(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讲:讲解)(论:讨论)(5)俄而:不久,一会儿(6)骤:急速(7)欣然:高兴的样子(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9)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10)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1)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文言文《咏雪》赏析

文言文《咏雪》赏析文言文《咏雪》赏析《咏雪》是初中语文教材里的一篇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咏雪》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
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
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
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
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
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
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
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
”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
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
(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
)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
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
清人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
”(《说诗晬语》卷下)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
其要在于贴切传神,新颖入妙。
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长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播传人口,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关于咏雪的诗句古诗词

咏雪的诗句古诗词关于咏雪的诗句古诗词雪,洁白无瑕,粉妆玉琢,千百年来一直是诗人咏唱的对象。
雪花满天飘落,素雅柔媚,景象万千,引起多少诗人遐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咏雪的诗句古诗词,欢迎大家欣赏!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学刘公干体.鲍照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子夜四时歌.南朝民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咏雪.梁·裴子野飘洒千里雪,倏忽度龙沙。
从云合且散,因风卷复斜。
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
若赠离居者。
折以代瑶华。
咏雪.李世民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
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
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喜雪.李世民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
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
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
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
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
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
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
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
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
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
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野次喜雪.李隆基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每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
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逢雪宿芙蓉山.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书斋雪后.赵嘏拥褐坐茅檐,春晴喜初日。
微风入桃径,爽气归缥帙。
频时苦风雪,就景理巾栉。
树暖高鸟来,窗闲曙云出。
乡遥路难越,道蹇时易失。
欲静又未能,东山负芝术。
赴京途中遇雪.孟浩然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
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
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雪.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咏雪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咏雪雪花无声地飘飞,柔软地落下,将大地裹入了白茫茫的一片。
在这茫茫雪地中,我们欣赏并咏颂着雪,同时学习中华文化中与雪相关的知识点。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咏雪。
一、咏雪雪花飞舞,像一只绒羊,轻柔轻柔地,飘来飘去。
落在了屋顶上,落在了树枝上,落在了花丛中。
白茫茫一片,仿佛是白银铺成的毯子,静静地躺在大地之上。
我们静静地欣赏雪,向它致敬之余,也请我们留意下文化常识中与雪有关的知识点。
二、宫廷御制雪花图在中国历史上,雪花一直是唐朝皇帝喜爱画的对象之一,也是他们重视气候和自然环境的表现。
唐朝时期,国手张彦迎宫廷时,就是用雪化墨,画了一幅《万里雪飘图》,并进献给唐高宗。
而宋徽宗则下令画师当时天官图案,画极雪花图,被称为“宫廷御制雪花图”。
宫廷御制雪花图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层次,成为中国绘画中独特的艺术形式。
三、诗歌咏雪又到一年雪飘飘,当季文学饮食不少。
唐诗宋词中,也有不少诗人对雪有着深深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城昼漫吟怀,毫发自雪峰。
”,以及《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大叶黄甘穗,长林白露滋。
稍觉月将落,徐行应未知。
岸芷汀兰溆,隐隐飞桥随。
”等等。
雪不仅仅以其美丽的景象,还以它所带来的深层含义,让诗人在表达中换得无限的灵感,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的一部分。
四、民俗文化中的雪雪作为中国典型的季节气候,与一些节庆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我们在每年的冬至时,都可以品尝到美味的“冬至饺子”;在新年这个最重要的时节,每个家庭里都会进行扫尘、晒被等传统活动。
而在北方,还有赶集、射雕、打雪仗等一些有趣的雪季活动。
这些传统文化底蕴的一部分,也使得“雪”的概念,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五、中华神话中的雪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有一些与雪有关的传说,如“耶池”的妻子可儿,在黄河产下了6个女儿和1个光辉四射的儿子,但每年的夏天和光明之夜都会消失不见,唯有白雪覆盖,所以人们便称她为雪女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第一首专事咏雪的诗, 是东晋宰相谢安叔侄的 《咏雪联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联句》是谢氏叔侄三人联手所作,一人一 这便是“咏絮之才”的典故。谢安问,白雪纷飞 句。 像什么呀?他的侄儿谢朗回答,有点像在空中撒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宰相谢安“寒雪日内 盐。他的侄女谢道韫回答,不如说像是风吹柳絮。 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不仅让自己的叔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谢朗曰:‘撒盐空中 叔开怀一笑,更成就了咏絮之才女的一世芳名。
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是典型的借景生 情的表现手法,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可以让人在情感 上产生共鸣。 如,唐代诗人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 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雪在唐代诗人岑参的笔下,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节选)
唐 岑参
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 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卷地百草折,
八月塞北,风卷衰草,雪压冬云,
鹅毛骤降。寒冷的天气冻得将军 五指难伸,连弓箭都使不得。
在这样一种恶劣的天气里,岑参 置酒为友饯行,看到的并非是 “风雪迷漫处 ,人尽鸟依稀。”
而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春天
美景。
在众多咏雪诗词中,作者通过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去描写 雪。不仅描写的手法不同,而且抒发的情感也各有不同。 细读起来,有的作者对雪的性格进行了深刻的刻画;有 的作者对雪的状态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写;有的作者通 过比较的手法使雪更加形象化,有的作者则将自己的情
差可拟。’兄女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于是,人们便津津乐道,“咏絮之才”便享誉千
公大笑乐。” 载,至今不衰。
到了唐宋诗词鼎盛时期,有关咏雪的诗词,更是层出不
穷。 在诸多的咏雪诗篇中,除描写冬雪的壮观丽景外,也不 乏咏雪言志、触景思人之作。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描写了这样 一种情景:
古诗词赏析
咏雪篇
雪,洁白无瑕,千百年来一 直是诗人咏唱的对象。
许多著名诗人都有咏雪诗词 佳句传世,其中有些已成为 人们传诵不绝的名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吧。
《江雪》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 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 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眼前 呈现出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 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带 着斗笠的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
诗的大意是说,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 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
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
风雪归家门。
诗人用极其凝炼的手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
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首句写旅客薄暮在 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 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 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据说,毛泽东主席这首词发表在重庆日报上后,蒋介石 看后极为恐慌,说毛泽东有帝王思想。他让文胆陈布雷 招集文人墨客也写这样一首词,和毛泽东分个高低,但 始终也没有写出来。毛主席这首词可以称之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 借雪言志。是诗人思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
晚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
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就对积雪覆
盖大地掩去人间一切丑恶行径的假象,表达着不满。
到了近现代,仍有不少和雪有关的诗词诞生。如陈毅元 帅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此外,毛泽东主席在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期间,应柳 亚子之求,作词一首《沁园春.雪》,也为后人留下了不 朽的咏雪篇章。
感直接寄托与雪之中。
爱屋及乌,和雪关联的事物 亦多,自古就有“风花雪月、 阳春白雪、梅雪争春”的说 法。 历代诗人在咏物诗中,常常
将雪和所咏之物一并咏唱,
其中尤以咏梅吟雪为多。
托物言志,借景抒怀,是诗家常用的手法。咏雪诗是咏 物诗的一个品类,作为自然景物的雪,入诗,有时也用 于社会讽喻。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凝阶夜似月,拂树晓疑春。 ——南朝梁•何逊《和司马博士咏雪》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玉阶一夜留明月,金殿三春满落花。 ——唐•李白《瑞雪》残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江心垂钓。
中国最早的咏雪诗出自《诗经》。《信南山》篇云: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小雅、采薇》:“昔我往 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但《诗经》里的篇章,只是咏及于雪,并非正面咏雪、 专门咏雪。雪在诗中只是配角,不是主角。 接下来几个时代也一直如此,如汉代班婕妤《怨诗》: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张衡《四愁诗》:“我 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问题给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
精辟,令人拍案叫绝。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观雪挥毫,吟诗作词。据初步 查阅,我国历代诗人咏雪之作极多,恐数以万计,其中 不乏名作佳句。
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赏析,在此,再罗列若干,以飨 ( xiǎng )大家:
白珪诚自白,不如雪光妍。 ——南朝宋•鲍照《咏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