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古典宏观经济理论(长期情况)的基本模型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16/10/18
16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八、例题 6.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
2016/10/18
17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八、例题 7.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
(1)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将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量做出的估 计。如企业决策要考虑当前收益率,还要对未来收益率做出预期。 (2)新古典综合学派和货币主义采用“适应性预期假说”:认为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情况的预期,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为适应已有情况而调整的。但对任一给定时期来说,他们对任一经济变量的未来情 况的预期值则完全取决于过去和当前已有数值得加权平均数。人们在形成对现期的预测价格时,要考虑 上一期的预测误差,当上一期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要相应地减少;反之,则 相应增加。 (3)所谓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 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实际上,这一假设包含三个含 义:第一,作出经 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第二,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 一 切信息。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用通俗的语言来说,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 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 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本章框架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 假说 货币主义主要观点 政策主张 基本假设 济模型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 论和共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和经 模型的主要观点和政策 含义 假设条件及特征 新凯恩斯主义 名义黏性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 AD AS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基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模型

基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模型基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模型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体整体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对于掌握宏观经济学,理解其基本原理与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模型,并分析其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I.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总需求与总供给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经济体整体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总供给则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决定。
当总支出与总供给不平衡时,将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经济问题。
2. 波动与稳定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体内部的波动与稳定现象。
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稳定的经济环境对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并且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3. 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分析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家通常使用菲利普斯曲线来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当经济处于高失业率时,通常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反之亦然。
这对于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II.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1. 供给与需求模型供给与需求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模型之一。
该模型描述了商品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供给与需求的变化会导致价格的波动,并影响经济体的总产出和就业。
2. 货币市场模型货币市场模型研究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它通过利率的调节来平衡两者之间的差异。
该模型对于分析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利率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3. IS-LM模型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模型之一,用于分析国民收入(Y)与货币市场(LM)之间的关系。
该模型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政府支出等因素,来预测总收入和利率的变化。
III. 宏观经济学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1. 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模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或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利率来促进消费和投资。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

影响投资决策因素:社会投资需求、家庭储蓄供 给和厂商投资品供给
二、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
2.资本边际效率(MEC)
(1)
R3 Rn R1 R2 CR ... 2 3 1 rm (1 rm ) (1 rm ) (1 rm ) n
(2)MEC递减规律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三大 基本心理规律之一。
二、两部门的收入决定
假设只存在家庭和厂商两部门,则
Y=C+I Y=C+S ⇓ I=S 这里只考虑了商品市场的均衡。
二、两部门的收入决定
1.储蓄-投资法决定的均衡收入
I S F
II
E
SS
O
Y
图10-15 储蓄—投资法决定的均衡收入
二、两部门的收入决定
2.消费—投资法决定的均衡收入
C+I
F
C+I
E
IS—LM模型评述
3.可借鉴之处 第一,考察与研究国民经济的运行必须包括商品市场 和货币市场,而且要研究两个市场的双重均衡。 第二,考察和研究社会总收入量与总支出量以及其组 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所运用的某些基础概念 与方法,对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和 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第三,考察和研究开放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 条件与调节,对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方针、充分利用国 际市场、世界资源,制定科学对外经济政策有着一定 意义。
一、投资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实际资本的增加。
2.分类
● 投资和资本存量的关系:重置投资、净投资、总投资 ● 引起投资的原因不同:自发投资、引致投资 ● 投资者是否参与经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 ● 投资内容:非住宅固定投资、住宅固定投资、存货投资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传统的西 方经济学的宏观理论体系
•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是指边际主义学派 有关整个社会的产量、就业、消费、储蓄、 投资、利率、工资和价格水平的理论。 • 凯恩斯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货币学派、 新古典学派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观点
• 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讨论萨伊定律。 • 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 • 什么是萨伊定律?
交换方程
• • • • • • 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货币平均流通速度 P一般价格水平 Y实际的国民收入 MV表总支出 Py表货币国民收入 • 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 • 在短期,V,y相对固定, 因此,价格水平由M决定; 即价格水平随货币数量的 变化而正比例变化。
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
M=KY=KPy • 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 P一般价格水平 • Y实际的国民收入或最终产 品数量 • K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率,即 公众为了交易而持有的货 币数量对货币国民收入之 比。 • M表示货币供给量 • KY表示货币需求量 • 其中K、y相对稳定,价格P 与货币供给M成正比例变 化。
• 在各种要素固定的情况下,产量或实际国 民收入在短期内是工资W取决于价格水平P和实际工资 W/P; • 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
• 从整个经济社会来说,劳动需求总量也决 定于实际工资等于边际产品的那一点。 • 因此,劳动需求函数:
劳动需求曲线
劳动市场均衡
• 第一,劳动市场的均 衡就业水平就是充分 就业水平。
• 第二,劳动需求曲线 和供给曲线的交点不 仅决定均衡就业量, 而且决定充分就业的 总产量。
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
• • • • 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是货币数量论。 交换方程 现金余额说 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与货币工资水平
宏观经济学三个基本模型

i = e-dr
⑵ 均衡模型(二部门)
i ( r ) = s ( y ) ---均衡条件
s = -a + (1-b)y i = e-dr
• 均衡国民收入:
a+e-dr y = ——————
1 -b
IS曲线的特征:dy/dr<0
随着利息率的下降国民收入将不断增加,即IS曲 线向右下方倾斜。
该模型的主要特征是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其斜率为正值,这种类
型适应于一般的经济状况。它表明,无论是供给方面的力量还是需求
方面的力量,都会通过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的移动来改变总产量水平
和一般价格水平。
• 古典模型可以看作相 对稳定的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或者充 分就业时的总需求-总 供给模型。
• 该模型的主要特征是 总供给曲线呈垂直形 状,其斜率值为1。
• 第一、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 第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
• 第三、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
• 第四、乘数。
总供给
•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经济社会的 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 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 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 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 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时达到均衡时的一般价格水平P与国民收入 Y之间的依存关系 • 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 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图形就是 总需求曲线。
• 以两部门经济为例加以说明
• IS曲线方程:S(Y)=I(r)
• LM曲线方程:M0/P=L(Y)+L(r)
• 在上面两个方程中,如果把Y和r当做未知 数,而把其他变量,特别是P当做参数来对 这两个方程联立求解,所得出表示了不同 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 的解析式,即总需求函数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1. 引言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是描述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工具。
它基于一系列假设和方程,将宏观经济体系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并通过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来预测和分析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通常包括宏观经济变量、经济代理人行为和市场机制等要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结构,以及一些常见的经济因素。
2.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原理之上,其中包括需求和供给原理、长期均衡和经济增长原理等。
2.1 需求和供给原理需求和供给原理是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基础。
根据这一原理,市场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力量决定的。
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能力,供给则取决于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和成本。
2.2 长期均衡长期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都处于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状态。
在长期均衡下,供给和需求的力量相等,没有任何市场出现过剩或短缺的情况。
经济体系中的所有经济代理人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用和收益。
2.3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来实现。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3.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主要结构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通常由生产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等组成。
3.1 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是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代表着经济体系中的所有企业和生产者。
生产部门通过购买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
生产部门的生产水平和效率直接影响着经济的总产出和增长。
3.2 家庭部门家庭部门代表着经济体系中的所有个人和家庭。
家庭部门通过提供劳动力和消费品来参与经济活动。
在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中,家庭部门是消费者和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家庭部门的消费决策和储蓄决策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3.3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宏观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包括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和失业、货币和银行信贷政策等方面。
为了深入理解和预测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运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和解释人类社会、自然界及其它现象的方式。
它是一个用于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的有力工具。
在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凯恩斯总体均衡模型、孟菲斯生产函数、费用函数、货币供应量模型等。
凯恩斯总体均衡模型是宏观经济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提出的,该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等问题。
凯恩斯总体均衡模型有几个基本假设,如个人消费支出与收入成正比、投资支出与收益高度相关、政府开支能够影响经济总需求等。
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解释经济体的总体均衡和失业等宏观经济问题、同时考虑了价格水平对经济体的影响、可以用来解释短期波动和长期变化等。
孟菲斯生产函数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孟菲斯于1926年提出的。
该模型是从生产活动的角度来研究宏观经济增长。
它可以描述生产的规模与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等的关系,主要包含一个产出函数和一个生产要素函数。
孟菲斯生产函数的主要特点是可模拟生产过程,包括劳动和资本的使用效率以及规模效益,同时该模型也能用来解释技术创新、人口结构等宏观经济现象。
费用函数是一种用来估算企业或行业提供一定产量所需要的成本的经济分析工具。
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分析经济体劳动力的需求和供应等问题,常常用于预测某一行业或职业发展的趋势。
费用函数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考虑劳动力、资本投资等因素,同时也能够用来分析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
货币供应量模型是描述货币市场的重要模型之一。
该模型主要用来研究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以及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它可以用来描述货币供应量变化对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笔记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笔记1.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啊,就像是一场神秘的探险之旅呢!我一翻开这章,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满是宝藏的山洞。
这章讲的是经济增长的理论。
你想啊,经济增长就好比是一个人在成长,从一个小不点慢慢变成一个强壮的大人。
比如说咱中国,几十年前还比较穷呢,现在就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这就是经济增长的魅力啊。
2. 这章里提到的生产函数可有意思啦。
就像做饭一样,你得有食材(生产要素),还得有个菜谱(生产技术),这样才能做出美味的饭菜(产出)。
生产函数就是描述这个过程的魔法公式。
如果一家工厂,有很多先进的机器(资本),熟练的工人(劳动力),再加上好的管理方法(技术),那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多呀,就像大厨有了好食材和好厨艺,能做出一桌子好菜一样。
3. 储蓄和投资在经济增长里的角色那可不能小瞧喽。
储蓄就像是把粮食储存起来,留着以后用。
投资呢,就好比是用这些储存的粮食去开垦新的土地或者买更好的种子。
我和我同学聊天的时候,他说他把每个月的零花钱存一部分起来,以后想买个电脑搞点小创作,这就是储蓄。
然后他爸妈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投资开了个小店,这就是投资啦,对经济增长就有推动作用呢。
4.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这章的一个重点。
人口就像是一个大花园里的花朵,花朵多了,花园就热闹了。
但有时候花朵太多,土壤里的养分不够(资源有限),那花朵就长不好了。
在一些国家,人口增长得特别快,结果教育、医疗资源就很紧张,就像一个小房间里挤了太多人,大家都不舒服。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又会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就像一个球队没有足够的球员,怎么能打好比赛呢?5. 技术进步简直就是经济增长的超级引擎啊!技术进步就像给汽车换上了涡轮增压发动机,一下子跑得更快了。
你看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让全世界的信息都能快速传播,做生意都方便多了。
以前我爷爷那辈,通信基本靠写信,慢得很。
现在我们随时随地都能视频通话,还能在网上购物,这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可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生产函数、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条
件,货币数量论和资本市场的均衡条件 综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古 典宏观经济模型。用代数方程来表示如 下:
生产函数:
Y=F(N,K)
(a)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条件:
Nd= Nd(W/P,K)
(b)
Ns= Ns(W/P)
Nd =Ns 货币数量论:
MV=PY
(c)
资本市场的均衡条件:
设人口和劳动力保持不变,于是, 资本存量是决定产出的重要因素,决定 资本存量的有两个因素,投资和折旧, 投资引起资本存量增加,而折旧引起资 本存量减少。由前面i=sy,可得:i=sf(k)。 此时,i代表新资本积累量;k代表现在 资本存量。如图10-4所示。
二、货币数量论
古典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有两种表 现形式:一个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 的费雪方程式;另一个是英国剑桥大学 经济学家提出的剑桥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可以表述为:
MV=PY(10-1)来自其中,M代表货币供给量;V代表 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 产出水平。
剑桥方程式可以表述为:
M=KPY
在边际产出递减规律作用下,劳动
边际产出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 线。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根据劳动的 边际产出与实际工资相等的原则来决定 劳动需求,因此,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曲 线就是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这可以表 示为:
Nd=Nd(W/P,K)
(10-9)
其中,Nd代表劳动需求;W代表货 币工资;P代表价格水平;K代表既定的
(一)生产函数与消费函数
由生产函数可知产出取决于资本存 量和劳动力:Y=F(K,L)
设规模收益不变,则 aY=F(aK, aL)
设a=1/L ,则 Y/L=(K/L,1)
该式表明,每个劳动者的产出是每 个劳动者人均资本量的函数,即
Y/L=f(K/L) 用小写字母表示,则
y=f(k)
(10-11)
资本的边际产量:
R=r-PE
(10-6)
在对利息支付征税的情况下,税后 的实质利率就是:
R*=(1-t)r-PE
(10-7)
其中,t是利息收入的边际税率。
四、产量与就业
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F(N,K)
(10-8)
其中,Y代表总产出;N代表就业量; K代表资本存量。
在短期,资本存量是既定不变的,
因此总产出只是劳动投入的函数。于是, 可以从生产函数导出劳动的边际产出函 数。在图10-2中,横轴代表劳动力的数 量,纵轴代表劳动的边际产出和实际工 资。
MPK=f(k+1)-f(k) (10-12) 另一方面,需求是消费与投资之和, 人均产出=人均消费+人均投资,即:
y=c+i(封闭条件下)
设s为用于储蓄的比例,且为既定值,则 c=(1-s)y,0<s<1
于是
y=(1-s)y+i 则
i=sy 该式表明:投资等于储蓄。
(10-13)
(二)稳定状态的资本水平
资本存量。在古典经济学中,劳动供给
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因此,劳动供给
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可
以表示为:
Ns=Ns(W/P)
(10-10)
其中,Ns代表劳动供给。图10-2中 劳动需求曲线Nd和劳动供给曲线Ns的交 点就决定了均衡实际工资水平和均衡的
就业量。
图10-2
第二节 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
根据萨伊定律,资本主义不可能发
生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为不会 出现持续的失业现象,总需求总是等于 总供给。萨伊定律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据 支配地位长达一个世纪,有着重要的影 响。
此外,萨伊还提出著名的“生产三
要素理论”,即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者 共同创造了国民财富,因此,从收入的 角度来看, 国民财富就分为地租、工资 和利息三个部分。这一理论是国民财富 核算理论的基础。
S=S(R)
(d)
I=I(R)
S=I
其中,(a)式表明,在资本存量不变 的情况下,产出取决于就业量。(b)式表 明,当劳动力的供给等于需求时,劳动
市场达到了均衡;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都是实际工资的函数。(c)式表明,货币 市场的均衡条件。(d)式表明,均衡利率 取决于储蓄与投资, 储蓄和投资都是实 际利率的函数。
由于古典经济学中的均衡利率决定
的储蓄和投资的均衡能够使经济实现充 分就业均衡,所以实质利率也被称做自 然利率。当然,名义利率或者说市场利 率会受到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费雪指出, 名义利率等于实质利率加上预期的通货 膨胀蓄,即
r=R+ PE
(10-5)
其中,r代表名义利率;R代表实质 利率;PE代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这种 关系通常被称做费雪效应,显然,费雪 效应也可以表示为:
厂商的投资是资本市场上的需求, 它是利率的减函数,这可以表示为:
I=I(R),I′<0
(10-4)
其中,I代表投资。如图10-1所示,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的交点就决定了均 衡的利率、均衡的储蓄和均衡的投资。
图10-1
在古典经济学中,由于决定投资需
求的是资本的实际生产力,决定储蓄的 是家庭牺牲的实际消费,因此利率与货 币供给量无关。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古 典经济学的利率理论被称做是实质利率 理论。
(10-2)
它其实是由费雪方程变形而来的。
其中的K实际上就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 数。
剑桥方程式可以被理解为货币市场
的均衡条件,同时它还说明了货币的需 求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
三、实质利率理论
在古典经济学中,家庭的储蓄是资 本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它是利率的增函 数,这可以表示为:
S=S(R),S′>0 (10-3) 其中,S代表储蓄;R代表利率。
第十章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长期情况) 的基本模型
第一节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第二节
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
第三节 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
第一节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要点
一、萨伊定律 二、货币数量论 三、实质利率理论 四、产量与就业
一、萨伊定律
萨伊是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提 出了“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 这 是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支柱。萨伊定律 是指每个生产者的产出都创造了对其他 商品的需求。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也可以用几何模
型来分析说明。在图10-3中,(a)图表 示劳动力市场的均衡;(b)图表示生 产函数;(c)图表示45°直线,起等号 的作用;(d)图表示价格水平与总产 出。
图10-3
第三节 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
一、资本积累 二、人口增长 三、技术进步 四、促进增长的政策
一、资本积累